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忤生爲王
直接的,就向吳王跪拜了。
這一幕,完全的被百官看在眼裡。
兩個人同爲皇子,雖然忤生並未封王,但這不是功勞的問題。連九歲的魏翊尋都能封長沙王,他純粹是因爲不受皇帝喜歡,故而不封。
但喜歡不是標準。
現在,他是所有皇子裡,唯一立了天功的,以他的履歷和民望,完全可以去爭一爭,不用歸在吳王麾下。
哪怕這爭贏的概率極小,但並不影響他有資格。
可誰曾想,他沒有一絲的野心。
而現在,他直接歸在了吳王麾下。
那吳王的贏面,便一下子蓋過了晉王!
趙毅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在文官屬列的葉長清,雖然也在微笑,但他注意着吳王,還有着對面的魏忤生時,有了些隱憂。
吳王得積極,但他似乎有點剋制不住了。
六殿下的歸順也過於乾脆,愈是不爭的人,愈是讓人擔心。
當然,他們現在還沒有從容到,能夠去想繼位以後如何削藩。
無論怎麼說,當下的吳王,就是獲得了強大助力,小壓晉王一頭。
“走吧。”
將魏忤生扶起後,吳王抓着他的手,往城門走去。
隨行的太監,撐着紅色絲綢爲面、裝飾蟒紋樣並綴有珠寶垂飾的華蓋,要爲二人擋雪。
吳王直接擺手,讓其退下。
兩個人就這樣,硬扛着風雪,走在百官中間。
兩側的文武,一同的雙手交疊,屈身行禮:“恭賀六殿下凱旋!”
整個京都的大人物,差不多都在這裡。
其中有吳王黨,也有晉王黨。
但更多的,是維護自己的世家黨。
孫恆就在這裡,看着六皇子和吳王,在擁戴之中,走向盛安。
那日父親猜對了,朔風打了敗仗的好消息,就是皇帝親自散播的流言,爲的就是後續的抓人,給宋時安泄憤。
好在,他提前的跟那些人說了,不要亂動,不要亂說。
士族黨的人是得以保存了,但還是硬抓了一些品級低的。
甚至說,錦衣衛的人在國子監逮完人後,直接就朝着大理寺來了。
前大理寺卿陳凌,就跟江南士族算是同盟,自己也在大理寺任要職,其中寺裡不少的人,都可以說是孫司徒的人。
皇帝是衝着我揚州孫氏來了!
在跟着吳王回城時,幾位官員湊到了孫恆身邊。而他,表情勉強的擺了擺手,示意衆人不要說。
至少這個節骨眼,避一下鋒芒。
這盛安的人心,不安了。
當然,這個‘人’指的是大人物。
魏忤生一進甕城,從內城門而入,便看到了無數的百姓,頂着大雪,等在路邊。
中軸天街,一眼望去,兩側的百姓,烏泱泱一片,望不到邊。
所有人,全部都望向魏忤生。
然後陸陸續續的,於雪中跪下,對着他叩拜。
忤生停下腳步,被這民意的萬千之心席捲包裹,完全愣住。
而他,也給百姓帶來了感動。
侵染鎧甲的血漬,殘破的厚布披風,消瘦的臉龐,就像是剛從死人堆裡爬出來一樣。
他們的皇子,與他們的孩子一樣,親自的上戰場殺敵!
“他們,這都拜的是你。”握着小魏的手,吳王笑着道。
魏忤生在發愣中回過神來,看向了吳王,並未對這一句敏感的話做高情商的反應,而是平和的說道:“拜的,是這一場屍體堆起來的勝利。”
他這般,反而讓吳王更加放心:“這一次,所有陣亡的、傷殘的士兵,我一定去盡力的讓每一個人的撫卹都發到,也會向陛下申請,爲他們的家眷,免最高的五年稅賦,分文不取。”
聽到這話,魏忤生雙手握拳,感謝道:“我替那些兄弟,謝吳王殿下。”
“何必跟四哥如此客氣?”他笑道。
而魏忤生也在短暫的醞釀後,調整道:“四哥,我都聽你的。”
這一聲四哥,爽到了吳王的心裡。
這些皇子之中,跟他血緣最親近的是晉王。
那位是一母同胞。
在原太子死之前,兩個人還是兄友弟恭的。
可太子和寧王雙雙殞命後,兩個人的關係,一下子就變質了。
因爲儲君的位置,他們都有機會了。
而因爲這種改變,其餘的兄弟們,也都跟着變了方向。
中平王直接就和晉王綁定在了一起,兩個人如影隨形,像是真正的親兄弟。
自己這邊呢,一直都沒有皇子來投。
當然,是不具備這種條件。
肅王病秧子,長沙王太小,江陵王在外地。
現在,自己這邊多了一個忤生。
自己比晉王強。
忤生比中平王功高。
穩了!
“不是聽我的。”吳王對魏忤生,展露出關愛的笑意,“是我們倆兄弟,要互相攙扶。”
“好。”
此前從未有過太多交際的二人,攜手的,在風雪中,走向權力中樞。
………
進入皇宮後,於侍前殿中,太監爲二人解下披風,掃除浮雪。 魏忤生身上,只剩下金鱗鎧甲。
“快去爲六殿下挪來火盆取暖。”陳寶差使一旁的太監。
“不必了,陳公公。”硬漢小魏直接拒絕。
在朔風守城那麼多日,早就將其的身體心性,都磨礪到了頂級。
他甚至覺得這盛安的風雪,太溫和了。
《從弗雷爾卓德歸來的魏忤生》
“那殿下,就請吧。”
陳寶禮貌微笑,伸出手來。
“嗯。”魏忤生在走之前,回頭對吳王點了下頭。
“好好與父皇說。”吳王叮囑道。
兩個人都是要見皇帝的,不過因爲一些牽涉九族的‘涼州案’,忤生要先單獨當面對皇帝解釋一下。
這個環節,其實也相當的關鍵。
吳王還有點擔心,從未涉及政治,只打過一場仗的魏忤生頂不頂得住。
但宋時安,應該跟他叮囑過吧?
就像每次進宮時,葉長清對自己那樣。
有點想見忤生身旁的那個人呢。
“殿下,請坐。”太監爲吳王搬來了椅子。
“嗯好。”
吳王坐了下來,平靜的表情下,是內心不止的波濤。
……
這一次的召見,是在皇宮的太元殿,百官朝會這樣一個最重要的地方。
身着鎧甲的魏忤生,走入殿中後,匍匐一拜。
“平身。”龍椅上的皇帝,老邁的他,愈發威嚴。
魏忤生站起身來,在大殿的居中。
此時,殿內只有三個人。
皇帝,魏忤生,陳寶。
雖殿門是敞開的,但這裡說的話,足以屏蔽全天下。
“你見過姬淵了?”
二人見面的第一句話,便來自於皇帝陛下的好奇詢問。
“回陛下,是。”魏忤生直接答。
“他看起來如何?”皇帝語氣裡,充滿了興趣。
魏忤生在沉默的思忖過後,回答道:“一代雄主。”
“哦?”這個回答讓皇帝感到意外,“你懼他?”
“見面時,臣胯下坐騎一直躊躇不定。”魏忤生如實交代。
“但你贏了他。”
“臣能夠退敵,是因爲陛下調動軍隊,牽扯了大量的兵力,讓姬淵一直有顧慮,不敢持續圍城。”魏忤生回答道。
“你很謙遜,也知進退。”
同樣是藏,但他的藏跟晉王相比,讓皇帝舒服得多。靠在龍椅之上,他相當隨和道:“但沒有人,可以磨滅朔風守城的功績,哪怕是連朕都不可以。這一仗,就是你贏的。就是那萬千將士,贏的。”
“臣感念聖恩,不勝惶恐。”
魏忤生拜了一拜,再起身。
“不過贏歸贏,有些事情,需要你對天下做出解釋。”
皇帝的語氣,逐漸的嚴肅:“琅琊奪權調兵,何人所爲?”
“回陛下。”魏忤生絲毫不亂,答道,“是兒臣想出來,並決定的。”
“那爲何是宋時安與你進的琅琊,然後由他領禁軍接管軍隊?”
“臣欲調兵,需要人手,便令他替兒臣執行。”
“那朔風豪族的聯名彈劾,直指宋時安,說他掌控了大權,可有此事?”
“聯名彈劾繫朔風豪族之首張溫脅迫,那些人已經認罪,希望能進盛安澄清。且張溫一家與齊賊暗通,證據確鑿,已全部關押。”魏忤生繼續鄭重其事道,“宋時安進城之後,爲我軍後勤,從未掌控過兵權,一直履行的是縣令之責。”
“那對禁軍擅自封官許願呢?”
“是臣的決定。”
魏忤生,攬下了一切。
“魏忤生。”
突然的,皇帝直接喊出他的名字。
“臣在。”魏忤生擡頭。
“潼門關敗了,趙湘敗了,武威敗了,只有你贏了姬淵。也只有你,能贏姬淵。”
既然所有事情都是他做的,那所有功勞肯定都是他的,皇帝凌然道:“朕要封你做秦王,司州刺史,大將軍。”
這三個頭銜一下來,連陳寶都定了一下。
這殊榮,超出了所有的皇子。
這就是真太子。
而且皇帝的話一言九鼎,是絕對的法理,不可能作假!
可魏忤生,仍然淡定。
“這全部的功,是你的。但過,需要有一個人來扛。”皇帝伸出手,道,“宋時安死了,這都歸你。”
這不是試探。
皇帝,真的給他選。
藏的再深的人,也得冒出頭來,因爲藏的目的,就是得到這一切!
而再一次的,魏忤生緩緩的跪下,對着皇帝一拜:“臣什麼都不要,臣只要宋時安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