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一節 波瀾再起

落日的餘輝撒在毛城夯土城牆上,爲這座太行山下的要塞平添了幾分雄壯。蕭蕭寒風中幾個袁軍兵卒正拄着槍桿蜷縮脖子等下一班同袍來換崗。陡然間城前的官道上冒出了一連串小點兒,隨着那串小點兒越移越近,城上的守軍終於看清了來者的身份,卻是一隊行腳的商旅。話說毛城本是上黨與鄴城之間的交通要道,承平時節此地商賈往來也算是熱鬧非凡。然而隨着袁、曹、蔡三家混戰河朔,關中與冀州就此斷了貿易,連帶着毛城也蕭條了不少。

敢在這時節往魏郡返貨,真乃要錢不要命之輩!——守城的小校一邊腹誹着突然冒出的商隊,一邊趾高氣昂地朝城下高聲喊道,“站住!來者何人?”

但見商隊中縱馬馳出一虎背熊腰的壯年男子,對着城上的小校作揖道,“上黨商賈王光見過軍爺。天色不早……”

未等名喚王光的男子提出進城的要求,守城的小校便已先他一步,不耐煩地揮手道,“伊將軍有令,無文書者一概不得入城。爾等速速散去!”

城下的男子一聽入城要文書眉頭一皺退回了馬隊,跟着他又捧着數張毛皮再此向那小校媚笑道,“文書在此,還請軍爺行個方便。”

面對如此直白的行賄,守城的小校卻是駕輕就熟地差人自城上放下了一個籃子。王光趕緊上前將那些皮草擱在了籃子裡。不多時毛城緊閉的城門嘎然而開,只是城上了收了“文書”的守軍,全然沒有注意到在毛城附近的一處山崗之上正有數雙眼睛正關注着此地的動向。

“稟司空,徐將軍已入毛城。”

疾馳而歸的斥候爲曹操帶來了徐晃等人已混入毛城的消息。但身爲始作俑者的曹操卻只是點了點頭揮手示意斥候退下,目光始終沒離開過案牘上的戰報,“蔡安貞兵指鉅鹿?”

“是。據探子所報蔡安貞已於兩日前揮師北上,現正屯兵於斥丘。”高蕃謹慎地迴應道。

得到荀攸確認的曹操起身走到牛皮地圖前伸手比劃了一下斥丘的位置,雙眼頓時眯成了一條線,“蔡安貞所圖並非鉅鹿,而是邯鄲!”

“邯鄲?那蔡安貞豈不是同主公搶趙郡!”高蕃神色一變道。

曹操則想得比高蕃還要遠。在他看來一但趙郡被蔡吉拿下,曹軍自冀州的北上之路也就被堵死了。曹操要想攻略中山、常山兩郡就必須繞道幷州才行。如此一來等於曹操辛苦打了大半年只拿下半個魏郡,冀州的其他郡縣皆歸蔡吉囊中。試想曹操又怎會不着急。

其實,曹操並沒有忽略趙郡。毛城既是鄴城的糧道,也是邯鄲的糧道。拿下毛城就等於同時切斷了鄴城與邯鄲通往關中的糧道。可以說是曹軍攻略邯鄲的前奏。爲此曹操不僅親自領兵攻打毛城。還定下計策派徐晃混入城中飼機而動,爲的就是要儘快拿下毛城,好掉頭東歸進攻趙郡。

可現在看來蔡吉的進軍速度不僅比曹操來得快,情勢也比曹操來得好。至少蔡吉已經拿下黎陽,可以專心圍攻邯鄲。而曹軍還沒攻下鄴城。以曹操目前的實力顯然不可能同時攻打兩座有重兵把守的大城池。就算他現在命人趕去邯鄲城外佔位子,打不下邯鄲城也只是在留笑柄給蔡吉。

不過齊軍如此兵歸神速倒是讓曹操不由的想起了有關蔡吉握有山崩地裂之術的傳言。須知依曹操原先的預計,蔡吉在拿下黎陽之後怎麼着都得休整一段時日纔是。畢竟黎陽好歹也是座重鎮,齊軍攻克此城總得付出一定的是亡。可瞧蔡吉現下忙着北上的架勢,齊軍似乎並沒有在黎陽遭多大損失。難道蔡安貞真用天崩地裂之術拿下的黎陽只是秘而不發?

想到這兒。曹操的眉頭不禁鎖得更緊起來。他知道所謂的天崩地裂之術既非妖術,更非仙術。因爲經過劉曄的分析查證,當初許攸從袁營帶來的黑色木片上附有硫、硝以及木炭等物。照曹府內術士的說法,這似乎是煉丹之物,有伏火之效。曹操由此判斷一直被外界傳得神乎其神的天崩地裂之術應該是某種方術。蔡吉會此術也就不足爲奇了。考慮到齊軍日後可能以天崩地裂之術對付自己,曹操忍不住暗下決心,一定要讓府中的術士儘快找出天崩地裂之術的秘密。

然則現在曹操最要考慮的還是如何阻止蔡吉堵他北上之路。於是曹操將目光再次投向了地圖。半晌過後他那緊鎖的眉頭終於鬆開,臉上亦再次掛起了自信的笑容。卻見他斷然回頭下令道。“今夜子時毛城中必然起火。傳令三軍以此爲信,圍攻毛城!”

“那蔡安貞呢?”高蕃追問道。

曹操揚眉一笑,“只要易陽、曲樑兩縣在孤手中,蔡安貞拿下邯鄲又能怎樣!”

是的,只要他曹操能搶在蔡吉之前攻下趙郡其他府縣,將邯鄲丟給齊軍去啃有如何。甚至邯鄲的袁尚還能拖住齊軍,讓曹軍有足夠的時間打通北上之路。當然在此之前,曹操的當務之急還是要先拿下毛城再說。

且就在曹操兵抵毛城之時,蕭建亦領兵如約與蔡吉會師。斥丘城內的軍隊也迅速膨脹到了兩萬餘人。就算齊軍自備軍糧,如此多的兵馬亦不是斥丘這樣的小城可以接待得了的。因此在與蕭建回合之後,蔡吉便馬不停蹄地拔寨起程,朝她此行的目的地趙郡進發。

正如曹操揣測的那樣,此番蔡吉北上確實有攻略趙郡之心。不過她的目標並非邯鄲,而是易陽。在蔡吉看來與其將時間和兵力花費在邯鄲的高牆上,還不如先拿下邯鄲的周邊府縣。反正曹操攻克鄴城之後,也會北上邯鄲。不過蔡吉雖盤算着要將肉剔乾淨,留根骨頭給曹操啃。但齊軍眼下也並非暢通無阻。須知,劉詢等人雖已然投誠蔡吉。可受袁熙袁尚兩兄弟握手言和的影響,位於鉅鹿郡的多數府縣尚還處於袁尚的實質控制之下。特別是袁尚爲了保住邯鄲的側翼,特地將心腹之將馬延任命爲鉅鹿太守固守曲樑。因此蔡吉要想攻取邯鄲外圍,必得先拔下曲樑、鉅鹿等城。

蔡吉騎着一匹灰色的母馬被大隊人馬簇擁着行進於平原之上,黑色披風迎風飄舞。發出強勁的噼啪聲。在她的前面曲演身着一件漂白的皮革背心,外罩灰冷的鎖子甲,腰掛長刀和匕首,手提長槊縱馬開路。賈詡與劉詢一左一右騎着戰馬走在蔡吉的兩側。在他們的背後跟着同樣一身戎裝的曹丕與崔林,以及排成兩排衣甲鮮亮的騎兵。

“劉府君可熟悉馬延此人?”蔡吉邊走邊向劉詢詢問起了馬延的情況。對於此人蔡吉其實並非一無所知。依照史書的記載。馬延乃袁尚都將軍,在濫口之戰中與袁尚的另一個部將張𫖮一起倒戈投降曹操,致使袁尚部奔潰。不過光憑這一點並不能保證眼下的馬延存有二心。畢竟另一個時空中的濫口之戰中袁尚已山窮水盡。而現在的袁尚則氣數未盡。因此蔡吉想聽聽劉詢等人的看法,以便選擇是強攻,還是派人策反馬延。

“回主上。馬延此人雖武勇,但貪財好色,非良將。”劉詢言語之中充滿了不屑。顯然他十分鄙夷馬延人品。

“貪財好色?這位馬將軍倒是性情中人。”蔡吉半開玩笑地說道,同時亦在心中有了計較。卻見她回頭向崔林招呼道,“德儒。替孤擬一封信給馬將軍。”

“喏。”會意的崔林立即抱拳領命。

話說崔琰那日送走蔡吉後不久,便帶着自己的一干弟子前往東萊見識蔡吉所說的尊經閣。不過他卻並沒有帶走崔林,而是將崔林推薦給了駐紮清河的蕭建。蕭建心知蔡吉對崔琰頗爲看重,自然是不敢怠慢崔林。不僅在軍中爲崔林安排了個不錯的職務,此番還特地帶其一起北上。事實證明,蕭建的安排甚合蔡吉心意。眼見已然投軍的崔林,蔡吉二話不說便將其升職爲齊侯府文學。這裡所說的“文學”並非指以語言文字爲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實的藝術,而是漢代的一個官名。全稱爲“文學掾”。說白了就是替主官耍筆桿子,草擬文書的秘書。

其實蔡吉本來也有個稱職的文學,那就是禰衡。可禰衡雖有文采,但他的脾氣實在太臭。蔡吉能忍,蔡吉身邊的文武家臣可不一定能忍。萬一哪天禰正平因他那張臭嘴被某個丘八砍了的話,蔡吉殘害才子的黑鍋可就背定了。於是本着對禰衡生命安全的考慮,以及爲自己的名譽着想,蔡吉最終還是讓禰衡頂着文學頭銜,留在東萊負責整理尊經閣書籍。而衛莊等幕僚雜學雖豐但欠缺文采。崔林師承崔琰文采不錯。他的到來無疑是解了蔡吉的燃眉之急。

眼見崔林接下了任務,蔡吉再看了看跟在身後的曹丕,突然來了興致道,“德儒師承季珪先生,熟讀典籍。往後在軍中,子桓的學業就拜託汝也。”

曹丕看了一眼崔林,默不作聲地低下了頭。顯然他對蔡吉替他找的新夫子並不認同。而崔林也被蔡吉佈置的新任務嚇了一跳。曹丕是什麼人?那是曹操的兒子,蔡吉的未婚夫。身份尷尬得讓人接近也不好,不接近也不好。自己纔剛進齊營就和曹丕沾上邊可不是什麼好事。然則蔡吉既已開金口,崔林就不能冒然推辭。

於是在整理了一番措詞之後。崔林以謙遜的態度向蔡吉作揖道,“主上明鑑。丕公子博古通今,八歲能文,乃當世神童。林才疏學淺怕是難當重任。不過,林倒是認識一人,可爲丕公子指點一二。”

蔡吉見崔林一面給曹丕戴高帽子,一面卻又亟不可待地拒絕做曹丕的夫子,不由啞然失笑。不過她還是饒有興致地追問道,“哦?是何人?”

“北海徐幹。”崔林不緊不慢地說出了他所挑選的人選。

曹丕耳聽崔林提議的人選是北海人徐幹,原本不以爲然的臉上露出了些許期待之色。話說曹丕早在許都之時就曾聽父親提起過此人。據說徐幹少年勤學,潛心典籍。漢靈帝末,世族子弟結黨權門,競相追逐榮名,徐幹閉門自守,窮處陋巷,不隨流俗。父親似乎對此人頗爲賞識,只是礙於徐幹身處袁紹治下,一直無緣招納其入司空府。

但這會兒更爲驚訝的人卻是蔡吉,卻見她連忙追問道,“可是徐偉長?”

“正是徐偉長。主上也聽說過他?”崔林點頭道。

“何止聽說過,孤還曾派人找過。”蔡吉脫口而出道。崔林所提的徐幹乃是歷史上的建安七子之一。建安七子指的是建安年間七位文學家的合稱,其中包括了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這七人大體上代表了建安時期除曹氏父子外的文學家,是古代中國文學的瑰寶。蔡吉目前只知七人中,孔融和應瑒在許都,陳琳在鄴城,王粲在襄陽,劉楨還是個少年。至於其他幾人在何處蔡吉並不知曉。

“主上沒找着偉長不足爲奇,其早在靈帝年間便已離開北海四處遊學。現正隱居於清河境內。”崔林笑着向蔡吉解釋道。

“原來如此。”蔡吉恍然大悟地點了點頭,心想這些東漢的才子還真會跑,動不動就躲到深山老林裡玩隱居。也不知那個讓曹操放火燒山的阮瑀現在躲在那個山溝裡。但建安七子給曹丕當夫子倒也有趣。反正蔡吉的目的只是要給曹丕找個才子老師開發他的文青氣質,目的達到了就成。

且就在蔡吉與崔林商議如何請徐幹出山之時,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打斷了二人的對話。但見一員信使疾馳而至道,“啓稟主上,趙將軍與蕭國相已拿下葛城,共斬敵兵八百餘人,俘虜兩千餘人。”

“我軍損失多少?”蔡吉追問道。

“不足百人。”信使擡頭答着道。

然而還未等蔡吉露出欣慰的笑容,又一騎信使風急火燎地趕了過來。不同與上一個信使所帶來的捷報,此人一見蔡吉便跪地疾呼道,“主上不好也!清河遭襲!”

小劇場:

草皮:丕好歹也是三曹,找師傅豈能兒戲。

小蔡:那汝要何人?

草皮:能要吳質嗎?

小蔡冷瞟:乾脆給你找齊四友+二妃湊一桌三國殺?

草皮低頭:。。。。。。(未完待續)

第七十六節 胡使來訪第一百三十五節 不可等閒視之第八十五節 趁勝追擊第二節 夢醒修羅場第34節大戰在即羅馬人的“中國印象”第六十四節 伺察文武第十一節 鬥爭中求團結第七十六節 胡使來訪第47節積善道第43節人情債第七節 報袁氏之恩第四十五節 蔡吉的決心第2卷青州之鵬第84節英雄與叛逆第二十節狼煙起第二節 南陽蔡氏第七十六節 胡使來訪第三十五節 特修斯之船第十九節 佈局遼東第十節黑衣白衣爵位別稱第六節 何郎談玄第十七節 袁紹的決斷第64節鏖戰之夜第十五節 嚴師益友第一百十三節 常山之變第四十六節 曹家父子第八十二節 東風起第八十節 爲將之道第一百三十八節 叩關求封第九十八節 一杯羹第八十七節 不驕不謅第三十五節 東萊水軍第二十六節 飛將末路第2卷青州之鵬第84節英雄與叛逆第八十六節 持續發酵第八十一節 父子情深第九十一節 真亦假時假亦真第一百十二節 應詔勤王第九十三節 戰起荊州第八十節 爲將之道第四節入虎穴第33節一將難求第十五節 主僕名分第六十七節 尊經閣第一百三十八節 叩關求封第一百二十五節 天資聰穎第三十節 反間之計第71節賢良之士第二十三節 君臣冷戰第七十四節 我中有敵第五十節 汝是個人才第三十七節 德陽殿上第一百十三節 引蛇出洞第十節 蜀郡張鬆第四十四節 人生感意氣第45節復仇之火第五十七節 鹽業大亨第四節 一片船契第八十三節 絕不認輸第九十四節 飛鴿傳書第71節賢良之士第二十三節非人論第一百五十節 大婚之日第三十七節 德陽殿上第五十九節 前世今生第67節打道回府第一百三十九節 夜渡漢水第一百四十六節 重拾鬥志第十二節 金蟬脫殼第五十二節 大婚在即第十三節 大將軍第十五節 易京城破第71節賢良之士第一百四十三節 終得子房第一百三十六節 奉旨行事第二十九節血濺五步第七十一節 下邳陳元龍第八十一節 與子同袍第十五節 易京城破第54節造訪楊府第36節雁門張遼第一百四十三節 終得子房第二十八節 天降神諭第十六節 峴山草堂上架感言第十七節 袁紹的決斷第十一節 陽奉陰違第四十七節 邊郡風起第五十節 隆中諸葛第一百十節 曹賊休走第十二節兔走於街第六十三節 改頭換面第十四節 黃帝顯靈第一百零六節 汝妻子吾養之第一百十九節 城破時分第五節 錦西太平第二十七節 下邳府前第一百二十二節 慷他人之慨第一百二十三節 因勢利導
第七十六節 胡使來訪第一百三十五節 不可等閒視之第八十五節 趁勝追擊第二節 夢醒修羅場第34節大戰在即羅馬人的“中國印象”第六十四節 伺察文武第十一節 鬥爭中求團結第七十六節 胡使來訪第47節積善道第43節人情債第七節 報袁氏之恩第四十五節 蔡吉的決心第2卷青州之鵬第84節英雄與叛逆第二十節狼煙起第二節 南陽蔡氏第七十六節 胡使來訪第三十五節 特修斯之船第十九節 佈局遼東第十節黑衣白衣爵位別稱第六節 何郎談玄第十七節 袁紹的決斷第64節鏖戰之夜第十五節 嚴師益友第一百十三節 常山之變第四十六節 曹家父子第八十二節 東風起第八十節 爲將之道第一百三十八節 叩關求封第九十八節 一杯羹第八十七節 不驕不謅第三十五節 東萊水軍第二十六節 飛將末路第2卷青州之鵬第84節英雄與叛逆第八十六節 持續發酵第八十一節 父子情深第九十一節 真亦假時假亦真第一百十二節 應詔勤王第九十三節 戰起荊州第八十節 爲將之道第四節入虎穴第33節一將難求第十五節 主僕名分第六十七節 尊經閣第一百三十八節 叩關求封第一百二十五節 天資聰穎第三十節 反間之計第71節賢良之士第二十三節 君臣冷戰第七十四節 我中有敵第五十節 汝是個人才第三十七節 德陽殿上第一百十三節 引蛇出洞第十節 蜀郡張鬆第四十四節 人生感意氣第45節復仇之火第五十七節 鹽業大亨第四節 一片船契第八十三節 絕不認輸第九十四節 飛鴿傳書第71節賢良之士第二十三節非人論第一百五十節 大婚之日第三十七節 德陽殿上第五十九節 前世今生第67節打道回府第一百三十九節 夜渡漢水第一百四十六節 重拾鬥志第十二節 金蟬脫殼第五十二節 大婚在即第十三節 大將軍第十五節 易京城破第71節賢良之士第一百四十三節 終得子房第一百三十六節 奉旨行事第二十九節血濺五步第七十一節 下邳陳元龍第八十一節 與子同袍第十五節 易京城破第54節造訪楊府第36節雁門張遼第一百四十三節 終得子房第二十八節 天降神諭第十六節 峴山草堂上架感言第十七節 袁紹的決斷第十一節 陽奉陰違第四十七節 邊郡風起第五十節 隆中諸葛第一百十節 曹賊休走第十二節兔走於街第六十三節 改頭換面第十四節 黃帝顯靈第一百零六節 汝妻子吾養之第一百十九節 城破時分第五節 錦西太平第二十七節 下邳府前第一百二十二節 慷他人之慨第一百二十三節 因勢利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