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節 汝是個人才

“喂,幫本府賣一批貨如何?”

面對蔡吉一百八十度大轉彎的問話,匍匐在地段融一臉脫線地擡起了頭,張大着嘴一時間不知該如何回答纔好。

然而蔡吉卻全然不顧對方一頭霧水的模樣,直接擡手拉起了段融說道,“別傻跪着了。起來先看看貨吧。”

段融雖還鬧不清蔡吉葫蘆裡賣得是什麼藥。不過既然把柄已在對方手中,且周圍又站着太史慈等武將。便也由不得他對蔡吉說個“不”字。於是段融趕緊起身隨着蔡吉來到了大帳中央。

而一旁的管承則猛地將蓋在戰利品上的麻布一掀,冷哼道:“貨都在這了。你可得給咱一個好價錢。否則,哼哼……”

段融聽罷管承的威脅,再定眼一瞧那堆所謂的貨品,不由心頭一痛。心想,壞了,壞了,這次果然是不死也要脫層皮。段融估摸着買下眼前這堆東西,光靠這次販私鹽賺的那筆錢還不夠,需再倒貼一筆積蓄進去才行。如此一來莫說是爲阿蕊贖身了,怕是自個兒也要元氣大傷。不過相比將販私鹽之事鬧大,破財消災還是值得的。更何況生絲、貂皮雖不是緊俏貨,但慢慢賣總能將其售完。想到這裡,段融當即一咬牙衝着蔡吉答應道:“小蔡府君放心,融定會將這批貨賣個好價錢。”]

蔡吉見段融答應得如此爽快,欣喜之餘倒也謹慎地向其囑咐道:“本府不想聲張此事,不知段曹掾的下家可信得過?”

段融心想哪兒來的下家啊。還不是老子一個人吃進。但表面上還是故作鎮定地拱手道:“小蔡府君放心,融絕不會將此事聲張開來。”

“如此甚好!主公咱日後就不愁無處出貨了啊。”管承見如此大的一筆生意輕而易舉地就給談成了,不由地開始盤算起下一筆生意來。

可段融一聽管承要他長期吃貨卻是連臉都變綠了。什麼!還有下次!爾等真是幫土匪!情急之下段融甚至開始考慮是否要去向老爹求助。雖說這麼做會被段奎罵個狗血淋頭,但也總好過被蔡吉等人一直威脅下去。

段融這番表情變化自然逃不過蔡吉的眼睛。意識到情況有變的她沉聲問道,“怎麼?有何不妥?”

段融心想:罷了,頭掉碗大個疤!與其被這幫土匪玩死。還不如挨一刀來得爽快!既然有了破罐子破摔的覺悟段融也就豁了出去。卻見他先是抓起生絲不屑道:“不瞞小蔡府君,這批貨物其實頗難脫手。以此生絲爲例,眼下中原戰亂不斷,試問哪兒來清平之地能讓織工安心織錦?故也就東吳、蜀中等地對生絲有需求。”]

段融說到這裡又偷偷瞥了一眼蔡吉。待見對方一副說下去的表情,段融便壯着膽子拿起貂皮開涮道:“至於這貂皮,自是比生絲好賣些。然值此餓殍遍野之時節,節司隸等地的世家尚且忙着典賣家當換取口糧。可見肯話大價錢收買貂皮的豪客可不多。”

管承眼見段融將自家打劫得來的戰利品貶得一文不值,不由按刀怒視道,“此話何意?難道是說這貨賣不出去!”

段融原本正說得頭頭是道,這會兒被管承如此凶神惡煞般地一喝,連忙乾嚥了一口唾沫賠笑道,“賣得出,賣得出。只是需花些時日而已。”

其實不用段融明說,蔡吉也知生絲和貂皮在眼下的中原沒啥市場。否則她也不會想到找段融來銷贓。須知相比管承所說的那些遊商,黃縣段家好歹也是大鹽商,與當世豪門富戶多少都會有生意往來。因此蔡吉相信以段家的人脈總有辦法將這批棘手的贓物不動聲色地銷出去。但正如段融所言這等贓物一兩批還能勉強賣賣。數量一多那就難辦了。畢竟自己此刻所處的時代是,人口不足兩百萬“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漢末,而非人口上億爆出資本主義萌芽的明末、清末。奢侈品在眼下這種吃飯都成問題的時代確實沒多少銷路。加之受交通與戰亂的限制,東萊目前所面對的市場還是以青、徐、兗、豫、冀、並、幽、司隸等中原各州爲主。可這些地區又偏偏是戰亂與天災併發的重災區。故蔡吉深知要想以商興東萊就必須開闢海上商路,將市場擴展到東吳、嶺南、遼東、三韓乃至倭國等受戰亂影響較小的地區。…,

第八十七節 不驕不謅第十節 非我族類第八十六節 黃河之上第九十節 東西合圍第63節意欲何爲第二節 鳳閣羣相第一百四十節 漳水大營第十五節不是梁山泊第一百二十二節 慷他人之慨第六十六節 近在眼前第六十九節 襲烏巢第一百零八節 不可無義第一百十二節 不速之客第四十節 南陽許攸第六節 一呼百應第七十三節 女太守第一百十五節 烏桓單于第三十八節 對峙官渡第四十三節 諸侯出巡第2卷青州之鵬第75節移民遼東第五十六節 上屋抽梯第一節 精誠合作第一百三十七節 送糧入城第六十四節 侯府刺蔡第五十四節 接風之宴第七十二節 各顯神通第一百零二節 主不可因怒而興師第十七節 君臣離心第一百十一節 波瀾再起第四十七節 吳營弔唁第二十七節 下邳府前第41節鳳雛龐統第二十四節 曹營定計第三十節 反間之計第九十三節 華夷有別第六十七節 尊經閣第九十二節 爲何而戰第52節大夫吳碩第二十六節 飛將末路第三十三節 開科取士第一百四十三節 終得子房第十五節 易京城破第九十五節 帝王之才第三十節 他山之石第九十四節 柴桑閱軍第七十六節 胡使來訪第85節青梅煮酒/復更咯第一百二十八節 豐西澤會盟第十一節 偏軌的歷史第一百三十節 使臣南下第三十六節 含雷吐火第三十一節 漢末海賊第二十四節 書閣初見第六十七節 尊經閣第十七節奪寶奪命第七十七節 辛府夜論第三十七節 以和爲貴第四十二節 遊說長沙第九十三節 華夷有別第一百節 以退爲進第八十二節 黃河水師第47節積善道第九十三節 華夷有別第一百四十三節 終得子房第五十九節 少年煩惱第一百十一節 波瀾再起第十六節 峴山草堂第二十節 **第五十節 古來征戰虜不盡第六十七節 如魚得水第71節賢良之士第三十三節 忠孝之間第30節戰雲密佈第九十二節 爲何而戰第五十六節 請君入甕第四十九節 段氏私鹽第九十九節 關中亂局第十六節宋江路線第七十八節 雪夜襲營第一百十節 曹賊休走第63節意欲何爲第五十四節 鳳雛心事第二十六節 飛將末路第九十八節 辰韓之稻第十七節 袁紹的決斷東漢度量第十三節 小蔡府君第六十四節 伺察文武第三十七節 延津大戰第七十四節 我中有敵第2卷青州之鵬第77節小滑頭第十三節 大將軍第一百節 黑駒逞威第二十二節 達成共識第一百零七 願立軍令狀第一百二十二節 慷他人之慨第十八節 玄女祠第五十七節 鹽業大亨第一百四十七節 何時完婚第七十三節 多路進發
第八十七節 不驕不謅第十節 非我族類第八十六節 黃河之上第九十節 東西合圍第63節意欲何爲第二節 鳳閣羣相第一百四十節 漳水大營第十五節不是梁山泊第一百二十二節 慷他人之慨第六十六節 近在眼前第六十九節 襲烏巢第一百零八節 不可無義第一百十二節 不速之客第四十節 南陽許攸第六節 一呼百應第七十三節 女太守第一百十五節 烏桓單于第三十八節 對峙官渡第四十三節 諸侯出巡第2卷青州之鵬第75節移民遼東第五十六節 上屋抽梯第一節 精誠合作第一百三十七節 送糧入城第六十四節 侯府刺蔡第五十四節 接風之宴第七十二節 各顯神通第一百零二節 主不可因怒而興師第十七節 君臣離心第一百十一節 波瀾再起第四十七節 吳營弔唁第二十七節 下邳府前第41節鳳雛龐統第二十四節 曹營定計第三十節 反間之計第九十三節 華夷有別第六十七節 尊經閣第九十二節 爲何而戰第52節大夫吳碩第二十六節 飛將末路第三十三節 開科取士第一百四十三節 終得子房第十五節 易京城破第九十五節 帝王之才第三十節 他山之石第九十四節 柴桑閱軍第七十六節 胡使來訪第85節青梅煮酒/復更咯第一百二十八節 豐西澤會盟第十一節 偏軌的歷史第一百三十節 使臣南下第三十六節 含雷吐火第三十一節 漢末海賊第二十四節 書閣初見第六十七節 尊經閣第十七節奪寶奪命第七十七節 辛府夜論第三十七節 以和爲貴第四十二節 遊說長沙第九十三節 華夷有別第一百節 以退爲進第八十二節 黃河水師第47節積善道第九十三節 華夷有別第一百四十三節 終得子房第五十九節 少年煩惱第一百十一節 波瀾再起第十六節 峴山草堂第二十節 **第五十節 古來征戰虜不盡第六十七節 如魚得水第71節賢良之士第三十三節 忠孝之間第30節戰雲密佈第九十二節 爲何而戰第五十六節 請君入甕第四十九節 段氏私鹽第九十九節 關中亂局第十六節宋江路線第七十八節 雪夜襲營第一百十節 曹賊休走第63節意欲何爲第五十四節 鳳雛心事第二十六節 飛將末路第九十八節 辰韓之稻第十七節 袁紹的決斷東漢度量第十三節 小蔡府君第六十四節 伺察文武第三十七節 延津大戰第七十四節 我中有敵第2卷青州之鵬第77節小滑頭第十三節 大將軍第一百節 黑駒逞威第二十二節 達成共識第一百零七 願立軍令狀第一百二十二節 慷他人之慨第十八節 玄女祠第五十七節 鹽業大亨第一百四十七節 何時完婚第七十三節 多路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