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再下江南

除了弩炮彈藥,那些長弓手所用的箭矢也是特製的,同樣消耗巨大,此時每名弓手還有三十餘發箭矢。幸運的是,這首次交鋒中對瓦崗軍所造成的巨大傷亡,讓李密恐慌起來。使得他不敢再對洛口倉繼續發動類似強攻,否則按當前這個傷亡速度。再進行四波同樣攻擊,瓦崗剩餘十二大軍全軍都要覆沒。

於是,李密只好放棄了速戰奪回洛口的企圖,採用步步爲營,挖掘坑道破城的攻城策略。他令兵卒挖掘坑道延伸連通到洛口城牆外的壕溝,將水排幹後,再一鍬一鋤的將夯土城牆全部挖開。只是這個工程量巨大,非幾天幾日就能完成。

……

在洛口之南的戰場,因爲羅士信將十萬大軍抽離,段達,沈光的壓力頓時大減。隋營的偵騎斥候再次馳騁於河洛郊野之中。羅士信的兵力雖然還是佔優,但卻是無力再用剩餘的十萬兵力去圍堵隋軍的五萬大軍。

當然段達與沈光也不願意輕易與隋軍決戰,而且楊廣讓人給他們帶了訊息,同樣要求他們慎重出戰。於是在洛口之南的戰場雙方又回到最初的小戰不斷,大戰沒有的相持平衡狀態之中。

這個時候,楊廣卻秘密的潛出了東都洛陽,在數十名精銳驍果武士的護衛下,乘坐上一艘維京船,維京水手奮力搖槳,順汝河而下僅僅一天時間就抵達了汝南。在這裡一支由二十餘艘槳帆蜈蚣戰艦組成的艦隊正等着他。時值初秋時分,西北風起,蜈蚣艦鼓起風帆順風順水,船身兩旁的四列長槳捲起千堆雪,蜈蚣艦高速向東駛去,在河面上留下長長的航跡。沿途據點接力更換水手,上千裡航程竟然朝發夕至。

楊廣走入江都城宮城時,已是夜幕時分。蕭皇后聽到宮人稟報都不敢相信是真的,匆匆帶着幾名宮嬪前來迎接。爲了保密,此次南巡,楊廣吩咐夏越連蕭皇后以及趙王楊杲都沒事先告之。自上次楊廣北返之後,二人已是近一年沒有見面,久別之後,蕭美娘自然是有無數的話語要傾訴。衆人正寒暄時,趙王楊杲也已得到消息匆忙來見駕。

江都宮內的宮人們又連忙準備了夜宴供楊廣一家人食用。在家宴上,蕭美娘突然說道:“難得全家能團聚吃個飯,陛下此次可是要帶我等返回東都?”

楊廣拉着蕭美孃的手對衆人說:“朕此次回江都是有要事要辦。明日一早便需趕回東都,洛陽那邊戰事還十分吃緊。如今從江都到東都的沿途還是不甚太平。所以你們還是需忍耐些時日才能返回東都,不過這個日子很快就會來了。朕不久就會剿平瓦崗賊軍,打通通濟渠。”

第二日天還未亮,楊廣就躡手躡足的翻身起牀。他卻不知道枕邊的蕭美娘比他醒的還早,看楊廣起來了,也起身下聊牀榻親自服侍楊廣穿戴洗漱。

在夏越的陪同下,楊廣向江都城外的天興城策馬飛馳二去。利用路途上這麼一點時間,夏越向楊廣稟報了南方的戰局。如今江表的林士弘已是苟延殘喘,數次大敗之後,只剩不到五萬的殘兵。被淮南,荊州,嶺南,江東四路隋軍二十餘萬人馬困在豫章,敗亡之日也就是月旬之間。

楊廣連連點頭稱讚,而後語重心長的說:“南方戰場不必急於求成,只需穩紮穩打,朕不給你們期限。”

話語之間,兩人以及護衛的天興軍背嵬衛已進入天興城中。楊廣立刻調出面板查看,這一年來,因爲北返洛陽,西進關中,收降蕭銑,殲滅單雄信,克復洛口等主線任務或臨時任務的完成,楊廣獲得了整整二十萬的積分獎勵。

本來,楊廣想將天興城帶入啓蒙時代中級,那樣就可以開啓熱兵器時代,但是很遺憾,系統此時鎖定了升級的上限。楊廣只好將所有積分都用於暴兵之上。

他先是花費兩萬積分,將此前的戰鬥減員彌補回來。而後花費六萬積分生成長弓手與山地長槍兵各兩千名。四萬積分生成兩千名王庭重騎;四萬五千積分生成三千名輕甲飛騎;三萬積分生成兩千名背嵬衛。合計花去十九萬五千積分。消耗掉九千人口餘額。

做完這些,楊廣就下令載着包括補損兵員在內的萬餘天興軍船隊返航東都,同時他留下了絕大部分槳帆蜈蚣艦。只留了十艘護航之用。夏越擔心這樣不安全。

楊廣笑笑說:“沒什麼不安全的,朕幾乎將整個天興軍都帶上了。只留了一千背嵬衛看守天興城,一千背嵬衛進駐江都宮城。另外豫章之戰需要水師,所以這些蜈蚣戰艦朕儘量留下來,讓你可儘快調撥到豫章去。”

五天之後楊廣回到洛陽,將天興軍在城中軍營安置妥當後,就帶着一千背嵬衛返回宮城。迎面看到帶着親兵在大街上急匆匆奔走的王世充。楊廣此行是輕裝簡行,並沒有什麼儀仗,所以王世充也並不知道迎面而來的就是天子儀駕。

直到一聲“皇帝駕到!”的內侍唱喝之聲才讓埋頭趕路的王世充明白過來。他連忙跳下戰馬,一路小跑到楊廣坐騎前,單膝跪地說道:“臣見過聖上,恕臣有甲冑在身不能全禮。”

楊廣忙說:“世充快快平身起來說話,無需多禮,你這是急匆匆的要去哪兒啊?”

王世充這才起身說道:“陛下,你回來的真是巧。王伯當那賊遣人打入東都了。臣正在全城各營調集兵力前去驅逐。”

楊廣臉色一變說道:“東都居然讓瓦崗打進來了?怎麼防守如此疏忽,他們進來多少人馬,有無後援?”

第二十八章 收降秦叔寶第三十二章 決議北伐第十一章 東宮之變第三十八章 返京第十七章 北歸第三十四章 兵至“盛京”第二十九章 被動的劉邦第四十六章 誰是甕中之鱉第十六章 直線進軍第二十九章 進退失據的朱元璋第四十章 韃盡第一章 賦閒的岳飛第二十六章 攻守易形第七章 淮南反王杜伏威第八章 買賣人第十七章 北歸第六十一章 纏鬥第三十二章 廣陵之圍第五十章 靜待時機第四十七章 火力碾壓第四十章 軍制改革第五十三章 四足鼎立第三十二章 燙手山芋第六十二章 圖謀巴蜀第四十章 軍制改革第二十四章 東都巨城第四十四章 全力追擊第十三章 豪傑末路第三章 青銅盾衛第二十九章 謀劃興洛城第二十二章 洪武西征第二十五章 弩炮建功第十六章 久別重逢第六十三章 引狼入室第三十六章 鏖戰第九章 飛騎登陸第四十五章 狂怒的帝辛第一章 說破美人計第五十五章 南襄兵禍第七章 龍藏浦河口的新城第五十一章 晉陽驚變第十八章 通濟渠口第二十章 生擒崇伯虎第五十三章 北方來客第四十八章 不戰自潰第十六章 黎明前刻第五章 屈打成招第十章 立威第二十章 新政與城守營第一百零一章 決戰之日第十九章 張濟入南陽第二十章 油筒火龍第五十一章 血色摘星樓第二十三章 項伯投敵第四十四章 霸王奪鼎第七十六章 失蹤的關羽第二十五章 大方陣第五十五章 三千年之大定局第七十章 新式投石機第三十二章 隴西之軍第四十七章 羣蠻之首第二十六章 南征第二十章 毒計第五十三章 熱兵器霹靂彈第三十三章 大破長槍密集方陣第十六章 久別重逢第六章 錢塘黑影第五十三章 特種作戰第四十三章 河北戰場第十八章 攻擊來自地下第七章 龍藏浦河口的新城第九十一章 轟滅宛城第十章 陰謀第十六章 冀州猛將第三十九章 設幕立僚第三十一章 生擒帝辛第五章 接戰大象之國第二十五章 刺頭司馬囧第六十二章 攻城利器第三十一章 宰殺肥羊第七十五章 火中取栗第六十二章 決戰第三十五章 淮西張浚第三十八章 返京第三十一章 韓信之計第三十二章 廣陵之圍第二章 驍果軍逃兵第三十二章 廣陵之圍第五章 屈打成招第十三章 初戰曹操第五十一章 晉陽驚變第六章 立國稱方第四十一章 光復之後第十三章 夏日之劫第六十九章 飛奪涪城第四十四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十章 洗腦所第八章 臨安驚變第十八章 黃袍加了身第二十五章 進擊的步人甲
第二十八章 收降秦叔寶第三十二章 決議北伐第十一章 東宮之變第三十八章 返京第十七章 北歸第三十四章 兵至“盛京”第二十九章 被動的劉邦第四十六章 誰是甕中之鱉第十六章 直線進軍第二十九章 進退失據的朱元璋第四十章 韃盡第一章 賦閒的岳飛第二十六章 攻守易形第七章 淮南反王杜伏威第八章 買賣人第十七章 北歸第六十一章 纏鬥第三十二章 廣陵之圍第五十章 靜待時機第四十七章 火力碾壓第四十章 軍制改革第五十三章 四足鼎立第三十二章 燙手山芋第六十二章 圖謀巴蜀第四十章 軍制改革第二十四章 東都巨城第四十四章 全力追擊第十三章 豪傑末路第三章 青銅盾衛第二十九章 謀劃興洛城第二十二章 洪武西征第二十五章 弩炮建功第十六章 久別重逢第六十三章 引狼入室第三十六章 鏖戰第九章 飛騎登陸第四十五章 狂怒的帝辛第一章 說破美人計第五十五章 南襄兵禍第七章 龍藏浦河口的新城第五十一章 晉陽驚變第十八章 通濟渠口第二十章 生擒崇伯虎第五十三章 北方來客第四十八章 不戰自潰第十六章 黎明前刻第五章 屈打成招第十章 立威第二十章 新政與城守營第一百零一章 決戰之日第十九章 張濟入南陽第二十章 油筒火龍第五十一章 血色摘星樓第二十三章 項伯投敵第四十四章 霸王奪鼎第七十六章 失蹤的關羽第二十五章 大方陣第五十五章 三千年之大定局第七十章 新式投石機第三十二章 隴西之軍第四十七章 羣蠻之首第二十六章 南征第二十章 毒計第五十三章 熱兵器霹靂彈第三十三章 大破長槍密集方陣第十六章 久別重逢第六章 錢塘黑影第五十三章 特種作戰第四十三章 河北戰場第十八章 攻擊來自地下第七章 龍藏浦河口的新城第九十一章 轟滅宛城第十章 陰謀第十六章 冀州猛將第三十九章 設幕立僚第三十一章 生擒帝辛第五章 接戰大象之國第二十五章 刺頭司馬囧第六十二章 攻城利器第三十一章 宰殺肥羊第七十五章 火中取栗第六十二章 決戰第三十五章 淮西張浚第三十八章 返京第三十一章 韓信之計第三十二章 廣陵之圍第二章 驍果軍逃兵第三十二章 廣陵之圍第五章 屈打成招第十三章 初戰曹操第五十一章 晉陽驚變第六章 立國稱方第四十一章 光復之後第十三章 夏日之劫第六十九章 飛奪涪城第四十四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十章 洗腦所第八章 臨安驚變第十八章 黃袍加了身第二十五章 進擊的步人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