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

朱厚煌沒有說話。

水陸兩軍的主力將領,都表示出對救援舊港的剋制,或者說否定。

朱厚煌說道:“你們有沒有想過,佛郎機人爲什麼頓軍不前?”

黃士龍一點就透,說道:“殿下,以爲敵人就是在等這個機會嗎?陷入進退兩難之中嗎?”

朱厚煌早已將馬六甲海峽兩岸都看做自己的囊中之物,根本就容不得別人在他的嘴裡多食。

“不僅僅是進退兩難,佛郎機恐怕是想先將金洲納入囊中,然後再反攻我軍,那時候敵人有立足之地,比現在更加不好收拾。”朱厚煌說道。

俞大猷皺起眉頭說道:“此戰的關鍵還是水師之中,只要水師能確保後路,臣就敢出徵舊港。”

黃士龍聽俞大猷如此說,一咬牙說道:“殿下,臣願意主動與佛郎機人決戰,殿下座艦也已經修好了,可以一戰。臣願立軍令狀。”

朱厚煌看黃士龍的樣子,反而不敢讓他立什麼軍令狀。

戰爭的勝負是詛咒發誓可以做到,就能夠做到的,不知道有多少人說過,要怎麼怎麼提頭來見,但是自古以來也只有裡聊齋之中,有提頭來見的例子。

朱厚煌要的是勝利,而不是黃士龍的人頭,他要黃士龍的人頭做什麼?

朱厚煌一擺手止住了黃士龍的話,說道:“無須如此。水戰不筆陸戰,拼的就是船堅炮利,不能讓東雍水師船,炮勝過對手,乃是孤的過錯,而爾何罪之有?不過,我軍水師數量上勝過對手,難道被牽制着所有水軍都不能動了嗎?”

黃士龍心中一動,他好像明白了什麼,說道:“當然不是,臣能抽出一支艦隊。”

黃士龍能抽出一支艦隊已經很不錯了,東雍水師的實力,可以分爲三部分,一部分就是馬六甲現在的東雍主力艦隊,另外就是劉老刀帶的艦隊,是東雍的次一極水師力量,不過這一支艦隊,依舊在大員駐紮,預防敵人的進攻。

這個敵人 就是大明。

所以不能調動,可以調動只有分散在各地艦隊,這一次黃士龍將這些船隻全部給掉了過來了。黃士龍能調動的也就是這些船隻的力量。

朱厚煌說道:“淡目國所在地就是東爪哇,他與金洲之間,有一道海峽,孤命令你派船隻封鎖這一道海峽。試試淡目國的成色到底如何?”

黃士龍頓時大喜,覺得這個方法不錯,說道:“臣遵命。”

朱厚煌說道:“記住,這一次僅僅是試一試敵人的成色,而不是硬拼。”

黃士龍說道:“不知道殿下屬意誰?統領這一支艦隊?”

朱厚煌說道:“就鄭深吧。”朱厚煌的目光轉向鄭深,說道:“此去,以探查淡目國情況爲第一要務,如果敵人勢大,立即退回來。”

“是。”鄭深說道。

朱厚煌想了下想對吳鳳儀說道:“舅舅,你也派人渡海,其餘舊港看看情況如何?舊港還能支撐多長時間?”

朱厚煌不能相信施世安的一面之詞。必須要先探查清楚,再做決斷。

“是。”吳鳳儀說道:“臣這就去安排。”

兵貴神速,鄭深匆匆準備之後,就帶着十幾艘船衝哪裡出去。

黃士龍也派出船隻掩護。

“報。”馬六甲這邊一動,對方立即發現了不對勁,“敵人一支船隊向南而去。”

託梅一時間也揣摩不出黃士龍在幹什麼的,但是凡是敵人人想做的,就是自己一定要泡壞的事情了。

託梅估計艦隊修整的差不多了,立即決定給對方一個好看。

黃士龍在送走了鄭深之後,立即發現遠處一片片帆影,他手心一緊,暗道:“好,我不來找你,你還來找我?”

在黃士龍的指揮之下,船隊開始緩緩的掉頭,在風帆的作用之下,雙方緩緩的靠近。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鄭深還不知道,因爲他的離去,直接爆發了第二次大規模戰鬥。

鄭深先是靠近金洲,放下錦衣衛的探子放上了金洲岸上。

鄭深就繼續向南,想都東爪哇而去。

半路就遇見了敵人,是殿下的阿拉伯大帆船。帆船是斜三角型。

鄭深立即想起所謂的淡目國的船隻,這已經不是鄭深第一次來到這片海域的,不過,那時候這一片海域並沒有這麼強雷的阿拉伯風格。

鄭深放下望遠鏡,說道:“去,將這艘船,給我攔下來。”

好幾艘船飛快的竄了出來,兩面逼住這一艘阿拉伯船。

“轟。”這艘阿拉伯帆船就讓開炮了,讓鄭深大吃一驚。

火炮很好,未來的海軍時代是火炮時代,這一點沒錯,但是火炮並不是太好弄的,最少在這這一帶並是那麼好弄的,否則馬六甲也不會佛郎機人那麼輕易的攻打下來。

而這艘船,卻有火炮。

不過,他的火炮立即引起了正在圍捕的船隻也紛紛開火,一瞬間的這艘船上船帆被炮彈硬生生的撤了下來,還有桅杆經受不住打擊,咯咯吱吱的斷裂開來。

一共不過,小半個時辰,從發現到,到派出戰士衝上去,將這一艘船佔據。

“說說吧。”鄭深說道。“你們是什麼人?是淡目國的人嗎?”

一個帶着頭巾大大鬍子用桀驁不馴的眼睛硬生生的等着他,說道:“真主是不會放過你的。你會下地獄。”

鄭深冷笑說道:“是嗎?”鄭深一腳踹這個人的肚子上,這個人就好像是石頭飛了起來,越過的船舷重重砸在海水之中,“咚。”激起了一道沖天的海浪。

這裡距離海岸並不曬太近,即便他會游泳,也未必能游到岸上。更不要說海上的重重危險。

“你們誰想陪他?”鄭深說道。

鄭深從小在海盜灣裡面長大,冷酷已經深入了他的骨髓。

顯然並不是所有人的骨頭都是硬的。在鄭深的威脅之下。立即有人將所有都交代了,正如鄭深所才猜的。

這艘船就是從爪哇而來的,他就是淡目國的人。

作爲一個新生的回回教國家。正處於宗教狂熱之中,所有人都在致力於將回回教傳播。這一次答應亞齊蘇丹的請求出兵舊港未必不是這種思想的表現。

而且對方跨海而來。這是一艘補給艦,上面還有幾十名士卒。鄭深更是知道,對方的補給船隊一定會經過這裡的。

就是因爲這個是爪哇到舊港比較近的航道。

鄭深想了片刻說道:“派一艘船,將這些人全部帶給殿下,至於這一艘船,就弄沉吧。”

這樣的阿拉伯船,鄭深根本不放在眼裡。

鄭深並沒有南下,反而向西而去,在一道河口隱藏起來,就好幾艘船放在遠,只要發現敵人的船隻,就放狼煙,這裡就是通往舊港的要道。這裡就是穆西河。

而舊港就是穆西河下游。

所以鄭深決定在這裡守株待兔。

就在鄭深在這裡守株待兔的時候,吳鳳儀的手下,已經偷偷的靠近了舊港城。

舊港是一座南洋的中國城池。

沒有到舊港,就看見大片大片稻田,在南洋除卻東雍開拓的稻田之外,很少能看見這樣的稻田了,看着這些稻田,他們心中猛地生出一些親切感,不過,隨即這些親切的感覺,一下子消失來了。

無他,因爲這些稻田看上去快要熟,這就說明一個問題,最少圍攻舊港的時候,糧食不會太短缺。這對淡目國的人是一件好事。但是對雍國來說,並不是一個好事。

再然後就看見淡目國的士卒在外面巡視。

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八百一十三章 椰城之戰四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十四章 地圖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四百六十一章 香料羣島之戰二第一百零九章 許小妹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七百六十九章 南下探查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三章 侍衛第四十三章 白登山下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三百七十六章 奪升龍第四十六章 回京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戰八第八十九章 財政問題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六百零八章 升龍圍城戰十三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
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八百一十三章 椰城之戰四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十四章 地圖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四百六十一章 香料羣島之戰二第一百零九章 許小妹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七百六十九章 南下探查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三章 侍衛第四十三章 白登山下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三百七十六章 奪升龍第四十六章 回京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戰八第八十九章 財政問題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六百零八章 升龍圍城戰十三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