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

朱厚煌在這邊猶豫,要不要做的時候。

寧王看着眼前的一切開懷大笑。

他的眼前,攻擊分爲三個批次。

在最前面的就是用來衝擊城池的百姓,這些百姓幾乎上手無寸鐵,扶老攜幼,哭爹喊孃的。對於安慶城沒有一點威脅。

不過他們的左右就是用來填壕溝,消耗城頭的武器準備,打擊城頭的士氣。

百姓後面有一層薄薄的軍陣,正是盜賊出身的寧王右軍。

不得不說這些盜賊驅使百姓,倒也物盡其用。

而在這些盜賊的後面,就是寧王真正的精銳,寧王中軍。

寧王中軍原本就是寧王護衛和寧王的私軍組成,這些人都經過專門的訓練,與盜賊的烏合之衆不同,這些人甲冑齊全,都是清一色的制式裝備,整齊劃一,看上去嚴正之極,一座座攻城器械在一隊隊整齊的軍陣之中,更顯得威武非常。有一種特殊的美感。

這種美感在寧王看來,更是賞心悅目之極。

只是唯一有些不足的就是時不時的有百姓的哭聲從前面飄了過來。擾亂了寧王的雅性。

“大王欲奪天下,當以仁德行事,驅民攻城乃禽獸之舉,殿下如此行事,豈不是本末倒置?”一個老儒生忍不住站了出來。

寧王聽了忍不住皺起了眉頭。

“不然,”劉養正站了出來。

說實話,劉養正也不覺得驅民攻城是上策,但問題這個方案是他提出來的,他必須捍衛,他說道:“取天下以兵戈,治天下以仁德,如今殿下正是取天下之時,此刻唯恐刀不快,劍不利,萬般手段,能攻城略地就是上策。等殿下定鼎天下之後,再施恩於安慶百姓也不遲。”

“人死不能復生,何談不遲。”老儒生大怒道。

“好了。”寧王忽然插嘴道:“且苦安慶百姓幾年吧。”

老儒生聽問身子一震,臉上一片潮紅,心中一股逆血上涌,被他硬生生的吞了下去。心中只有一股心灰意冷之念,暗道:“不如歸去,不如歸去。”

此刻,朱厚煌也下定決心了。他咬着牙說道:“命令親軍準備出戰。”

戚景通說道:“殿下萬金之軀,不容有失,臣請領兵出戰。”

朱厚煌自忖下面有數萬大軍,帶着士卒衝下去然後再進入城中,這種操作的難度太大,自己做不來,一旦有失,說不定自己就折在城外,可謂兵危戰險。

朱厚煌對自己能不能掌控這樣的局面,也沒有信心。

最好的選擇就戚景通了,朱厚煌鄭重的說道:“戚景通聽令。”

戚景通鄭重的說道:“臣在。”

“孤任命爲雍王親軍指揮使。節制親軍。今日出戰,務必將他們都帶回來。”朱厚煌的聲音由高到低,逐漸低沉起來了。

不得不說,朱厚煌不是一個合格的將軍,他對他親手培育出來的親軍有則足夠深的感情,親軍很多士卒,朱厚煌都能叫出名字來,正因爲有這個足夠深的感情,他承受不起傷亡,注意,並不是親軍承受不起,而是朱厚煌承受不起。

他捨不得。

但是打仗哪裡能夠不死人的,特別是古代的戰場上,如果讓情感牽絆了你,這就說明,你不是一個合格的將軍。

朱厚煌顯然不是一個合格的將軍。

“是。”戚景通說道。

城門緩緩的開啓了,朱厚煌一馬當先,率領士卒從安慶西門之中衝了出來,這個變化震驚了寧王。

寧王遠遠的眺望,說道:“他們居然還敢出戰?”

“殿下,天賜良機啊。”劉養正說道:“殿下,南直隸之地,已經安享太平百餘年了,哪裡有這麼精兵利卒,定然是雍王殿下帶來的,這些人是安慶的主心骨,殿下只要將這些人殲滅於城外,使得安慶喪膽,再攻安慶就容易的多了。”

“好。”寧王大喜道:“傳令下去,三軍齊發,定然要他們有去無回。”

“繞過城牆,從東門入城,繞過城牆,從東門入城。”

在戚景通率兵出城之後,戚景通先令身邊的士卒大聲高呼這一句話,然後城頭上的青壯自發的,拼命大喊。

一些被驅趕的百姓,相當機靈,立即沿着護城河跑,想繞過有安慶城,從城東入城。

但是壓解百姓的這些前盜賊們不會沒有反應的。正當他們想收攏百姓重新控制的時候。

一根根長箭從戚景通身後射了出來。

除卻火槍兵之外,雍王親軍人人帶着一張步弓,可以臨時充當弓箭手的角色。

一陣箭雨,雖然稀疏,但是相當犀利,喪命在箭雨之下的,就要百餘人。

這些前盜賊從來不是堅貞的人物,也不可能保持高昂的士氣,承受多大的傷亡都不後退,恰恰相反。

這些人這些人習慣的當盜賊,習慣的欺軟怕硬,承受傷亡程度之低,出乎戚景通的預料之外,幾乎幾輪箭雨之後,這一批盜賊就崩潰了。

“衝。”戚景通高超的指揮能力發揮出來了,當通過城門,以及護城河上的吊橋的時候。親軍還是保持着縱隊,但是片刻之間,就擴充成橫隊列陣了。

這固然是戚景通指揮手腕高明,也是親軍訓練有素的證明。

親軍與寧王右軍一開打,立即將本來就有點混亂的局面,變得不可收拾,無數百姓瘋了一樣的亂跑,但是又不知道往那裡跑,除卻雍王親軍與寧王右軍交戰的地方之外,滿地亂竄,有一批人在城頭青壯的指引之下,繞得城池炮了。但是還有一部分嚮往後退。但是哪裡退得了了。

剛剛退後的百姓,就被壓陣的寧王右軍屠殺一空。

這些前盜賊,上陣殺敵,他們玩不來,但是殺戮百姓,卻是他們的拿手好戲。

至於那些崴了腳了,還是受了傷的總之行動不便的人,遺留在戰場之上,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變成一具屍體。

戚景通根本不去看,也不去想這一些民衆,因爲他要面對他們最難纏的敵人了,就是寧王的中軍。

在寧王發現敵軍居然出戰的時候,讓寧王中軍,加強了前進的速度。數萬士卒一起加速,無數腳步踏在地面之上,將地面踩得上寸草不生。掀起的一道道黃塵飛揚。

寧王中軍所有的士卒臉色如鐵一樣,雖然很多細節表現出緊張,但是他們不敢違反軍令,不敢將這一種害怕傳遞給別人。

朱厚煌在城樓之上,閉住呼吸將目光投入兩個一大一小的方陣之上,大得自然是寧王中軍,少的正是雍王親軍。

這一次出戰的都是雍王親軍、不過千餘人而已。此刻的朱厚煌早已將城頭附近的佛郎機炮都集中在城門附近,就等一會撤退的時候,爲他們斷後的時候用的。

只是,雍王親軍到底能不能回來,能有多少人回來,這還是未知之數。

這個數字現在掌握在戚景通的手裡面。

戚景通雖然在城外,視線並不開擴,被層層疊疊的人羣給擋住了,但是戚景通很清楚的意思到自己的不妙。

“這一次出城的目的已經基本達到了。”戚景通從越來越安靜的戰場之上明白,那些被壓上戰場的人,要麼現在已經死了,要麼已經沿着護城河向安慶東門而去。

基本是還有一些滯留在戰場之上,戚景通無心也無意去救他們。現在戚景通想救的人是自己。

“我現在要做的就是想辦法,讓雍王親軍全身而退,完成我對殿下的承諾。”戚景通看着敵軍面前如山的軍陣,心中暗道。

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八章 練兵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三十章 宣府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八章 練兵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一百五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二百零二章 殺徐和尚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一百零九章 許小妹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二百六十九章 收尾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橋之戰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善後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七百三十三章 論楊慎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
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八章 練兵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三十章 宣府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八章 練兵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一百五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二百零二章 殺徐和尚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一百零九章 許小妹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二百六十九章 收尾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橋之戰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善後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七百三十三章 論楊慎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