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七節 強者之道

堂前有一隻困在籠中的鶯,每天早晚都會發出聲聲哀鳴,頓感淒涼,心生憐意。好象聽到這隻鳥在埋怨當初人們將它捕獲後困在籠中,身陷密網而不能自拔。自知命運不濟,以爲行將就死。哪知卻到了高門官宦之家,得到主人的眷顧。 好在今日僥倖未死,聊借這幽幽鳥籠作爲棲息之所,在勁厲的清風中發出哀鳴。

這便是曹丕所作詩歌的大致意思。其實蔡吉也知歷史上的曹丕善寫怨婦詩,能把女子的閨怨之情模仿得惟妙惟肖。可一想到一個十三歲的少年趴在案牘上,淚眼婆娑,悽悽哀哀,自比金絲雀着寫閨怨詩的樣子,蔡吉又不由地有些忍俊不禁起來。

曹丕趴在榻上戰戰兢兢地觀察着蔡吉的臉色。這首《鶯賦》是他那日在蔡吉甩袖而去之後的幽怨之作。靈感來自於黎陽袁府之中的眷養的黃鶯鳥。許是感同身受的緣故,曹丕覺得這次的賦比以前任何一次寫的都要好。於是便將紙片一直帶在身邊,待夜深人靜之時再取出細細品味。可誰曾想紙片竟會在這當口鬼使神差般地掉在蔡吉腳下。腹怨主上之罪,可大可小,全憑眼前少女的好惡而定。更何況還是“人贓並獲”,任何解釋在這會兒都顯得蒼白無力。曹丕眼下所能做的也只有一聲不啃地靜侯對方發落而已。

“黎陽府中的黃鶯就如此哀怨?”看完全文的蔡吉朝曹丕挑眉問道。後者掙扎着想要起身告罪,卻被蔡吉擡手阻止道,“罷了。就算孤放鶯出籠。鶯又能飛往何處?不過是淪爲鷂鷹口中之食而已。”

言罷,蔡吉將寫有鶯賦的紙片丟還給了曹丕。轉身頭也不回地離開了帳篷。曹丕拾起紙片,心裡五味俱雜。正如蔡吉所言,就算這會兒她放曹丕離開齊營,曹丕也不見得能得到他想要的自由。正如鶯離了牢籠依舊是猛禽的獵物。自由既需要付出代價,也需要獲取力量。

曹丕將手中的紙片揉成了一團。長那麼大他第一次發自內心地有了想要變強的渴望。不是爲了建功立業,不是爲了名滿天下,更不是爲了萬貫家財。而是爲了掙脫命運的束縛,掙脫曹家子、齊侯夫、三姓家奴等層層身份的禁錮。就像父親那樣擺脫贅閹遺醜的禁錮。因爲只有正真的強者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

有的人立志掙脫出身與身份的束縛欲成爲獨立的強者。有的人則終其一生都攀附在出身與身份的大樹上,並將此視作自己力量的源泉。如果說曹丕選擇了前者的話。那袁氏三兄弟無疑就是後者的典型。袁譚和袁尚都堅信自己出身高貴。袁氏一族乃天命所歸,因此兩人毫不猶豫地都選擇了登基稱帝。而袁熙雖然從來沒有過稱王稱帝的打算。但他同樣打心底裡將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視作天一般的存在。

然而亂世之中出身與官位不再是衡量地位高低的標準,實力的強弱纔是決定勝負的關鍵。隨着作爲袁氏兄弟物質後盾、精神支柱的袁氏家族,在與其他諸侯的爭戰中屢戰屢敗,袁熙心中的某些東西也在逐漸崩塌。

“蔡安貞竟將三千胡騎一併斬殺!此女與那曹孟德又有何區別!”

河間城城頭上,韓珩一面注視着城下的齊軍像撒豆子一般將三千顆頭顱拋於城門之前,一面憤憤不平地責難着蔡吉的殘忍。反倒是站在他身旁的袁熙表情雖也頗爲驚訝,但眼中更多流露出的卻是一種難以言喻的麻木。不可否認,袁熙完全沒有料到那個曾經在易京城下溫文爾雅的少女諸侯。竟也會有如此蠻橫殘忍的一面。但他同時也意識到了自己所身處的是一個何等殘酷的世界。

連婦人都如此心橫手辣。熙又如何是天下諸侯的對手——抱着這一想法,袁熙未等城外的齊軍表演完畢,便已轉身走下了城頭。韓珩見狀連忙一溜小跑着追上袁熙進言道。“大將軍,齊軍如此做派,乃是爲了打擊城中軍心,此事不可不察。”

“那依子佩之見,熙該如何應對?出城搶人頭乎?”袁熙回頭不置可否地反問道。

韓珩卻眼睛一亮連連點頭道,“對!就是要搶人頭。正所謂哀兵必勝。大將軍只需派一隊兵馬出城作勢搶回幾枚首級,再在設壇祭拜,便可鼓舞城中士氣。”

袁熙停下腳步嘲弄地笑了笑道,“祭拜烏桓人的首級,鼓舞漢家子弟士氣?”

韓珩則毫不理會袁熙嘲諷,反而鄭重地向其拱手進諫道,“城外既是烏桓人之首級,也是大陳盟軍之首級。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還請大將軍以大局爲重。”

袁熙見韓珩如此堅持只得,嘆了口氣道,“罷了,此事吾會安排。”

可韓珩卻並沒有就此罷休。只見他環視了一下四周,在確定周遭沒有閒人之後,快步上前湊在袁熙耳邊低聲問道,“大將軍可是在讓夫人與公子收拾行裝?”

韓珩這裡所說的夫人並非後世名聞天下河北第一美人甄夫人,而是袁熙的正室吳夫人。袁熙固然迷戀甄氏的美貌,但終究吳夫人才是他的妻子,他孩子的母親。因此袁熙這一路轉戰南北至今,始終都將吳夫人與兒子袁謙帶在身邊,以保證她們母子的安全。可眼下看來就算留在自己身邊也不見得能活命。於是袁熙便讓吳夫人暗中收拾行裝,一有機會就將她們母子送出城去。

這會兒聽韓珩提起此事,袁熙不由皺眉道,“子佩聽何人所言?”

韓珩卻不正面回答袁熙,而是苦口婆心地向其勸阻道,“大將軍切不可將家眷送出城,否則城中軍心不穩,怕是難以抵擋齊軍攻勢。”

被戳中心事的袁熙,爲了老婆兒子也不再同韓珩繞圈子。直接向其反問道,“子佩真以爲吾等能抵擋得住齊軍?”

饒是韓珩口才了得。這會兒被袁熙如此一問不禁也爲之語塞起來。這並不是說韓珩不知道如何回答袁熙,而是因爲他從袁熙的話語中聽出了深深的絕望。連三軍統帥都不抱爭勝之心,甚至連自保之心都沒有,臣下又能如何處之?

事實上,對勝利不抱希望的可不止袁熙一人,至少在建安五年的十一月,遠在魏郡的鄴城之中同樣也沒幾個人相信袁術能抵擋曹操的進攻。話說曹軍圍攻鄴城不過才四個月的時間,徹底隔絕鄴城與外界的聯繫亦不到兩個月。以鄴城的存糧莫說是兩個月了,只要城內軍民省着點吃堅持個兩年亦非難事。可就是如此短暫的兩個月圍困。卻讓對外號稱固若金湯的鄴城儼然由河北第一城淪落成了一座鬼城。

究其原因倒並不是曹軍在鄴城動了什麼手腳,而是袁術在“吸取”了揚州慘敗的教訓之後。極其看重囤積軍糧。鄴城在四個多月前就有曹軍在外圍遊擊,背後又有貌合神離的袁尚窺視,袁術自是難以從城外徵集糧草。於是他便將目標由城外的村莊,轉到了城內的百姓。在經過一個多月雞飛狗跳的徵糧之後,袁術部的糧倉是滿了,可城內百姓的米缸卻空了。

微露的晨曦下,一陣朔風掠過帶着,爲本就冷清的西市平添了幾分蕭瑟。段娥眉頭戴兜帽一路穿行於泥濘的街市之間。此地乃城中貧戶的聚居之所。到處可以看到面有菜色的百姓擠在破爛窄小**的草棚裡發呆望天。發呆並非是因爲閒得慌。而是爲了儘可能的減少活動保持體力。西市的飢餓比城中任何一處角落都來得早。事實上,早在一年前這裡就已經有了饑荒的跡象。而在城池的另一頭衣着光鮮的富豪名門卻還在夜夜笙歌。直至袁術的手下叩響這些深宅大院的朱門,門內郎君、娘子們纔有所收斂。甚至裝起了“窮人”。

在繞了幾個圈子之後,段娥眉轉身閃進了一間生意蕭條的肉鋪。鋪子內光線昏暗,蒼蠅橫飛,鐵鉤上零零星星掛着幾片好似狗肉的東西。真不曉得在這片人都快餓死的地方,掌櫃從那兒弄來的狗肉,又打算賣給誰。不過此間的屠夫似乎也沒有做生意的意思,只見他正枕着砧板打瞌睡,腰帶上插着把牛耳尖刀,全然沒有注意到已有生意上門。

啪地一聲,段娥眉將一枚特殊的銅板丟在了砧板之上。原本好似睡得正熟的屠夫突然睜開眼睛掃了一眼那枚銅板,跟着卻又像是什麼都沒看到似地又閉目養神了起來。見此情形段娥眉一把收起了銅板,亦無視那屠夫,自顧自地穿過鋪子來到了後院。

肉鋪的後院乍一看上去似乎也沒有人,可段娥眉前腳剛跨出門,後腳對面便有人掀開簾子迎了上來,“吾當是誰來了。原來是段旗主。”

迎接段娥眉赫然就是之前與曲演一同轉戰太行的朱林。但見其身着短打,蓬頭垢面,全然沒了二當家的精神頭,唯有一雙眼睛依舊炯炯有神。

“娥眉才嚇了一跳。”段娥眉半開玩笑着朝朱林招呼到,“朱大哥何時入的城。”

“比汝早了一個月。”朱林邊說邊將段娥眉領進了屋子。

“哦?那娥眉一舉一動,豈不是都在朱大哥的掌控之中。”段娥眉一挑長眉道。

朱林打着哈哈道,“哪兒的話,林這數月來乃是在於府打長工。”

段娥眉與朱林都因曾受恩於墨門而聽從林飛調遣,但雙方從不過問對方的過去。所以這一次段娥眉也是以只談公事的態度,向朱林開門見山道,“朱大哥,于吉在精舍內究竟搞得什麼把戲?何以天天有袁術手下從其精舍出入?”

“燒陶。”朱林點燃火盆驅趕了屋內的寒意。

“燒陶?”段娥眉皺了皺眉頭,同時亦注意到了朱林衣服上沾着的粘土,“汝是說于吉以燒陶來掩飾挖密道一事?”

“這只是其一。”朱林頷首補充道,“于吉其實是在替袁術燒陶造火雷。”

“火雷?”身爲專業人士的段娥眉想了想之後,立即就明白了于吉在搞什麼把戲,“可是將硫磺、硝石等物混於陶罐之中以火繩引之?”

“正是此物。”朱林說道這兒臉上不由露出了一絲輕蔑的笑容,“于吉似乎是騙袁術說,此物能堪比天崩地裂之術,能助其擊退曹軍。”

話說,于吉同墨門合作了也有不少年頭。雖說他並不知曉黑火藥的配方,但對於那些礦物混合在一起會爆炸,會起火,多少還是有點概念的。不過這些把戲在段娥眉面前完全就是在班門弄斧。卻聽她揶揄着問道,“那老兒不是想跑?何以又開始替袁術出主意守起城來?”

朱林笑道,“袁術的精舍離城牆本就隔着整個西市。更何況曹操還在城外挖了條護城河。就算那老兒能挖出城,也難保不會引水入洞。”

對於朱林的這種說法,段娥眉倒也認同。畢竟就算是土遁旗主蕭柏那等精通土木構造的人,率領土遁旗挖掘隧道尚要考慮地下水位等問題。何況是于吉那樣的門外漢。當然只要有時間,有耐心,段娥眉相信于吉終究還是會成功挖出一條隧道來。只是在此之前他的這點小把戲萬萬不能被袁術發現,更不能被曹操知曉。想到這兒,段娥眉立馬便笑着分析道,“于吉怕是助袁術守城是假,替其拖延時間是真。”

“無論是真是假,于吉業已爲袁術造了兩百罐火雷。想來這幾日便會運去守城。”朱林拍着胸脯向段娥眉許諾道,“段旗主若想去精舍毀了此物,林願隨時帶路。”

可段娥眉卻擺了擺手說,“于吉對火器並不精通,這兩百罐火雷造得又急,怕難唬得了曹軍。畢竟曹操連山崩地裂之術都不怕,又豈會怕着小校火雷。且就等於吉在城頭上丟了臉面之後,再抄他老巢也不遲。”

“善。”朱林連連點頭道,“就按段旗主之計辦。”

不過這會兒的段娥眉在定計對付于吉的同時,也在心中暗暗祈禱——火雷無眼昂公子可得小心。

下星期封推,請各位書友多多支持《鳳穿》,有票的捧個票場,沒票的捧個人場。

小劇場時間:

小蔡:來人,把這些個首級打包快遞河間城去。<:口胡!孤何時寄過如此多首級,孤只從屍體上割耳朵送人~~~又輕便又快捷!

衆諸侯吐槽: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未完待續)

第三十三節 開科取士第72節野心與純真第六十七節 如魚得水第一百零四節 吾之子房復更通知銅鞮侯府殺人事件(上)第九十九節 關中亂局第七節 東萊名將第七十二節 顏良已死第三十節 亂世仁君第六十六節 近在眼前第一百四十七節 何時完婚第八節 上兵伐謀蔡吉郎君事件簿——無頭女屍殺人事件下篇第四十五節 渤海高氏第六十八節 戰鼓擂第十五節不是梁山泊第四十七節 邊郡風起第五十八節 小時了了第八節 三辭三讓第39節同車而行第五十七節 鹽業大亨第一百十六節 樂極生悲第一百二十七節 有此雅興第五十六節 上屋抽梯第三節 塢壁之禍第十六節 對症下藥第九十三節 戰起荊州第四十八節 四家結盟第十二節兔走於街第八十三節 虎狼環伺第八十八節 冀州亂局第47節積善道第十四節 黃帝顯靈第十節黑衣白衣第63節意欲何爲第一百三十二節 何爲忠漢第一百十九節 鹿門狂生第二十四節 書閣初見第2卷青州之鵬第81節神醫神術第九十六節 又一枚首級第一百四十六節 重拾鬥志第二十六節 沽名釣譽第一百五十二節 分封大典第一百十一節 波瀾再起第五十六節 上屋抽梯第2卷青州之鵬第78節不宣而戰第一百零九節 左右爲難第九十一節 天子之憂第十八節 初抵小沛第八十五節 鏖戰急第三十六節 含雷吐火第八十一節 父子情深第七節 孤之所欲第五十九節 大單于第二十節 **第2卷青州之鵬第77節小滑頭第七十二節 顏良已死第38節說曹操曹操到第一百零三節 夜戰齊營第一百十三節 引蛇出洞第二十六節 沽名釣譽第一節 精誠合作第八十五節 鏖戰急第三十七節 德陽殿上第一百零五節 我之爲我第八十六節 黃河之上安民告示~~~第一百四十節 漳水大營第一百零六節 汝妻子吾養之第二十七節 隨軍而行第二十八節 天降神諭第31節虓虎來襲第三十三節 忠孝之間第68節一份大禮第七十一節 下邳陳元龍第六十九節 財神到第一節 仁與殺第二十五節 直面蝗災第38節說曹操曹操到第二十二節高密王修第59節浮生亂世第一百四十四節 一諾千金第二十八節筵無好筵第十二節兔走於街第二節 南陽蔡氏第2卷青州之鵬第79節經略琅琊第五十二節 大婚在即第五節 故人來訪第一百十四節 捉襟見肘第十五節 嚴師益友第三十五節 東萊水軍第二節初抵錦西第八十節 爲將之道第一百十三節 引蛇出洞第十七節 袁紹的決斷第五節 故人來訪第一百二十節 僅是如此第二十五節 離間之計第一百二十三節 因勢利導
第三十三節 開科取士第72節野心與純真第六十七節 如魚得水第一百零四節 吾之子房復更通知銅鞮侯府殺人事件(上)第九十九節 關中亂局第七節 東萊名將第七十二節 顏良已死第三十節 亂世仁君第六十六節 近在眼前第一百四十七節 何時完婚第八節 上兵伐謀蔡吉郎君事件簿——無頭女屍殺人事件下篇第四十五節 渤海高氏第六十八節 戰鼓擂第十五節不是梁山泊第四十七節 邊郡風起第五十八節 小時了了第八節 三辭三讓第39節同車而行第五十七節 鹽業大亨第一百十六節 樂極生悲第一百二十七節 有此雅興第五十六節 上屋抽梯第三節 塢壁之禍第十六節 對症下藥第九十三節 戰起荊州第四十八節 四家結盟第十二節兔走於街第八十三節 虎狼環伺第八十八節 冀州亂局第47節積善道第十四節 黃帝顯靈第十節黑衣白衣第63節意欲何爲第一百三十二節 何爲忠漢第一百十九節 鹿門狂生第二十四節 書閣初見第2卷青州之鵬第81節神醫神術第九十六節 又一枚首級第一百四十六節 重拾鬥志第二十六節 沽名釣譽第一百五十二節 分封大典第一百十一節 波瀾再起第五十六節 上屋抽梯第2卷青州之鵬第78節不宣而戰第一百零九節 左右爲難第九十一節 天子之憂第十八節 初抵小沛第八十五節 鏖戰急第三十六節 含雷吐火第八十一節 父子情深第七節 孤之所欲第五十九節 大單于第二十節 **第2卷青州之鵬第77節小滑頭第七十二節 顏良已死第38節說曹操曹操到第一百零三節 夜戰齊營第一百十三節 引蛇出洞第二十六節 沽名釣譽第一節 精誠合作第八十五節 鏖戰急第三十七節 德陽殿上第一百零五節 我之爲我第八十六節 黃河之上安民告示~~~第一百四十節 漳水大營第一百零六節 汝妻子吾養之第二十七節 隨軍而行第二十八節 天降神諭第31節虓虎來襲第三十三節 忠孝之間第68節一份大禮第七十一節 下邳陳元龍第六十九節 財神到第一節 仁與殺第二十五節 直面蝗災第38節說曹操曹操到第二十二節高密王修第59節浮生亂世第一百四十四節 一諾千金第二十八節筵無好筵第十二節兔走於街第二節 南陽蔡氏第2卷青州之鵬第79節經略琅琊第五十二節 大婚在即第五節 故人來訪第一百十四節 捉襟見肘第十五節 嚴師益友第三十五節 東萊水軍第二節初抵錦西第八十節 爲將之道第一百十三節 引蛇出洞第十七節 袁紹的決斷第五節 故人來訪第一百二十節 僅是如此第二十五節 離間之計第一百二十三節 因勢利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