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 東雍與大明三

“所以,殿下只需沉的住氣,不要想什麼靖難之事,就當忘記這一回事,不用殿下去找今上,今上就容不得殿下在南洋的坐大。”王陽明說道:“等今上沉不住氣的時候,大軍南下,到時候殿下也算是師出有名了。”

朱厚煌瞬間明白王陽明的意思,尚權謀者必定多疑。自己就是嘉靖心中的一根刺,用一句不好聽的話說,對於嘉靖來說,聽道雍王過的不好,他才安心。如果雍王勢力越發擴大,他心中越是不安,如果朱厚煌真能做到,如當初之事,將整個南洋都納入版圖之中,恐怕嘉靖連睡覺都睡不安穩了。

朱厚煌瞬間安下心來,說道:“多謝王師指點。”

王陽明既然開口了,就直接說完,說道:“殿下還有一點可以利用。”

朱厚煌說道:“請王師指教。”

王陽明說道:“就是正名分。以今上的性格,楊廷和堅持不了多久,等楊廷和下臺,今上定然會尊生父。這正好給殿下機會,殿下起兵之時,不妨稱爲正德皇帝續嗣。”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古人行事最種名分。

朱厚煌高舉這面大旗,可以豁免很多道義上的指責。他簡直是大喜過望,他心中想打回北京,但是卻沒有具體的章程,又不想一地一地的爭奪,將大明天下陷入連綿數年,數十年的戰亂之中,而王陽明輕飄飄的幾句話,就給朱厚煌指點了迷津,讓朱厚煌清清楚楚看到了自己將來該怎麼辦了。

“孤將來如有登上大寶的一日,王師是孤的定策第一功臣。”朱厚煌說道。一邊說,一邊大禮參拜。

“殿下,言重了,言重了。”王陽明連綿扶起朱厚煌。

王陽明心中非常矛盾,一來他對東雍有一些認同感,畢竟他在東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是東雍名副其實的宰相,東雍的任何事情都繞不開他。可以說大權在握,而且他在東雍平定安南,建功立業,足以讓他名標青史。如果之前他剛剛來東雍的時候,他還有一點點不情願的地方,現在卻是沒有了。

但是他對東雍固然看中,對大明又未嘗沒有故國之思啊?

他不想東雍被滅掉,因爲他知道,即便是東雍基業再好,落到國內那一幫人手中,除卻東雍之外,哪怕是安南之地,他們也未必能守住。但他也不願意,東雍與大明動武,到時候大明百姓,必然遭到兵禍,何苦來哉啊?

王陽明說的好聽,未嘗不是緩兵之計。

王陽明心中暗歎:“希望嘉靖能是一位心胸開擴的好皇帝,對東雍的存在不以爲意,這樣就能雙方安好了。”

朱厚煌送走了王陽明。眼睛之中精光閃爍。

他也能猜到王陽明所言,未必不是緩兵之計,但是他也知道,大明這樣的大國,想要傾覆,必然要花時間,欲速則不達。

不過,他還要更清晰的規劃。

“傳黃士龍來見我。”朱厚煌說道。

“是。”立即有侍衛去傳喚黃士龍。

沒有過多久,黃士龍就來到了。

“臣黃士龍見過殿下。”黃士龍恭恭敬敬的行禮。

朱厚煌看了黃士龍的樣子,比剛剛來到東雍的時候,戾氣有一點點消散。

他查過黃士龍的底細,他斷絕了黃士龍是來做內奸的可能性,並且讓錦衣衛悄悄將黃士龍妻子的骨植帶到東雍安葬。如果整個東雍最想打大明的人,並不是朱厚煌,而是黃士龍,只有打過去,黃士龍纔有報仇的機會。

朱厚煌用的也黃士龍這個心思。

朱厚煌說道:“剛剛王師再爲孤規劃靖難之策,說與其進攻,不如待其來攻,不知道你以爲如何啊?”

黃士龍一聽見靖難兩個字,渾身一顫,眼睛頓時變得通紅,似乎又想起了什麼,一時間居然忘記了說話。

朱厚煌皺眉說道:“黃卿。”

黃士龍說道:“臣在。”

朱厚煌冷冷的說道:“孤知道你身負血海之仇,但是畢竟大業爲重,孤成就大業之後,你的仇人就是孤的仇人,即便是窮搜天下,也會將他們給找過來,但是現在還是將報仇的事情放在一邊吧。”

“是。”黃士龍努力壓制自己說道:“臣領命。”

朱厚煌說道:“那麼黃卿你說,是主動進攻,還是待其來攻。”

黃士龍冷靜下來說道:“殿下當西攻,東守。”

朱厚煌拒絕着這四個字,說道:“西攻東守?”

黃士龍說道:“是。西攻,是與安南進攻,如今廣西狼兵就在紅河之北,而紅河又在我軍掌控之中,大軍進攻易如反掌,攻克安南北部,可以直入廣西,西南山路崎嶇難行,朝廷想要進攻大爲不易,所以朝廷最有可能從浙江福建抽調兵馬,攻東雍。”

朱厚煌聽黃士龍所言,心中後微微一嘆。知道黃士龍的水平差王陽明好幾個檔次。

王陽明所言的進攻是大戰略上的,而黃士龍所言的根本是戰役級別的攻防。不過,朱厚煌本身想聽的就是具體一點的,朱厚煌問道:“如果海上進攻東雍,當從什麼地方出發?”

“必從金門泉州出發。”黃士龍說的斬釘截鐵。別的不敢說,但是在海戰之上,卻是自信的很。

朱厚煌問道:“如果傾盡東南沿海水師來襲。你需要多少兵力,才能做到一網打盡?”

黃士龍沉吟了一會兒,朱厚煌問這個問題太過籠統了。

朱厚煌問出口之後,似乎也覺得這個問題太大了一點,直接說道:“這個問題,你現在不用着急回答,先回去好好想一想,等有答案了,再給孤回覆。”

黃士龍說道:“是。”

朱厚煌說道:“記住,你所知道的,都是絕密。一絲一毫都不得泄露。”

黃士龍說道:“是。”

朱厚煌打發了黃士龍,心中還是覺得有些缺陷,他準備按照王陽明所言,按部就班的實現直接的理想,在南洋確立起東雍的統治地位。不過,再次之前,他需要將東雍打造成銅牆鐵壁,而且要隱藏不露。示之不備。

隨即朱厚煌又想道:“即便是東南沿海的水師全部殲滅又怎麼樣啊?決定戰爭勝負的,畢竟是陸軍,而不是水師。我是不是想他們放上岸再打,這樣一戰就能東南精銳全部殲滅。”

東南衛所爛成了什麼樣子?正德自己都不敢指望東南衛所打仗。真正能從後方掉到東雍的軍隊,都可以算得上是東南精銳了,無他,他們的行軍能力還在。

不過,想來數量不會太多。

只要消滅了他們。

整個東南就可以讓雍軍予取予求了。而大明的重心就在東南,東南有失,大明的根基就不穩定了。

一想到這裡,朱厚煌決定他有必要再弄一個殲敵於島上的計劃。這件事情就讓戚景通來辦,畢竟以戚景通的身體,朱厚煌出征留守的都是戚景通,交給他負責,是再好不過了。

朱厚煌立即傳召戚景通。

將這一件事情與戚景通整整討論一夜。

水戰,朱厚煌不是行家。也不火指手畫腳的,但是陸戰,朱厚煌覺得這件也算是一員宿將了。與戚景通一起敲定了一個框架。

當這計劃制定出來之後,戚景通說道:“臣有一事相求,請殿下恩准。”

“戚將軍請講,只要孤能辦成,孤絕對不會推辭的。”朱厚煌說道。

“臣飄零半生,膝下只有一個孩子,想爲這孩子向殿下求一個前程。”

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八十八章 唐寅的魔法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八百四十三章 鄭綏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第三十五章 應州之戰王勳【三】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六十四章 唐伯虎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一百五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二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六十章 土盤算法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七百三十八章 東雍新印象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八十章 先鋒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一百二十三章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
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八十八章 唐寅的魔法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八百四十三章 鄭綏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第三十五章 應州之戰王勳【三】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六十四章 唐伯虎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一百五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二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六十章 土盤算法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七百三十八章 東雍新印象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八十章 先鋒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一百二十三章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