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求見

韓鍾出政事堂的時候已經知道了劉知遠在幾個門下舍人的陪伴下,至內東門小殿面聖的消息。

一般來說兩府的宰相和執政們不會奏請獨對,這是祖制中的一部份,雖然不是明文規定,但宰執不獨對漸成傳統,一般來說不會有人違背。

這是爲了防止某個宰執違背政事堂的集體決斷,單獨將重要國政上奏天子,這是文官與皇權的較量之下,形成的一種默契。

當然在現在兩府內鬥的情形下,劉知遠不尊守這種規定也不算太出格的行爲,但畢竟消息不通,令得韓鍾心生警惕,大感不安。

在韓鐘身邊仍然是大量的官員圍繞着,象是一大羣蒼蠅,嗡嗡飛舞,令得韓鍾心煩意亂。

但韓鍾還是面帶笑容,對這羣“蒼蠅”和顏悅色。

左相的權力基礎就是對朝官們的控制,進而影響到整個朝廷的運作。

天子久欲換人,而投鼠忌器,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韓鍾一個人的進退影響到整個朝廷的運轉。

韓黨官員在朝堂之上有近半人數,只能逐漸換人,等韓鍾自行退職是最穩妥的解決辦法。

“劉知遠獨對去了?”政事堂東側不遠處就是樞密院,下值的左相和樞密使張廣恩“湊巧”碰到了一處,按禮制張廣恩退讓一旁,由韓鍾儀衛先過,兩位宰執在路上當然要寒暄幾句。

這也是除了派人送口信或是寫信之外,張廣恩和韓鍾最好的見面辦法。

“這幾天風聲不對。”張廣恩掀動白眉,說道:“我總感覺心中惴惴不安。”

“你有這種感覺,就說明真有不對。”韓鐘面色平緩,只有眼角深處亦有緊張之色,他道:“昨晚開始,天子數次召見幾位侍中老臣,再召門下舍人,這還算好,今晨起,召中尉李健,午前,召金吾衛衛尉石遇吉,郎中令陳常得,左郎,右郎,俱奉詔入宮。劉知遠請獨對,天子立刻駕臨內東門見面,你知道是誰領劉知遠入宮?”

“誰?”

“期門令徐子威。”

“果然是不對……”張廣恩道:“真的是對咱們磨刀霍霍,要殺過來了?李恩茂昨晚到我府上,說北伐之爭到眼下這種地步,會不會有什麼不測,我還訓斥了他一通……”

“樞密副使陳獾已經持符召見各廂都指揮。”韓鍾閉一下眼又睜開,說道:“說是要商議計較北伐京營禁軍出兵之事,各廂都指揮和軍都指揮都奉命至衛尉衙署,就是剛剛的事。”

張廣恩眼中顯露殺氣,但很快又頹然閉眼。

天子若是明顯介入,雙方的力量對比是會發生顛覆性的變化,爲臣子的,除了束手待死外,真的沒有什麼好的辦法了。

“我真不信……”韓鍾終於顯露出了痛苦之色,他道:“我替朝廷算是當了十年的家,誠然錯失很多,奈何就能走到今天這步?”

張廣恩道:“何不上疏贊同北伐,以破此局?”

“現在不光是北伐的事。”韓鍾道:“此次劉知遠奏請獨對,怕是還有別的事情,可惜內東門鎖了,根本聽不到消息傳出來。”

“怕是傳出來就晚了。”

“也只能等消息。”韓鍾道:“我倒不信,天子能令京師內亂,弄到燕京血流飄杵?”

若是劉知遠有什麼舉措,張廣恩和麾下禁軍將領自是能理直氣壯的站在韓鍾一邊。若是天子也和劉知遠一起動手,張廣恩想想也是氣沮的很。

當下抱一下拳,張廣恩道:“若相公不測,我只能與相公同赴黃泉,到時候路上再說吧。”

話語中不乏悲觀,失望,但也是事實,如果真的是以兵變方式解決韓鍾,六部寺卿中韓系官員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和韓鍾交好的張廣恩也是事實上的政治同盟,到時候當然是非死不可,沒有被赦免的可能。

張廣恩自己也是心亂的很,大政潮引發的兵變往往難以控制,很可能弄到玉石俱焚,全家被殺也並不奇怪,爲今之計,只有將幾個年幼的孫子趕緊送出去,放在關係較遠的親戚家裡,這樣可以避免被屠戮一空,斷了家族血脈。

張廣恩上轎之時,猶自長嘆,大魏開國二百多年,從未發生過這樣的事,難道真的是亡國在即?

韓鐘面沉如水,坐在大轎回府時,天光猶亮,他突然看到路邊的一株柳樹上冒起了新芽,那是稚嫩的綠色,一星半點,但是給人春光不遠的感覺卻是特別的強烈。

往常時,身居高位的宰相哪能關注這麼一點不起眼的小事?柳枝抽芽,長出嫩綠的新葉,然後風也變暖和了,再下來似乎一夜之間,京城各處就滿是新綠,一年的春天就又到來了。

往年時,韓鍾會帶着兩個兒子,帶着孫子和孫女們出城踏青,一般就是去西山,數百從人浩浩蕩蕩的往西山去,欣賞滿山碧綠,在溫暖的春風之中,用圍幕遮攔出大片的地方,野餐之後再折返京師。

多半時韓鍾會看着獵狗圍獵,也就是打到一些野雞,兔子,西山距離京師近,有幾個村子就是獵戶,經常會打野物到城中販賣,山中留存的獵物不多,衆多的相府僕役,元隨折騰半天,也就是可憐巴巴的一點收穫。

只是爲了博韓鍾一笑罷了。

倒是此時此刻,韓鍾突然想起李斯的話來,欲再與兒孫們帶獵犬出東門至西門圍獵,還可再得嗎?

一種深刻的悲愴感與無力感,涌上了這個秉持國政十年的宰相心頭。

韓鐘的性格被人稱爲堅強剛毅,面對天子的壓迫和劉知遠的進逼堅持多年,實在無可奈何下才辭官。

他的性格中也不乏猜忌與偏激,狹隘,個人操守也算不得太好,大魏在他的掌握下,官風吏治都敗壞的厲害,收受賄賂從小衆變成大家都能接受的行爲,韓鍾自己持身不正,導致吏治敗壞,他有推卸不掉的責任。

而且韓鍾執政因循守舊,缺乏進取和革新的精神,若是五十年前,他還算是太平守成的宰相,在東胡持續入境,大魏風雨飄搖的時候,韓鍾這個宰相當然是不合格的庸相。

其任用私人,私心大過公意,對吳時中這樣的名儒一言不合就免官逐出京師,其餘一些有操守但不黨附於韓鐘的官員,也是多半被貶斥趕出京師。

黨爭並不是韓鐘的發明,但以黨爭敗壞國事,卻是自韓鍾和劉知遠開始。

此時此刻,韓鍾當然不會反思自己的種種過失,只是心懷不甘,有一種難言的鬱悶和怨恨,跟隨他的元隨們似乎也感覺到了大轎中韓鐘的心緒不佳,大轎迅速出了皇城,轉向東側的宰相府邸。

在韓鍾府邸之前,仍然是有大票的官員在川流不息的進入韓鍾府邸,但在京師的官員明顯都是紅袍之下的低層官員,只有外路來的官員應該收不到風聲,仍然正常的進出於這個大魏宮城之外的第二個權力中心。

人羣之中,穿着紫袍的徐子先相當顯眼。

徐子先已經正式襲爵,就算未曾襲爵,他也是三品的昭武將軍,獲賜金魚袋,只是他的官職和勳,階並不配套,算是低職高階,在官員中相當罕見,在宗室中則十分正常。

平常出來見人辦事,徐子先多半穿紅色官袍,他的五品官職正好是可以穿紅,小科花的紅色官袍,裁剪的相當合身,被縮短了下襬和改小了袖口,所以看起來比一般的武官袍服還要利落貼身很多。

今日前來,徐子先卻是換上了一身紫袍,一樣裁剪的相當合身,配上他高大的身材,不算英俊但也相當出衆的相貌,加上久於上位的氣質,出現在人羣之中後就引發了廣泛的矚目和注意。

很快,徐子先的身份也被衆人所知曉,他當然被第一時間請入了韓府的內花廳內等候韓鐘的召見。

一般的宗室入京襲爵,有人會拜會宰相再出京,多半的人會直接離京回居處,拜會宰相的多半是身有官職在身的宗室,比如徐子先,雖然不少知道內情的人感覺詫異,畢竟因爲林鬥耀和韓炳中的事,左相與徐子先之間的關係相當僵硬,而徐子先有右相撐腰,似乎也不必專門到左相府邸來卑躬屈膝以求諒解。

“徐子先?”韓鍾剛剛坐定,他心煩意亂,還在等着小東門的消息,拿到賓客名單後原本說一個不見,但頭一個就是見到徐子先的名字,一時微覺詫異。

“他說了什麼沒有?”韓鍾道:“有沒有說來見我是什麼事?”

“說了。”韓府下人道:“說是事涉內東門之事,我問到底何事,他就不肯再說下去了……”

“內東門?”韓鍾幾乎要站起身來,稍許平靜片刻後,說道:“請他到內書房來見面。”

在等候徐子先的時候,韓鍾幾乎坐立不安……他也是聰明絕頂的人物,一時間聯想很多,但總是想不明白。

韓鐘不及方少羣和徐子先都是局中人,兩人也是絕頂聰明,加上一個老狐狸王直,三人瞬間就能互通消息,並且理順了其中的亂麻,韓鐘的消息渠道當然也很厲害,但總不如方少羣是劉知遠身邊的幕僚,能接觸到最深層的大參府邸的機密。

可能劉知遠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到,他身邊最得力的幕僚是第一時間將自己的計劃給暴露了出來。

事實上如果不是劉知遠心情激動,感覺勝利在望,因而大談北伐計劃的話,恐怕方少羣也不會選擇叛賣。

第四百七十五章 當務之急第二百七十一章 變化第十二章 開局難第三百五十九章 但請放心第九十章 獻祭第四百八十章 賊首潰逃第二百七十三章 牽絆和壓制第五百三十五章 推斷第三百一十八章 天下的土地第一百一十六章 江堤列陣第二百六十八章 甘與不甘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方心思第六十八章 開捐第五百三十五章 推斷第一百三十一章 情感第五百七十五章 將來第二百三十七章 入寨第二百二十八章 何時平盜第三百四十四章 鹽第四百六十四章 打響第一百一十二章 細雨第五百六十九章 敬畏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收穫第二百七十四章 今不同昔第八十二章 求田問舍第一百七十六章 府外第四百八十章 賊首潰逃第四百四十一章 玄甲騎第三百八十章 還鄉第一百八十五章 談妥第二百零九章 骨架第四百八十三章 步步爲營第三百六十一章 長刀加頸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城第二百六十七章 不得快意第三百一十八章 天下的土地第三十五章 軍訓教官第四百八十九章 且爭將來第三百八十九章 銳陣第二百七十二章 出城第四百八十三章 步步爲營第四百七十九章 竟夜鏖戰第十四章 報館第二百六十八章 甘與不甘第一百七十六章 府外第三百八十七章 藍袍人第二百九十一章 濟濟一堂第二百四十三章 方圓第一百九十五章 武人第一(今天更三章)第二百八十五章 有心無力第四十一章 賣個破綻第二百三十四章 哨樓第四百一十五章 露布報捷第二百七十章 悲天憫人第三百零一章 防疫第九十四章 人心不同第六十四章 歡聲第五百五十九章 蒼茫第十九章 齊王第五百二十一章 牢騷第一百七十三章 圍府第一百一十五章 江灘第二百八十二章 有罪無罪?第四十一章 賣個破綻第一百三十章 收穫第三百一十二章 誘敵第五百章 弓弦第四百六十六章 求活第三百零九章 團結和衝突第五十一章 轟動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頭第二十五章 心有猛虎第九十章 獻祭第二百二十八章 何時平盜第二十五章 心有猛虎第三百章 白紙第四百九十三章 接令第二十二章 歧山盜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敵第一百五十六章 志向第十二章 開局難第九十六章 兄弟第二百五十二章 計功第一百七十八章 招攬第三百三十五章 隱有唐風第八十一章 碼頭第二百三十一章 艱險第二百八十五章 有心無力第五百二十八章 大汗第三百三十一章 三步並兩步第七十七章 再成文第五百四十九章 拉攏第三百零七章 土著第三百八十七章 藍袍人第五百零五章 巧遇第三百六十二章 生存之法第一百九十六章 酬功第四百四十七章 斷舍離第四百三十章 真正之基第一百七十八章 招攬
第四百七十五章 當務之急第二百七十一章 變化第十二章 開局難第三百五十九章 但請放心第九十章 獻祭第四百八十章 賊首潰逃第二百七十三章 牽絆和壓制第五百三十五章 推斷第三百一十八章 天下的土地第一百一十六章 江堤列陣第二百六十八章 甘與不甘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方心思第六十八章 開捐第五百三十五章 推斷第一百三十一章 情感第五百七十五章 將來第二百三十七章 入寨第二百二十八章 何時平盜第三百四十四章 鹽第四百六十四章 打響第一百一十二章 細雨第五百六十九章 敬畏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收穫第二百七十四章 今不同昔第八十二章 求田問舍第一百七十六章 府外第四百八十章 賊首潰逃第四百四十一章 玄甲騎第三百八十章 還鄉第一百八十五章 談妥第二百零九章 骨架第四百八十三章 步步爲營第三百六十一章 長刀加頸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城第二百六十七章 不得快意第三百一十八章 天下的土地第三十五章 軍訓教官第四百八十九章 且爭將來第三百八十九章 銳陣第二百七十二章 出城第四百八十三章 步步爲營第四百七十九章 竟夜鏖戰第十四章 報館第二百六十八章 甘與不甘第一百七十六章 府外第三百八十七章 藍袍人第二百九十一章 濟濟一堂第二百四十三章 方圓第一百九十五章 武人第一(今天更三章)第二百八十五章 有心無力第四十一章 賣個破綻第二百三十四章 哨樓第四百一十五章 露布報捷第二百七十章 悲天憫人第三百零一章 防疫第九十四章 人心不同第六十四章 歡聲第五百五十九章 蒼茫第十九章 齊王第五百二十一章 牢騷第一百七十三章 圍府第一百一十五章 江灘第二百八十二章 有罪無罪?第四十一章 賣個破綻第一百三十章 收穫第三百一十二章 誘敵第五百章 弓弦第四百六十六章 求活第三百零九章 團結和衝突第五十一章 轟動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頭第二十五章 心有猛虎第九十章 獻祭第二百二十八章 何時平盜第二十五章 心有猛虎第三百章 白紙第四百九十三章 接令第二十二章 歧山盜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敵第一百五十六章 志向第十二章 開局難第九十六章 兄弟第二百五十二章 計功第一百七十八章 招攬第三百三十五章 隱有唐風第八十一章 碼頭第二百三十一章 艱險第二百八十五章 有心無力第五百二十八章 大汗第三百三十一章 三步並兩步第七十七章 再成文第五百四十九章 拉攏第三百零七章 土著第三百八十七章 藍袍人第五百零五章 巧遇第三百六十二章 生存之法第一百九十六章 酬功第四百四十七章 斷舍離第四百三十章 真正之基第一百七十八章 招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