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

“來人,上酒菜。”朱厚煌旁若無人,鎮定自若。他心中暗道:“鎮定,鎮定,我一定要鎮定。現在這個局面我越是鎮定,越有活路。如果越是慌亂,越是求饒,越是被李良欽瞧不起。越是容易沒命。”

雖然朱厚煌沒有與李良欽沒有太多的交集,但是看得出來,李良欽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江湖人,有自己一套衡量標準,越是鎮定,越是被對手看得起,但是越是軟蛋,越是看不起,縱然朱厚煌已經緊張的手心出汗,但還是硬撐着一副鎮定自如的樣子。

李良欽眼睛動了動。沒有說話。

立即有人搬上桌椅,擺上酒菜,朱厚煌好像招待客人一樣,請李良欽坐下來。自己先自飲一杯。說道:“李壯士先請一杯。”

李良欽不爲所動,朱厚煌只好自己倒了一杯,滿飲一杯,說道:“壯士好膽量,敢襲擊親王。這可是誅九族的罪名。”

李良欽冷哼一聲,沒有說話,只是抓着劍柄的手緊了緊。

“錦衣衛不是吃乾飯的,壯士既然已經露了臉,不管你殺不殺孤,都不會放過你。”朱厚煌慢條斯理的說道。“

“你是逼我殺了你嗎?”李良欽說道。

朱厚煌後背微微見汗,冷汗直冒。他好像面對一隻猛虎一樣,他知道,眼前這一個人要殺他,不過是擡擡手的功夫。但是他必須說清楚,因爲只有說清楚了,他才能留下一條小命,說道:“當然不是,孤不想死,而想活,正因爲想活,有些事情想跟你說清楚。”

“咚。”的一聲,李良欽猛地一拳打在朱厚煌的胸前,朱厚煌只覺得胸口一疼,就有點竄不上來氣的感覺,連連咳嗽。

“殿下。”吳明與吳鳳儀還有周圍的一干士卒一併上前,想要將朱厚煌救出來。卻見劍光一閃,李良欽的長劍,再次搭在朱厚煌的脖子上了。

所有人的動作爲之一僵。李良欽說道:“都回去。”

吳鳳儀目眥欲裂,恨不得咬斷牙根,從嘴裡崩出一句話,說道:“都回去。”

李良欽轉過頭來說道:“說清楚,怎麼說清楚,福州城之中數百條人命,還有福州三衛一萬多戶人家,都是你一個說清楚就可以了嗎?”

朱厚煌說道:“壯士,孤是昨天才到福州的,那麼這個時間卻安排福州三衛的事情,你既然那麼瞭解。應該知道這一件事情不可能是孤安排的。”

這一件事情,李良欽還真不知道,他前些日子來福州訪友,結果遇見這一場亂事,而他的朋友就是福州三衛中人,可以說這一場兵變李良欽從頭到尾參與其中,剛剛開始,不過是想鬧一鬧,讓上面發泄軍餉,但是到了後來越鬧越大。

福州三衛之中,彼此之間打斷骨頭連着筋,彼此之間的消息靈通的很。本來這一場兵變的最後結果,大家都有預料,無非上上面發銀子,再找幾個領頭的頂罪而已,大明兵變不過是這個套路而已,但是鎮東衛忽然入城平叛,兵禍連結,大半個福州城都遭殃了。這還不算,還要將福州三衛數萬人流放到海外做奴隸。

李良欽親眼看見種種殘局,心中義憤填膺,而且朱厚煌住在船上。比不得住在深宅大院的羅公公與伍符。這才讓李良欽定下了決心,劫持朱厚煌要求放棄流放福州三衛。

李良欽說道:“不是你安排的。哼,你以爲我不知道嗎?原本是自誅首惡,餘者不論。只因爲你來了之後,變成了流放琉球。”

朱厚煌心中電轉,暗道:“這好像說不清楚了。”兩人之間缺乏信任,不管怎麼說,朱厚煌說得話,李良欽恐怕一個字也不會信的。

朱厚煌心中一轉,說道:“壯士,你想爲福州三衛數萬人着想的想法,我很理解,但是你這樣對他們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李良欽冷哼一聲,不說話。

要不是逼上絕路了,李良欽也不會這樣做,他的朋友已經去了,孤兒寡母的,全靠他照顧。只是他除卻一身武功,哪裡有其他辦法。福州三衛全部流放。這流放之刑,在古人看來,不比死刑差多少,背井離鄉,無依無靠,生不如死,連死了也不能入祖墳。

中國人安土重遷,不是說說的。

“你能救得了一時,救不了一世,作爲軍戶的苦楚你又不是不知道。而且你劫持親王,犯了朝廷大忌。就算是我想放過你,朝廷也不會放過你的。”朱厚煌說道。

“你是不是很想死,很想逼我殺了你。”李良欽眼中殺機一展。

朱厚煌感到身子一寒,說道:“好,不說這個,我先說說我的志向吧。”

李良欽冷哼,說道:“你們這些藩王,好像什麼志向,不過混吃等死,欺男霸女,還有別的什麼嗎?”

朱厚煌說道:“那是別人,而不是我。”朱厚煌嘆息一聲,說道:“我四歲那一年,衡陽地裂,父王身死,就在我面前。本來什麼都不知道的,我一下子明白了什麼叫做死。後來讀史書,知道人生在世誰無死,人總是要死了,但是重要的是死之後留下點什麼。人過留聲,雁過留名。總要留下一點什麼了。”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太史公所言一點不虛。我從懂事開始,就想着怎麼留名後世,青史著名。最後還是一個福建人給了我靈感。”

“福建人,誰?”李良欽本來沒有興趣,但是提起福建人。有一點興趣。

“開漳聖王。”

李良欽對開漳聖王並不陌生。李良欽故里在同安,離漳州並不遠。開漳聖王陳元光是唐朝首任漳州刺史,從赴任到病逝,閩南鎮守四十多年。對閩南影響很大,可以說閩南徹底融入中華文化圈,就是從陳元光開始。即便是到了後世開漳聖王陳元光也是閩南的重要的民間信仰。

“對。”朱厚煌說道:“陳公在時,不享大名。即便是死後,也不在唐史之中。但是後世之中,但是自宋之後,陳公地位日高,朝廷加封不絕,就是爲了表彰陳公開漳之舉。而也有效仿之心。”

朱厚煌說着說着,剛剛開始是爲打動李良欽,讓他放過自己。但是慢慢的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他想得不就是要改變這個世界嗎?

“我即便不能改變整個世界的走向,不能將科學的種子在這個時代種下來。也要開闢臺灣,即便是後世滿清入關,臺灣也可以做爲反攻的基地,不會像鄭成功那時候,還要一邊建設一邊想辦法反攻。”朱厚煌心中暗道。

“琉球大島在東海之上,氣候與福建相仿,但是荒蕪人煙。我求陛下封在琉球大島,對了,琉球大島,被聖上改名爲東雍。我決定將一輩子就花在這東雍之地。將東雍建設爲新的漳州。”

李良欽忽然手上一鬆,說道:“那你準備怎麼對流放在琉球的人。”

“全部放之爲民,爲他們分地,當然了,是荒地,必須自己開墾才行。”朱厚煌不帶停頓了,說道:“仿唐朝府兵制,出則爲兵,入則爲農,一戶出一兵,兵甲自備,當然了這都是民兵而已,我會挑選精兵良將爲我的親衛,我會帶着他們征討野人。”朱厚煌一說起開闢東雍之事,就滔滔不絕,說道:“東雍之上,並不是沒有人,而是有福建遷過去的,這些我能收爲己用。還有一些野人與我漢人有過交流。這些是能夠歸化,剩下的就是居於深山之中。聽說還有獵頭惡習,這些冥頑不靈之輩,自然是要斬盡殺絕。”

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六章 不服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七百六十九章 南下探查二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三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七百九十五章 亞齊的覆滅五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四百零九章 戚景通的希冀第二百九十五章 安南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四百八十七章許鬆的解決辦法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二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六百五十六章 海盜會盟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一百二十三章第五百一十五章 帝崩十七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二百九十五章 安南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七百六十七章 十二土司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六百六十九章 大內的對策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二百八十四章 東雍漁業二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十七章 練兵2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慎到來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四百章 善後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一百章 傷寒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
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六章 不服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七百六十九章 南下探查二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三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七百九十五章 亞齊的覆滅五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四百零九章 戚景通的希冀第二百九十五章 安南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四百八十七章許鬆的解決辦法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二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六百五十六章 海盜會盟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一百二十三章第五百一十五章 帝崩十七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二百九十五章 安南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七百六十七章 十二土司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六百六十九章 大內的對策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二百八十四章 東雍漁業二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十七章 練兵2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慎到來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四百章 善後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一百章 傷寒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