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

一個是一定要死,一個未必能死。吳鳳儀選那樣,還用說嗎?

吳鳳儀入水逃生,好像提醒了兩岸的莫軍。紛紛有人跳進河裡,一個個咬着腰刀爬上了畫舫之上。安南小皇帝自然是無處可逃,被硬生生的生擒活捉了。

莫登庸目光炯炯的看着下面兩人,這兩人不是別人正是安南小皇帝與鄭太后。

莫登庸說道:“陛下,臣有何對不住你的地方?”

安南小皇帝現在一點膽氣也沒有了,嚇得渾身發抖,顫顫巍巍的說道:“是朕鬼迷心竅,是朕不對,朕願意下罪己詔,不,朕下禪讓詔,朕,不,臣拜見陛下,臣拜見陛下。”

一邊說一邊磕頭如搗蒜,連頭上都磕出血來。

“夠了。”鄭太后厲聲喝道:“皇帝,你是大越的皇帝,身死而冠不免,死則死矣,何不想這賊子求饒?”

小皇帝充耳不聞,說道:“臣只求陛下饒了臣一命,饒臣一命。”

莫登庸忽然開口了,說道:“其實饒你一命並不是不可以,孤本來沒有想要你的命,但是你自己作死,殺我愛卿,不殺你,怎麼向範卿交代?皇帝就不用求饒了,時候一到,孤自會送你上路。”

一股尿騷-味傳來。原來小皇帝已經被嚇破膽了。

莫登庸看向鄭太后,說道:“難道鄭太后不怕孤殺了你嗎?”

鄭太后說道:“成王敗寇,我從小就知道了,從皇帝要殺你的時候,我已經做好被殺的準備了,要殺就殺。何須多言。”

莫登庸說道:“錯了,孤不會殺你的,因爲你身後有鄭氏,鄭氏在一天,你就活一天。你就祈求鄭氏能一直保持現在的影響力吧。”

小皇帝早已崩潰,此刻一聽自己必須死,而鄭太后不需要死的時候,瘋狂的撲過來,撲向了鄭太后說道:“爲什麼你能活,我必須死。”他一口咬向鄭太后,鄭太后用手一擋,狠狠的咬在手臂之上。

莫登庸冷笑道:“將他們兩個人拉下去,分別看壓,陛下身體不好,萬萬不能耽擱治病。”

“是,”說話之間,有人上來將兩人生生拉了下去。

小皇帝好像是失心瘋一樣,而鄭太后卻面如死灰,早已心死了。

吳鳳儀千辛萬苦的離開了升龍。他一口氣游出了好幾十裡,游到手腳發麻,遊得渾身無力,遊得幾乎感覺不到自己的身體。他漸漸的進入了半睡半醒之間。好像是醒着,但又好像是昏睡着。

直到河水將他打在岸邊纔算是清醒過來。

吳鳳儀一摸自己的傷口,臉色一下子黑了起來,原來他包紮手臂的紮帶,早就不直到在什麼時候已經掙扎掉了。傷口被泡的浮腫之極,卻流不出一點血了,而他卻覺得全身發冷,是一種冷到骨髓裡面的冷。

吳鳳儀看到傷口,心中只覺得更冷了。

在冷兵器時代,受傷與死亡之間的距離,其實並不遠,在抗生素之前,受傷之後,傷口感染而死的人,簡直不要太多了。

吳鳳儀身上的傷勢不重,但是被泡成這個樣子,吳鳳儀必須正視這一點,他或許就要死這一道小小的傷口之上,或者說死在安南了。

“不行,我身死是小,殿下大事爲大,我必須在死之前,將消息傳遞出去。”吳鳳儀心中想道。

要怎麼傳遞出消息,吳鳳儀自己知道自己的身體,根本走不了多遠。而附近唯一有他埋下的暗樁的地方,就只有升龍城。所以吳鳳儀必須再次返回升龍城。而以他身上的明顯的刀傷,如果轉回去,與送死相差不大。

不過吳鳳儀此刻已經至生死於度外,一咬牙整理一下衣服,將你弄得好像是一個叫花子一樣,掉頭回去了。

這裡離升龍城不過數裡之地,不過這數裡之地。吳鳳儀足足走了一整天。

到了升龍城附近的時候,已經是關了城門。

吳鳳儀一看心中一寒,知道自己必須在城外躲過一夜了。

吳鳳儀只好在城牆附近找一個凹陷處,又弄了好些枯草,團在身上。忍着飢腸轆轆,努力讓自己睡着。

忽然他覺得自己渾身發冷,忍不住渾身發抖。他這才知道自己病了,只是他大腦之中好些是塞了棉花一樣。什麼也想不起來,什麼也不想去想。

半夜時分,城門忽然吱吱呀呀的推開了,一擡擡棺材被擡了出來,棺材之外,有太多人屍體被草蓆卷着,堆在車上,甚至有些人的屍體根本連一張草蓆都沒有,全部堆積在平車之上,推了出來。

這是三種不同的狀況,凡是有棺材的,都是城中富戶,或者乾脆就是莫氏士卒,他們死之後,纔有安排後世,有棺材用。而卷着草蓆的大多是城中被誤傷的百姓。

這些百姓本來就是平民,升龍這幾年又不太平,故而這這些百姓本來就不富裕,而且城中死的人這麼多,有能力的都將棺材鋪都掏空了。

這樣一來城中普通百姓,只能用草蓆一卷埋了了事,至於那些連草蓆都沒有的人,要麼是舉家被殺,沒有親人了,要麼就是小皇帝的手下。

死的人太多了,在城中停留的時間長,容易得瘟疫,所以半夜開城門,將所有的屍體全部送出去。

算不上舉城而出,但也相差不多,這麼大的動靜將吳鳳儀驚醒了。

吳鳳儀強撐着,混入入城的人羣之中。一進城就想他去找情報點。他強撐着來到這裡,還沒有說一句話,就栽倒在地面上。

“吳大人,吳大人醒醒,吳大人醒醒。”聲音好像是從極遙遠的遠方傳來。吳反應好一陣子才反應過來。

他努力睜開眼,一絲亮光從照進眼睛之中,不知道睜了幾次,纔算是睜開了眼,看見眼前幾個人。正是他埋在升龍的暗樁,他努力將他所知道,升龍之變的內情告訴他們,並將小皇帝割讓海雲關以南的文書,遞給他們,說道:“不惜任何代價,用最快速度將這升龍的消息,傳到殿下哪裡,記住,不惜任何代價。”

“是。”

吳鳳儀這才安心昏睡過去。

就在吳鳳儀想辦法將消息傳遞出去的時候。升龍之變的影響也擴散開來了。

“大人,鄭綏有異動。”阮世恩說道。

範嘉謨去世,讓莫登庸如斷一臂,不過很多事情不能中斷,莫登庸不管是再懷念範嘉謨,都要適應沒有範嘉謨的日子。

而這位阮世恩,就是代替範嘉謨成爲莫登庸的謀主之一。

這位阮世恩並不是文官,而是宦官,所謂下面沒了的一員之一。

莫登庸問道:“這位鄭國舅又玩什麼花樣?”

阮世恩說道:“鄭綏昭告天下,說殿下大逆不道,弒君廢后,號令天下忠臣義士共討之。”

莫登庸說道:“好像我這位國舅就是忠臣一樣。”

鄭綏與鄭太后有親,算得是一家,所以稱鄭綏爲國舅,也不爲不可。不過這位國舅有幾分忠心卻不見達。

當初爲了平定鐵山伯余部之亂。小皇帝讓鄭綏與莫登庸兩路一起進攻,其中未必沒有互相牽制的意思。但是鄭綏打到一半,居然將敵人丟在一邊撤退了。

這樣撤退,看上去是坑了莫登庸一把,其實卻是幫了莫登庸一把,有鄭綏在,很多小勢力還能在夾縫之中生存,但是鄭綏一走。莫登庸失去了牽制,莫登庸立即大張拳腳,將這些小勢力一一吞併,成爲莫家軍,最後小皇帝發現他只能面對一個鐵板一塊的莫家軍。

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三百七十六章 奪升龍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戰升龍四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寶座的誘惑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八百六十一章 寧波在望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三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 二十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三百零三章 占城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四百零九章 戚景通的希冀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來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七百三十八章 東雍新印象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三百九十八章 升龍會戰十二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源節流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
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三百七十六章 奪升龍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戰升龍四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寶座的誘惑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八百六十一章 寧波在望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三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 二十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三百零三章 占城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四百零九章 戚景通的希冀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來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七百三十八章 東雍新印象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三百九十八章 升龍會戰十二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源節流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