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黎明前刻

宋軍船隊殘存的艦船上,兵士們依舊持續對靠攏而來的維京船發射着火箭。不過這維京船的船體材料都經過特殊處理,僅僅依靠火箭是無法短時間內將其點燃的。整個船體極簡設計,沒什麼多餘的附屬物,甚至連上層甲板都沒有,唯一易燃的是那張布帆。不過和蜈蚣艦一樣,維京船在作戰時,會下掉帆布。因此宋軍的火箭幾乎沒有發揮出作用。

宋軍本就在水戰中佔據下風,得到趙構傳令還得調轉船頭。崇明軍抓住這個空擋,猛烈攻擊,片刻宋軍又被蜈蚣艦擊毀五艘船隻。維京船也有不少已經靠上前去,離宋軍船艦隻有十仗不到距離時,那些維京水手們從大盾後拋出了戰斧和標槍。嗚嗚嘶吼旋轉着的戰斧和如同飛蝗般的標槍在近距離內撲向宋軍兵卒。

神武軍兵卒頭上的整鐵完鑄的鍋蓋盔抵擋不住利斧,被斧頭擊中後,往往是鍋蓋鐵盔被旋轉的飛斧打飛或打掉,而後利斧劈入腦袋。他們身上的鱗甲也難以阻擋住那重達十餘斤的標槍,往往是被標槍貫入胸膛或從腹部貫穿整個身體。當然亂箭之下,維京水手也難免有所傷亡,但相對於宋軍而言傷亡要小的多。

隨後維京船上的水手登上了靠攏的宋軍戰船,雙方在甲板上殺成一團。這種肉搏混戰,雙方格鬥技巧上不相上下,但在悍勇鬥志上,維京水手顯然佔據絕對上風。

神武軍雖是宋軍經過嚴酷訓練的精銳,但在精神意志上或多或少沾染了宋朝上層社會的文弱之風。勇武鬥志方面自然是無法與這些水手相比。不過片刻時間,甲板上的宋軍傷亡過半後,剩餘的兵士就士氣完全崩潰,棄械投降。

現在除了趙構所乘的那艘龍船向着臨安城努力逃去,其餘殘存的宋軍戰船俱被崇明軍所控制俘獲。

一直在龍船周邊百仗範圍內遊弋的三艘蜈蚣艦,十八列長槳齊飛,在水中劃出一道道白色航跡,如同離弦之箭般向龍船飛馳而去。不一會便接近了龍船。蜈蚣艦最頂層的甲板上站滿了列好軍陣的戰兵。盾在最前,第二三排標槍,第四排鉤鐮長槍,第五排刀盾手。

龍船甲板上神武軍兵卒也是嚴陣以待,等敵船接近不到五十仗時,弩手齊扣懸刀,箭矢向蜈蚣艦傾射而去,由於距離太遠,宋軍做的是拋射射擊,蜈蚣艦又在高速運動中。這一潑箭矢越過蜈蚣艦,射了個空,只有少數箭擦到了部分第五排的刀盾手,但他們已將盾牌頂在頭頂,避免了傷亡。

第二波宋軍弩手的箭矢射擊角度又太低了,還沒夠到蜈蚣艦就落入江水之中或射到船舷之上,只有少部分打在蜈蚣艦上軍陣的最外一層盾牌上。

等他們上到第三發箭矢時,蜈蚣艦已經非常靠近龍船,這個時候無法再做拋射射擊,只能直瞄攢射,當然這波箭矢都被最外層的刀盾手擋住。緊接着,標槍鋪天蓋地向宋兵襲來,連續投了兩輪,大批神武軍兵卒們東倒西歪的倒在槍雨之下。

五米長的鉤鐮槍齊出將龍船船幫鉤住,將兩船拉攏,刀盾手,標槍手,登上船幫跳過船舷,與宋軍兵士戰在一起。喊殺之聲響徹在錢塘江上空……

在臨安城南水門城樓上的楊沂中並不能看到數裡之外,錢塘江水面上的戰局。他舉目遠眺良久也沒看到趙構的船隊返回,只好再回到皇城正門的城樓,這個時候來自皇城東西兩側的飛矢和炮擊也已停止,顯然是岳飛將趙構唬出臨安城的目的達到後就停止這樣再無意義的遠程攻擊。甚至正門那排盾牆車也退回到後面的街巷之中。

過了片刻一切都靜止了下來,楊沂中眼前的御道上再也沒出現過叛軍的身影。

楊沂中心中狐疑道【難道是岳飛撤兵了】,他隨即派出斥候探馬出到外城探查,誰知這一去,五個人只回來一個人。原來岳飛並沒有退,而是在內城外圍構築了防線,設立了崗哨關卡,將整個內城的陸上通道封鎖起來。

這下,楊沂中徹底糊塗了,心想【你岳飛就這麼點兵力,不速戰速決,又不撤退逃竄,等駐守城外的幾路朝廷大軍得到消息,趕來救援,你將插翅難飛。除非….】他打了個機靈,不敢往下想。

之前,當他知道趙構乘船逃出臨安城時,就有這個想法,認爲將趙構嚇唬出城外本身就是岳飛的計謀。但他在水門城頭眺望江面卻沒發現什麼,就稍稍放寬了點心。現在岳飛的反常舉動又將他的這種憂慮重新勾起。

又等了一個時辰,已到了接近黎明拂曉時分。周圍的環境已經靜的讓楊沂中發慌,他心裡冒出個念頭,現在不管趙構怎麼樣了,他都已不在皇城之中,自己是不是固守皇城和他的安危已沒有關係。而且現在也聯繫不上趙構,屬於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情況。

所以,不如乘此機會集中神武兵卒打岳飛個措手不及,說不定還能斬殺甚至生擒岳飛,那樣叛軍羣龍無首,必然一舉平定。那時,即使自己所擔心的那件事【官家被叛軍生擒】真發生了,自己也可力挽狂瀾,可用岳飛人頭威懾叛軍放還趙構或用岳飛換回趙構。

主意拿定,他就立刻吩咐將校集合兵士,準備出擊。這次他手下將領都知道趙構已經跑了,所以也沒有人反對他這個計劃。

很快,大軍在皇城大門內側集結完畢。面朝御道的宮門緩緩打開,排列整齊的神武軍邁着整齊的步伐開出皇城,沿着御道向北殺來。

抄着神臂弩的弩手押着陣腳,最前方是持着長達四米重斧,身披步人重甲的神武重步兵。這是大宋最引以爲傲的兩大精銳兵種,連完顏兀朮對此都畏懼不已。中間是同樣身披重甲,頭戴鍋蓋盔的神武軍刀盾手,他們手中火把將御街照的如同白晝一般。

出宮的宋軍才行了百餘仗距離,便被崇明軍截住,對方軍陣中傳來一個楊沂中熟悉的聲音:“十哥,多日不見,可好!”

第八章 買賣人第五十八章 皇子的對視第六十九章 烏林達氏第十六章 熱兵器時代的陣地第二十一章 擊殺張濟第二十一章 李巖之死第六十四章 真定城巷戰第三十四章 攤牌第十四章 大局已定第五十四章 賈詡毒計第四十二章 兀朮試銃第二十六章 克城第四十一章 再下江南第八章 反圍剿第八十三章 奇兵進河洛第一章 楚國故都第六十章 巨型“囚籠”第十七章 入城第九十七章 圍殲許諸第一百零六章 關羽的復仇第六十八章 任性的張飛第三十三章 蠢蠢欲動第三十章 王庭重騎與長弓手第七十九章 江州之戰第三十七章 張方遇阻第五十章 最後的任務第七十一章 兵臨成嘟第五十章 最後的任務第六十六章 恐怖的營嘯第一章 賦閒的岳飛第十四章 包衣啊哈第三十九章 劉邦之死第二十四章 山海關之戰第八十八章 虎癡圍洛陽第九章 平英布第二十一章 兵權謀家的無奈第八章 買賣人第十章 錢滾錢,錢變人第二章 九尾狐之旗第四十九章 太行之圍第十一章 漢中攻略第六十三章 引狼入室第三十一章 韓信之計第三十七章 獨眼夏侯惇第四十三章 姬昌屠黎第六章 疾馳的車隊第二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三十章 戰潼關第六十一章 纏鬥第十七章 北歸第四十八章 算計第五十三章 北方來客第五十六章 閬中的反擊戰第四十八章 初戰黑山賊第二十二章 大升級第三十七章 獨眼夏侯惇第二十九章 反叛聯盟的瓦解第十四章 包衣啊哈第一百零七章 攻克柴桑第六十章 伐周第九十五章 岌岌可危的洛陽城第十六章 直線進軍第三十六章 老姬昌的伎倆第五十四章 天下太平第十四章 包衣啊哈第八十三章 奇兵進河洛第九章 翻臉第三十九章 洛水伏兵第二十二章 砍活樁第五十二章 中原故土第十八章 通濟渠口第三十九章 劉邦之死第二十二章 洪武西征第三章 青銅盾衛第二十章 援助劉表第四章 殿斬奸臣第八章 男女大防第二十一章 原形畢露第十一章 州縣三司與開花彈第二十六章 火槍之威第四十七章 羣蠻之首第三十七章 夜襲與殺伐第六章 東宮復立第二十八章 厲兵秣馬第十三章 蜈蚣戰艦第二十二章 進軍漢中第三章 築河築城第六十二章 攻城利器第八十九章 陝縣之東第二十八章 收降秦叔寶第四十七章 重騎衝鋒第四十四章 全力追擊第五章 兵臨城下第二十九章 謀劃興洛城第十章 洗腦所第一卷 甲申正月第五十六章 奇額城的陷阱第二十四章 頓兵龜山第七十章 新式投石機第五十一章 “逃兵”司馬穎
第八章 買賣人第五十八章 皇子的對視第六十九章 烏林達氏第十六章 熱兵器時代的陣地第二十一章 擊殺張濟第二十一章 李巖之死第六十四章 真定城巷戰第三十四章 攤牌第十四章 大局已定第五十四章 賈詡毒計第四十二章 兀朮試銃第二十六章 克城第四十一章 再下江南第八章 反圍剿第八十三章 奇兵進河洛第一章 楚國故都第六十章 巨型“囚籠”第十七章 入城第九十七章 圍殲許諸第一百零六章 關羽的復仇第六十八章 任性的張飛第三十三章 蠢蠢欲動第三十章 王庭重騎與長弓手第七十九章 江州之戰第三十七章 張方遇阻第五十章 最後的任務第七十一章 兵臨成嘟第五十章 最後的任務第六十六章 恐怖的營嘯第一章 賦閒的岳飛第十四章 包衣啊哈第三十九章 劉邦之死第二十四章 山海關之戰第八十八章 虎癡圍洛陽第九章 平英布第二十一章 兵權謀家的無奈第八章 買賣人第十章 錢滾錢,錢變人第二章 九尾狐之旗第四十九章 太行之圍第十一章 漢中攻略第六十三章 引狼入室第三十一章 韓信之計第三十七章 獨眼夏侯惇第四十三章 姬昌屠黎第六章 疾馳的車隊第二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三十章 戰潼關第六十一章 纏鬥第十七章 北歸第四十八章 算計第五十三章 北方來客第五十六章 閬中的反擊戰第四十八章 初戰黑山賊第二十二章 大升級第三十七章 獨眼夏侯惇第二十九章 反叛聯盟的瓦解第十四章 包衣啊哈第一百零七章 攻克柴桑第六十章 伐周第九十五章 岌岌可危的洛陽城第十六章 直線進軍第三十六章 老姬昌的伎倆第五十四章 天下太平第十四章 包衣啊哈第八十三章 奇兵進河洛第九章 翻臉第三十九章 洛水伏兵第二十二章 砍活樁第五十二章 中原故土第十八章 通濟渠口第三十九章 劉邦之死第二十二章 洪武西征第三章 青銅盾衛第二十章 援助劉表第四章 殿斬奸臣第八章 男女大防第二十一章 原形畢露第十一章 州縣三司與開花彈第二十六章 火槍之威第四十七章 羣蠻之首第三十七章 夜襲與殺伐第六章 東宮復立第二十八章 厲兵秣馬第十三章 蜈蚣戰艦第二十二章 進軍漢中第三章 築河築城第六十二章 攻城利器第八十九章 陝縣之東第二十八章 收降秦叔寶第四十七章 重騎衝鋒第四十四章 全力追擊第五章 兵臨城下第二十九章 謀劃興洛城第十章 洗腦所第一卷 甲申正月第五十六章 奇額城的陷阱第二十四章 頓兵龜山第七十章 新式投石機第五十一章 “逃兵”司馬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