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大戰帷幕開啓

猛然,王婷想到什麼,用一隻手向袖袋中摸去。太監突然兩眼一瞪,整個面部表情僵硬在那裡,而後掐住王婷的雙手緩緩鬆開,嘴裡卻是吐出一口鮮血。

王婷的手還在不停的轉動着,她手上握着一把精緻的小刀,刀刃已經捅入那太監的腹中。這把刀正是司馬遹送給王婷的那把可摺疊的“彈簧水果刀”。待王婷顫抖的手將刀子從太監肚子中拔出,對方早已氣絕身亡。

大喊大叫的王婷終於將宮殿內外的人們吸引過來。司馬遹也聽到動靜從花園裡跑了回來,他看着倒在血泊裡的屍體和混身顫抖的王婷,已經猜到七八分,將皇后攬入懷中,柔聲安慰起來。同時,對嚇得跪倒一片的宮女太監們呵斥道:“還愣着幹什麼,還不快打掃了。”

……

此次的刺殺未遂案很快被從衛城調來的特別廷尉調查的一清二楚。從這個黃門的身份以及他如何獲得毒藥,如何進得勤政殿,如何知道皇上的作息習慣入手。廷尉將隱藏在洛陽城中,經營多年的河間王司馬顒情報網絡連根拔起。

此時,司馬顒也已經將檄文遍告天下,之前被李含聯絡好的那些王侯聞風而動,紛紛響應檄文,聚兵謀反。甚至遠在荊揚,被劉弘打的節節敗退的張昌,石冰也假模假樣的響應司馬顒的檄文,要率“義兵”替天行道。

司馬遹也毫不含糊,接着上次所詔告天下的詔令,再次下發詔令,要求天下州牧,太守,縣令表態討伐這些叛逆,

此前已有很多州牧,太守乃至部分王侯表態擁戴司馬遹,此次詔令下達之後,再沒有人可以騎牆。因爲司馬遹在詔書中明說了模棱兩可的騎牆派亦爲叛賊。

一場決定晉王朝命運的大戰即將在中原大地上拉開帷幕。所幸的是,劉弘在南方的平叛戰場上進展順利。張昌,石冰等叛賊已被壓縮到江州和南荊州一線的狹小地區。北方的豫州,兗州,盈州,梁州,涼州,徐州皆站在司馬遹這邊。

特別是涼州刺史張軌,他在規制上本是受河間王司馬顒管束的,地盤臨近處就駐紮着司馬顒的十幾王大軍。但是他還是毫不猶豫的支持了司馬遹。

司馬顒令李含爲都督,悍將張方爲帥,帶兵十萬向西挺進;司馬穎親率十五萬大軍再次南下,向洛陽開進;東海王司馬越也率由多個王侯封國國兵組成的五萬軍對向西開進。除此,各個州郡相鄰的雙方陣營勢力也開始爆發大範圍的摩擦爭戰。一時之間,風雨滿樓,黑雲壓城。

司馬遹卻是胸有成竹,他絲毫沒有擔心這場戰爭自己能否勝利。他唯一擔心的是這一仗要打多久,如果戰爭持續時間太長,即使自己取得最後的勝利,那麼整個晉王朝也已被掏空的虛弱無比,最終還是難以避免五胡亂華,永嘉淪喪那樣的悲劇發生。

他給自己定了個目標,最多最多,兩年內平定天下。而現有通過宰殺石崇所抄沒的財貨能支撐這場戰爭的時間恰恰也是兩三年的時間。

……

司馬遹一天內連續進行了兩次朝議,三次軍事會議,迅速做出了部署。當下,整個洛陽城有近九萬餘禁軍。司馬遹令長沙王司馬乂率五萬禁軍北渡黃河,在黃河北岸攔截住司馬穎的大軍,輜重糧草由河洛地區供應。令夏越親率兩萬禁軍前去掃蕩自青徐而來的司馬越,後勤由豫兗兩州負責。最後兩萬禁軍則留守洛陽,由司馬遹自己親自統帥,等候張方的前來,同時爲另外北渡黃河的司馬乂大軍保障住後方糧道。

他對司馬乂的要求僅僅是能做到與司馬穎的十五萬大軍對峙於黃河北岸。而對夏越的要求則是痛擊全殲青徐司馬越等賊。

司馬乂聽完司馬遹的如此佈置,有點憂心的問道:“陛下,都城只留守兩萬兵馬,還不僅僅是守城,還要保障張方的十萬大軍不會切斷河洛與河內的糧道。這兵力是否少了。陛下何不讓臣與陛下共守河洛?我們兵力本來就少,應該集中兵力纔是啊”

司馬遹解釋給司馬乂說:“正因爲我們兵力少,對方兵力多,所以纔要將戰線展開。這樣才能避開對方兵力多的優勢,而利於發揮我軍機動性強,兵卒精銳的優勢。否則二三十萬大軍都集中到區區方圓兩百里的河洛之地,那麼洛陽城必然被圍成一座死城,我們幾萬禁軍只能如甕中之鱉般被困於河洛,對方即使一時半會攻不下來。也足以將我們困到天下形勢鉅變之時。”

司馬乂對兵道還是有自己的見解,聽司馬遹一番解說,立刻理解了司馬遹的用意。對司馬遹叩首說道:“謝聖上指點,臣明白了。”

司馬乂與夏越的大軍如同兩條黑色巨龍分別向東,北兩向蜿蜒遊弋而去。司馬遹將手中最精銳的一隻騎兵--六百騎的王庭重騎交給了夏越。此時,六百騎着肩高1.6米的高頭大馬,人馬全套鐵甲的騎士威風凜凜的穿過東城門。洛陽附近的百姓們將街道兩側站了裡外各三層,看着熱鬧。

而司馬乂雖然沒有系統騎兵,但有從原禁軍騎兵中訓練出來的柺子馬和鐵浮屠。這也是讓他在河北平原上與十五萬司馬穎大軍所抗衡的利器。

司馬遹攜手皇后在城頭目送兩隻平叛大軍消失在視線之中後,即刻召來司馬雅,陳徽,趙俊,皇甫商等將校佈置與張方的作戰計劃。

此時的張方和李含所率的十萬大軍已經過了潼關,弘農各縣縣令有的望風而降,表示隨附河間王,有的棄城而逃。只有少數縣城進行了頑強抵抗,但這些頑抗的城池很快就被張方羌人胡人佔半的虎狼之兵攻破,全城被屠。

弘農各縣淪陷後,李含,張方留守部分兵士後,帶着九萬大軍馬不停蹄的向洛陽方向殺來。當他們行至洛水時,已看到了洛陽禁軍連片的營帳,一萬洛陽禁軍在洛水岸邊已經築起了營壘。

現在的張方必須拔掉或封鎖住這顆釘子,才能繼續向洛陽挺進,否則後方的糧道時刻處於這一萬禁軍的威脅之下。

第五十一章 血色摘星樓第二十五章 大方陣第八章 臨安驚變第二十九章 被動的劉邦第五十七章 獅子堡第五十八章 人間蒸發第三十五章 意外的決戰之機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一百零五章 赤壁不會重演第七章 黎明前的襲擊第二十六章 爲妻備戰第一百零二章 滅魏第四十四章 全力追擊第二十四章 東都巨城第十六章 黎明前刻第五十五章 三千年之大定局第十四章 大局已定第四十八章 算計第二十五章 南下的秦瓊第四十章 背水之戰第二章 浮海洲第八章 買賣人第十七章 汝河谷地的征服者第三十二章 進退不得第二十一章 李巖之死第八十九章 陝縣之東第四十三章 牛刀小試第十章 立威第四十八章 河洛長弓第十二章 六合驚變第五十五章 南襄兵禍第十章 陰謀第六章 登基第二十四章 頓兵龜山第十六章 一個爛攤子第三十一章 掌控荊湖第八章 卻月城與沌口吳營第五十五章 三千年之大定局第四十五章 狂怒的帝辛第四十七章 羣蠻之首第二卷 長平公主第十五章 即刻登基第四十七章 黑山軍第九章 飛騎登陸第三十八章 返京第十四章 廢物戰車第十章 錢滾錢,錢變人第十四章 歸順招安第二章 霸王之擊第五章 接戰大象之國第十五章 錢塘伏龍第三章 秘密部隊第五十二章 殺兄弒父第五十四章 密約第三十一章 掌控荊湖第八十二章 漢帝國第五十八章 皇子的對視第四十八章 無底洞第八十八章 虎癡圍洛陽第三十一章 宰殺肥羊第三十七章 血與火的熔爐第三章 朝會上的爭論第八章 反圍剿第三十章 紙糊的樊城第十七章 入城第一章 廢太子第三十章 兵不血刃入長安第三十八章 愛惜糧食的程咬金第四十四章 白陘口之戰第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第十五章 即刻登基第九十七章 圍殲許諸第二十七章 願生命化做那朵蓮花第十二章 六合驚變第四十七章 火力碾壓第五十章 血戰第四十章 背水之戰第四十一章 再下江南第五十章 靜待時機第一章 廢太子第五十四章 瘋皇完顏亶第九章 飛騎登陸第三十七章 夜襲與殺伐第八十章 大敗諸葛亮第十三章 豪傑末路第三章 朝會上的爭論第三十六章 奇兵出擊第十七章 汝河谷地的征服者第十一章 漢中攻略第二十七章 許昌之圍第十二章 吳山腳下第九十一章 轟滅宛城第四十三章 再破長槍第四十二章 以速克謀第十五章 錢塘伏龍第三十一章 掌控荊湖第三十一章 韓信之計第四十二章 以速克謀
第五十一章 血色摘星樓第二十五章 大方陣第八章 臨安驚變第二十九章 被動的劉邦第五十七章 獅子堡第五十八章 人間蒸發第三十五章 意外的決戰之機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一百零五章 赤壁不會重演第七章 黎明前的襲擊第二十六章 爲妻備戰第一百零二章 滅魏第四十四章 全力追擊第二十四章 東都巨城第十六章 黎明前刻第五十五章 三千年之大定局第十四章 大局已定第四十八章 算計第二十五章 南下的秦瓊第四十章 背水之戰第二章 浮海洲第八章 買賣人第十七章 汝河谷地的征服者第三十二章 進退不得第二十一章 李巖之死第八十九章 陝縣之東第四十三章 牛刀小試第十章 立威第四十八章 河洛長弓第十二章 六合驚變第五十五章 南襄兵禍第十章 陰謀第六章 登基第二十四章 頓兵龜山第十六章 一個爛攤子第三十一章 掌控荊湖第八章 卻月城與沌口吳營第五十五章 三千年之大定局第四十五章 狂怒的帝辛第四十七章 羣蠻之首第二卷 長平公主第十五章 即刻登基第四十七章 黑山軍第九章 飛騎登陸第三十八章 返京第十四章 廢物戰車第十章 錢滾錢,錢變人第十四章 歸順招安第二章 霸王之擊第五章 接戰大象之國第十五章 錢塘伏龍第三章 秘密部隊第五十二章 殺兄弒父第五十四章 密約第三十一章 掌控荊湖第八十二章 漢帝國第五十八章 皇子的對視第四十八章 無底洞第八十八章 虎癡圍洛陽第三十一章 宰殺肥羊第三十七章 血與火的熔爐第三章 朝會上的爭論第八章 反圍剿第三十章 紙糊的樊城第十七章 入城第一章 廢太子第三十章 兵不血刃入長安第三十八章 愛惜糧食的程咬金第四十四章 白陘口之戰第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第十五章 即刻登基第九十七章 圍殲許諸第二十七章 願生命化做那朵蓮花第十二章 六合驚變第四十七章 火力碾壓第五十章 血戰第四十章 背水之戰第四十一章 再下江南第五十章 靜待時機第一章 廢太子第五十四章 瘋皇完顏亶第九章 飛騎登陸第三十七章 夜襲與殺伐第八十章 大敗諸葛亮第十三章 豪傑末路第三章 朝會上的爭論第三十六章 奇兵出擊第十七章 汝河谷地的征服者第十一章 漢中攻略第二十七章 許昌之圍第十二章 吳山腳下第九十一章 轟滅宛城第四十三章 再破長槍第四十二章 以速克謀第十五章 錢塘伏龍第三十一章 掌控荊湖第三十一章 韓信之計第四十二章 以速克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