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湖廣

今日賀寶刀回到家中後,賀夫人見到她丈夫臉上的憂色,顯得比往日更重,便詢問到底是何時。賀寶刀告訴他夫人:“今天侯爺和元輔大吵了一架,侯爺對天子說,不殺侯恂無以謝天下人。”

“那皇上又怎麼說?”賀夫人問道。

賀寶刀搖搖頭,“元輔對皇上說,侯督師和高巡撫他們畢竟是爲皇上和社稷出力,如果這次皇上嚴懲了他們,那麼日後誰還肯皇上分憂呢?”

聽到這話,賀夫人臉也顯得焦急起來:“可是現在街頭巷尾無異紛紛,說的都是朝廷的壞話。”

“這個皇上也知道,”賀寶刀點點頭,道:“皇上也擔憂民心不利於社稷,可是元輔說,皇上是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愚民愚婦本來就不懂得國家大義,元輔說皇上如果爲了民心失去了士心那纔是得不償失。”

“那對侯恂一點懲罰就沒有了嗎?皇上就這樣放過他麼?”

賀寶刀語氣裡全沒有把握,猶豫着說道:“皇上還是會聽侯爺的吧?皇上已經下令將侯恂免去督師職務,並派錦衣衛將其索拿回京。但是皇上同時獎勵了開封首官以及侯恂周圍的那些參贊官員,不知道皇上最後會不會真的追究侯恂的責任。”

見妻子黯然無語,賀寶刀先是寬慰道:“侯洵還在大牢裡關着,說不定明天皇上就會下旨賜他死。”話完賀寶刀又是一聲嘆息:“說到底侯督師還是立功了的,沒有侯督師,我們哪裡會有時間重振新軍?”

目前京師的新軍擴編爲十三營加直衛,每營理論上會有五千人,總計近七萬官兵,現在大約已經訓練好了五萬五千人。湖廣那邊的求救信如潮水般涌來,聲稱李自成、許平帶百萬大軍來攻,鎮東侯表示願意隨時帶新軍沿運河南下,繞到闖軍之前予以迎頭痛擊。

不過新軍內部對此普遍表示反對,賀寶刀就明確表示不同意,他對妻子發牢騷道:“新軍九成都是北方人,到南方水土不服怎麼辦?”

“福建那裡還好了,我們又不是沒有去過,”賀夫人對賀寶刀的慎重有些不解。

“又不是去馳援福建,而是湖廣,湖廣!”賀寶刀突然沒來由地發起火來,賀夫人見狀就將嘴閉上了。

“救火營又鬧事了?”趙慢熊在金求德的營帳裡嚷起來:“你怎麼事先一點也不知道?”

“我當然不知道,這是將軍們的授意,他們又怎麼會告訴我。”金求德感到新軍已經越來越不服從指揮,這次新軍譁變鬧事表示不願意南下增援湖廣倒是讓內閣挺高興,內閣裡多也不願意派出新軍去南方,生怕李自成會殺一個回馬槍。

“內閣擬票要福寧軍北上支援湖廣,同時還要肇慶軍也一起出發。”趙慢熊透露了一個今天剛打探到的消息:“侯爺認爲可以同意?”

“哦?我還真不知道福寧軍和肇慶軍裡還有可用之兵,”南方的事情從來都是楊致遠在管,而施策和鮑博文兩人和楊致遠差不多,都是鎮東侯的死黨,不然鎮東侯也不會把這些人留在南方根據地:“賀家老大就不知道在幹什麼,這仗打了三年了,他連福建都沒回去過。”

“兩鎮確實沒有可用之兵了,不過大人的意思是,不妨陳兵江西,阻止闖軍越過湖廣,福寧的水師已經挑選合適的船進入長江,有水師在闖營自然不會太過深入。”鎮東侯已經命令施策準備出發,由他統一節制鄭芝龍和劉香。

“這一幫水鬼懂得打陸戰麼?”

“本來就沒有想打,大人囑咐施策要見好就收。”趙慢熊最擔心的到不是南方,而是北方:“大人準備把老兄弟召集來好好談一次,如果他們還不知好歹的話,那就是綁也得把他們綁走。”

“大人打算什麼時候和他們攤牌?”因爲下面不配合,所以金求德必須嚴守口風,一點也不能透露出打算棄京師而逃的意思。

“等闖營殺回馬槍以後,到時候若是軍情緊急皇上肯定會讓大人領兵禦敵,”趙慢熊估計若是闖營攻入山西或是山東的話,這個命令就差不多該下了:“到時候大人帶着軍隊就走,若是還有誰不服的話,就讓直衛把他們先綁起來,綁到南京去。”

“也只得如此了。”

李自成確定南下湖廣後,差不多每一個河南的士兵都願意從此離開故土,跟隨闖王踏上未知的征途,大批受災的百姓亦紛紛到闖營軍前報名,表示願意參加闖軍,和跟隨闖王一起打天下。

七月闖軍在剛攻克的襄城稍事休息後,闖軍一路沿着官道南下,途徑南陽、新野,很快就逼近了湖廣北部的重鎮襄陽府,襄陽府背靠漢水,是扼守湖廣的門戶。五日,打先鋒的李定國奪取位於襄陽上游的谷城後,得到消息在他面前的不僅僅有楚軍,還有剛剛從福建調來的福寧軍,聽說到這個消息以後,李定國立刻收起輕視之心,他知道福寧軍是鎮東侯的嫡系部隊,是二十年前就是鎮東侯一手打造起來的。

很快李定國就打探清楚,來增援湖廣的福寧軍由鄭芝龍和劉香領軍,查到他們的履歷後李定國有些迷惑不解,無論是鄭芝龍還是劉香之前都是福寧軍的水軍將領,這是他們第一次帶領陸軍作戰。至於爲什麼會派兩個水軍將領帶領福寧軍來增源湖廣.

雖然不是很清楚裡面的原油,但李定國確定四萬福寧軍急襲擊而來之後,立即下令全營戒備,同時將所有的部隊收縮到剛剛佔領的谷城縣城當中。當福寧軍抵達谷城近郊後,李定國下了一道令手下都感到莫名其妙的命令。那就是用石頭把谷城四門全部堵住。

聽到這個荒謬的命令後,李定國的部下們都大吃了一驚,眼下位於谷城附近的是李定國統轄的三西營,三個營計有一萬五千多官兵,雖然較福寧軍處於劣勢,但並非沒有防禦的能力。有參謀向李定國建言道“將軍,福寧官兵急襲而來,顯然如意算盤是趁着闖王和大將軍主力到達前搶先擊敗我們,但我們未必不可一戰,大將軍十日之內就能抵達,我們只要沿着城郊節節抵抗,堅持十日並非什麼難事。將軍下令盡數退出城中也無不可,但如果退進城還要把光化四門全部堵住的話,那也就喪失了任何反擊官兵的可能,官兵就可以從容地圍攻我們,無論他進攻城牆的哪一點,我們都難以逆襲,完全是被動捱打。”

李定國狡猾地笑了一下,道:“宋代的守城錄有言:牆貴低、門貴多。若無反擊,勢難堅守,我已經打了這麼多年仗難道會不明白這麼淺顯道理嗎?執行命令!”

參謀們見狀見李定國態度堅決,就滿腹狐疑地去執行他的命令。

很快對作戰勝利充滿信心的鄭芝龍就抵達谷城附近,旁邊則是愁容滿面的劉香:“施帥說過不許與闖營交戰,你爲什麼不聽呢?”

剛出兵沒多久,施策就發急病不得不停下休息,鄭芝龍見狀連忙帶領福寧軍進入湖廣,沿途狠狠地打了地方一通秋風,還和劉香炫耀道:“從軍二十年,窮得我簡直忘記金銀長什麼樣了,這次可算是發財了。”

劉香把肇慶軍停在江西和湖廣的交界,本人帶着親衛跟着福寧軍一起北上,屢次試圖把鄭芝龍勸回去,但後者卻不爲所動,反倒拼命動員劉香:“二十年了,我們從來沒有在元帥面前露過臉,這次我們得好好立一功啊。”

“施帥說”

“施帥年紀大了,暮氣!”鄭芝龍一臉的不在乎,他兒子鄭成功統帥閩粵水師中的精銳已經進入長江,一路上躲避礁石逆流而上,眼下到了漢水附近,這些水師中有不少都是裝備着大批火炮的鉅艦:“我們有水師,沿江而戰,闖營哪裡是我們的對手?”

“我們從未打過陸戰。”劉香還是心裡發虛。

“在南洋不是打過麼?”

“那是以多欺少!”劉香倒是指揮過水師在海外作戰,不過那個規模要小很多,一般都是幾百上千人的戰鬥,如果有兩、三千陸軍就是了不得的大戰了。

“現在也是以多欺少!”鄭芝龍的計劃很簡單,就是用大批的火炮壓倒對手:“湖廣總是給元帥眼色看,這次我們若是把湖廣納入元帥的地盤,你說元帥得賞賜給我們些什麼啊?將來等元帥背北朝南了,怎麼也得賞我個南洋王、總督吧。”

“噓!”劉香連忙豎起一根手指:“小聲!”

“周圍又沒有人,”鄭芝龍這些年一直給鎮東侯幹黑活,對鎮東侯隱藏在水面下的實力有不少了解,久而久之也看出些徵兆,覺得背地裡東征西討的鎮東侯多半有不臣之心:“將來是王是候,得靠我們自己去爭取啊。”

得知谷城的李定國將四門全部堵住後,鄭芝龍更是喜出望外,對劉香大笑道:“我早就說闖營就是一幫烏合之衆,你還總在瞎擔心,他們連海外的蠻夷都不如。”

既然如此,鄭芝龍連水師也不等,立刻督促福寧軍準備進攻。

雖然也對福寧軍的戰鬥力很有信心,不過劉香顯得比鄭芝龍謹慎些,道:“侯爺在北方鍛鍊的新軍數營,雖然是新組建的軍隊,但是也是按照我們福寧軍一貫的方法編制訓練的,裝備更不在我們福寧軍之下,可是幾次出擊都被闖營打得大敗,這李賊也是慣戰的悍匪,怎麼會愚蠢到把城門都堵住了?”

“那是因爲侯爺留了一手,施帥不是總在氣新軍麼?好像他們在和元帥鬧彆扭,”鄭芝龍善於察言觀色,雖然沒人和他說過但是把北方的一些矛盾猜了個七七八八:“我們可是侯爺他老人家的嫡系,看看我們的大炮吧,嚇也嚇是闖賊了。”

“施帥可是說了見好就收。”

“明白,明白,一旦闖賊明白湖廣是我們的,江西更是他們招惹不起的,我就不打他們了。”滿心要證明自己是水陸全才的鄭芝龍,下令按照日常的條例,廣挖戰壕,從多個方向逼近谷城城牆。

城外的福寧軍忙着挖戰壕,李定國則在城內悠哉遊哉地養精蓄銳。在鄭芝龍的指揮下,福寧軍一連刨了三天的戰壕,很快就有好幾處都接近城牆。

這期間鄭芝龍百般打探,但是一直沒有城內的消息:“也難怪,城門都被賊人堵上了,我們的人也混不出來了。”

根據情報許平的部隊正在趕來,鄭芝龍下令給士兵發雙餉,督促他們日夜趕工搶挖戰壕。進入湖廣以來,除了有大功可立以外,鄭芝龍總算也有機會訛詐地方了,這些天來已經撈了不少錢財,反正是白來的錢花起來毫不心疼:“等消滅了李定國這賊,我就該穩固防守了,放許平安全退去吧,他是元帥的大弟子,我打敗了他元帥面上也不好看啊。”

看到官兵四面包圍谷城,並且開始土木作業後,闖營的部下們屢次主張出城逆襲,但李定國始終不同意,看到福寧軍開始挖縱壕時,李定國的部下們快要忍不住了:“大人,這縱壕一旦挖成,他們就會把大炮拖進去轟擊我們。”

李定國顯得一點兒也不緊張,到城頭上看了一圈又踱回官邸裡休息,就好像沒事人一般。

等太陽剛剛落山,李定國就緊急召集他的部將,下令立刻把堵住城門的石頭偷偷扒開。

明白就要發起反擊後,三西營的指揮官頓時一片叫好之聲,而這時李定國才解釋自己前幾天的決定:“我早就料到官兵必急於吃掉我們,堵住城門是故意麻痹官兵,讓官兵認爲我也是個不過如此的將領。谷城我們剛剛拿下還來不及清肅,城裡這麼多百姓,魚龍混雜,難免沒有官兵的細作,急於反擊很容易走漏風聲,堵上城門也好讓這些細作無法與城外的官兵溝通消息。今天就我們要打官兵一個措手不及。”

第199章 僵持 (2)第524章 界限 (1)第29章 求親 (2)第552章 勾心 (1)第57章 誘惑 (1)第138章 安泰 (1)第473章 輪迴 (1)第539章 逃竄 (2)第425章 渡江第37章 敲打 (2)第115章 閱兵 (1)第89章 破軍 (2)第173章 基業 (2)第579章 退位 (1)第274章 招搖 (1)第170章 攻城 (1)第136章 退兵 (1)第180章 司獄 (1)第63章 貪生 (1)第520章 架空 (1)第327章 投效 (2)第220章 炸營 (1)第64章 貪生 (2)第134章 回憶 (1)第378章 決裂 (1)第309章 等待 (1)第337章 政治 (2)第401章 勸降 (1)第428章 自保 (1)第419章 名臣第571章 辭職 (2)第390章 對壘第140章 交易 (1)第59章 腐蝕 (1)第94章 救民 (2)第216章 劫營 (1)第127章 臨戰 (1)第131章 接戰第191章 抵抗 (1)第107章 實戰 (1)第376章 攤牌 (1)第463章 遼藩第342章 遺產 (2)第436章 儲備 (2)第549章 批判 (2)第405章 召見第212章 譁變 (1)第300章 拐點 (2)第156章 頹勢 (1)第52章 將門 (2)第177章 啓蒙 (2)第339章 交易第46章 戀情 (1)第209章 大勢 (2)第136章 退兵 (1)第39章 邀請 (2)第182章 擾亂 (1)第415章 治國第419章 名臣第193章 消耗 (1)第112章 困惑第274章 招搖 (1)第6章 變故 (1)第84章 成熟 (1)第297章 轉折 (1)第179章 彷徨 (2)第306章 進步 (2)第63章 貪生 (1)第14章 死地 (1)第260章 志向 (2)第380章 交易第532章 落馬 (1)第193章 消耗 (1)第380章 交易第252章 軍法 (1)第405章 召見第438章 包庇第370章 退意 (2)第427章 忠良第286章 交鋒 (2)第424章 養士第164章 轉變 (1)第507章 協議 (2)第385章 焚城第275章 招搖 (2)第224章 戰俘 (1)第213章 譁變 (2)第428章 自保 (1)第190章 科學第273章 相對第205章 反擊 (2)第65章 罪行第377章 攤牌 (2)第26章 遺物 (1)第479章 兄妹第462章 國卿第388章 軍閥第392章 初捷第135章 回憶 (2)第151章 拖延 (2)
第199章 僵持 (2)第524章 界限 (1)第29章 求親 (2)第552章 勾心 (1)第57章 誘惑 (1)第138章 安泰 (1)第473章 輪迴 (1)第539章 逃竄 (2)第425章 渡江第37章 敲打 (2)第115章 閱兵 (1)第89章 破軍 (2)第173章 基業 (2)第579章 退位 (1)第274章 招搖 (1)第170章 攻城 (1)第136章 退兵 (1)第180章 司獄 (1)第63章 貪生 (1)第520章 架空 (1)第327章 投效 (2)第220章 炸營 (1)第64章 貪生 (2)第134章 回憶 (1)第378章 決裂 (1)第309章 等待 (1)第337章 政治 (2)第401章 勸降 (1)第428章 自保 (1)第419章 名臣第571章 辭職 (2)第390章 對壘第140章 交易 (1)第59章 腐蝕 (1)第94章 救民 (2)第216章 劫營 (1)第127章 臨戰 (1)第131章 接戰第191章 抵抗 (1)第107章 實戰 (1)第376章 攤牌 (1)第463章 遼藩第342章 遺產 (2)第436章 儲備 (2)第549章 批判 (2)第405章 召見第212章 譁變 (1)第300章 拐點 (2)第156章 頹勢 (1)第52章 將門 (2)第177章 啓蒙 (2)第339章 交易第46章 戀情 (1)第209章 大勢 (2)第136章 退兵 (1)第39章 邀請 (2)第182章 擾亂 (1)第415章 治國第419章 名臣第193章 消耗 (1)第112章 困惑第274章 招搖 (1)第6章 變故 (1)第84章 成熟 (1)第297章 轉折 (1)第179章 彷徨 (2)第306章 進步 (2)第63章 貪生 (1)第14章 死地 (1)第260章 志向 (2)第380章 交易第532章 落馬 (1)第193章 消耗 (1)第380章 交易第252章 軍法 (1)第405章 召見第438章 包庇第370章 退意 (2)第427章 忠良第286章 交鋒 (2)第424章 養士第164章 轉變 (1)第507章 協議 (2)第385章 焚城第275章 招搖 (2)第224章 戰俘 (1)第213章 譁變 (2)第428章 自保 (1)第190章 科學第273章 相對第205章 反擊 (2)第65章 罪行第377章 攤牌 (2)第26章 遺物 (1)第479章 兄妹第462章 國卿第388章 軍閥第392章 初捷第135章 回憶 (2)第151章 拖延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