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張欽

居庸關離京城不過一百多裡,正德一行人快馬疾馳,在昌平住了一夜 不過第二天晚上到了居庸關下。

一路跑過來,朱厚煌只覺得大腿內側都磨破了,溼漉漉的,一摸一手鮮血。不僅僅是大腿內側,連屁股都快跌成八瓣,幾乎失去了知覺。

到了居庸關下,已經是入夜時分了。

居庸關在黑暗之中,好像是一頭猛獸橫臥在羣山之中,幾處火把的點綴,就好像是兇獸的眼睛。

朱厚煌深吸一口氣,一股白氣噴出來,北國的春天還是相當冷的。

此刻已經有人叫門了。

丘聚快馬上前,不知道在居庸關前說了些什麼。

居庸關上一陣騷動,過了一會兒,光芒大作,無數人舉着火把分成兩列從居庸關之中走了出來。

分成兩邊蔓延出來,不一會兒,兩側火把就好像是路燈一樣,照亮了整個居庸關之前。

一個文官走了出來,行禮道:“臣,貴州道監察御史,張欽,見過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個文官白髮蒼蒼,已經上了年紀了。不過精神還好,臉色如鐵,不言苟笑。

監察御史這個官,位卑權重。貴州道監察御史,並不是說這個監察御史是監察貴州的,而是監察院分道理事,貴州道並不是貴州一地。而是督察員十三道之中的一道。

監察御史是一個相當了不得的官職,所謂的臺垣官是也。掌管監察,彈劾,建議,就是可以說話不負責任的言官。明朝後期黨爭的要害位置。不過此時士大夫們還是有風骨的,沒有墮落到晚明那個德行。

正德打了個哈欠,說道:“起來吧。朕累了,先入關吧。”

張欽大聲說道:“陛下,不在京師來,來居庸關所爲何事?”

正德看着張欽,一時間好像是看到楊廷和,眼神有些躲閃,期期艾艾的說道:“這個嗎?這個嗎?”

丘聚立即上前,說道:“陛下有何事情,管你什麼事情?還不讓開,讓陛下入關。”

張欽大怒道:“臣與陛下奏事,一閹奴敢亂言,臣請斬之。”

丘聚激靈靈打個寒戰,一下子想起了當初弘治皇帝在的時候,一次正德犯錯,被弘治帶個正着,弘治大怒,要殺丘聚,就是說的這一句話,“一閹奴何敢亂言。”隨即他大怒,簡直要咬碎鋼牙,多少年,多少年沒有一個人敢於他丘公公這麼說話,丘聚恨不得將張欽亂棍打死。

只是丘聚也知道,正德絕不允許。

正德身邊近臣與內閣簡直是兩套班子,他雖然有些亂來,但也知道治天下離不開那些文臣,等閒不折辱文臣,最多不過不見而已。

朱厚煌見狀,上前說道:“張大人,陛下趕了一天的路了,還是先請陛下進關休息,等會兒再說吧。”

正德好像一下子醒過來一樣,說道:“對,先入關,朕累了,有事情明日再說。”

張欽雖然想給正德做一做思想工作,但是看着正德風塵僕僕的樣子,也知道正德的確累壞了,硬生生的將火氣壓了下來,就算是再怎麼勸諫,也不能讓正德在荒野之外過夜吧。

張欽安排正德一行人進了居庸關,一進關正德就不見張欽了,將張欽落在一邊了。

張欽縱然知道正德是什麼意思也是徒然。

不過張欽並沒有放棄,他暗想,他畢竟離皇帝遠。想要勸說皇帝,必須讓皇帝親近的人蔘與纔是。

張欽立即選中了目標。

丘聚渾身又酸又疼,特別下處,早已有了味道,太監畢竟是太監,和女人差不多,多有不方便之處,更不要說,騎馬趕路了。

一個小太監在外面說道:“乾爹,貴州道監察御史張欽拜見。”

丘聚一聽這個名字,就一肚子火氣,說道:“不見,讓他有多遠滾多遠。”

小太監應聲去了。還沒有多久,丘聚聽到外面一聲哎吆的叫聲,還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的時候,屋門被一腳踹開了,張欽大喝道:“丘聚,你想死嗎?”

丘聚被嚇了一跳,看清楚是張欽,頓時一陣火起大喝道:“張欽老兒,你纔想死?”

張欽冷哼一聲說道:“不想死,今日之事是怎麼回事,陛下想出關,定然是你等蠱惑,找死無疑。”

丘聚冷哼道:“陛下向來主意正,我丘聚不過一區區奴婢,還想違抗陛下旨意不成,倒是張欽,我丘聚再怎麼說也是陛下的人,打狗還要看主人,你太放肆了。”

張欽說道:“朱彬一流蠱惑陛下出關,我知道他們心思在什麼地方上,不過想以軍功搏個封爵而已,你一個太監,現在的位置已經是富貴之極,但是陛下在關外有什麼閃失,你覺得你能活下去嗎?”

丘聚的臉色刷的一下子白了。

這個他還真沒有想過。

張欽語氣變緩低聲說道:“你知道宮外有多少人想要你的命嗎?不錯打狗還要看主人的,你是陛下的狗,大家都不敢違逆。但是陛下去了,你覺得你能活得了,你不全心保護陛下。反而讓陛下去兵危戰急之地,置陛下於險地。我看你就是在找死。”

丘聚的臉色更加白了。有點氣虛說道:“但是我有什麼辦法?”

張欽說道:“陛下一進關,就不見我。還請丘公公相助,讓陛下見我一面。”

丘聚說道:“好,今天是不成了,明天一早,我就安排張大人見陛下一面,不過我能做的也只有這麼多了。”

第二日一早,正德剛剛起牀,丘聚就來正德身邊,說道:“皇爺,外面那個張大人,在外面跪了一夜了,皇爺是不是見上一面。”

正德皺皺眉頭,嘆息說道:“還是見一面吧。”

不一會兒,張欽就被領進來,他行禮如儀說道:“臣,貴州道監察御史,張欽,見過陛下。”

“愛卿請起。不知道愛卿來此有事啊?”

“請陛下回鸞。”

正德有點不高興,冷哼一聲,什麼也沒有說。

“陛下身負社稷之重,承太祖之業,關乎天下安危,今日輕身出關,一旦有失,奈宗廟何?陛下縱不自重,置太后,先帝於何處?”

“夠了。”正德臉色陰沉,說道:“丘聚,將他拉出去。”

正德知道與這個硬骨頭文臣說不清楚,監察御史位卑權重,非進士不得任,那一個進士不是滿腹經綸,你要是聽他們說,將你繞到溝裡面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正德面對文臣的辦法只有一個,不見,不聽,不理。反正正事由楊大學士處理,一般是誤不了事的。

丘聚聽正德一聲令下,立即有兩個太監掐着張欽往外面拉,張欽直挺挺的跪着,被硬生生的拖了下去。大聲說道:“陛下請以社稷爲重。”

只是在太監的拖行下,越來越遠了。

朱厚煌正好來見正德,遠遠的見兩個健壯的太監,拖着張欽出去,大體知道是怎麼回事了。心中微微一嘆。

朱厚煌一陣頭疼,因爲最可怕的敵人,就是這樣的人,有信仰,可以爲自己的信仰獻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也許文臣之中,有很多水太涼的僞君子,但是還是有真正的正人君子,願意爲自己的信念而殉道之人。

遇見這樣的人該怎麼辦?朱厚煌的腦門子一陣生疼。

世界上最難辦的事情,是將你的思想放進別人的腦袋之中。朱厚煌預感到自己今後最大的敵人,並不是從西方來的列強,而是眼前這些文臣士大夫。他心中生出一個念頭,也許我也得好好的讀一下四書五經了。

想打敗你的敵人,必須先了解你的敵人。

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橋之戰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一百五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三章 侍衛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三百九十八章 升龍會戰十二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八百三十四章 東雍之戰八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第一百二十三章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八百二十八章 東雍之戰二第五百四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二百四十章 安慶攻防戰十五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五章 演武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
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橋之戰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一百五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三章 侍衛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三百九十八章 升龍會戰十二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八百三十四章 東雍之戰八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第一百二十三章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八百二十八章 東雍之戰二第五百四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二百四十章 安慶攻防戰十五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五章 演武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