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戰升龍二

朱厚煌大笑一聲,說道:“孤沒有想到,莫老賊還敢迎戰。俞大猷。”

俞大猷說道:“臣在。”

朱厚煌說道:“孤命你統領全軍,爲孤擊破敵軍。”

俞大猷說道:“遵命。”

朱厚煌也有一些自知之明。在這種數萬戰爭之中,臨陣指揮之能,自己並不是俞大猷的對手。隨着這東雍的部隊數量的急速擴大,朱厚煌已經明顯的感覺到,他麾下的將領不夠用了。

擴大他麾下重將勢力。

比如俞大猷,比如汪直,比如吳明。

在俞大遒的指揮之下,雍軍好像是一道刀切的橫線,緩緩的向前挪動。

雍軍的陣勢在朱厚煌的意思之下,又有很大的變化。

之前,雍軍是以佛郎機炮爲火力輸出,用長槍作爲的鋼鐵屏障。還有手-榴彈作爲攻堅克難的武器裝備。

但是現在的情況大大不同了。

自從朱厚煌從佛郎機人手中獲得重型火槍之後,就改變了那種重量,火力,射程相當完美的火槍,不過,完美的火槍,就代表着打造困難,數量稀少。

而換成了這種重型火槍,在打造成本上大大降低了。所以裝備數量極速擴張,不過,這樣的數量上還不足以裝備整個雍軍。

在俞大猷的調度之下,長槍手與火槍手混編。列在最前面了。

雍王大軍緩緩的向前一步步的前進,幾乎無數只腳同一時落地,震天的腳步聲將如雷的鼓聲都給壓制住了。

“如火如荼,我今日方知什麼叫做如火如荼。”沈希儀說道。

大明尚紅,東雍在軍裝上也遺留了紅色。朱厚煌最注重軍紀,所以在服裝上也繼承了這一點上。

整齊的軍裝蔓延下來,暗紅色衣服,鐵色的頭盔。

這樣的陣勢,這樣的氣度,沈希儀從來沒有看見過。

莫登庸同樣也被眼前的陣勢震驚了。

莫登庸心中暗道:“這是怎麼回事?雍軍好像越來越強大了。”

的確如此,莫登庸正說明了雍軍的情況。

雍軍是建軍思想是來源於朱厚煌。但是朱厚煌在前世不過是一個小小的軍迷而已,根本上不了什麼檯面。對軍事思想也沒有什麼太大的瞭解。

剛剛開始的雍軍不過是朱厚煌一知半解的軍事思想,與一個邊軍低級軍官吳明的軍事實踐的結合。

可以說漏洞百出。

再次之後,朱厚煌雖然主持雍軍的建設,但是也有很多人蔘與,其中就有楊慎,陸完,戚景通等人。

有他的填補,朱厚煌纔將自己所計劃的藍圖一一實現出來。

雍軍從朱厚煌建軍那一刻開始,本來就在一直變化,不管是裝備,陣型,還是編制。

不過雍軍這一兩年的變化極大。

首先是擴軍,急速擴軍降低了雍軍的質量。但是時間長了,最先建立的那幾個營的實力,在日刀鋒之間磨礪出來,有一種更勝往昔的氣勢。修養了半年之後,纔在此刻陡然發威。

朱厚煌陡然握緊了手,死死的拽住馬鞭,心中暗道:“這真是我的雍軍嗎?”

這樣的陣勢在後世看來,一次軍訓的實力都比這個好看。但是朱厚煌也只能當初親兵演練的時候,見過這樣。

但是那不過千人的部隊,而現在不過是數萬大軍陣勢,兩者難度不可同日而語。

朱厚煌再次真真切切感受到,自己在軍事指揮上,遠遠比不得俞大猷。

在這個時候,莫登庸無論如何也不能退了。

雙方大軍緩緩的相合。

俞大猷眼睛微微眯着,計算着雙方的距離,二百步,一百五十步,一百步。

俞大猷一揮手,立即有人恢復令旗。

陣前無數人高聲喊道:“止步。”

大片大片的煙塵升起,本來緩緩的移動的大陣,猛地止步了。

“準備。”

這些都不用俞大猷指揮了,朱厚煌訓練出來的軍官體系在幾個老營之中,還是夠用的。

本來半抱着的重型火槍全部放了下來,並且開始裝彈。

一根根的長槍,好像是鋼鐵刺蝟一樣,一根根的雪亮的長槍對着前方,保護着火槍手。

雍軍這邊停止的腳步。讓莫登庸感覺不對勁。但是現在有進無退。

莫登庸立即下令道:“加速,衝。”

緩緩的向前移動,還能勉強保持陣型,但是一衝陣型就亂了,前後有差,左右失節。勉強保持一個陣型的樣子。

“九十步,八十步,七十步。”俞大猷聽着前面壓在嘈雜的腳步聲之下尖銳的呼喊之聲。

“嘀。”的一聲,是尖銳的哨聲,好像利箭沖天而起。

這哨聲就是雍軍火槍發射的信號。

“砰。”的一聲,無數杆火槍瞬間響起來了。無數子彈都瞬間打了出來。

衝在前面的莫軍與雍軍相距不過五六十步,正好是火槍發揮威力的距離。

子彈打了出去,無數莫軍士卒就好像是割草一樣,倒下一大片。

這纔是開始。

前三排火槍打的還算整齊,但是之後的火槍打的就快慢不一,清脆的排槍聲,也變成了混雜的無數槍聲。好像鞭炮一樣。

朱厚煌聽着皺起眉頭。

他心中暗道:“看來火槍手還要加緊訓練啊。”

火槍兵是新添進陣列之中,雖然訓練了半年有餘了,但是並不能數量到下意思就能完成,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火槍畢竟重,整個火槍除卻下面有一根加長的木柄以外,其餘地方全部用鋼鐵打造出來的。

比起尋常兵刃還要沉重上好幾分。所有西人使用這種火槍的時候,都在槍管下面放上一個木叉來支撐。而大軍行動哪裡有時間讓他安置木叉,所以這幾次射擊全靠火槍手的臂力。所以齊射幾次下來,下面的射擊就參差不齊。

不過,參差不起的火槍射擊,威力同樣不小。

俞大猷聞着熟悉的硝煙之聲,只見兩軍陣前已經瀰漫着淡淡的薄霧。俞大猷立即下令道:“停止射擊。”

“嘀------”一聲長長的哨聲,好像是火車的長鳴一樣。

在戰場之上,煙霧,噪聲,還有的其他干擾信息的傳遞,唯獨這樣尖銳的刺耳的聲音,才能傳遞消息。

一聲聲終止射擊的哨聲反覆響起。槍聲才陸陸續續的停了下來。零零碎碎的槍聲纔算是終結了。

不過槍聲停止了。

無數其他的聲音好像猛地響起一樣,其實這些聲音之前,只不過被槍聲壓制住了。

兩軍陣前屍橫遍野,死了到還好,但是更慘的是沒有死的,無不是斷臂殘肢,他們來回翻滾掙扎。慘叫。

似乎從人間一下子到了地域之中一樣。

其實這一陣子殺的人並不多。不過數千人而已。如果莫軍有死戰不退的意志,未必沒有衝到雍軍之前。但是他們被這殺人如割草一樣的效率,給嚇到了。

前面的人嚮往後退,後面的人向前衝。就這樣退的退不下來,向前衝的衝不上去。無數人堆積在一處。

正好在火槍的射程之內,簡直是活靶子一般的存在。

俞大猷在戰場之上,絕對不會放棄戰機的。俞大猷說道:“長矛在前,火槍手在後。”俞大猷緩緩的抽出了長劍,向前微微一斬。說道:“衝。”

“殺。”震耳欲聾的喊殺之聲響起。

雍軍就好像是雪崩一樣衝了過去。

莫登庸咬着牙說道:“督戰隊上,敢回顧着斬。”

雍軍衝進莫軍陣中,好像是兩塊磐石重重的撞在一起。

莫軍不敵雍軍,重重的退了數丈。

不要小看這數丈,戰場是什麼?是立屍之地,區區數丈,不知道要用多少人的性命來填滿。

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八百章 餘波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慎到來第十九章 經緯【2】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二十章 經緯【3】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三章 侍衛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六十八章 許棟【二】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二第三百八十一章 休戰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二百零二章 殺徐和尚第八百章 餘波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四十二章 襲營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四百章 善後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四百三十五章 出使馬六甲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一百二十三章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七十章 兵變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儀的準備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橋之戰
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八百章 餘波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慎到來第十九章 經緯【2】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二十章 經緯【3】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三章 侍衛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六十八章 許棟【二】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二第三百八十一章 休戰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二百零二章 殺徐和尚第八百章 餘波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四十二章 襲營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四百章 善後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四百三十五章 出使馬六甲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一百二十三章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七十章 兵變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儀的準備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橋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