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

“和談,不,難道帝國放棄一直一來追逐的香料嗎?只有這東西存在,我們與東雍之間,絕對不能共存。”亞伯奎一句說中的根結。

說到底,與東雍開戰還是爲了錢。

東雍與佛郎機是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縱然朱厚煌理解佛郎機人是爲錢遠赴重樣,甚至東雍在財政上也依賴航海貿易。但是問題上哪怕是朱厚煌本身,他的思維方式也是純東方式。對南洋的要求是土地第一,其他第二。

雙方的這種錯位,讓雙方未必沒有溝通的可能,但是亞伯奎卻不想,不讓,不允許。

這樣的失敗之後,去跪地求饒,亞伯奎過不了自己這一關。

所以亞伯奎寧可將自己至於絕地,也不願意向東雍投降。

當然這也與佛郎機這個時代的民心士氣有關係。他們縱橫萬里所向無敵。纔不會因爲一次失敗,就向敵人低頭的。

這一點不僅僅是亞伯奎有這樣的傲氣,連很多佛郎機人都有,他們都想,如果這裡不是南洋,是地中海,他們早就將東雍打得叫媽媽了。

所以,很多人寧可撤出馬六甲,也不願意與東雍和談,不過是期望着捲土重來一天。

或許有人想與東雍暫時議和,然後再撕毀和議。但在亞伯奎的堅持之下,畢竟亞伯奎雖然權威不如當初了,但是在法摩沙之中並沒有人官職超過亞伯奎。

佛郎機人開始準備了,將馬六甲多餘的婦孺全部送回果阿。並且佛郎機軍隊開始收拾附近的糧食,火藥。往法摩沙裡面囤積。

法摩沙面積並不小,不過數日功夫就將整個法摩沙城中堆滿了糧食,很多火炮全部從船上卸下來裝在城頭之上。

城頭上遍佈火炮,城牆半截也開出一個個炮口。整個法摩沙不知道有多少門火炮。

不過隨着亞伯奎在這裡準備的時候。

局面對佛郎機一方持續惡化。

先是馬六甲以西,滿刺加國殘餘的力量開始反攻了。不過佛郎機人對滿刺加國的反攻並不是太在意,無他。佛郎機在馬六甲根本沒有什麼基層政權,馬六甲在地方上扶植親西方的種植園主。

佛郎機人根本不在乎這些本地人,這些情況不過讓佛郎機人收集糧草的動作,受到了阻礙。

緊接就是東雍水師。從海上襲擊馬六甲。

不過馬六甲岸防很嚴密,東雍水師根本站不了什麼便宜,就被打發回去了。不過這也說明了,馬六甲的局勢越來越危險了。

“大人,要不您離開。我在這裡堅守。”託梅說道。

託梅不知道情況怎麼變成這樣的,但是他也是不願意放棄東方利益的一員,也是最堅定的一員。

亞伯奎說道:“不用了,我一生最輝煌的事蹟,就是十年之前,爲帝國奪下了遠東的根基。就是這座城堡。”

亞伯奎彷彿回想到,當初,他率領十幾艘船,一千多士卒,大破二十萬滿刺加士卒,奪下了馬六甲城池,並將城池內成改造成現在的法摩沙城。

“我絕對不會放棄這裡,如果一定要丟失,也必須從我手裡面的丟失。”亞伯奎的意志堅定無比,根本不是能被勸說的人。託梅只能放棄這一點,說道:“大人有什麼事情要我做的嗎?”

“我們絕對不能放棄通往絲綢之國的航道,所以我希望你回到果阿,一定要努力勸說那些鑽到錢眼裡面的人,讓他們再次向遠東派遣力量。”

“大人,要不,我們放棄馬六甲吧。”託梅知道,想讓官方派出援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爲東方商道的開通,是動用的葡萄牙官方的力量,但是維持在遠東的存在,葡萄牙官方所獲得的利潤,並比不上那些大商人。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從財政來說葡萄牙政府並沒有多少入侵遠東的意願,因爲成本問題。而大商人有入侵遠東的意圖,也有收益,但是卻沒有足夠的授權。

本來這問題,還是不是主要問題。在歷史上佛郎機在遠東的局面,一直是半死不活的,就是因爲這個,後來各國弄出的東印度公司,完美的解決了這問題。

但是現在東雍與佛郎機人抵抗,讓佛郎機人從遠東或取利潤的成本大大增加,讓這個問題凸顯出來。

所以託梅對讓果阿方面出兵救援馬六甲,有些憂慮。

不是不會救援,而是會派出怎麼樣的援軍,還要果阿,乃至於國內的博弈,而且援軍又不是現成的,必須準備,說不定等佛郎機人重現回到馬六甲的時候,法摩沙早就被攻下來了。

亞伯奎說道:“不,我不會離開馬六甲的。我年紀也大了,願意將我的牧地就葬在聖約翰修道院吧。”

聖約翰修道院就是法摩沙城中最高處,法摩沙城中有一座小山,甚至說法摩沙城就是圍着這一座小山而建,山上有泉水。佛郎機人在山最高處建了一座修道院,也就是爭奪法摩沙最後的據點。

託梅見亞伯奎決心已下,不好再勸,終於告別了。

馬六甲剩下的好幾十艘商船,在剩下的幾艘戰艦的護航之下,從馬六甲離開。不過此時,東雍艦隊也出現在馬六甲東方。

託梅正覺得一口惡氣無出發泄,立即讓戰艦衝了上去,雙方瞬間爆發了一場海戰。

東雍的艦隊在上次大海戰之中損失慘重,現在還沒有恢復元氣,再加上朱厚煌的政策,將所有船隻分佈在南洋各商道上打擊佛郎機人的生意,一時半會,聚集不起來,所以這話,在這裡的船隻不過是劉老刀所部再加上其他水師戰艦,數量比佛郎機水師多,但是戰鬥力並不比對方多多少。

劉老刀一邊與佛郎機人交戰,一邊覺得奇怪,他發現這些了佛郎機船隻居然大隊向西而去,顯然是要放棄馬六甲的意圖。

雙方沒有打多長時間,託梅見商船走遠了,也就離開了,劉老刀覺得佛郎機人的動向非常可疑,也不敢追擊,再加上即便是追上去,也未必能打贏,故而就停止了追擊,將情況上報給朱厚煌。

朱厚煌接到這個消息,本來還將信將疑的,不過很快他就通過了錦衣衛的渠道驗證了這個消息,佛郎機人大舉退走,只留下數千人鎮守法摩沙。

朱厚煌見狀不由大笑,他算是一雪前恥了。將佛郎機人趕出了南洋。不過一想到代價,朱厚煌嘴角不由的有些抽搐。

東雍主力水師算是殘了,連少府的運輸船隊,也是殘了。想恢復過來,少不得要百萬銀子。這還僅僅是船隻所需要的銀子,更不要說人員的撫卹。武器的消耗,大舉行動的開支,等等等,再有就是與佛郎機人貿易的中斷。都有大筆的損失。如果前者僅僅是損失的話,那麼後者就關係到朱厚煌的造血能力了。

總之一句話,東雍的資金鍊又恢復到當初隨隨便便一動,就要扯斷的地步。

朱厚煌不得不想一件事情,就是與佛郎機和談。通過佛郎機向歐洲出購商品,這一條航道,不僅僅佛郎機人需要,東雍也相當需要。

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這一條航道的利潤,朱厚煌絕對不可能憑藉區區二十萬兩建立起強大的藩國來。

打到這裡,佛郎機退出南洋,朱厚煌也沒有趕盡殺絕的心思,更沒有這個能力。所以將雙方的爭鋒轉移到談判桌上,非常符合朱厚煌的利益。

作爲政治家必須是利益生物。

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七百二十八章 楊廷和之死二第五十章 封賞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六百六十九章 大內的對策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三章 侍衛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七百七十六章 大破滿刺加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十章 長史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八百六十四章 楊一清的困境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二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三百八十六章 沙場列陣二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八百二十八章 東雍之戰二第七百七十六章 大破滿刺加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三百七十六章 奪升龍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三十五章 應州之戰王勳【三】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 二十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四百零九章 戚景通的希冀第五百零三章 破城二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
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七百二十八章 楊廷和之死二第五十章 封賞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六百六十九章 大內的對策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三章 侍衛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七百七十六章 大破滿刺加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十章 長史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八百六十四章 楊一清的困境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二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三百八十六章 沙場列陣二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八百二十八章 東雍之戰二第七百七十六章 大破滿刺加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三百七十六章 奪升龍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三十五章 應州之戰王勳【三】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 二十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四百零九章 戚景通的希冀第五百零三章 破城二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