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節 蔡吉的決心

作爲一個要兵沒兵,要錢沒錢的傀儡政權,爵位是漢室目前唯一拿得出手的賞賜。因此正如賈詡所言,劉協此番用“齊侯”來封賞蔡吉,的確事下足了血本。須知古齊國在戰國鼎盛時期的疆域東起大海,西到清河,北至黃河,南臨淮水,大致含蓋了如今的整個青、徐二州地界以及冀州的清河郡。劉協封蔡吉爲齊侯無疑是在政治上承認了蔡吉對青州與徐州的統治權。因此纔會讓在場的衆人如此動容。

但話又說回來,劉協若只是想讓蔡吉解救朝廷,給一個齊侯的頭銜就足以挑動蔡吉出兵與袁紹爭奪另外半個青州。可如今朝廷卻偏偏又提出了要撮合曹蔡聯姻的意向,這就讓人不得不對天子動機產生懷疑了。蕭建與王融是新附之人,自然是不敢妄加評論。而太史慈、黃珍等人則對漢室多少還心存敬畏,因此心中雖覺得彆扭,卻也沒有貿然議論天子的決策。倒是一旁的劉義遜百無禁忌地開口問,“朝廷爲求主公出兵出糧誅滅袁紹,授予主公齊侯之位也就罷了。可爲何還要撮合主公與曹操聯姻?難道朝廷就不怕曹蔡聯姻之後,勢力做大危及朝廷的威信?”

“義遜兄此言差矣。朝廷怎會做如此賠本買賣。”郭嘉擺了擺手一針見血道,“以主公今時今日的地位,絕不會因一紙婚約而遠嫁許都,更不會就此將自己的曲部並歸曹氏。故而曹蔡要聯姻,曹操勢必要將一子送來東萊完婚。如此一來,曹氏豈不是如早些年前的袁氏那般分了家?”

“啊呀,如此說來。朝廷這是要促分,而非要促和?怪不得曹操只想派次子來與主公成婚。”劉義遜恍然大悟地一拍大腿道。

在場的衆僚屬在聽罷郭嘉與劉義遜的分析之後,神色也隨之難看起來。誠然多年來的教化告訴他們要忠君愛國,可真當看到需要忠於的天子千方百計地使小手段算計自己時,這種忠誠多多少少會受到打擊。這不。生性耿直的太史慈就忍不住溫聲道,“朝廷這是要主公出兵誅滅了袁紹之後再與曹操鬥!一個齊侯的頭銜換來三家相鬥。真是好算計!好手段!”

然而相比太史慈的惱怒,一旁的賈詡卻顯得頗爲淡然。但見他掃了一眼氣氛壓抑的衆人。悠然張口道,“諸君何以如此氣急。正所謂,張良有計。過牆有梯。朝廷固然有朝廷的算計。可吾等也可藉此次曹蔡聯姻的契機,與曹操結成同盟,共同對付天下諸侯。”

“哦?文和先生有何高見?”一直在旁安靜傾聽的蔡吉探身問道。話說她在剛看到吳碩的來信之時,只以爲是朝廷與曹操被袁紹逼急了,想要用高官厚祿以及聯姻的手段來促使自己出兵抗袁。所以蔡吉纔會將衆僚屬招來此地商討是否要接受朝廷的提議。直到剛纔經過郭嘉一番分析,蔡吉才意識到原來事情遠沒有她想象中的那樣簡單。這會兒賈詡既然說有過牆梯對付朝廷的張良計,蔡吉自然是樂得聽聽這老兒葫蘆裡又在賣什麼藥。

“主公可向曹操點名要其大公子曹昂來東萊聯姻。”賈詡不動聲色地說出了自己的對策。

沒想到賈詡賣了半天關子,竟憋出這麼一條計策。太史慈當即便毫不客氣地向其反駁道,“文和先生何出此言。曹昂來此聯姻,主公就不會落入朝廷算計乎?”

“那是當然。曹昂乃曹操長子。其母丁氏不僅是曹操的正室,還是名門之媛。曹操百年之後。曹氏一族必會由曹昂繼承。主公若是與曹昂成婚便是曹氏的主母,屆時曹蔡兩家聯合,試問天下間又有誰能抗衡。還是說子義將軍對主公的威嚴有所懷疑,生怕曹昂過來奪權?”賈詡撇了太史慈一眼似笑非笑道。

太史慈被賈詡如此一激將,連忙爭辯道,“慈當然相信主公的威嚴不會因曹昂的到來而動搖。只是曹昂來東萊聯姻之後,曹操還會讓其繼承曹氏一門?萬一曹操爲了霸業讓其他子嗣繼承其家業,先生的算計豈不是通通落了空?”

“有老夫在,必會讓昂公子登上曹氏家主之位。子義將軍無須爲此多加操心。”賈詡一擡頭神情桀驁地當堂保證道。在賈詡看來蔡吉的能力雖強,但要以女子的身份一步步積蓄實力一統天下,不僅耗費時日太過漫長,且中間還充滿了各種不確定的因素。而蔡吉一旦與曹昂結婚促使曹蔡兩家結成同盟,不但有利於北方的統一,也能加速中原的平定。當然正如太史慈所言,與蔡吉成婚之後,曹昂也可能在日後繼承家業的問題上碰到阻礙。不過賈詡對此不以爲然,依照他的想法,只要蔡吉與曹昂的實力夠強,根本不用擔心曹操的其他兒子來與其爭奪家主之位。

但是太史慈顯然不吃賈詡這一套,卻見他轉身便向蔡吉拱手進言道,“主公。依慈之見,主公還是應當推了這樁婚事。直接以保漢的名義出兵便可。”

“推了婚事?子義將軍這是想讓主公得罪曹操乎?”賈詡扭頭反問道。

“曹操既然派庶子前來聯姻便已知朝廷的計謀。主公推了這樁婚事正應了曹操的心事,如何又會得罪曹操?”太史慈不甘示弱道。

“曹操不想中計不假。但主公拒絕聯姻,卻是在向天下公然表示對曹操的輕視,削曹操的面子。試問以曹操的脾性如何不會懷恨在心。就算曹操爲對付袁紹暫時揭過此事,也免不了日後會爲此事與主公爲敵。如此這般豈不是又中了朝廷的圈套。”賈詡輕蔑地笑了笑道。

被賈詡如此一辯,太史慈這次算是徹底沒了聲響。而就在太史慈被賈詡辯得無從接口之時,在旁觀戰多時的郭嘉卻兀自朗聲道,“楚漢相爭,楚方急圍高祖於滎陽。韓信使者至,發書,高祖大怒,罵曰:‘吾困於此,旦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爲王!’張良、陳平躡高祖足,因附耳語曰:‘漢方不利,寧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爲守。不然,變生。’高祖亦悟。因復罵曰:‘大丈夫定諸侯。即爲真王耳,何以假爲!’乃遣張良往立信爲齊王。”

郭嘉突然插上的這一段話,看似與今日的議題並無關聯。但衆人仔細想來卻發現郭嘉所引用的劉邦、項羽、韓信三方爭霸的典故,卻正應瞭如今曹操、袁紹、蔡吉三人的關係。當初劉邦以“齊王”的頭銜換取了韓信的輔佐,可後來也是劉邦令年僅三十三歲的韓信命隕鍾室,三族被誅。狡兔死,走狗烹的故事在歷史的長河中一次又一次的上演着。誰都不能保證蔡吉與曹操聯手之後,未來不會是下一個被烹的走狗。正因爲了有了這一層顧慮。現場的氣氛立即就降到了冰點。就連剛纔一直口若懸河的賈詡也陷入了沉默之中。

面對如此激烈的爭論,堂上的蔡吉終於領略到了所謂的“諸侯之婚”有多麼複雜。正如賈詡、郭嘉所言,眼下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於嫁或者不嫁。而是在於如何處理好與曹操的關係。所謂做媒不過是許都那邊的一個幌子,漢天子和他麾下的公卿從一開始就打着制衡諸侯的主意。聯姻的精髓本就在於。聯姻是否對雙方有利,是短期利益,還是長期利益。至於參與聯姻的男女,是否情投意合,是否英俊貌美,是否年紀相當,是否家財萬貫,是否出身名門,在利益的大前提下都可以忽略不計。

想到這裡,蔡吉更加堅定了走務實路線的決心,卻聽她打破了現場的寂靜道,“既然如此,本府就姑且答應曹操,同其次子曹丕訂婚。”

太史慈見蔡吉接受了聯姻提議,不禁驚呼道,“主公……”

然而蔡吉卻擡手阻止了太史慈,繼而環視了一下在場的僚屬分析道,“若是本府沒記錯,曹丕眼下不過十二歲,尚不能行夫妻之實,僅能與本府訂婚而已。曹操之所以會選曹丕來與本府聯姻,多半也是存着相同的念頭。既然如此,本府就順水推舟應下這樁婚事,算是同曹操簽下攜手抗袁的契約。在滅袁紹之後,曹操若是與本府平分中原,則兩家成秦晉之好;若曹操有異動,則要戰便戰!”

蔡吉最後一句“要戰便戰”說得斬釘截鐵,同時也向在場僚屬昭示了她蔡安貞絕不屈居曹操之下的決心。原本一心想要撮合蔡曹合併的賈詡聽罷不由皺起了眉頭。而一旁的太史慈則深受鼓舞地大聲叫好道,“要戰便戰!主公說得好!曹操之子就當送來做質子好了。”

“吾等以主公馬首是瞻。”劉義遜與黃珍也帶着激動的神情雙雙向蔡吉表態道。緊接着蕭建與王融亦相繼表示蔡吉的決斷英明。

一時間沒有應答的人只剩下了郭嘉與賈詡,後者依舊是一副愁眉苦臉的模樣。見此情形,蔡吉不由探頭向兩人問道,“文和公,奉孝先生,對於本府的決斷有何建議?”

“嘉贊同主公的決斷。”郭嘉向蔡吉面露微笑道。

於是衆人又將目光投向了賈詡,卻見其在沉吟了一下之後,終於向蔡吉拱手答道,“既然主公已有決斷,詡也只得從命。”

得了如此答覆的蔡吉終於鬆了口氣道,“能得二位支持,本府也就放心了。”

既然蔡吉已然定下了與曹操暫時聯手對付袁紹的決斷,在場的僚屬們便依着這一基調,開始認真商討起如何答覆許都,如何答覆曹操,如何着手訂婚,等等一些列細節性的問題。賈詡雖說對蔡吉的決斷並不滿意,但在討論之中他還是向蔡吉提供了不少實用的意見。直到日頭西斜,衆人才帶着滿腦子的陰謀陽謀陸續起身離開了蔡吉的府邸。

“奉孝請留步。”

蔡氏侯府的花園之內手拄柺杖的賈詡一把叫住了正要跨出大門的郭嘉。郭嘉旋即回過身禮貌地向賈詡拱手道,“文和公有何指教?”

“奉孝先前所舉之例,明明是告誡主公不要輕易與曹操結盟。爲何最後又同意讓主公與曹操聯姻?”賈詡緊盯着郭嘉問道。

“不瞞文和先生,嘉剛看到吳碩來信之時,確實爲主公捏了把冷汗,生怕主公就此投效於曹操。但眼見剛纔主公已有同曹操平起平坐的決心,嘉便不再爲主公操心也。”郭嘉長舒了一口氣道。

賈詡聽罷郭嘉所言,冷笑一聲,咄咄逼人道,“如此說來,奉孝是有心學那蒯通要唆使主公割據一方乎?”

可郭嘉卻不以爲意地擺了擺手,仰頭望着西斜的太陽,自顧自道,“嘉可沒有三分天下之意。嘉只想在有生之年助主公輔佐漢室一統天下。”

“奉孝說得倒輕巧。漢室早已式微,天下理應由能者居之。可奉孝卻屢屢助主公與曹操爲敵,豈不是在分裂中原!”賈詡指着郭嘉斥責道。

“文和先生何出此言?”郭嘉回頭掃了賈詡一眼,反問道,“若以天下歸一而論,主公理應助袁紹成事纔對。可袁紹是明主乎?”

“袁紹非明主,可曹操是!”賈詡固執地一口斷然道。

“主公也是!”郭嘉不甘示弱道。

“荒謬!”賈詡猛地一杵柺杖,指着郭嘉的鼻子責難道,“主公雖有才華,卻終究是個女子。女子如何能執掌天下?”

“主公既然能由一介傀儡,走到今天這一步,日後又如何不能執掌天下?”郭嘉爭鋒相對道。但見賈詡正漲紅着眼盯着自己,他又稍稍調整了一下呼吸,緩緩說道,“不瞞文和先生,嘉當初遊歷中原見識了不少諸侯。然則只有兩人讓嘉覺得其能結束亂世,一是曹孟德,二是蔡安貞。那時曹、蔡二人實力都不強,但此二人卻能在戰時梳理吏治、屯田養兵,而不是像尋常諸侯那般一味只知橫徵暴斂魚肉百姓。不過相比曹孟德在兗州的表現,蔡安貞在東萊的政略更務實,也更有章法。故嘉最終選擇留在東萊認蔡安貞爲主。嘉當然也知女子要成事不容易,須比男子付出更大的代價。但只要一想到主公的種種政略今後能向天下推廣,嘉便認爲哪怕須花一倍於男諸侯的時間,方能助主公一統天下,也值得一試一搏。更何況只要主公誕下子嗣,蔡氏一族又如何不能讓天下人信服?”

⊙﹏⊙b汗~~~刷了半天剛剛登上作家專區。更新晚了,請大家見諒。至於lg神馬滴~~~在爭霸面前都素浮雲啊~~~(未完待續)

第11節少年英雄第八十一節 與子同袍第五十九節 前世今生第四十節 南陽許攸第五十八節 兵臨城下第七十二節 剛柔並濟第一百節 以退爲進第十九節 審時度勢《風起蓬萊卷》後記第四十九節 後起之秀第一百十三節 常山之變第一百十九節 鹿門狂生第七十八節 校場點將第一百零九節 左右爲難第一百三十五節 不可等閒視之第十一節 鬥爭中求團結第一百四十三節 終得子房第三節邊城風雲第一百二十六節 衆望所歸第五十五節 捷報頻傳第十二節 二請二讓第十三節疾風知勁草東漢度量第一百四十節 漳水大營第五十三節 成人之美第五十四節 鳳雛心事第34節大戰在即第九十節 各取所需第四十五節 渤海高氏第三節 太守之女第七十九節 濟水之戰第五十四節 徹底孤立第五十一節 曹氏兄弟第十五節 易京城破第四十六節 業有專攻第四十五節 渤海高氏第二十七節 下邳府前第七節 孤之所欲第2卷青州之鵬第82節入學講武堂第七節 北海名士第十五節 得勝歸朝第九十四節 柴桑閱軍人物介紹——管承、管統第五節 錦西太平銅鞮侯府殺人事件(中)第31節虓虎來襲第三十六節 杜鵑不啼第六十九節 財神到第37節不負天下不負卿第二十五節 兵圍下邳第二十四節 書閣初見第2卷青州之鵬第77節小滑頭第三十七節 德陽殿上第一百零七 願立軍令狀第四十七節 邊郡風起第四十九節 後起之秀第四十一節 臥龍初吟第二十一節 汝乃鬼才第一百四十二節 泛舟雲夢澤第六十四節 伺察文武第68節一份大禮第十三節 大將軍第八節鄴城蒼蒼第七十節 蛟龍出海第二十六節 君臣互信第三十三節 三韓貢船第七十四節 志向?職責?第六十四節 伺察文武第五十二節 遊園賞花第六十一節 戰錦西上第六十三節 攻心爲上第七十八節 雪夜襲營第十九節 歲末亂流第六十一節 曹劉大戰第五十五節 捷報頻傳第2卷青州之鵬第75節移民遼東第二十七節 衣帶詔第62節進駐宛城第四十節 攘與和第二十七節福兮禍兮第五十八節 小時了了第三十八節 再起戰雲第五十八節 東萊五銖第十六節 指鹿爲馬第九十節 各取所需第一百二十八節 豐西澤會盟第五十二節 大婚在即第七十七節 辛府夜論第四十一節 講武堂第九節 段家二子第二十四節 書閣初見羅馬人的“中國印象”第七十七節 白狼之盟第七十五節 敵中有我第68節一份大禮第九十三節 戰起荊州第七節 東萊名將第一節 命隕長街第一百十一節 波瀾再起第2卷青州之鵬第77節小滑頭
第11節少年英雄第八十一節 與子同袍第五十九節 前世今生第四十節 南陽許攸第五十八節 兵臨城下第七十二節 剛柔並濟第一百節 以退爲進第十九節 審時度勢《風起蓬萊卷》後記第四十九節 後起之秀第一百十三節 常山之變第一百十九節 鹿門狂生第七十八節 校場點將第一百零九節 左右爲難第一百三十五節 不可等閒視之第十一節 鬥爭中求團結第一百四十三節 終得子房第三節邊城風雲第一百二十六節 衆望所歸第五十五節 捷報頻傳第十二節 二請二讓第十三節疾風知勁草東漢度量第一百四十節 漳水大營第五十三節 成人之美第五十四節 鳳雛心事第34節大戰在即第九十節 各取所需第四十五節 渤海高氏第三節 太守之女第七十九節 濟水之戰第五十四節 徹底孤立第五十一節 曹氏兄弟第十五節 易京城破第四十六節 業有專攻第四十五節 渤海高氏第二十七節 下邳府前第七節 孤之所欲第2卷青州之鵬第82節入學講武堂第七節 北海名士第十五節 得勝歸朝第九十四節 柴桑閱軍人物介紹——管承、管統第五節 錦西太平銅鞮侯府殺人事件(中)第31節虓虎來襲第三十六節 杜鵑不啼第六十九節 財神到第37節不負天下不負卿第二十五節 兵圍下邳第二十四節 書閣初見第2卷青州之鵬第77節小滑頭第三十七節 德陽殿上第一百零七 願立軍令狀第四十七節 邊郡風起第四十九節 後起之秀第四十一節 臥龍初吟第二十一節 汝乃鬼才第一百四十二節 泛舟雲夢澤第六十四節 伺察文武第68節一份大禮第十三節 大將軍第八節鄴城蒼蒼第七十節 蛟龍出海第二十六節 君臣互信第三十三節 三韓貢船第七十四節 志向?職責?第六十四節 伺察文武第五十二節 遊園賞花第六十一節 戰錦西上第六十三節 攻心爲上第七十八節 雪夜襲營第十九節 歲末亂流第六十一節 曹劉大戰第五十五節 捷報頻傳第2卷青州之鵬第75節移民遼東第二十七節 衣帶詔第62節進駐宛城第四十節 攘與和第二十七節福兮禍兮第五十八節 小時了了第三十八節 再起戰雲第五十八節 東萊五銖第十六節 指鹿爲馬第九十節 各取所需第一百二十八節 豐西澤會盟第五十二節 大婚在即第七十七節 辛府夜論第四十一節 講武堂第九節 段家二子第二十四節 書閣初見羅馬人的“中國印象”第七十七節 白狼之盟第七十五節 敵中有我第68節一份大禮第九十三節 戰起荊州第七節 東萊名將第一節 命隕長街第一百十一節 波瀾再起第2卷青州之鵬第77節小滑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