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節 遼東公孫

滔滔瀋河之水一路自東向西穿過東北廣袤的平原,在瀋水的北岸坐落着一座孤寂而又雄峻的城寨,此城名喚“候城”,而在後世這裡還有一個更爲響亮的名字“瀋陽”,“瀋水之陽”。由於受一些清穿小說家之言的影響,一些中國人似乎認爲瀋陽自古就不屬於漢家地界,其能併入華夏版圖全是愛新覺羅家的“功勞”。可事實上,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燕國便已在瀋水,即後世的渾河河畔建起了要塞,取名方城。燕昭王十二年(公元前300年),燕將秦開便以方城爲據點率軍攻襲東胡,將東胡人向北驅逐千餘里,並渡過遼水進攻箕子朝鮮北部,直達滿番汗(今鴨綠江)爲界,開拓了大片北方領土。而不再是邊關的方城要塞也就此改名爲候城。

在漢末作爲玄菟郡郡治的候城則成了公孫度的據點。由於遠離中原,又有南方的長白山做屏障,公孫度並沒有花重金將候城打造成像易京城那般溝壑縱橫,箭樓林立的堡壘。畢竟周邊的胡人部落大多武器落後,或許他們能憑藉快馬以及對地形的熟悉來去無蹤襲掠尋常村寨,但要想強攻候城這種擁有高聳城牆的要塞可就狗咬王八無從下口了。

當然自詡爲“遼東王”的公孫度並不是一個只會躲在候城內不作爲的縮頭烏龜。事實上他在出任玄菟太守後便出兵東伐高句麗、西擊烏丸,將大漢在東北的疆域又向外擴張了不少。只可惜,在諸侯割據的亂世,開疆拓土似乎並沒有爲公孫度帶來榮耀。相反由於忙着與高句麗爭奪瀋水的上游地區。公孫度錯過了從袁紹與公孫瓚苦戰中撈好處的最佳時機。等他擺平了高句麗之後,卻發現袁紹不僅戰勝了公孫瓚吞併了大半個幽州,還乘勢自立爲帝南下與漢室爭奪天下大統。

不過相比袁紹的自立爲帝,蔡吉在遼西、遼東兩郡的一系列蠶食活動,顯然更加刺激公孫度神經。特別是錦西城的崛起。令一心想要打造“遼東國”公孫度可謂是頗爲忌憚。而另一方面錦西城日進斗金的傳聞,同時也讓公孫度垂涎不已。畢竟遼東大部分地區都是尚未開發的原始森林,比起中原各州郡來不僅人煙稀少。且地貧物乏。這使得公孫度在擴張領土之後,非但沒能充實庫房,相反還讓他倒貼了不少軍糧物資。倘若能將此城拿下無疑能使公孫度的實力再上一個臺階。於是在一番深思熟慮之後。公孫度決定暫時先讓自己的女婿夫餘王尉仇臺去試試錦西城的斤兩。順便劫掠一下物資。

然而經過數月劫掠之後,從夫餘那邊傳來的消息卻不容樂觀。這不,就在蹋頓與張遼抵達遼水的同時,夫餘王尉仇臺也將自己手下在遼東屬國劫掠失敗的情況稟報給了身處候城的公孫度。

已經年近五十的公孫度,有着不遜於年輕小夥的魁梧身形,除了額頭微禿之外,滿頭黑髮的他幾乎看不出是個已經步入老年的男子。此刻的他正端坐於府邸的書房之內,而在他的面前則分坐着兩排三、四十歲的男子。由於公孫度的臉色頗不友善。這些個僚屬也一個個緊低着頭大氣都不敢多喘了一口。過了半晌之後,公孫度終於率先打破沉默,舉着手中的書信向衆人問道。“諸君如何看待此事?”

“回主公,依夫餘王所言。錦西城已有重兵把守。若是繼續放任其擴展下去,必會後患無窮。末將在此懇請主公即刻發兵攻打錦西以免夜長夢多。” 說這話的是公孫度麾下的親信將領柳毅。此人曾隨公孫度出征高句麗,並立下了汗馬功勞,故而對遼東的其他勢力頗爲輕視。

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像柳毅這般自信滿滿,卻見坐在公孫度右手邊的幕僚邴原便向其拱手規勸道,“柳將軍莫要急躁。錦西城終究是漢家城池,若能化干戈爲玉帛,通過錦西城與中原通商,對主公的大業也未嘗不是件好事。”

“依根矩先生所言,主公就該放任錦西城日漸做大?吾可是聽聞李敏、王烈等人在錦西城內頗有勢力。諸君皆知此二人向來與主公爲敵,有此二人在錦西如何能化干戈爲玉帛。還是說根矩先生想借錦西城向東萊的蔡安貞示好?”柳毅不懷好意地向邴原反問道。

邴原,字根矩,本是北海朱虛人,只因爲躲避黃巾之亂才從北海舉家搬遷到了遼東。公孫度一統玄菟、遼東兩郡之後,邴原與同鄉管寧一起投效了公孫度。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之後,邴原與管寧發覺公孫度雖號稱求賢若渴,其爲人卻過於苛酷,心胸也過於狹窄。下屬只要稍有差錯便會引來嚴厲的懲罰。至於對那些曾得罪過公孫度的人,公孫度更是睚眥必報。管寧見狀便在公孫度面前只談經學,不談時事政略。在公孫度對其失去興趣之後,管寧便欣然請辭,回到鄉間開館授課。而邴原忌憚公孫度會對他家人不利,便留了下來爲公孫度出謀劃策。

此刻面對柳毅發出的如此誅心之言,心知公孫度爲人的邴原趕緊拱手自辯道,“柳將軍何出此言。原確爲北海人,也與前北海太守孔融交好。然則孔太守在數年之前已被現任徐州牧東萊蔡氏趕出北海,試問原又怎會對此女心存好感?”

公孫度眼見邴原如此激動,便擡手向其安撫道,“孤相信根矩先生所言皆是爲孤的基業着想。孤今日招諸君來此,本就是要聽聽諸君看法。諸君不必有所顧慮,大可暢所欲言。”

柳毅耳聽公孫度如此表態,不由瞥了邴原一眼不再發話。其實柳毅之所以會如此針對邴原,並不說他與邴原之間有什麼深仇大恨。而是實在看不慣邴原等文士僅憑三寸不爛之舌就能與他們這些從沙場上摸爬滾打過來的將領平起平坐。不過自己這會兒既然已經表達的主戰的態度,那自然也就不用同邴原多做糾纏。

在場的衆僚屬眼瞅着柳毅與邴原分別提出了主戰與主和的兩種意見,一時間也陷入了交頭接耳的討論之中。見此情形公孫度倒是將目光投向了坐在自己身旁的兒子公孫康問道。“康兒有何見解?”

二十多歲的公孫康正值年輕氣盛的年紀,見父親向自己問策,當即就打起了精神抱拳道,“孩兒以爲父上因趁錦西未成氣候之前,出兵攻佔錦西。乃至將整個遼東屬國以及遼西郡都納入父上治下!”

“何以見得?”公孫度饒有興致地追問道。而在場的其他僚屬也紛紛停下了討論,將視線轉向了公孫康。

公孫康見關注自己的人如此之多,興奮之餘更是侃侃而談道。“而今漢室式微,中原諸侯紛紛擁兵割據,袁紹更是自立爲帝。父上坐擁數萬虎賁。東伐高句麗、西擊烏丸。又怎能就此偏居一隅?而今錦西未經父上許可擅自與三韓通商,已然違背了父上所頒佈的法令。父上完全有理由出兵討伐錦西以及蹋頓所屬的遼東屬國。至於錦西真正的城主蔡安貞不過是一介女流,且其坐鎮的青州與錦西隔海相望。就算蔡安貞有心出兵,遠水如何解得了近火。只要父上拿下錦西,收並遼東屬國、遼西郡以及北平郡,則幽州大半已入父上之手。如此一來,父上進可與曹操聯手夾擊袁紹,退可以割據稱王。”

“善!此方爲吾家良駒也!”聽罷兒子如此一番銳意進取的發言。得到滿意答案的公孫度不禁撫掌大笑道。然而這會兒的公孫度卻並沒有注意到兒子公孫康偷偷正向一旁的謀士陽儀頷首示意。

話說,正當公孫度欣慰於兒子擁有雄心壯志之時,公孫康口中的與青州隔海相望的錦西已然迎來了遠道而來的東萊水師。相比那些往來於東萊與錦西之間的商船。東萊水師的戰船雖也會夾帶一些貨物,但水師的主要職責還是在於爲錦西運送糧草以及負責海上巡邏。不過這一次水師卻爲錦西城帶來了兩樣稀罕貨。爲了不讓消息走漏。水師特意將其包裝得嚴嚴實實地,一路派專人送達錦西府衙,由林飛親自收貨後才肯罷休。

“此乃主公送來的攻城利器?”錦西府衙的校場之中,龐統與王烈圍繞着剛剛拆封的器物轉了一圈好奇地問道。

“此物名喚火炮。是主公命段家二郎君潛心打造之利器。其原理是利用火藥爆炸的推力將石彈射向城池、箭樓等目標。”林飛撫摸着修長的炮身向衆人解釋道。其實蔡吉在提議研製火炮之時,精通機關術的林飛還曾給予過段芝不少冶煉上的指導。不過由於當時的林飛一心想着來遼東建城,因此後續的研發便丟給了段芝一人主持。而今看到當初綿紙上的圖樣,以如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自己面前,令林飛不禁有些心生感慨。

相較之下頭一次聽說有火炮存在的龐統、王烈二人則少了幾分唏噓,多了幾分求知慾。卻見龐統比劃了一下炮口,扭頭問道,“將石彈射向城池、箭樓等目標?那不是與投石機差不離?”

“據東萊試驗的結果稱,此物的射程是投石機的兩倍。若有需要可換用鐵球,其威力更是實彈數倍。”林飛看了一下隨火炮一起送來的數據回答道。

“投石機的兩倍!可此物大小不及投石機的一半,且沒有絞索、槓桿等物,如何能拋出石彈?這火藥又是何物?”王烈撓了撓頭不解地問道。

“火藥就是施展天崩地裂之術用的丹藥。”林飛毫不避諱地坦言道。隨着段娥眉將官渡爆破失敗的飛鴿傳書到錦西,林飛便意識到天崩地裂之術的秘密怕是瞞不了多少時日了。但這並沒有讓林飛感到失望遺憾,相反林飛卻在內心深處躍躍欲試地想要看看火藥在正式被應用於戰爭之後,究竟對天下造成怎樣的影響。

“林郎君的意思是說,有了這火……火藥,吾等也能施展天崩地裂之術?”王烈張大了嘴巴追問道。

“確實可以。不過要施展天崩地裂之術必須實現花上十多天的時間挖掘隧道,因此並非所有城池都能適用此術。”林飛說罷並沒有向王烈解釋爲何施展天崩地裂之術要挖隧道,而是回過頭衝着一旁一字排開的十六名士兵問道,“爾等就是炮手?”

卻見爲首的一個少年出列作答道,“稟郎君,兩門火炮共配炮手十四名,炮長兩名。每門炮分別由四名炮手在炮長督導下填裝彈藥併發射火炮。另有三名炮手準備彈藥,並將彈藥從前車搬運至火炮。”

林飛打量了一下眼前這個看着不過十四、五歲的少年,狐疑地問道,“汝是炮長?”

“回郎君,小的蔡猛乃一號炮炮長。”少年說着又指着一旁年紀比他稍大一點的少年介紹道,“此乃二號炮炮長蔡火。”

“蔡火見過諸位郎君。”二號炮炮長也跟着出列道。

龐統耳聽兩個少年都姓蔡,不由打趣地問道,“爾等皆是講武堂學子?”

“正是。”兩個少年雙雙抱拳道。

“那可真是英雄出少年也!爾等這就當場試試火炮,讓吾等見識見識此物的威力。”王烈大手一揮提議道。

可蔡猛卻環視了一下週圍的環境,皺眉拱手道,“回郎君,此地過於狹小,貿然試炮怕是會傷及無辜。”

林飛經蔡猛如此一提醒,纔想到衆人正身處府衙之內,倘若火炮的威力正如蔡吉在信中所言,那一炮放出去豈不是要拆了府衙。思慮至此,林飛旋即哈哈一笑點頭道,“蔡炮長說得沒錯,此地確非試炮之地。來人啊,準備車馬,將火炮運出城試射。”

隨着林飛一聲令下,府衙內的侍衛立刻幫着蔡猛等一干炮手將兩門火炮運上了車,並蓋上毯子以及稻草加以掩護。而林飛、龐統、王烈三人則興致勃勃地騎在馬上隨車一同出了城。爲了見識火炮的射程,林飛等人特意挑選了一處既僻靜,又空曠的河灘來試射。

但見車隊到達目的地之後,以蔡猛爲首的炮手先將前車及火炮從馬上解下來,再將馬匹牽至可以找着的防護區隱蔽起來,之後每個人才進入各自的陣位。即三名炮手位於前車,四名炮手以及炮長位於火尾左側。整個過程花了一盞茶的時間都不到。如此熟練的行動終於讓林飛等人相信,這羣少年並非是來兒戲的。(未完待續)

第44節李大人第二節 夢醒修羅場第40節蒙面男子第四十八節 第一桶金第十五節 易京城破第40節蒙面男子第九十九節 聯合艦隊第十五節 易京城破第四十五節 渤海高氏第八十九節 引狼入室第四節 一片船契第二十一節 假道伐虢第七十四節 我中有敵第五十六節 句注伏擊第九十六節 又一枚首級第72節野心與純真第四十七節 邊郡風起第五十七節 圍魏救趙第八十六節 持續發酵第八節 易京城下第九十八節 辰韓之稻第七十五節 禍事將至第二十節 **第70節刀尖上跳舞第八十三節 虎狼環伺第十七節 袁紹的決斷第五十七節 蝶翅飛揚第八十九節 劍與詩第六十三節 改頭換面第三十七節 德陽殿上第一百二十三節 因勢利導第二十一節 汝乃鬼才第一百三十五節 不可等閒視之第十三節 大將軍第67節打道回府第八節 上兵伐謀第十七節 慶功之宴第十一節 虛值大錢第十三節 小蔡府君第十四節 兼併之禍第60節龍爭虎鬥第十六節 指鹿爲馬第48節伴君如伴虎第二十四節 書閣初見第六節 不情之請第66節天下未平第五十四節 鳳雛心事第三十六節 圖窮匕現第三節 家學淵源第七十四節 非百里之才第六十四節 侯府刺蔡第四十節 攘與和第一百二十一節 分封諸侯第30節戰雲密佈第七節 北海名士第四十三節 諸侯出巡第一百零九節 作繭自縛第53節劉備入京蔡吉郎君事件簿——無頭女屍殺人事件上篇第四十七節 吳營弔唁第三十二節 遊說遼東第二十五節遼東屬國第十四節 黃帝顯靈第四十九節 事了拂衣去第六十一節 戰錦西上第九十七節 兩遼定局第一百零七節 踞爐火之上第一百三十四節 亙古未有第七十八節 雪夜襲營第十六節 指鹿爲馬第32節反客爲主第五十節 汝是個人才東漢度量第73節賈文和第二十節 **陌生的遠方——漢朝人眼中的羅馬安民告示~~~第五十節 汝是個人才第六十一節 漁翁得利第37節不負天下不負卿第六十九節 財神到第一百二十四節 荊揚羣英第七十六節 聚首平原第二十一節 初登龍口第二十九節 本初稱帝第十九節 歲末亂流第六十三節 納徵之禮第四十九節 段氏私鹽第十四節 遼東急件第三十二節 長廣管承第一百二十五節 天資聰穎第四十七節 邊郡風起第三十二節 長廣管承第一百四十二節 泛舟雲夢澤第一百三十九節 夜渡漢水第九十八節 辰韓之稻第七節 東萊名將第二十五節 印刷之術第五十六節 上屋抽梯第72節野心與純真
第44節李大人第二節 夢醒修羅場第40節蒙面男子第四十八節 第一桶金第十五節 易京城破第40節蒙面男子第九十九節 聯合艦隊第十五節 易京城破第四十五節 渤海高氏第八十九節 引狼入室第四節 一片船契第二十一節 假道伐虢第七十四節 我中有敵第五十六節 句注伏擊第九十六節 又一枚首級第72節野心與純真第四十七節 邊郡風起第五十七節 圍魏救趙第八十六節 持續發酵第八節 易京城下第九十八節 辰韓之稻第七十五節 禍事將至第二十節 **第70節刀尖上跳舞第八十三節 虎狼環伺第十七節 袁紹的決斷第五十七節 蝶翅飛揚第八十九節 劍與詩第六十三節 改頭換面第三十七節 德陽殿上第一百二十三節 因勢利導第二十一節 汝乃鬼才第一百三十五節 不可等閒視之第十三節 大將軍第67節打道回府第八節 上兵伐謀第十七節 慶功之宴第十一節 虛值大錢第十三節 小蔡府君第十四節 兼併之禍第60節龍爭虎鬥第十六節 指鹿爲馬第48節伴君如伴虎第二十四節 書閣初見第六節 不情之請第66節天下未平第五十四節 鳳雛心事第三十六節 圖窮匕現第三節 家學淵源第七十四節 非百里之才第六十四節 侯府刺蔡第四十節 攘與和第一百二十一節 分封諸侯第30節戰雲密佈第七節 北海名士第四十三節 諸侯出巡第一百零九節 作繭自縛第53節劉備入京蔡吉郎君事件簿——無頭女屍殺人事件上篇第四十七節 吳營弔唁第三十二節 遊說遼東第二十五節遼東屬國第十四節 黃帝顯靈第四十九節 事了拂衣去第六十一節 戰錦西上第九十七節 兩遼定局第一百零七節 踞爐火之上第一百三十四節 亙古未有第七十八節 雪夜襲營第十六節 指鹿爲馬第32節反客爲主第五十節 汝是個人才東漢度量第73節賈文和第二十節 **陌生的遠方——漢朝人眼中的羅馬安民告示~~~第五十節 汝是個人才第六十一節 漁翁得利第37節不負天下不負卿第六十九節 財神到第一百二十四節 荊揚羣英第七十六節 聚首平原第二十一節 初登龍口第二十九節 本初稱帝第十九節 歲末亂流第六十三節 納徵之禮第四十九節 段氏私鹽第十四節 遼東急件第三十二節 長廣管承第一百二十五節 天資聰穎第四十七節 邊郡風起第三十二節 長廣管承第一百四十二節 泛舟雲夢澤第一百三十九節 夜渡漢水第九十八節 辰韓之稻第七節 東萊名將第二十五節 印刷之術第五十六節 上屋抽梯第72節野心與純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