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節非人論

孔融最終還是如歷史記述的那般丟下妻兒逃跑了。對於他的這一做法,蔡吉本人不做評價。因爲倘若孔融選擇留下來與東萊軍死戰到底,那可就輪到蔡吉頭痛了。因此這會兒的她只是同郭嘉一起策馬立於山腰之上,藉着東邊微露的晨曦,目送孔融在親信的護衛下倉皇向東山方向逃竄。

“府君真打算就此放過孔文舉?”望着孔融等人漸行漸遠的身影郭嘉問道。

面對郭嘉的詢問,蔡吉毫不遮掩地如實坦言道,“少殺一人是一人。特別是像孔文舉那等譽滿天下的名士。貿然殺之,吾恐重蹈曹操殺邊讓之覆轍。”

“當初孔文舉殺左承祖之時,何曾像府君這般在乎天下悠悠之口?”郭嘉冷笑道。

蔡吉耳聽郭嘉言語之中帶有譏諷之意,心知他還在爲左承祖之死抱不平。其實蔡吉本人也覺得此事頗爲不公平。然而自己眼下既然有心成爲一方諸侯,進而左右歷史的走向,那就勢必需要考慮這個時代世族士林的反應。特別是有曹操因殺邊讓而得罪兗州士林的前車之鑑,蔡吉更是不敢有所造次。因爲她帳下可沒有荀文若這等世族名士,能在捅了婁子之後爲其四處奔走拉攏世家。想到這裡蔡吉不禁仰望泛白的天際,苦笑道,“孔文舉出身世族是當世名士,而本府卻是歪門邪道。當世名士殺人,那叫不屈權臣。歪門邪道殺人,那叫誅殺忠義。怎可同日而語。” “歪門邪道?”郭嘉沒想到蔡吉會如此自稱,不由回頭打趣地問道,“府君如此自稱。倒是有趣得很。”

“怎麼不是歪門邪道。本府以一介女流之身出仕,在士林眼中本就不入流。正如兗州的曹操身爲閹黨之後,同樣難容於士林。”蔡吉一面坦承自己身爲女子的劣勢,一面也不忘挖一下曹操的陰私。

其實蔡吉的這番言論套用後世的說法,就是體制內與體制外的差異。在由世族名士把持話語權的時代。孔融是體制內的人,而蔡吉與曹操均屬體制外的人。在兩漢這種內外之分,與一個人的才華。一個人的功績沒有半點關聯。區分體制內與體制外的唯一指標只是出身而已。也正因爲如此同樣一件事在名士們的春秋筆法之下,往往會呈現出迥然不同的兩種說法。其實呈現兩種說法也就算了,最多不過被後人當做羅生門而已。最令人無奈的是。那幫名士不是一代人在戰鬥。未來他們會有諸多徒子徒孫,少不得借題發、無病呻吟編排出無數“奇聞異事”來。恨不得將那些膽敢挑戰體制,卻又偏偏才華橫溢的傢伙,描述成品德低下豬狗不如之徒。蔡吉熟知歷史,所以很清楚無論自己再怎麼努力都不可能擠進那個的圈子。在她看來與其吃心吃力地東施效顰,還不如一開始就擺正心態,與士林保持相敬如賓的距離。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出身寒門的郭嘉也是體制外的人。蔡吉話語雖讓他感同身受。但郭嘉終究不是個肯向體制低頭的人。否則他在歷史上也不會棄袁而投曹了。這不,蔡吉的話音剛落,郭嘉便長眉一挑反問道。“府君既自認爲歪門邪道。難道日後碰上像孔融這般的世族名士都得繞道走?”

然而面對郭嘉咄咄逼人的語氣,蔡吉卻並沒有生氣。反而回過頭狡黠地衝對方一笑道,“奉孝先生此言差矣。碰上瘋犬,汝不繞道乎?然汝又何曾見人怕過瘋犬。無外乎,是尋個機會,套上索套,棒殺之。”…,

第一百零一節 將不可以慍而致戰第十四節 三英駐沛第八十九節 引狼入室第八節鄴城蒼蒼第四十五節 蔡吉的決心第二十二節 達成共識第十一節 虛值大錢第二十三節 府兵初戰第三十三節 開科取士第66節天下未平第一百十八節 六甲神兵第十四節 三英駐沛第七十六節 聚首平原第69節入北海第一百十二節 應詔勤王第六十節 用人不疑第五十五節 興平元年的八月第七節 報袁氏之恩第一百十四節 捉襟見肘第七十六節 胡使來訪第九十五節 磨刀霍霍第四十九節 段氏私鹽第一百三十九節 夜渡漢水第四十五節 蔡吉的決心第四十七節 府軍屯軍第45節復仇之火第十九節 歲末亂流第46節名醫巫醫第二十三節 府兵初戰蔡吉郎君事件簿——無頭女屍殺人事件下篇第五十五節 興平元年的八月第二十四節 曹營定計第三十節 他山之石第六十四節 伺察文武第十三節疾風知勁草第六十八節 戰鼓擂第49節驚天之第四十五節 規與矩第一百十二節 應詔勤王第二十三節 亂世梟雄第九十五節 帝王之才第八十節 爲將之道第七十節 女中管子第九十一節 天子之憂第二節初抵錦西第一百二十八節 豐西澤會盟第九節 北巡幽州第七十節 荊州亂第六十五節 刺客疑雲第三十七節 以和爲貴第二十一節 假道伐虢第四十一節 臥龍初吟第一百十八節 紅臉白臉第30節戰雲密佈第三十二節 長廣管承第一百零二節 主不可因怒而興師第55節互爲犄角第52節大夫吳碩第十二節 齊法家第一百零九節 作繭自縛第三十九節 栽下梧桐樹第41節鳳雛龐統第三十五節 特修斯之船第一百十節 曹賊休走第二十九節 雜學勢起第七節 北海名士第五節 名家豪族東漢行政區第二十一節 狼煙再起第一百二十三節 因勢利導第十六節 指鹿爲馬第五十五節 蜚將沖天第34節大戰在即第六十一節 戰錦西上第59節浮生亂世第十七節 君臣離心第二十四節 凶神臨世第七節 不得不低頭第七十二節 剛柔並濟第四節 西澱尋人第四十節 南陽許攸第一百五十二節 分封大典第七十一節 樊城兵變第一百二十五節 天資聰穎第二十五節遼東屬國第六十九節 襲烏巢第五十二節 遊園賞花第十六節 指鹿爲馬第三十九節 真真假假第一百五十三節 春雷始動第二十四節 凶神臨世第七十一節 下邳陳元龍第二十八節 天賜美食第七十二節 各顯神通第九十七節 謀道之學第十四節 黃帝顯靈第五十九節 少年煩惱第七十七節 辛府夜論第四十節 賽魯班上架感言
第一百零一節 將不可以慍而致戰第十四節 三英駐沛第八十九節 引狼入室第八節鄴城蒼蒼第四十五節 蔡吉的決心第二十二節 達成共識第十一節 虛值大錢第二十三節 府兵初戰第三十三節 開科取士第66節天下未平第一百十八節 六甲神兵第十四節 三英駐沛第七十六節 聚首平原第69節入北海第一百十二節 應詔勤王第六十節 用人不疑第五十五節 興平元年的八月第七節 報袁氏之恩第一百十四節 捉襟見肘第七十六節 胡使來訪第九十五節 磨刀霍霍第四十九節 段氏私鹽第一百三十九節 夜渡漢水第四十五節 蔡吉的決心第四十七節 府軍屯軍第45節復仇之火第十九節 歲末亂流第46節名醫巫醫第二十三節 府兵初戰蔡吉郎君事件簿——無頭女屍殺人事件下篇第五十五節 興平元年的八月第二十四節 曹營定計第三十節 他山之石第六十四節 伺察文武第十三節疾風知勁草第六十八節 戰鼓擂第49節驚天之第四十五節 規與矩第一百十二節 應詔勤王第二十三節 亂世梟雄第九十五節 帝王之才第八十節 爲將之道第七十節 女中管子第九十一節 天子之憂第二節初抵錦西第一百二十八節 豐西澤會盟第九節 北巡幽州第七十節 荊州亂第六十五節 刺客疑雲第三十七節 以和爲貴第二十一節 假道伐虢第四十一節 臥龍初吟第一百十八節 紅臉白臉第30節戰雲密佈第三十二節 長廣管承第一百零二節 主不可因怒而興師第55節互爲犄角第52節大夫吳碩第十二節 齊法家第一百零九節 作繭自縛第三十九節 栽下梧桐樹第41節鳳雛龐統第三十五節 特修斯之船第一百十節 曹賊休走第二十九節 雜學勢起第七節 北海名士第五節 名家豪族東漢行政區第二十一節 狼煙再起第一百二十三節 因勢利導第十六節 指鹿爲馬第五十五節 蜚將沖天第34節大戰在即第六十一節 戰錦西上第59節浮生亂世第十七節 君臣離心第二十四節 凶神臨世第七節 不得不低頭第七十二節 剛柔並濟第四節 西澱尋人第四十節 南陽許攸第一百五十二節 分封大典第七十一節 樊城兵變第一百二十五節 天資聰穎第二十五節遼東屬國第六十九節 襲烏巢第五十二節 遊園賞花第十六節 指鹿爲馬第三十九節 真真假假第一百五十三節 春雷始動第二十四節 凶神臨世第七十一節 下邳陳元龍第二十八節 天賜美食第七十二節 各顯神通第九十七節 謀道之學第十四節 黃帝顯靈第五十九節 少年煩惱第七十七節 辛府夜論第四十節 賽魯班上架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