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節 萬事俱備

不論蔡吉是出於何種目的答應出兵攻城,袁熙至少得到了他想要的答覆。所以在向蔡吉善意地提醒了一番有關攻城的注意事項之後,袁熙便禮貌地同蔡吉欠身告了辭。然而就在蔡吉目送着袁熙的身影漸行漸遠之時,她的身後忽然傳來了一個揶揄地聲音。

“使君決定出手乎?”

不知何時于吉已然站在了蔡吉的身後。這位神出鬼沒的老道一直以來都躲在蔡軍的大營之中靜待蔡吉將他引薦給袁紹。但從此刻於吉的口吻聽起來,這老道似乎不僅聽到了蔡吉與袁熙的談話,而且還大有催促蔡吉的意思。

面對突然出現的于吉,蔡吉並沒有回頭,而是繼續望着營門的方向欣然作答道:“本府率部來此已有數月,也該是結束易京之戰回東萊的時候了。”

于吉耳聽蔡吉已有打道回府之意,聯想到自己到現在連袁紹的面都沒見,不由白眉一豎,沉聲提醒道,“老道在此也等了不少時日。還望使君莫要忘了當初的承諾。”

“那是當然。本府也指望着於道長在得到袁大將軍器重之後,能爲本府美言幾句呢。”蔡吉回過頭衝着于吉悠然一笑,跟着卻又將話鋒一轉推心置腹道,“不過袁大將軍出身名門望族,汝南袁氏先出於舜,世傳孟氏《易》學。其身邊又能人異士衆多。尋常的陰陽術、符命,怕是入不了袁大將軍的法眼。故而還請於道長稍安勿躁,耐心等候。待到本府將一切安排妥當之後,定會讓於道長當着袁大將軍的面上演山崩地裂之術。”

對於蔡吉的這番說辭,于吉早已耳熟能詳。其實于吉心裡也清楚。憑他那點“法術”騙騙尋常的愚夫愚婦還行。真要到袁紹這等大諸侯面前,除了煉丹求仙之術之外,于吉還真想不出其他能打動袁紹的法子來。可煉丹求仙是建立在對方有這種願望,並且信任自己的基礎上的。且不論袁紹而今一心只想着逐鹿天下,根本不會將有限的錢財投入求仙長生這種無底洞中。光是于吉太平道的身份就足以令他成爲袁紹幕僚們攻擊的對象。而蔡吉在錦西之時曾向于吉保證會用墨門一項秘術幫他在袁紹面前上位。鑑於于吉之前的不少“法術”都是藉助墨門的機關術完成的。所以一直以來於吉都十分順從地聽從蔡吉的安排。只是蔡吉這法術的準備時間似乎比于吉預想中得要長太多。

眼下耳聽蔡吉又以提起了那山本地裂之術。即心急,又好奇,更怕難以博得袁紹信任的于吉。不禁猶豫了一下,探問道,“使君真能保證此術能成功?”

“若非如此本府剛纔又如何敢在袁熙面前答應攻城?”蔡吉挑眉反問。確實。蔡吉先前同袁熙說的那番話中。除了“長痛不如短痛”,其他都可以算是謊話。在這場權利的遊戲中,蔡吉自己有時都弄不清自己究竟哪些話是真,哪些話是假。

在蔡吉打發走于吉的同時,袁熙帶着蔡吉的回覆來到了袁紹的大帳之中。袁紹照例還是在同他的那些幕僚們商討着天下大勢。只不過從中原傳來的消息顯示,他的老朋友曹操這段日子過得頗爲順風順水。其不僅打敗張繡鞏固了許都的防務,還借袁術與楊彪的姻親關係將以楊彪爲首的派系趕出了朝堂。儼然一副要將漢庭打造成一言之堂的架勢。此外馬騰、韓遂等西北諸侯,陸續將各自家子弟送往許都爲官。也在無形中爲曹操送去了關鍵的人質。

眼瞅着曹操在朝中的地位越來越穩固,而自己這邊卻苦於被公孫瓚拖延在易京城下難以脫身,袁紹的脾氣不禁變得愈發焦躁起來。以至於就算聽到老對手袁術被呂布趕鴨子的戰報。袁紹依舊還是鐵青着臉難有笑意。至於面對匆匆趕來的袁熙,袁紹更是不冷不淡地劈頭問道。“蔡安貞何時出兵?”

袁熙抱拳迴應道:“回父上,蔡安貞答應今明兩天便調集兵馬攻城。”

“她沒有其他話?”袁紹頭也不擡地問道,言語中充滿了不信任。

而袁熙則如實地作答道:“回父上,蔡安貞未提其他要求。”

“未曾想蔡安貞倒是個爽快人。”袁紹冷笑一聲,擡起頭將目光投向兒子繼續追問道,“那她可曾言明會派多少人馬攻城?”

“全力以赴。”袁熙低着頭轉達道。

“哦?全力以赴?”袁紹詫異地環視了一番在場的幕僚,似乎是在向衆人尋求對此事的看法。

卻見審配頭一個出列進言道,“蔡安貞不過區區女流,主公有令,其自當全力遵從。”

“蔡安貞做事向來無利不圖。主公還是該謹防其藉機耍詐。”身爲袁紹軍師郭圖不鹹不淡地插了一句。頓時就引得袁紹連連點頭。

袁熙對於郭圖的這種動輒對部將發佈誅心之語的做法頗爲厭惡。在他看來郭圖的表態完全是在爲袁譚假公濟私攻擊蔡吉。畢竟易京城的慘況是衆人有目共睹的,蔡吉在明知會付出慘重代價的情況下,還肯出兵幫助攻城。於情於理都不該懷疑其目的與忠誠。事實上不僅是蔡吉,就連在幽州立下赫赫戰功的曲義之前也沒少受郭圖的排擠。可令袁熙感到無奈的是,父親袁紹似乎十分器重郭圖,對他所提出的種種陰謀論調也頗爲受用。這讓袁熙不得不擔心,長此以往下去會否令出兵出力的忠臣爲之心寒。

然而還未等袁熙張口爲蔡吉辯駁,一旁的逢紀已搶先一步向袁紹進言道,“主公毋庸擔心蔡安貞耍賴,畢竟此女做事向來一言九鼎。除了在青州之時與大公子有過,至今還未曾忤逆過主公的命令。”

逢紀的這番話無疑是在暗指郭圖勾結袁譚攻擊蔡吉。郭圖的臉色固然是陰沉了下來,而場的其他幕僚也通通低下頭撇過臉,擺出一副眼觀鼻鼻觀心的架勢。因爲明眼人都知曉。逢紀乃是三公子袁尚一系的人物。此刻逢紀將矛頭指向郭圖,實質上就是三公子袁尚在同大公子袁譚鬥法。一個是主公袁紹最寵愛的兒子,一個是袁氏一族正兒八經的嫡長子。尋常幕僚得罪誰都會吃不了兜着走。更何況此刻大帳之中還有二公子袁熙在場。倘若如此這般的情勢還不知沉默是金的道理,那這些人就不配在袁紹帳下做事了。

久經官場的袁紹何嘗瞧不出逢紀心裡的那點小九九。不過既然此事涉及到了自己的愛子袁尚,袁紹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有了偏袒。卻見他輕咳一聲。打了個圓場道,“諸君不必多論。只要蔡安貞出兵攻下易京城,孤自會有賞。來來來。吾等還是談談如何應對曹操再說。”

郭圖聽袁紹這麼一說,心知自家主公心裡歸根結底還是更偏愛袁尚一些。再一聯想到袁譚這兩年在青州毫無建樹,無奈之餘郭圖只得暫時暗退一步。不與逢紀多做糾纏。至於逢紀眼見自己今日壓過了郭圖一籌。得意之餘倒也沒有趁勝追擊,而是順着袁紹給的臺階轉而同衆幕僚談起許都的情勢。

常年領兵打仗的袁熙其實對宮廷權謀之類的事並不感興趣。不過既然父親沒讓他走的意思,他也只好繼續留在大帳之中聽逢紀等人分析眼下朝中的局勢。只是任何權謀實質上都是建立在相應的實力之上的。由於袁紹的大部分兵力都集中在了幽州,暫時無法南下威脅豫州,因此郭圖、逢紀所能想到的對策,也不外乎是收買許都朝中的一些親袁大臣制約一下曹操而已。

不過這一談之下時間確如流水一般轉瞬即逝,當袁熙帶着滿腦子的陰謀陽謀走出大帳之時,日頭已然西斜到了山坳之中。不遠處正在同營內糧官商討着什麼的甄堯。一見袁熙露面,便三步並作兩步地趕上前向其施禮道,“見過熙公子。”

“季高怎又行如此大禮。不是說了叫吾顯奕就成嘛。”袁熙對自己的這位大舅子頗有好感。這不僅僅是因爲甄堯在過去的兩年間爲袁熙提供了大量的糧草。更因爲甄堯結友甚廣。常常能爲枯守軍營的袁熙帶來外界各種奇聞異事。

“舍妹若是知道堯在軍營直呼公子表字的話,非數落堯不可啊。”甄堯苦笑着拱了拱手之後。突然朝另一個方向做了一揖道,“見過元圖先生。”

原來不知何時逢紀已然來到了兩者的身旁。但見逢紀擼着下巴上的一縷山羊鬚,眯眼笑道,“甄郎君乃是熙公子的姻親,行如此大禮可折殺老夫了。”

甄堯圓滑地應對道,“哪裡。元圖先生乃是長者,堯向長者行禮乃是天經地義之事。不知上次的別直參,元圖先生服得怎樣了?”

“三韓的別直參果然名不虛傳。老夫服後元氣大補。”逢紀連連誇讚道。

袁熙見甄堯與逢紀相談甚歡,不由想起了外界有關甄堯同蔡吉關係密切的傳聞。再一聯想到先前逢紀在大帳之中爲蔡吉開脫的舉動。難道逢紀此舉不僅僅是出於對付郭圖,而是因爲他本身就收了蔡吉的好處?袁熙想到這裡,不禁有些啞然失笑起來。甄堯是商人賣點別直參給逢紀很正常。而蔡吉素以善於經商聞名於各大諸侯,甄堯會與其有所來往也很正常。

看來自己剛纔真是權謀聽多了,什麼雞毛蒜皮的事都往陰謀方面想了。——如此自嘲着的袁熙暗自搖了搖頭之後,便像什麼都沒發生似地招呼甄堯一同飲酒去了。

蔡軍大營的東北角上有一處由重兵把守的營帳,有人說此地是蔡營的糧倉,也有人說此地是蔡營的軍械庫。不過此帳雖偶爾會有車馬出入,卻極少有動靜,於是久而久之人們也就失去了對這裡的興致。直至這天夜裡,蔡吉與段娥眉一起在數名侍衛的簇擁下走進了難得燈火通明的營帳。

卻說蔡吉才一跨進營帳,迎面就撲來一股嗆人的塵土味道,待見一丈見方的帳篷內,零零總總地堆砌着數個小土丘。而位於營帳正中央的位置則開着一個一人多寬的深井,井上設有一架由滑輪與繩索組成的木質起重機。木遁旗主蕭柏正指揮幾個兵卒用這起重機將一隻只密封的圓桶小心翼翼地運入深井之中。

眼見蔡吉等人進帳,蕭柏連忙向其躬身行禮道,“主公,隧道已挖成。這是最後一批炸藥。”

“蕭旗主辛苦了。”蔡吉一面聽着蕭伯的彙報,一面邁步上前打量了一番深井,繼而略帶憂心地向段娥眉詢問道,“段旗主,此地離城牆尚有一段距離,萬一點不着引線,或是半路熄火那可如何是好?”

沒錯,蔡吉所謂的“天崩地裂”之術就是用炸藥來炸開易京城的城牆,同時也連帶着爲于吉那神棍壯壯聲勢。經過之前在東萊的多次試驗,五行旗已然掌握了一種比較穩妥的炸牆方式。即挑選城牆中比較薄弱的一段,將密封在木桶中的火藥埋於此段城牆底下,然後點燃引線引爆。當然在真實的作戰中,五行旗不可能明目張膽地在敵方城牆腳下挖洞。所以需要事先得從己方營地挖一條隧道直通城牆根子才行。並且這條隧道不能太長,太長難以引爆;不能太短,太短可能引起敵軍注意;更不能太溼,太溼會讓引線啞火。正因爲條件極其苛刻,使得蔡吉花了整整兩個月的時間纔將火藥埋到易京城下。可就算是如此,鑑於這是黑火藥第一次被用於東漢的戰場,出於對技術和運氣的擔憂,蔡吉還是顯得頗爲忐忑不安。

此刻面對蔡吉的疑問,負責引爆炸藥的火遁旗主段娥眉顯得頗爲自信,但見她摸了摸眼罩,迎着跳動的火光地保證道,“主公放心,娥眉已下洞勘探過,此地的土層乾燥適合點火。就算中途有茬子,火遁旗也自有萬全法子點火,絕不會誤了主公所定的時辰。”

已然在漢末生活了四年的蔡吉十分清楚段娥眉所說的“完全法子”估計是讓死士點火。但正所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對蔡吉來說能否炸燬易京城牆關係着她接下來的計劃。所以就算明知此番會有人做出犧牲,蔡吉還是面不改色地撫掌宣佈道,“好!本府這就讓於道長做好準備,開壇做法!”

頂着鍋蓋冒一下~~~關於炸藥的事,後續會有說明。莫要砸磚哈~~~要砸也請砸票~~~頂着鍋蓋落跑ing~~~(未完待續)

第一百十六節 樂極生悲第一百三十一節 荊州名士第一百零五節 多事之秋第四十七節 吳營弔唁第2卷青州之鵬第75節移民遼東第八十五節 趁勝追擊第二十四節 曹營定計第二十二節高密王修第三節 跨蹈漢南第八十九節 引狼入室第十八節太平餘孽第40節蒙面男子第一百十五節 莽夫一回第三十四節 新年小憩第十三節疾風知勁草第九節 段家二子第五十四節 鳳雛心事第2卷青州之鵬第77節小滑頭第三十四節 吾乃太守第64節鏖戰之夜第一百四十三節 終得子房第七十二節 各顯神通第二十八節筵無好筵第40節蒙面男子第二十一節 初登龍口第十八節太平餘孽第三十八節 對峙官渡第三節 家學淵源第49節驚天之第三十九節 真真假假第八十三節 虎狼環伺第二十二節 會師彭城第四十二節 只欠東風第五十五節 捷報頻傳第六十節 黑白洪流第六十三節 改頭換面第五節 故人來訪第八十五節 趁勝追擊第二節初抵錦西第十一節 鬥爭中求團結第二十三節 亂世梟雄第七節 孤之所欲第九十節 各取所需第三十六節 杜鵑不啼第二十五節遼東屬國第八十八節 冀州亂局第四十四節 送汝橫財第四十五節 蔡吉的決心第七節 北海名士第66節天下未平第一節 命隕長街第八十四節 官渡一夜第二十節 **第七十八節 校場點將第十三節 大將軍第六十四節 糧本位第一百零八節 自投羅網第45節復仇之火第一百十五節 烏桓單于陌生的遠方——漢朝人眼中的羅馬第五十八節 兵臨城下第三十三節 忠孝之間第一百五十二節 分封大典第三十二節 遊說遼東第一百二十一節 分封諸侯第七十九節 所圖之物第四十八節 遼東公孫第2卷青州之鵬第81節神醫神術第七十九節 所圖之物第二十六節 飛將末路第一百零七節 踞爐火之上第二十八節 天降神諭第73節賈文和第十二節 二請二讓第九十八節 一杯羹第十六節 指鹿爲馬第六十七節 如魚得水第三十節 反間之計第十四節 三英駐沛第2卷青州之鵬第77節小滑頭第39節同車而行第七十五節 禍事將至第二節 龍口商港第二十四節蔡氏團隊第一百二十三節 因勢利導第七十九節 所圖之物第六十節 黑白洪流第一百五十二節 分封大典第五十節 古來征戰虜不盡第三十四節 新年小憩第35節不其之戰第六十二節 萬人敵第七十四節 非百里之才第一百零六節 汝妻子吾養之第一百二十節 曹操子第三十四節 新年小憩第十七節奪寶奪命第四節 西澱尋人第九十六節 又一枚首級第一百零四節 忠君之臣
第一百十六節 樂極生悲第一百三十一節 荊州名士第一百零五節 多事之秋第四十七節 吳營弔唁第2卷青州之鵬第75節移民遼東第八十五節 趁勝追擊第二十四節 曹營定計第二十二節高密王修第三節 跨蹈漢南第八十九節 引狼入室第十八節太平餘孽第40節蒙面男子第一百十五節 莽夫一回第三十四節 新年小憩第十三節疾風知勁草第九節 段家二子第五十四節 鳳雛心事第2卷青州之鵬第77節小滑頭第三十四節 吾乃太守第64節鏖戰之夜第一百四十三節 終得子房第七十二節 各顯神通第二十八節筵無好筵第40節蒙面男子第二十一節 初登龍口第十八節太平餘孽第三十八節 對峙官渡第三節 家學淵源第49節驚天之第三十九節 真真假假第八十三節 虎狼環伺第二十二節 會師彭城第四十二節 只欠東風第五十五節 捷報頻傳第六十節 黑白洪流第六十三節 改頭換面第五節 故人來訪第八十五節 趁勝追擊第二節初抵錦西第十一節 鬥爭中求團結第二十三節 亂世梟雄第七節 孤之所欲第九十節 各取所需第三十六節 杜鵑不啼第二十五節遼東屬國第八十八節 冀州亂局第四十四節 送汝橫財第四十五節 蔡吉的決心第七節 北海名士第66節天下未平第一節 命隕長街第八十四節 官渡一夜第二十節 **第七十八節 校場點將第十三節 大將軍第六十四節 糧本位第一百零八節 自投羅網第45節復仇之火第一百十五節 烏桓單于陌生的遠方——漢朝人眼中的羅馬第五十八節 兵臨城下第三十三節 忠孝之間第一百五十二節 分封大典第三十二節 遊說遼東第一百二十一節 分封諸侯第七十九節 所圖之物第四十八節 遼東公孫第2卷青州之鵬第81節神醫神術第七十九節 所圖之物第二十六節 飛將末路第一百零七節 踞爐火之上第二十八節 天降神諭第73節賈文和第十二節 二請二讓第九十八節 一杯羹第十六節 指鹿爲馬第六十七節 如魚得水第三十節 反間之計第十四節 三英駐沛第2卷青州之鵬第77節小滑頭第39節同車而行第七十五節 禍事將至第二節 龍口商港第二十四節蔡氏團隊第一百二十三節 因勢利導第七十九節 所圖之物第六十節 黑白洪流第一百五十二節 分封大典第五十節 古來征戰虜不盡第三十四節 新年小憩第35節不其之戰第六十二節 萬人敵第七十四節 非百里之才第一百零六節 汝妻子吾養之第一百二十節 曹操子第三十四節 新年小憩第十七節奪寶奪命第四節 西澱尋人第九十六節 又一枚首級第一百零四節 忠君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