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縉紳

“王啓年知道嗎?”

“我就是來問你是不是要通知王啓年。”

“你覺得呢?”

“似乎沒有必要,等救火營跟隨大人南下後我們再處理吧。”

“不錯。”趙慢熊也覺得各營目前態度曖昧,鎮東侯既然把這件事交給自己處理,就說明萬一有什麼差錯鎮東侯也不會念舊情,既然如此趙慢熊不認爲自己還有什麼好猶豫的,他又翻了一陣其他的名單,頭也不擡地說道:“一律照此辦理。”

“是。”雖然關係很熟,但涉及到正式的命令時,趙慢熊就會用嚴肅的上級對下級態度給李雲睿發號施令,而李雲睿也會正色應是。

俯身收回這份情報後,李雲睿在信函的表面輕輕一拍,低聲問道:“是不是有必要通知金大人呢?”

金求德的參謀司需要知道最緊迫的軍事情報,而李雲睿手中這份無疑屬於判斷軍隊戰鬥力的重要情報,就算參謀司不知道,金求德本人都需要知道,至少可以保證他不會把緊急軍情發給不該發的人,或是讓危險份子負責傳達。

趙慢熊把雙手交叉,擡頭看向李雲睿:“暫時也無此必要。”

“遵命。”

“還有一件事,就是闖營,”李雲睿對闖軍最近的活動有些擔憂。

趙慢熊奇道:“這件事大人你要你和我說?”

“不是,是我自己在擔心,現在河南北部已經沒有闖軍活動的跡象。”李雲睿擔心的枉自做了叛徒,到時候明廷沒用崩潰,還得鎮東侯親自帶兵北伐,要是那樣的話還不如在京師直接造反:“李自成和許平解散了他們大部分部隊,現在剩下的軍隊已經不足三萬人。”

“三萬人還不夠麼?你可記得當年李闖被打敗之後一樣解散了他的部隊逃進深山,身邊只剩下十幾騎兵而已,可是他出山振臂一呼,頓時又是數以萬計的人趕去投奔他。”趙慢熊對闖營頗有信心,如果新軍退去,朝廷在北方的軍隊就失去了主心骨:“本來還有些擔心鬱董會給我們找麻煩,但是大人不是說了麼,到時候他絕不會北上勤王,更不會阻攔我們。”

崇禎二十四年的新年,許平沒有在自己的大營裡度過,而是去一家河南縉紳的莊園裡做客。

“小人敢問大將軍安好。”主人親自迎出家門數裡,就在路邊向許平行叩拜之禮。

“主人翁請起。”解散了大部分軍隊後,許平身邊只剩下五千人馬,這個新春佳節他活躍在拉攏人心的戰線上,面前這個縉紳是爲闖營效力的積極分子,他招募了二十多個許平的部下爲他防守家壘,同時還僱傭了數百難民幫他在冬季打短工,入冬之後他還派人送去許平大營滿滿一車糧食。

許平跳下馬,和主人並肩而行,跟着主人來迎接許平的家丁全是他的部下,這些部下也紛紛向許平問好。

離主人的莊園還有好幾個里路,路兩側的田地全是這個縉紳所有,之前在許平圍攻開封的時候,這個縉紳就基本保持中立,緊守自己的家壘,無論是官兵還是闖營從附近路過他都絕不攻擊或是充當嚮導,而許平回報這些中立者的報酬就是中止了李自成的抄家令,嚴禁任何部下騷擾他們。

“最近可有土匪騷擾主人翁?”

“一個月前有幾個土匪自稱是曹大王的手下,曾去小人的佃戶那裡討要糧食和衣服,”縉紳小心翼翼地答道:“小人讓大將軍的手下前去辨認。”

“哦。”許平問道;“後果如何?”

“他們一眼就認出是土匪假扮的,小人就讓家丁把那幾個土匪趕走了。”縉紳招募的二十多個許平部下各個都身經百戰,他們帶着主人其他的家丁把那幾個羅汝才的手下打得落花流水,不過一個都沒有殺,受傷被俘的還給包紮了一番才放走:“後來又有幾個土匪自稱是老回回的手下,來小人莊上搗亂,也被小人趕走了。再後來就沒有土匪來過了。”

牛金星和許平在這個問題上已經達成共識,那就是不管那隊友軍,只要騷擾支持闖營的縉紳地主就一律擊退。

慢慢地兩個人走到縉紳的大院,縉紳再次向許平道謝:“大將軍光臨寒舍,鄙家蓬蓽生輝。”

許平看得出主人還是有些緊張,他的壘牆裡最醒目的建築物就是一個巨大的穀倉,許平有意向那個裝滿糧食的建築物看了一會兒:“主人翁的糧食可要省着點吃,這個冬天還要很久纔過去。”說完之後許平看着縉紳,直言不諱地說道;“主人翁儘管放心,我絕不會動你的一顆糧食,你自願送給我的除外。”

“大將軍說的是,小人今年已經輕鬆多了。”縉紳明顯鬆了一口氣,雖然許平的名聲不錯,不過闖軍兩年前還在劫富濟貧,這歷史難免會讓人忐忑不安:“過去兩年小人要招幾百個家丁保駕護院以防土匪,今年只招了一百個。”

孫可望在河南境內嚴厲打擊草寇,大股作亂的土匪不投降闖營就會被消滅,這讓河南境內的縉紳自衛壓力減輕了很多,而且闖營把官兵趕出河南後,大部分零星的草寇都回家種地,他們自己有糧食吃,也就不會到處吃大戶。

就是那些逃到縉紳家裡託庇的百姓,見這兩年河南太平了很多,也有不少都離開這些地主的塢堡,返回家園開墾荒地,以這個招待許平的縉紳爲例,今年呆在他莊子裡吃閒飯的人少了三分之二。而這些離開的百姓,大多向這位縉紳借了農具和種子,去年走的人今年還給縉紳大量的糧食。

這位縉紳除了收租子外,還表示如果有人不願意欠債,可以用他們開出的荒地還賬,今年他的土地增加了兩成多。那些早走的農民秋天送來大包小包的糧食,穿上了新衣,沒走的人看着眼熱,也紛紛借錢告辭,如果河南能夠繼續太平下去的話,明年縉紳的土地和糧食庫存都能翻一番。

“今年青黃不接的時候,還往主人翁鼎力相助。”這番話許平已經和無數地主說過,他在主人的客廳裡坐下後,不等茶送來就又急忙提起。

這位縉紳本也坐在下首陪着,聽到許平的話後連忙站起,拍着胸脯保證:“大將軍放心,小人也是河南人,若是父老有難,小人豈敢不設粥廠。”

說到這裡縉紳忽然嘆了口氣,眼中露出夾雜着恐懼和哀傷的表情:“大將軍有所不知,在將軍來之前,就在小人的庭院外,一年到頭都是饑民滾滾而過。”

當時河南的饑民流動之時就如蝗蟲過境,所過之處樹木全被剝得乾乾淨淨,挖草根的人把大地刨得滿目瘡痍,只剩下黑漆漆的裸土。

有些沒有力氣挖草根的人就躺在路邊死去,而後來的人就刮下這些屍體上的貼着骨頭的人皮而食。當時縉紳和其他躲在鄔堡裡的人看外面漫山遍野的人在烤食人骨,燒焦的人肉味數月都揮之不去,只覺得好像在修羅地獄一般,這位縉紳的一個兒子在目睹了數月的慘狀後竟然發瘋了。

“小人的祖父說,七十多年來,河南十年九災,就沒有一年沒聽說不鬧災的,”今年縉紳已經四十五了,從他小時候起,周圍的大路上,一年到頭都是連綿不斷的粥廠:“可是河南這麼大,總有沒災的地方,先父過世前每年都響應官府號召賑濟父老,小人掌家後也是如此,萬曆、天啓年間,官府賑濟其實就是做做樣子,一百個難民裡有九十九個都是在縉紳的粥廠裡度過災荒,冬天在有糧食的老鄉家裡打打短工,天好了後就回去耕作,有了糧食再幫其他災民的,這幾十年一直是這麼過來的。”

“從當今天子繼位,就不行了嗎?”

“是啊。”縉紳又是一陣長吁短嘆,崇禎元年催繳賦稅,中產之家皆破,第二年開始出現大規模吃人:“十年,楊閣部到河南剿匪,覈查各縣糧倉儲備,當時各縣糧倉早已經空空如野,楊閣部嚴令各縣三個月內補齊虧欠,而且要把倉儲擴充一倍以備大軍所用。”

當時剿匪官兵過境,經常就是一紙號令:今天下午將多少石米、多少石豆送到軍營,縣令倉儲不夠,有時還需要挪用朝廷的賦稅湊足,然後就再向農民加徵,農民沒有了就找地主縉紳。

“秋收之後,有時一個月縣裡就能重徵三次秋糧,若不聽令縣裡會視爲抗命派官兵討伐。”這位縉紳的一個親戚運氣不好,縣裡交不出糧食就直接告訴催討軍糧的剿匪軍有人抗拒朝廷,一隊從秦地調來的邊軍當即出發將他的莊園攻破,全家蒙難;“所以小人就是想開粥廠,也是有心無力啊。”

許平知道事情不像這個縉紳說得這麼簡單,相比更沒有反抗能力的農民,這些縉紳的生存環境算是好得多了,隨着戰亂不休,地主們也越來越與朝廷離心離德,開始組建團練,訓練家丁修築鄔堡,防備災民到後來只是一個名義,其實就是武力抗糧。

許平攻打開封的時候,河南巡撫就命令地主出動團練協防闖軍,這位縉紳當時的家丁武裝達到頂峰,有上千人之多。不過他可沒有出動去縣裡協助防守,而是趁許平猛攻各縣的時候搶修鄔堡,儲備糧食。

到許平包圍開封的時候,河南大地上已經遍佈大小不一的土圍子,這幾天許平看到一座座堅固的小堡壘後,都不禁暗自慶幸自己早聽清治的良言沒有留下惡名,後來更是和孫可望善待士人讓他們願意與闖營合作,不然這許多地主大院,一個個去拔真不知道要打到什麼時候,更不知道要付出多大代價。

“大將軍是闖王屬下吧?”縉紳突然問起一個人所共知的事情,而且從他專注的眼神看來,還不是隨口問問。

“是啊。”

“小人敢問大將軍,今春闖王還會舉辦科舉麼?”

“會啊。”許平心裡有些奇怪,去年李自成辦科舉,幾乎沒有士人來參加,有些被李自成強逼參加的士人還寫文罵他,牛金星爲此非常傷心,不過牛金星苦於沒有願意幫助他治理政務的文人,所以開春後還要再次嘗試辦科舉。之前牛金星還讓許平想辦法幫他宣傳一番,看能不能誘惑些士人加入李自成陣營。

“原來如此,”縉紳臉上露出喜色,他連忙站起向許平躬身,指着身後的一個年輕人道:“小人這個不成器的犬子,想去試試身手,可是洛陽那裡人生地不熟的,不知道大將軍願不願意賜給小人一紙告身。”

“這個容易。”許平當即就讓主人取來紙墨,問清對方的兒子的姓名後龍飛鳳舞地替他寫好了介紹信,能夠讀書認字的士人不少都出身地主縉紳家庭,一旦他們自願參加闖營的科舉,接受李自成的委任,那他們的家族就算是被綁上了闖營的戰車,比如眼前這個縉紳,若是他有一個兒子在闖營當官,那他就休想再和闖營撇清關係。

縉紳歡天喜地地把許平的信收起來,他的兒子也向許平叩拜感謝。

等賓主又坐定後,許平笑着問道:“主人翁不怕朝廷怪罪麼?”

“大將軍乃是黃侯的大弟子,數敗官兵早已經是名揚天下,”事到如今主人也毫不忌諱了:“之前小人不敢讓犬子去赴試,就是擔心明廷會問罪,但大將軍守土不失,想來就是官兵再來,大將軍也絕不會棄河南父老而去吧?”

“當然不會,不但不會棄你們而去,相反我會直搗京師,問罪昏君。”

“小人恭祝大將軍旗開得勝。”縉紳恭維過後,又連忙討好許平道:“大將軍有所不知,此番意欲參加****的,並非只有小人一家。”

縉紳報出一串人名,都是他的親朋之流,不少河南縉紳觀望許平所爲,隱隱有新朝氣象,而反觀明廷,似乎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山東一戰,這位許將軍連他的師父鎮東侯都束手無策,以致朝廷要做出挖河這樣聳人聽聞的事情。現在闖營雖然退出開封,但看起來元氣尚在,那還有什麼人能製得住他們?

第450章 承諾第85章 成熟 (2)第64章 貪生 (2)第480章 曲終 (1)第118章 交易 (2)第245章 內憂 (2)第413章 烈皇 (2)第484章 叛徒 (1)第4章 自薦 (2)第2章 序章 (2)第451章 期望第93章 救民 (1)第195章 前沿第439章 召集第321章 新仇第197章 堅守 (2)第324章 天平 (1)第208章 大勢 (1)第214章 潛渡 (1)第139章 安泰 (2)第7章 變故 (2)第217章 劫營 (2)第144章 應對 (1)第146章 小將 (1)第404章 禁旅第118章 交易 (2)第200章 新年 (1)第573章 返京 (2)第215章 潛渡 (2)第556章 亂麻 (1)第288章 喘息 (2)第366章 詐敗第417章 認親第169章 歸德 (2)第383章 忻州 (1)第111章 能吏第158章 受降 (1)第492章 前景第73章 山口第570章 辭職 (1)第69章 意外 (1)第15章 死地 (2)第167章 奔波 (2)第391章 火線第300章 拐點 (2)第1章 序章 (1)第323章 功高 (2)第63章 貪生 (1)第385章 焚城第492章 前景第492章 前景第306章 進步 (2)第469章 拆臺第219章 夜襲 (2)第77章 遇敵第198章 僵持 (1)第330章 反應第13章 交兵 (2)第115章 閱兵 (1)第310章 等待 (2)第207章 戰後 (2)第62章 撫民 (2)第42章 長青 (1)第437章 內憂第579章 退位 (1)第361章 剿匪第227章 默契 (2)第129章 修正 (1)第538章 逃竄 (1)第574章 偉人 (1)第205章 反擊 (2)第468章 諮詢第373章 西安第475章 逆流第533章 落馬 (2)第84章 成熟 (1)第37章 敲打 (2)第189章 清野 (2)第407章 蘭臺第17章 轉折 (2)第286章 交鋒 (2)第226章 默契 (1)第123章 壓力 (1)第143章 醞釀 (2)第176章 啓蒙 (1)第260章 志向 (2)第323章 功高 (2)第86章 破滅第229章 交換 (2)第297章 轉折 (1)第579章 退位 (1)第458章 風氣第249章 內訌 (2)第124章 壓力 (2)第284章 應對 (3)第47章 戀情 (2)第8章 冒名 (1)第49章 條例 (2)第489章 潛行
第450章 承諾第85章 成熟 (2)第64章 貪生 (2)第480章 曲終 (1)第118章 交易 (2)第245章 內憂 (2)第413章 烈皇 (2)第484章 叛徒 (1)第4章 自薦 (2)第2章 序章 (2)第451章 期望第93章 救民 (1)第195章 前沿第439章 召集第321章 新仇第197章 堅守 (2)第324章 天平 (1)第208章 大勢 (1)第214章 潛渡 (1)第139章 安泰 (2)第7章 變故 (2)第217章 劫營 (2)第144章 應對 (1)第146章 小將 (1)第404章 禁旅第118章 交易 (2)第200章 新年 (1)第573章 返京 (2)第215章 潛渡 (2)第556章 亂麻 (1)第288章 喘息 (2)第366章 詐敗第417章 認親第169章 歸德 (2)第383章 忻州 (1)第111章 能吏第158章 受降 (1)第492章 前景第73章 山口第570章 辭職 (1)第69章 意外 (1)第15章 死地 (2)第167章 奔波 (2)第391章 火線第300章 拐點 (2)第1章 序章 (1)第323章 功高 (2)第63章 貪生 (1)第385章 焚城第492章 前景第492章 前景第306章 進步 (2)第469章 拆臺第219章 夜襲 (2)第77章 遇敵第198章 僵持 (1)第330章 反應第13章 交兵 (2)第115章 閱兵 (1)第310章 等待 (2)第207章 戰後 (2)第62章 撫民 (2)第42章 長青 (1)第437章 內憂第579章 退位 (1)第361章 剿匪第227章 默契 (2)第129章 修正 (1)第538章 逃竄 (1)第574章 偉人 (1)第205章 反擊 (2)第468章 諮詢第373章 西安第475章 逆流第533章 落馬 (2)第84章 成熟 (1)第37章 敲打 (2)第189章 清野 (2)第407章 蘭臺第17章 轉折 (2)第286章 交鋒 (2)第226章 默契 (1)第123章 壓力 (1)第143章 醞釀 (2)第176章 啓蒙 (1)第260章 志向 (2)第323章 功高 (2)第86章 破滅第229章 交換 (2)第297章 轉折 (1)第579章 退位 (1)第458章 風氣第249章 內訌 (2)第124章 壓力 (2)第284章 應對 (3)第47章 戀情 (2)第8章 冒名 (1)第49章 條例 (2)第489章 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