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良言難勸(下)

韓榮雖然身體抱恙,但是終歸是武將底子,乘馬無礙。帶了一隊騎兵護衛,出府直奔西苑,邊行邊向趙冠侯介紹道:

“飛虎團鬧的着實不成話,前幾天老佛爺從頤和園啓駕‘還海’的時候,團民就敢在御河兩岸滋擾咆哮,怒目橫眉,最後不得不捨舟就陸,乘轎進城。再有一者,大阿哥在宮裡打扮成飛虎團的師兄,拿了兵器和小太監扮飛虎團打把子功,被老佛爺知道,狠狠的教訓了一頓。涿州那裡,雖然飛虎團鬧的很兇,但是老佛爺已經派了趙舒和何乃英兩人前去查辦,只要據實回奏,剿滅他們,也不過就是一道旨意的事。你見到太后,只管着實說話,有我在這護着你,誰也不能把你怎麼樣。”

趙冠侯明白,這是韓榮爲自己打氣,飛虎團之所以壯大至此,於民間是因爲百姓仇教,以及飛虎團以騙術愚人。於朝堂,則是端、莊兩王以及徐同、剛烈一干人士的庇護。

一旦天佑皇帝被廢,濮儁登基,端王立即便是太上皇,朝臣裡大多怕他,不敢與他抗衡。也就只好放任着飛虎團發展,乃至在回奏時,也不敢以實相告。

韓榮生怕自己也如那些人一樣,見到慈喜之後,順着端王大意思回奏,那就失去了意義。點出慈喜對飛虎團沒有好感,對於大阿哥也未必十分看重,讓他可以放心說話。忙在馬上應道:“中堂放心,您對卑職有恩,卑職自當盡忠以報,見到慈聖,肯定是有什麼說什麼,不會有半句虛言。”

快到西苑時,便見到道路兩旁頭纏包布身穿號衣下打綁腿穿麻鞋的武衛後軍,肩上扛着步槍,腰裡圍着彈帶,背後還揹着鬼頭大刀。他們的槍支比較老舊,以滑膛槍爲主,線膛槍數量很少,火炮上只有土炮,沒有洋炮。但是作戰十分驍勇,在西域曾經與洋人見過仗,是以對於洋兵,也並沒有多少畏懼。

這幹人看到韓榮的隊伍,並沒有跪下磕頭參拜,只是那麼愣愣的看着,彷彿與己無關。韓榮哼了一聲“一羣白眼狼!自以爲攀上了高枝,就可以忘乎所以了,也不想想自己是個什麼出身,真當自己是從龍功臣了!”

只看這兩者間的態度和韓榮的話,即可知道,武衛後軍與其離心離德,另攀高枝,已經不把這個老上司放在眼裡。對於這位軍機大臣,也不再保持應有的尊敬與畏懼。韓榮想要約束這支隊伍,也極艱難,京城裡最大的戰鬥單位如此散漫,正常秩序已難維持,只要稍有不慎,整個京城都會陷入一片動盪與紛亂之中。

等來到西苑宮門外,趙冠侯就得下坐騎了。韓榮早賞過朝馬以及紫禁城內準乘二人肩輿,他可沒有這個權力,繮繩交給宿衛的軍兵,來到值廬內候見,韓榮則先去遞了牌子,時間不長,便被叫起。

他離開前,叮囑了一句趙冠侯“哪也別去,在這等着,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是叫你的起。我先去給你打打前站,跟老佛爺回一聲。”

這間值廬專爲外官候見所用,房間不大,也沒有蘇拉伺候,茶水點心一概全無,天氣悶熱,空氣彷彿都變的粘稠起來。趙冠侯拿出手絹擦着汗水,一邊取了一塊金錶出來看着時間。

過了約莫十多分鐘,房門處傳來一聲咳嗽聲,趙冠侯擡頭看去,來人身材高大,雙手託着肚子,正是曾經一起查抄過張陰恆府邸的那位二總管崔玉貴。

只是今日故人重見,彼此臉上,都沒有多少欣喜的神情。趙冠侯對他看法不好,崔玉貴對趙冠侯,大概也是頗爲敵視,尤其上次分存摺的事,趙冠侯欺負他不懂洋碼,佔了便宜,讓崔玉貴心裡懷恨。只是礙着十格格的面子,他不敢如何,可是今天看來,氣派上明顯比過去驕橫了幾分,似乎另有仗恃,不怎麼懼怕十格格的撐腰。

他的雌雞嗓子又尖又利,聽着讓人彆扭“趙冠侯,你來了!真沒想到,你還有膽子進京,聽說你在山東,殺過很多的義民啊。”

“二總管,下官是奉了韓中堂的命令進京彈壓,沒什麼不敢來。再有您弄錯了,我從沒殺過義民,只殺過許多強盜。山東鬧響馬,您是知道的,卑職既是武官,就得維持地方治安,見到強盜,就得殺了,這是卑職的差事。”

“哼,還有話說,真是鐵嘴鋼牙。可惜啊,將來等到忠良昭雪的時候,任你什麼嘴什麼牙,也沒用。我過來,是替人傳個話給你,待會見到老佛爺,好好說,說好的。飛虎團請神上身,靠的就是一口氣,只要神完氣足,神靈附體,洋人再多再兇也沒用處。反過來,要是泄了氣,請不來神靈,那就一切全完。所以現在對飛虎團只能鼓氣,不能泄氣,誰要是泄了飛虎團的氣,就是幫着洋毛子做事,就是漢奸!等到面見慈聖的時候,好好說,說好的,還能有你的便宜,否則的話……嘿嘿,就算是有人護着你,你也沒有好下場!”

“謝二總管指教,卑職見到老佛爺,自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絕對不敢說假話。”

崔玉貴臉色陰沉的如一汪水,目光裡透着陰冷“趙冠侯,你是個什麼出身,咱家知道。你這樣的人,以爲抱上了一根粗腿,就能橫行無忌了?咱家告訴你,你差的遠了。出門在外,不但要低頭看路,更得擡頭看天。天熱了,帶頂斗笠遮陽,天陰了,帶把雨傘防身。要是連天變了都看不出來,還像着往常一樣的往外走,那被冰雹打個滿頭疙瘩,就只能怪自己笨了!現在京城裡,義民要跟洋人分輸贏見高低的時候,誰要是泄了義民的氣,這老天爺,可不會饒了他!”

趙冠侯面帶笑容,沒有懼意,反倒是饒有興趣的打量着他。“二總管,您說的或許有道理,但是卑職也有卑職的道理。爲人臣者,應當盡忠,這是到哪都能說出去的理。請神上身,首先就得有誠心。要是連心都不誠,那神靈怎麼會上他的身,還是說這神靈只信說假話的,聽不得實話?要說說實話會被天譴,這未免是對老天爺太不尊敬了。”

不等崔玉貴發作,門外忽然一個厚重的鼻音響起“表叔,您怎麼在這啊,大阿哥那邊找您,都快找瘋了。大阿哥的脾氣,您是知道的,一犯起性來就大喊大叫,這要是驚動了慈聖,咱大夥都不方便。”

只聽聲音就知道,來的正是大總管李連英,他與崔玉貴是極近的鄉親,彼此還有親屬關係,論輩分是崔玉貴大過李連英一輩。可論起在宮裡的權勢地位,反倒是叔不及侄。見他前來,崔玉貴的臉色變了變,露出一絲笑容“大總管,您怎麼親自過來了?”

“表叔,咱爺們見面,就別提大不大總管了。這不是麼,老佛爺叫趙大人的起,我正好沒事,就過來喊他一聲。怎麼,您和趙冠侯有話聊?等到叫完了起,您二位再談?”

“不必了,故人見面,提一點忠告罷了。現在京城裡世道亂,我這也是心好,怕外來的人不知道水深水淺,一頭扎進去,把自己嗆個好歹。既是老佛爺叫他的起,那我就不攔了。”

趙冠侯與李連英前後而出,直奔樂壽堂,李連英等走了一陣,眼見着身邊無人,才小聲道:“崔玉貴和大阿哥走的很近,而你,又得罪過大阿哥。自己要加小心,現在他們行事,很有些跋扈,怕是要跟你沒完。”

“多謝大總管提醒,卑職記下了。”

有這一句話,彼此心裡就都有數,飛虎團是端王倚重來,把自己兒子捧上皇帝寶座的力量,自然不想讓任何人破壞他們的地位。崔玉貴的提醒恫嚇,實際就是爲了端王傳話,讓趙冠侯有所顧忌,不要揭穿這層西洋景。而李連英爲人圓滑,既不會背叛慈喜卻也不想得罪端王,總想着左右逢源,兩不得咎。

等到了樂壽堂,天佑皇帝也在那裡,與慈喜太后並坐,只是慈喜身前多了一道珠簾遮擋。韓榮跪在慈喜面前,趙冠侯跪的稍遠一些。簾籠之後,慈喜的聲音傳了出來“趙冠侯,向前跪一點,方便回話。韓榮,你坐下吧,我聽聽他怎麼說。”

李連英將跪墊向前挪了挪,慈喜這才問道:“趙冠侯,你說一說,山東剿拳,是怎麼回事?”

“回老佛爺的話,山東拳民,出於坎、離二團,其前身是八卦教。當年朝廷曾有嚴旨,查辦八卦教,一經發現,立剿無赦……”

“你也會說,那是朝廷以前的旨意,當初他們壞,就不許現在改好了麼?”

趙冠侯方一回報就碰了個軟釘子,換了別人,也就不敢再說。可是他卻沒有在意,而是繼續回道:“老佛爺說的是,浪子回頭金不換,若是改好,也是好百姓。可是山東的拳匪,拆毀鐵路,襲殺洋人及教民,搶奪財物,行爲與強盜無異。山東本就多有響馬,拳民與響馬合在一處,狼狽爲奸,殺人害命,掠奪財物。如果不加以整頓,則山東民無寧日,秩序無存,朝廷的威儀也會受損。”

慈喜的聲音依舊冰冷“山東眼下,洋人這麼多,你就不怕,朝廷的威儀受損?”

“回老佛爺的話,山東的洋人,一如咱們自己的子民,都是您治下的百姓。他們在山東,都稱頌着老佛爺的聖明,連帶着兩國領事,也都說老佛爺是女中堯舜。有了您的善政,纔有了他們的活路,於朝廷威名,有益無損。”

女中堯舜四字,正搔在慈喜癢處,她最慮者,就是洋人不滿意女主當國,要求她還政天子。一聽到女中堯舜這個評語,心內就安定不少,再看皇帝,卻見天佑帝隨着女中堯舜四字一出,面色變的蒼白,額頭上汗水漸多,心內就更覺安定,只是語氣上沒有絲毫緩和

“女中堯舜,他們真是這麼說的?”

“臣不敢妄奏。阿爾比昂,本就是女主當國,阿爾比昂領事言語裡,經常拿太后比做他們的維多利亞女王,認爲您二位是一般的聖明。”

“洋人無知,他們的話不必聽。”慈喜心內暗喜,但還是呵斥了一句,隨後問道:“你說,他們的術,都是假的,可有憑據?當日在宮裡,他們可演過術。”

“回老佛爺的話,皇宮大內,有兩宮庇佑,縱無神通,亦有天助,不能做數。在宮外,他們的法術,則從沒有靈驗過,就是他們的頭領趙老祝,處刑之時,也是一樣一刀即死,未使洋槍,鋼刀便已將其斬首。”

趙冠侯不提兩宮受愚,迂迴了一下,算是保全兩宮面子,慈喜也明白過來他的想法,心中對其急智很是讚許,語氣終究有所鬆動。(。)

第四百六十五章 何時再展經綸手第二百一十三章 求生之路(上)第一百一十章 二進京第六十九章 各懷心思第七百七十五章 湖南亂起第三百六十五章 魑魅魍魎第六百零六章 特洛伊(下)第五百五十七章 冷暖榮辱第二百五十五章 殘兵第二百三十六章 炮轟使館(上)第三百一十一章新官上任第二百七十九章 巡幸山東第八十五章生日宴會第六百五十章 麻花辮與菜鳥第四百一十七章 驚夢(下)第三百六十九章 陷害忠良(下)第八百零五章 後院失火第一百零四章鳳簪落地 重返佛山第六百二十二章 暴風將至(下)第三百八十三章 顧命第三百五十六章 白城解圍(下)第二十三章 大新聞(一)第五百三十二章 沉浮起落不關心第六百八十五章 招商第六百三十九章 焦土(下)第一百七十四章迷霧第七百一十七章 督軍團第一百六十七章 決鬥第三百零九章 三品臬司(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選擇立場第四百六十八章新生第二百五十九章 用心良苦第四百九十七章 刺虎第四百三十七章 以友爲敵第五章 行路第二十九章 奪位(上)第四百八十七章 各懷心事第六百一十六章 陰影中的較量(下)第五百七十五章 代理人第三百四十一章 張雨亭的崛起第七百五十八章 失道第三十三章 寶珠第三百三十四章 玉美人(下)第七百七十五章 湖南亂起第三十二章 十萬金洋(下)第三百二十章 關外之謀第二百零九章 不回頭第三百一十五章 聯姻第六百九十六章 周公吐哺 天下歸心第四十九章 贖指(二)第一百二十章 血夜(三)第六百九十七章 好日子第一百七十二章 喋血列車(二)第三百三十四章 玉美人(下)第二百零三章 種瓜得瓜第一百一十六章 保國會第二百二十四章 師弟師兄保龍庭(上)第一百零二章 叫姐夫第六百零三章 難民(上)第二百零七章 津門拳亂(二)第八百零六章 破敵第二百一十一章直督之託(二)第三百三十九章 八角臺(中)第八百零七章 法寶(上)第二百九十三章 百寶衣第三百三十三章 玉美人(上)第四百八十四章 攻城攻心第六百零四章 難民(下)第六百零四章 難民(下)第二百一十四章求生之路(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闖宮(上)第六百一十八章 海狼(上)第二百七十四章 大捷第三百三十八章 八角臺(上)第五百二十七章 野心第三百三十章 出賣第五百七十三章 玉竹低頭(上)第六十章 被迫低頭(上)第二百三十八章 五陵少年爭纏頭(上)第一百五十一章 定國是第五百九十九章 密約(下)第二百三十一章 炮兵進京第一百二十五章 新債(上)第四十一章 貓鼠同路第二十七章 婚事第三百三十五章 發難第九十四章 殺馬砸車第三百四十四章 血與火的婚禮第三百八十二章 新靠山第七百四十一章 自己的選擇(下)第二百五十四章 公子落魄第五十三章 失手第六百六十一章 易勢第二百八十章 簾眷優隆第二百六十七章 鐵騎第五百零七章 藩籬第五百七十七章 五色旗揚第四百八十五章 江寧攻防戰(上)第七十一章 路見不平第五百四十章 關中烽火
第四百六十五章 何時再展經綸手第二百一十三章 求生之路(上)第一百一十章 二進京第六十九章 各懷心思第七百七十五章 湖南亂起第三百六十五章 魑魅魍魎第六百零六章 特洛伊(下)第五百五十七章 冷暖榮辱第二百五十五章 殘兵第二百三十六章 炮轟使館(上)第三百一十一章新官上任第二百七十九章 巡幸山東第八十五章生日宴會第六百五十章 麻花辮與菜鳥第四百一十七章 驚夢(下)第三百六十九章 陷害忠良(下)第八百零五章 後院失火第一百零四章鳳簪落地 重返佛山第六百二十二章 暴風將至(下)第三百八十三章 顧命第三百五十六章 白城解圍(下)第二十三章 大新聞(一)第五百三十二章 沉浮起落不關心第六百八十五章 招商第六百三十九章 焦土(下)第一百七十四章迷霧第七百一十七章 督軍團第一百六十七章 決鬥第三百零九章 三品臬司(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選擇立場第四百六十八章新生第二百五十九章 用心良苦第四百九十七章 刺虎第四百三十七章 以友爲敵第五章 行路第二十九章 奪位(上)第四百八十七章 各懷心事第六百一十六章 陰影中的較量(下)第五百七十五章 代理人第三百四十一章 張雨亭的崛起第七百五十八章 失道第三十三章 寶珠第三百三十四章 玉美人(下)第七百七十五章 湖南亂起第三十二章 十萬金洋(下)第三百二十章 關外之謀第二百零九章 不回頭第三百一十五章 聯姻第六百九十六章 周公吐哺 天下歸心第四十九章 贖指(二)第一百二十章 血夜(三)第六百九十七章 好日子第一百七十二章 喋血列車(二)第三百三十四章 玉美人(下)第二百零三章 種瓜得瓜第一百一十六章 保國會第二百二十四章 師弟師兄保龍庭(上)第一百零二章 叫姐夫第六百零三章 難民(上)第二百零七章 津門拳亂(二)第八百零六章 破敵第二百一十一章直督之託(二)第三百三十九章 八角臺(中)第八百零七章 法寶(上)第二百九十三章 百寶衣第三百三十三章 玉美人(上)第四百八十四章 攻城攻心第六百零四章 難民(下)第六百零四章 難民(下)第二百一十四章求生之路(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闖宮(上)第六百一十八章 海狼(上)第二百七十四章 大捷第三百三十八章 八角臺(上)第五百二十七章 野心第三百三十章 出賣第五百七十三章 玉竹低頭(上)第六十章 被迫低頭(上)第二百三十八章 五陵少年爭纏頭(上)第一百五十一章 定國是第五百九十九章 密約(下)第二百三十一章 炮兵進京第一百二十五章 新債(上)第四十一章 貓鼠同路第二十七章 婚事第三百三十五章 發難第九十四章 殺馬砸車第三百四十四章 血與火的婚禮第三百八十二章 新靠山第七百四十一章 自己的選擇(下)第二百五十四章 公子落魄第五十三章 失手第六百六十一章 易勢第二百八十章 簾眷優隆第二百六十七章 鐵騎第五百零七章 藩籬第五百七十七章 五色旗揚第四百八十五章 江寧攻防戰(上)第七十一章 路見不平第五百四十章 關中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