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七月的逼近,天氣逐漸熱了起來。但是南方的七月,由於有着潮溼水氣的隔阻,但也沒有立即開啓“烤箱”模式,所以鍾靈還能經常在自家的竹寮裡打着鴨毛扇、喝着鐵觀音悠閒地享受着。
竹寮外不到五百米的地方,是鍾家人閒時挖出來的菜地,和王財主不同,鍾家到底是小農出身,但凡看到空閒的土地,都恨不得能利用起來。
所以,這一分多地開出來後,就隨手種上了應季的空心菜、油賣菜、捲心包菜,當然少不了香蔥和蒜苗,此外,由於經常吃海鮮,所以還種上了芫荽。
綠油油的芫荽蒸蝦時,等蝦蒸熟了上盤,上面隨意扔把芫荽葉,別提多美味了。
空心菜則是鍾靈的大愛,這個季節,空心菜正是鮮嫩的時候,不管是油炒還是水撈涼拌,都是一道爽口的青菜,讓她百吃不厭。
家裡的男人都各自忙去了,山上的菇棚、蛙池、水田、山下的豬場,哪個都需要精心伺弄。
不過,就算鍾靈想幫忙,也會被阿爸趕回來的。因爲一家人實在忍受不了鍾靈從一個白白嫩嫩的小姑娘變成一塊黑炭似的“女漢紙”。阿爸和阿母都認爲,鍾靈是太陽曬太多了,一致要求她在家養着。不把自已養得白白嫩嫩不許出門。
鍾靈學農的,一向在田裡轉悠習慣了,記得她們的技能實踐考中,還有一個挑糞過田梗的內容呢!所以,現在叫鍾靈挑個百八十斤的有點難度,但挑個五六十斤的,還是能在狹窄的田梗上健步如飛的。
但是既然被禁足了,鍾靈也樂得休息。其實,現在家裡多僱了些長工,就算是鍾自強自已,雖然日日忙碌在田間地頭,也主要是做個監工的活,很少親自動手下田什麼的。
鍾靈給自已的定位也很明確,就是技術指導。至於上回下田,那不是爲了培育雜交稻嗎?自已帶頭示範做過一次後,下回只要指揮長工們去做就行了。所以,這次變成黑炭,也是不得已的行爲。
鍾靈現在運轉這一切的主要收入就來自於篾席坊了。篾席坊是現產現銷,日日有銀兩進賬。還好有這個進項,不然象農業和養殖業都是投入大、產出慢的項目,如果沒有活錢,每日養豬需要的飼料、每月的長工僱傭銀兩等等,都能讓鍾靈急得把頭髮拔光。
作爲手工密集型的篾席作坊,鍾靈很好地幫官府解決了流民的生計問題,至少消化了兩百多個勞動力。
不管這些流民有沒有從中賺到錢,至少他們現在只要肯勞動,手腳勤,就能保證一日三餐的溫飽。再加上現在正是農忙時節,物美價廉的流民勞動力因爲鄭熠出臺的號牌管理辦法,也讓許多想僱人的財主心裡有了底氣,這些人也消化了一部份勞動力。
主要的精壯勞力都有事做之後,整個柳都鎮上平靜了不少,再加上官府捕快分組日夜不停地在街上巡邏,但凡發現有人鬧事擾民者,立即抓緊現行大刑伺候,也震懾了一批人,所以柳都鎮在初始因爲戰事被衝擊的社會秩序又慢慢恢復了正常。
鎮上除了陌生的面孔多了不少,其它象別的靠近海防的鎮子那樣化流民爲悍匪,燒殺搶奪的事情並沒有發生。
上次的大地震之後,官府在統計災情之後,個把月後根據受災的情況,倒是發放了些賑災糧,屋倒樓塌的也撥了部份銀兩予以補助。這方面的情形,倒是比鍾靈想象中的要通人情。
看來,無論哪朝哪代,百姓集體受災都是大事啊!朝廷雖然表現出高高在上、天子高不可攀的樣子,也是要拉攏人心、做出體恤手段的。
鍾靈這麼逍遙自在,卻不知道鍾嶽讓湯公子犯了難。
“什麼?你以後白天在這裡做一整天?那你上學怎麼辦?“
在湯臣藥鋪裡,湯公子一早來坐診,便看到鍾嶽也在藥鋪裡,他不禁奇怪,因爲過去鍾嶽都是學堂放學後纔過來幫忙的,順帶學一些醫理問診的常識。大白天一早看到他有點不對勁,所以湯公子便問了他一句,沒想到鍾嶽給了他一個出外意料的回答,從此以後要一整天在藥鋪幫忙。本文由";鄉";";村";";小";";說";";網";的網友上傳,";鄉";";村";";小";";說";";網";免費提供閱讀";";
“我不打算上學了,其實這大半年的,識字也識得差不多了,平時自已再多看點書就得了。這段時間,我覺得自已也不是讀書考秀才的料,還是做大夫適合我。”
鍾嶽隨着心智的開竅,開始懂得選擇自已要走的人生道路了。他算是看出來了,姐姐肯定比他有出息,做什麼都風生水起,家裡有她撐着就夠了。至於他自已,吟詩作賦什麼的完全不帶感,倒是幾次做“蒙古”大夫的經歷,讓他發現了在醫術上的潛能。
因此,鍾嶽便自作主張,決定先到湯臣藥鋪全力學習一段時間,等學得差不多了,再告訴家裡。反正先生的俸銀是一年結一次的,今年的都已經交齊,他告假不去,先生也不會管他,到底他不是學業最優的那幾個。
“有舍纔有得,難得你年紀小小,就敢於捨棄!看來,我也不能再把你當小孩子看待了,如果你有心要學,那就認真跟着我吧!”
湯公子此言一出,鍾嶽自然是大喜過望。別看湯公子年紀輕輕,但是他的醫術卻是十里八鄉有名的,鍾嶽原來還不敢指望湯公子能親自教自已呢。
他覺得至多跟着石頭姑丈多學點藥理就不錯了,今後再慢慢努力,沒想到湯公子一下子就收了他。
鍾嶽高興地當即要行拜師大禮,可是湯公子卻攔住他,不讓他行禮。本來收鍾嶽做徒弟也無不可,只是湯公子忽然想到,如果自已收了鍾嶽做徒弟,那自已豈不是陡然大了鍾靈一輩?
湯公子當機立斷,阻止了鍾嶽拜師的舉動,道:
“就算要拜師,也要挑個黃道吉日,哪能這麼隨隨便便?你且莫急,先安心學着吧!”
鍾嶽聽了,覺得也是這個理,現在自已都還未向家人透露分毫呢,萬一哪天家人知道自已不去上學了,如果說出來湯公子願意招收自已爲徒,那也是個緩衝啊,至少家裡人的失落就不會那麼大了。
而且,鍾嶽心裡也有底氣,自家不缺人可以培養,阿母現在肚子裡的那個,如果是個小弟弟的話,那家裡就有條件從小培養他了。按照他們家現在的財力,只要不出什麼意外,到時候就可以請先生上門開館授徒,比自已這樣每日介地奔波求學效果一定好多了。
阿姐在家裡種田,自已努力學醫術,家裡的生活一定會一日比一日好過的。
鍾嶽心裡也打着如意小算盤。不過,他學起醫術來,還真是令湯公子刮目相看,接受能力十分強大。
鍾靈悠然喝着茶,不期然,前些日子在地震中砸壞腿的趙子善的婆娘趙劉氏左手提着竹子勾籃,抱上用布巾揹着一個,右手牽着一個鼻涕娃,看到鍾靈,遠遠就叫道:
“阿靈,有閒啦?子善幸好被小嶽子救了,不然現在可能腿就廢了。一直忙着清理破厝,也沒有時間過來道謝,今天我送面線蛋來了。”
當地風俗,象救人這樣的事,被救者一定要給救者送面線蛋,表示祈福袪邪的意思。因爲,落於危難之人,在鄉下往往有救不得的說法,比如溺水者、或者自縊者等,因爲這是冥冥中的某些物事在找替身呢。
你救了他們,等於阻擋了別人找替身之路,萬一本身氣運低的話,恐會惹禍上身。而吃了祛邪的面線蛋,就會消除這方面的影響。所以,如果被人救了而不送面線蛋的話,是十分失禮的行爲,甚至可能被套上忘恩負久的帽子。
鍾靈雖然不介意那些找替身的說法,但畢竟事關自已的弟弟,也知道鄉村禮俗如此,於是便趕緊起身相迎,笑吟吟地收下竹勾籃。還伸出逗了逗趙嫂子背後背的小兒子得福。
得福還真是有福,地震那天,趙嫂正好回孃家剛回來,得福被外婆留下過夜,所以沒有在舊厝內,要不然,就那慌亂勁,得福這麼小的孩子,還不知道能不能跑出來呢。
這布背巾還真好用,鍾靈第一次看到村裡的女人們用這背巾背孩子時,不由大爲歎服。
整條布巾長約三米多,女人們把孩子拎起來往背上一甩,便讓孩子正好乖乖地趴在背上,然後布巾再向後一甩,直接橫過孩子的腋下,向前穿過自已的胸後,再交叉之後向後背繞過孩子的臀部,最後橫着向前一繞,在自已身前打個活結,就把孩子老老實實地束縛在背後了。
這種背法,下至一個多月的嬰兒,上至三歲的孩童都可以,而且冬天有些婦女怕孩子冷,更是整日背在背上,這樣能保暖。
所以,村子裡經常可以看到背上揹着個孩子,肩上還挑着水桶澆菜、或者擔肥到田裡施肥的能幹婦女。
“阿靈,真是託大家的福,這回破厝倒掉,官府不光發了賑災糧,還撥了五兩銀子的修繕費,雖然不多,但是村裡劉里正也發動鄉紳捐助,這下我再起個新房子有望了。”
趙嫂子的話,給鍾靈帶來了一個欣慰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