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土盤算法

從通州乘船經過大運河,下江南,再從江南然後再取道福建,在福州從徵集船隻,士卒,恐怕要好幾個月之後才能開發去東雍。其實朱厚煌想過直接從天津乘船到福州,但是身邊的人都紛紛勸阻。無他,一來官方多少年來,已經沒有從天津到福州的航線了,而且從天津跑江南的大船也沒有了,如果朱厚煌想這麼做,所花的時間會更長,因爲這樣的航海的船隻不好找,連航海的人手也不好找,當然航海的危險性,也是所有人都勸阻的原因之一。

不過朱厚煌答應通過運河南下的原因,卻是在成本上。

不得不說,運河是整個大明的大動脈。不過這大動脈更多的是從南方向北方運輸,而並不是從北方向南方運輸,所以從北方返回的槽船,有很大比例是空船而回,而且以朱厚煌的身份,完全可以強徵。不過經過了無意之中逼死工匠的事件之後,朱厚煌做事有了一些分寸,讓吳鳳儀去做。

吳鳳儀是朱厚煌的親舅舅,也是吳氏的弟弟,出身錦衣衛,從來不是什麼善男信女。對這裡面的門道清楚的很。讓他去辦,自然能處理的清清楚楚。

吳鳳儀找了一個十幾艘船的船隊,將兩千多人一起帶上,通過運河南下。一路上進入了山東地界。

進入山東地界之後,朱厚煌只覺得滿目瘡痍,慘不忍睹,雖然劉六劉七之亂,已經過去了數年時間,但是劉六劉七之亂,給山東大地留下的創傷卻沒有那麼容易恢復過來。讓朱厚煌也沒有了看風景的心情,他轉頭一看,發現朱裕在後面的船頭上坐着,船頭上插着一根筆直的竹竿。朱裕時不時的量一下,這竹竿影子的長度,也不知道是在幹什麼?

朱厚煌心中一動,他將這一批天文學家,與數學家看得很重。暗道:“船行運河之上,也沒有什麼事情,何不與這些專家多溝通一樣。”想到這裡,他立即決定換船。

“朱先生,你在這裡幹什麼?”朱裕頭也不擡,說道:“測日影。”

“測日影有什麼用處?”朱厚煌問道。

“用處?沒什麼用處,閒着總要找點事情做吧。”朱裕說完之後,覺得聲音有一點不對勁,擡頭一看,說道:“世子?不。”他立即改口說道:“殿下,您來了。”

朱厚煌看得出來朱裕神情看上去恭敬,但是眉目之間,一股怨氣卻揮之不散。

又怎麼能不怨啊?朱裕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就已經想創立曆法,因爲大明的歷法不準,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而且大明曆法溯本追源,是回回曆法,而不是中國古代曆法傳承。朱裕出身於天文世家,一心想開創出一門遠超於回回曆的歷法,讓後世也能傳頌他的名字,成爲天下曆法名家之一。

只是修歷並是你想就可以的,越精準的歷法,就越依靠於大規模天文測量。沒有精準的測量,而編出來精準的歷法,那不是童話,而是神話。

縱然朱裕供職於欽天監,也不可開創出一門這樣的歷法。

而好容易,正德皇帝準備重修曆法了,但是這纔剛剛開始之後。這位雍王居然將他拉走了,讓他與平時最希望的的功業擦肩而過。他怎麼能沒有怨氣啊,只不過礙於朱厚煌的身份,只好將這一股怨氣暗藏在心裡面而已。

“殿下。”一個聲音從朱厚煌身後傳過來,他回頭一看。是一個年輕男子,看樣子不過是二十多歲,他說道:“臣貝尚質,只是不明白,殿下怎麼知道土盤算法?”

“土盤算法?”朱厚煌有些奇怪,問道:“什麼是土盤算法?”

貝尚質就是南京貝氏子弟,也是這一次參與修歷的貝仁的孫子。他唯恐朱裕觸怒了朱厚煌,找話題吸引朱厚煌的注意力。他說道:“殿下讓我們每天抄錄的文字,不就是土盤算法嗎?”

朱厚煌大吃一驚說道:“什麼?”他蹲下身來,用手指在船板上寫下123456789。說道:“這都是土盤算法嗎?”

貝尚質看了之後,說道:“就是這個。”

“給我講講,什麼是土盤算法?”朱厚煌興趣盎然了的問道。

“是。”貝尚質說道:“說起土盤算法,不得不提大測先生。大測先生是回回,當初從宋國公入朝。將回回曆與土盤算法獻給了太祖。太祖大喜,使大測先生入欽天監,立回回欽天監,後來回回欽天監撤出,但是欽天監之中,依舊有回回科。並尚十三公主。”

朱厚煌慢慢明白了,所謂的土盤算法,就是列豎式,不用算籌,這種算法,作爲回回天文學知識的一部分,被這位大測先生在洪武年間引入了中土。這種算法與現代的初中小學數學,幾乎上沒有什麼區別了。看看這位大測先生,憑藉這土盤算法,也就是現在初中小學等數學知識,就能尚公主,莫不是另一個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嗎?

只是這位大測先生,遇到了朱厚煌一樣的事情。

大測先生的這些算法,雖然很好很先進,但是問題咱們自古以來的算學也不差啊。幹嘛要用你那一套?故而這位大測先生在的時候,土盤算法還算是流行,但是這位大測先生一去,土盤算法就束之高閣了。

而貝家老祖貝琳在天文學上最大的貢獻,就是將回回曆法,也就是阿拉伯天文學知識中國化,他的著作就是《七步推政》。裡面很多內容就是阿拉伯天文學知識翻譯過來,比如有名的聖鬥士,那這個星座,那個星座,都是來自於貝琳的翻譯。

所以貝尚質也算得上家學淵源。對這些比朱裕清楚的很。

朱厚煌心頭一動,說道:“貝先生,你給整理一套土盤算法的教材。到了東雍,這就是我雍國的算學標準了。”

“什麼?”朱裕大怒道:“天朝本身無所不有,殿下欲學算學,自可從九章起,何必學那些夷人的東西啊?”

朱裕對華夷之辨非常在乎。他一心想鑽研曆法,創出一門完善的歷法來,不僅僅是爲了爲天下正四時,暗地裡也想爲前輩們出一口氣。

自從九執歷以來,天竺曆法,回回曆法,傳進中原以來,中原曆法漸漸有了阿拉伯的色彩,更不要說大明使用到現在的,就是從元朝繼承過來的回回曆。朱裕作爲一個大明人,覺得非常不舒服。畢竟曆法是關係一個國家正朔的政治問題,在這裡問題上卻使用回回曆法,實在讓人感到不舒服,特別是朱裕作爲一個天文世家傳人而說。

當初朱厚煌想讓朱裕以阿拉伯數字給他講天文算法,朱裕真得不知道嗎?不,他只是不想說而已。此刻聽到了朱厚煌居然用阿拉伯數字代替傳統的算碼,不由的痛心疾首。

雖然雍國,即便發展好了,也不過是一個小國而已。但是朱裕卻不允許這一點發生在他的面前。

“殿下,土盤算法雖然簡易,可將之容入我國算法即可,算碼較之夷數差在何處?何必舍華取夷?”朱裕聲色俱厲,一股理直氣壯的樣子。讓朱厚煌一時間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貝尚質見狀大驚失色,唯恐朱厚煌生氣,連忙拉住了朱裕說道:“臣瑾授命,不過需朱兄相助。還請殿下見諒。”一邊說,一邊連連的行禮,拉着朱裕趕緊進了船艙之中。讓朱厚煌追之不及。

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一百零九章 許小妹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八百一十三章 椰城之戰四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三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四章 豹房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一百章 傷寒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六百四十二章 東雍與大明三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三百四十章 升龍之變五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五章 演武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六百九十章 夜襲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二百四十章 安慶攻防戰十五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五百二十二章 京城鏖戰四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一百二十三章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
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一百零九章 許小妹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八百一十三章 椰城之戰四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三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四章 豹房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一百章 傷寒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六百四十二章 東雍與大明三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三百四十章 升龍之變五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五章 演武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六百九十章 夜襲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二百四十章 安慶攻防戰十五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五百二十二章 京城鏖戰四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一百二十三章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