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羣蠻之首

庸國國君庸伯很早就收到謝國發來的求援信。但是他壓根就沒有發兵的意思。

庸伯心裡清楚【庸國的都城方城到謝邑有五百里路程,大半是山路,中間還要跨越漢水。發兵到謝邑黃花菜都涼了,只能便宜了夏軍,讓他們以逸待勞。

不如先耗着。夏軍不可能長期在謝邑駐守大量兵力,否則淮夷西進沿着汝水北攻怎麼辦。等夏軍鬆懈下來時,再集中兵力聚殲謝邑的守軍,重新奪回南鄉的控制權。】

現在庸伯出兵的時機似乎來了,探子多日之前已從南鄉帶回消息,夏軍精銳主力早已撤到謝邑兩百里外的舞邑。

另一方面周方新即位的周王姬發也多次催促庸伯進兵南鄉。雖說庸國和周方實際只是同盟關係,不象其它小方國那樣是真實的依附於周方,但周王的面子庸伯還是得給的。

於是,庸伯徵召了兩萬名兵士。這些兵士全是步卒和射手,他們並不都是農夫,相反大多數是熟練的山中獵手。即使是在山間谷地耕作的農夫,也和平原上的農夫有很大不同,屬於半農半獵。

他們也並非全部來自庸國,做爲“羣蠻之首”,庸國有上百西南蠻族部落和小方國依附於自己。庸國實際控制的地盤甚至能和殷商相提並論,只不過這些地盤大多是山區。

……

庸國大軍頓兵於漢水之畔,數量如此龐大的軍隊要渡河並不是個很容易的事。他們開始伐竹結筏,卻沒人注意到河對岸的蘆葦叢中一個人伸出腦袋來向這邊張望。

此人觀察了一會,就上岸向遠處一片密林飛奔而去,密林之中赫然坐落着一個竹木結構的城堡,自然是夏方的象堡,同時也是一個秘密哨所。

裡面駐紮着幾個象奴和十幾個伊國民兵。按夏寬的請求,南伯華調集了二十個象堡給南師做爲流動哨所使用,這些流動哨所分佈在漢水東北岸區域,後面又設立了五個臨時驛站。

很快,一個綽號“飛毛腿”的民兵飛奔出來,向二十里外的驛站奔去,那裡有馬車。

……

兩萬庸軍終於渡過漢水,如同滾滾黑色洪流繼續東進。

庸軍營地五十仗外,有兩個人攀爬於樹上,遠遠的向營地內張望。這是夏寬和他手下的一名令偵斥候。

“過林則必先搜,安營則必設明暗崗哨,有章有法。這些庸卒雖然裝備簡陋,卻個個都是精悍之卒。這庸軍不好對付啊。”夏寬感嘆道。他本指望埋伏偷襲,現在看來是不可能的了,庸國這些兵卒都是漁獵出身,自是精於偵查設哨。

但夏寬此次親自出馬偵查也並非全無收穫,至少他知道了這些兵卒的實際戰力和裝備情況。

這些庸兵基本無甲,但都身上系幾塊獸皮作甲,步卒均持短戈或六尺左右的短矛以及藤盾,一看就知他們不大可能會結陣作戰。但是很多人都帶弓箭,所幸絕大部分是竹製獵弓,極小部分貴族打扮的將衛卻帶着角弓甚至複合弓。

……

第二天晌午,庸軍就抵達了謝邑,沿途他們掃平了一處小邑,夏寬已經着人提前通知了這個小邑的民衆,讓他們進行了轉移。但是依舊有少部分人沒走,他們抱着僥倖心理認爲庸軍不會對他們怎麼樣,結果盡被屠殺。

接天連地的兩萬庸軍開始在謝邑周邊紮營,他們的營地也很簡單,就是把荒草清除平整,然後用兩片竹蔑搭成人字形,鋪上茅草就當成軍帳使用。營盤周圍也不設柵欄圍牆什麼的,但卻設立有大量崗哨。

謝邑“簡易城牆”之外的人口大部分都被轉移到”城牆”裡面。但依舊少部分人沒理會夏軍的勸說。

很快,牆內駐守兵士發現牆外的所有茅茨房屋農舍都被點燃,居住在裡面的居民被集中到一起,然後用短戈一個個砍死。

這是庸軍首領庸立下的命令,他擔心這些居民中有奸細,在己方攻城時給自己背後來一刀。爲防萬一,索性全部殺掉。

駐守兵士裡有謝國本土民兵,他們看着自己鄉親無端被殺,憤怒不已,這和戰場上廝殺導致的傷亡有本質區別。每個人手中都撰緊了三米長戟,這長戟和身上的扎甲頭盔都是前些時日從舞邑調運來的。

由於庸方給了謝邑守軍充裕的時間,當下的“簡易城牆”四角已經換成了石木搭砌的固定碉樓。

下土上木圍牆的後面,也用木架搭了圈一米寬的甬道。一個平均身高的兵士立於甬道之上,剛好可以露出胸膛和雙肩。下到地面,則頭部低於牆頭。三米長戟的矛尖剛好可以將攀附於牆頭的兵士捅刺下去。

……

庸立睜大眼睛瞪視着眼前這座“城池”。“城牆”並不高大,加上壕溝的深度也不過一仗有餘,更何況壕溝不寬,梯子做長點,就可以直接橫架過去。

庸立在掃平前一個小邑時就知道,對方已經提前知道了庸軍的到來。所以必須在一天之內拿下謝邑,否則舞邑的援兵隨時都可能趕來。

另外庸兵做戰沒有輜重糧草一說,每兵初始自帶三天干糧,而後沿途每隔兩三天漁獵補充給養。這附近也無狩獵之處,如果不佔據謝邑,不可能陣仗進行中,分兵跑其它地方去打獵吧。

想到這,他即刻下令打造登梯,準備攻城。就在庸兵打造登梯時,城內民兵們也正在做着一件事,成桶成桶的水澆灌到木頭圍牆和四角碉樓之上。將木材弄的潮溼無比,這是防止庸軍用火攻城。

……

打造了幾百把梯子的庸軍開始攻城了,他們先是集結起來,分佈於四面,然後一波波的擡着梯子接近“城牆”。靠近時,先用弓箭做出幾輪拋射,以掩護擡着梯子迅速奔向牆腳的兵卒。

此時“城牆”內,每一個兵卒都靠近牆體蹲在地上,看着竹弓拋射出的箭矢如同下雨般落下。由於是拋射,牆體附近必然是射擊的盲區。

邑中民衆百姓也早已跑到屋舍中躲了起來,此時茅茨爲頂的房屋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

兵卒們握緊手中的長戟,盾戈,還有強弩,靜靜的等待着長官的指令。其中長戟兵有2200名,盾戈手400名,弩手400名。只是這些兵卒之中並沒有虎賁正規軍的身影。只有負責民兵指揮的一些虎賁老兵在活動。

第三十二章 馬娘娘被俘第二十五章 刺頭司馬囧第十九章 張濟入南陽第十二章 憂慮的朱元璋第十二章 吳山腳下第二十八章 兵過峽江第六十五章 大門洞開的益州第五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十七章 說服楊沂中第二十六章 克城第十章 廣陵戰灌嬰第四十一章 窮寇末路第十八章 教訓張飛第八章 反圍剿第一章 楚國故都第八章 卻月城與沌口吳營第五十一章 血色摘星樓第三十章 京城保衛戰第三十八章 獵殺河洛第二十章 毒計第二十八章 火繩機銃第五十章 血戰第三十九章 設幕立僚第二十六章 南征第三十章 紙糊的樊城第七章 柔福帝姬第三十五章 急紅了眼的多爾袞第三章 誘捕岳飛第十六章 久別重逢第九十七章 圍殲許諸第五十四章 天下太平第二十六章 汝南伏兵第六十四章 真定城巷戰第五十六章 閬中的反擊戰第四十九章 李密之死第五章 江都大總管第四十五章 幽州邊騎第五十六章 奇額城的陷阱第四十三章 河北戰場第三章 破繭而出第八十一章 和孔明講道理第二十二章 巴蜀解危第四十九章 二王伏誅第二十一章 汝州血戰之交鋒第四章 殺人神器第二章 賈后的圈套第六十六章 定鼎華夏第三十三章 蠢蠢欲動第八章 揚子江水戰第二十九章 帝姬與傳國玉璽第十八章 平叛削藩第六十三章 大捷第十五章 算盤城第三章 秘密部隊第三十一章 嗚咽的號角第二十二章 勤王之軍第六章 東宮復立第六十二章 攻城利器第四十一章 武卒銳士第三十四章 故人相逢第四十二章 兀朮試銃第四十八章 初戰黑山賊第六十五章 奇兵襲鎬京第二十三章 廣濟之戰第二十八章 消失的吳三桂第十四章 兗州之戰第六十三章 引狼入室第六章 天興軍第四十六章 朝歌之戰第六十二章 決戰第四十章 鞠義的先登營第四十九章 槍林如鋒第三十章 陣戰第十七章 初會劉備第三十三章 蠢蠢欲動第九十八章 湊熱鬧的孫權第四十三章 再破長槍第九章 歸義伯第三十六章 鏖戰第二章 浮海洲第二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六十三章 大捷第五章 奪宮第六章 疾馳的車隊第三十六章 登陸山海關老龍頭第三十一章 嗚咽的號角第六章 錢塘黑影第六十四章 天下,帝國與王朝第十四章 逃亡大師第一章 楚國故都第四十三章 河北戰場第九章 霹靂箭 vs 神臂弩第四十七章 黑山軍第六十六章 南征巴蜀第二十七章 以死報君王?第五十章 靜待時機第二十八章 消失的吳三桂第三章 秘密部隊第四十七章 羣蠻之首第二十六章 南征
第三十二章 馬娘娘被俘第二十五章 刺頭司馬囧第十九章 張濟入南陽第十二章 憂慮的朱元璋第十二章 吳山腳下第二十八章 兵過峽江第六十五章 大門洞開的益州第五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十七章 說服楊沂中第二十六章 克城第十章 廣陵戰灌嬰第四十一章 窮寇末路第十八章 教訓張飛第八章 反圍剿第一章 楚國故都第八章 卻月城與沌口吳營第五十一章 血色摘星樓第三十章 京城保衛戰第三十八章 獵殺河洛第二十章 毒計第二十八章 火繩機銃第五十章 血戰第三十九章 設幕立僚第二十六章 南征第三十章 紙糊的樊城第七章 柔福帝姬第三十五章 急紅了眼的多爾袞第三章 誘捕岳飛第十六章 久別重逢第九十七章 圍殲許諸第五十四章 天下太平第二十六章 汝南伏兵第六十四章 真定城巷戰第五十六章 閬中的反擊戰第四十九章 李密之死第五章 江都大總管第四十五章 幽州邊騎第五十六章 奇額城的陷阱第四十三章 河北戰場第三章 破繭而出第八十一章 和孔明講道理第二十二章 巴蜀解危第四十九章 二王伏誅第二十一章 汝州血戰之交鋒第四章 殺人神器第二章 賈后的圈套第六十六章 定鼎華夏第三十三章 蠢蠢欲動第八章 揚子江水戰第二十九章 帝姬與傳國玉璽第十八章 平叛削藩第六十三章 大捷第十五章 算盤城第三章 秘密部隊第三十一章 嗚咽的號角第二十二章 勤王之軍第六章 東宮復立第六十二章 攻城利器第四十一章 武卒銳士第三十四章 故人相逢第四十二章 兀朮試銃第四十八章 初戰黑山賊第六十五章 奇兵襲鎬京第二十三章 廣濟之戰第二十八章 消失的吳三桂第十四章 兗州之戰第六十三章 引狼入室第六章 天興軍第四十六章 朝歌之戰第六十二章 決戰第四十章 鞠義的先登營第四十九章 槍林如鋒第三十章 陣戰第十七章 初會劉備第三十三章 蠢蠢欲動第九十八章 湊熱鬧的孫權第四十三章 再破長槍第九章 歸義伯第三十六章 鏖戰第二章 浮海洲第二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六十三章 大捷第五章 奪宮第六章 疾馳的車隊第三十六章 登陸山海關老龍頭第三十一章 嗚咽的號角第六章 錢塘黑影第六十四章 天下,帝國與王朝第十四章 逃亡大師第一章 楚國故都第四十三章 河北戰場第九章 霹靂箭 vs 神臂弩第四十七章 黑山軍第六十六章 南征巴蜀第二十七章 以死報君王?第五十章 靜待時機第二十八章 消失的吳三桂第三章 秘密部隊第四十七章 羣蠻之首第二十六章 南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