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三國時期武將個人勇武對軍隊和戰爭作用

我曾經以爲,三國演義中的戰爭場景完全是羅貫中憑毫無邏輯的古代文人想象所做的純文藝創作。但是認真閱讀了資治通鑑,後漢書,三國志等史料後,認爲他突出武將個人勇武在戰爭中的作用也不是毫無根據。

史料記載的幾千年歷史,唯有三國時代,對這些以個人勇武爲長的武將做過詳細記載。其餘時代的著名武將都是以兵法或帶兵之法見長,無論這兵法是兵技巧還是兵權謀還是兵形式。純粹以個人勇武而被記載於史書上的名將在以後時代幾乎沒有。

如果說這些史料作者也和羅貫中一樣憑文人想象所寫的三國戰爭和將領,那麼爲什麼除了三國時代,其它時代不這樣寫?三國時代的戰爭和其它時代戰爭到底有什麼本質不同,才導致這種現象。

筆者經過認真思考推導,認爲是人口的差異導致戰爭規模的差異,而戰爭規模和將領個人勇武對戰爭影響程度成反比關係,和將領兵法造詣,組織能力,領導能力,指揮能力對戰爭影響程度成正比關係。

比方說,八十年代香港街頭的古惑仔械鬥,少則幾人,多則幾百人。這種規模的打鬥,自然和老大個人勇武密切相關。而在兩千年前的長平戰役中,雙方保守估計投入幾十萬兵力,這種時候武將個人勇武對戰局起到的影響微乎其微。

當然武將身先士卒,領兵陷陣,在戰場隨機應變做出現場決策又是另一回事,那屬於兵形勢層面。和單純的個人勇武不能混爲一談,比如項羽和亞歷山大。

那麼三國的戰爭規模有多大?戰爭形勢是什麼樣的。戰爭規模和人口直接相關,所以我們要先來看看三國人口變化。我在網上查閱資料,最保守的數據,三國人口低谷期是東漢人口高峰時期的四成,兩千萬左右,最常見的數據一千萬人不到,七八百萬人的樣子,最極端的數字,赤壁大戰後全國人口只有九十八萬人。

最後一個極端數據,我自然是不信的。如果真是這個人口數,哪還有什麼三國,應該是回到部落形態了。

我傾向於七八百萬人的樣子,因爲這個數據和史料中的三國戰爭規模相符。秦末楚漢戰爭時,戰爭規模隨隨便便就上十萬,最後垓下決戰,雙方參戰人數近百萬。而此時人口也只有兩千萬。

而三國時代,最大規模的戰爭赤壁之戰,三方參戰總兵力不超過二十萬,劉備2萬,孫權3萬,曹操7~15萬,官渡之戰,雙方實際投入兵力不會超過十五萬。所說的這些兵力是包括輜重後勤輔兵在內,並非單指戰兵。

要知道,這是決戰性質的大戰役。如史料上所記載,三國時期,幾千上萬人的戰鬥就算的上大戰。至於日常的遭遇戰,奪城戰以及大戰役中的一系列外圍戰鬥估計都是千人左右的規模。這種情況下,武將的個人勇武程度確實和軍隊戰鬥力有一定關係,對戰爭影響較大,尤其是對於三國時期地主豪強的部曲農奴武裝—這種非職業軍隊。

而在以後的歷史中,人口雖然也有大幅下降的時候,但都沒再下降到2000萬人以下的地步。所以單純以個人勇武見長的名將再也沒見於史書,實際上,只有個人勇武在以後的歷史中也當不上職位很高的將領。除非他還有會帶兵,會指揮,會謀略或本身就是豪門貴族,皇親國戚中的至少一項。

另外,司馬篡魏似乎和此也相關,到了魏末晉初,隨着人口的恢復,這些以個人勇武爲長的武將被另一類將領取代。而曹魏的老底子卻是這些以個人勇武爲長的武將。這又是一個話題,扯開了就沒完了……

第十六章 北歸之策第二十四章 兵進襄陽第三十一章 鏖戰開始第六十六章 恐怖的營嘯第四十四章 引狼之策第十一章 圍攻相府第一章 說破美人計第二十三章 行走的城堡第十五章 錢塘伏龍第四十三章 屍懸東都城第七章 柔福帝姬第二十九章 鉸刀第五十四章 天下太平談談三國時期武將個人勇武對軍隊和戰爭作用第六十二章 決戰第五十一章 血色摘星樓第三十四章 滿庭芳滿江紅第六十章 沸騰的大地第四十章 鐵馬長弓第十三章 生死之戰第六章 東宮復立第九十五章 岌岌可危的洛陽城第七章 何爲大義第十一章 漢中攻略第三十九章 洛口圍城第四十九章 李密之死第四十六章 通信線路第四十章 鐵馬長弓第十三章 豪傑末路第三十五章 曹操的怒火第三十七章 新式火繩槍第二十三章 行走的城堡第七十章 新式投石機第十六章 久別重逢第三十六章 一戰定淮西第三十五章 英雄獵手第二十一章 兵權謀家的無奈第三十九章 不用三段射第六章 東宮復立第四十六章 洛口決戰第二十章 油筒火龍第四十九章 橫掃太行第六十九章 烏林達氏第三十五章 曹操的怒火第四十二章 姜子牙之謀第四十三章 姬昌屠黎第九章 歸義伯第七十七章 進軍東川第九章 飛騎登陸第四十二章 馬超來投第二章 霸王之擊第六章 錢塘黑影第四十章 軍制改革第五十九章 天下無二朝第三十四章 金墉城第五十七章 獅子堡第十一章 州縣三司與開花彈第四十九章 李密之死第八十七章 黃關張夜襲曹營第十一章 亂襲第三十二章 進退不得第二十三章 王公公不見了第三十四章 故人相逢第八章 臨安驚變第六十五章 大門洞開的益州第三十九章 稠桑塬函穀道第四章 夜踏敵營第三十章 大炮轟門第五十四章 天下太平第八章 買賣人第十一章 漢中攻略第十二章 家宴第四十八章 無底洞第六十五章 大門洞開的益州第四十章 鞠義的先登營第二十七章 兵入關中第三十一章 嗚咽的號角第四十章 背水之戰第四章 自立於世第五十章 血戰第三十四章 兵至“盛京”第六十九章 烏林達氏第十二章 易主第十章 廣陵戰灌嬰第四章 疾風射手第六章 疾馳的車隊第六十五章 奇兵襲鎬京第二十五章 爲何糾扯第二十二章 砍活樁第十二章 易主第一百零二章 滅魏第六十章 巨型“囚籠”第二十八章 消失的吳三桂第十一章 亂襲第七章 絕處逢生第十章 陰謀第二十六章 南征第六十三章 修羅戰場第八十九章 陝縣之東第四章 鵬舉受審
第十六章 北歸之策第二十四章 兵進襄陽第三十一章 鏖戰開始第六十六章 恐怖的營嘯第四十四章 引狼之策第十一章 圍攻相府第一章 說破美人計第二十三章 行走的城堡第十五章 錢塘伏龍第四十三章 屍懸東都城第七章 柔福帝姬第二十九章 鉸刀第五十四章 天下太平談談三國時期武將個人勇武對軍隊和戰爭作用第六十二章 決戰第五十一章 血色摘星樓第三十四章 滿庭芳滿江紅第六十章 沸騰的大地第四十章 鐵馬長弓第十三章 生死之戰第六章 東宮復立第九十五章 岌岌可危的洛陽城第七章 何爲大義第十一章 漢中攻略第三十九章 洛口圍城第四十九章 李密之死第四十六章 通信線路第四十章 鐵馬長弓第十三章 豪傑末路第三十五章 曹操的怒火第三十七章 新式火繩槍第二十三章 行走的城堡第七十章 新式投石機第十六章 久別重逢第三十六章 一戰定淮西第三十五章 英雄獵手第二十一章 兵權謀家的無奈第三十九章 不用三段射第六章 東宮復立第四十六章 洛口決戰第二十章 油筒火龍第四十九章 橫掃太行第六十九章 烏林達氏第三十五章 曹操的怒火第四十二章 姜子牙之謀第四十三章 姬昌屠黎第九章 歸義伯第七十七章 進軍東川第九章 飛騎登陸第四十二章 馬超來投第二章 霸王之擊第六章 錢塘黑影第四十章 軍制改革第五十九章 天下無二朝第三十四章 金墉城第五十七章 獅子堡第十一章 州縣三司與開花彈第四十九章 李密之死第八十七章 黃關張夜襲曹營第十一章 亂襲第三十二章 進退不得第二十三章 王公公不見了第三十四章 故人相逢第八章 臨安驚變第六十五章 大門洞開的益州第三十九章 稠桑塬函穀道第四章 夜踏敵營第三十章 大炮轟門第五十四章 天下太平第八章 買賣人第十一章 漢中攻略第十二章 家宴第四十八章 無底洞第六十五章 大門洞開的益州第四十章 鞠義的先登營第二十七章 兵入關中第三十一章 嗚咽的號角第四十章 背水之戰第四章 自立於世第五十章 血戰第三十四章 兵至“盛京”第六十九章 烏林達氏第十二章 易主第十章 廣陵戰灌嬰第四章 疾風射手第六章 疾馳的車隊第六十五章 奇兵襲鎬京第二十五章 爲何糾扯第二十二章 砍活樁第十二章 易主第一百零二章 滅魏第六十章 巨型“囚籠”第二十八章 消失的吳三桂第十一章 亂襲第七章 絕處逢生第十章 陰謀第二十六章 南征第六十三章 修羅戰場第八十九章 陝縣之東第四章 鵬舉受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