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轟滅宛城

儘管宛城的城牆高大堅固,但每當一發幾百斤的大石砸到城牆之上就會讓蹲伏在城頭的魏軍兵士感到大地都在震顫。更何況這些巨石接二連三的飛來,城頭上的城垛都被整塊整塊的碎裂。

碎裂的磚石四處飛濺,多個駐守在城頭的魏軍兵士被飛濺的磚石打的頭破血流,有的人頭顱甚至被大塊的碎石碎磚擊的粉碎。還有的大石直接落在城頭,不偏不倚的擊中某個魏軍兵士,將他粉身碎骨。即使幸運未受到任何傷害的魏軍兵士也被震的七葷八素。

有不少大石則是直接飛入城中,將城池內的建築砸的稀巴爛。一些建築樓臺的梁木甚至被生生擊斷,造成整棟建築坍塌。除此,一波一波的火球陸續飛入宛城城池之中,引發全城的沖天大火。

宛城的北面靠着山,呂布漢軍組織了專門的採石隊在附近山丘之上開採大量石頭,然後用黃牛大車一車車拉來。火爆彈也是從築谷源源不斷的供應上來。

呂布漢軍只轟不攻,這種前無古人的轟擊持續了一天又一天。城頭的守軍早已全部撤離了城頭,只留下幾百具被砸的稀爛的屍體。在這段時間,呂布令兩個虎賁師分頭行動,在宛城周圍四處掃蕩,將來援的曹魏軍隊一一擊潰,斬殺敵首近兩萬級,潰敗者無算。

當轟擊進入到第七天,宛城的城牆已然倒塌了一段,城頭完全成了廢墟,城樓已經蕩然無存,城垛全部被“抹平”。而宛城城內,開始時,賈詡着令守軍兵士們撲滅大火,還能抑制住大火向全城蔓延。

但隨着飛入城內的火彈越來越多,撲了這邊那邊又着了起來。到最後已是無法控制,大火從第四天起燒了三天三夜,所有木結構的建築完全成了灰燼。而那些用夯土,磚石構造的塢堡掩體,已被上十萬塊大石砸成一片廢墟,先前躲藏於裡面的魏軍兵卒自然是已身碎命亡。

但是呂布依舊沒有派出兵士進入宛城,繼續用上千巨型投石機和大型弩炮“轟炸”宛城,直到第十天,宛城之內完全沒有生命跡象爲止。

這時,呂布才命令幾千兵卒開入宛城進行搜索。這宛城已經變成了人間地獄,滿城廢墟灰塵,空氣中瀰漫着屍臭。偶爾發現幾個傷兵在哀嚎求助。在宛城正中的府邸處,兵士們多方查找,翻到了一具大官模樣的屍體,儘管反覆驗證和俘虜的確認,知道這就是號稱毒士,當今曹魏太尉賈詡的屍體。

十天,僅僅十天呂布幾乎兵不血刃的就奪取了宛城,或者說毀滅了宛城更爲準確。而同一時刻,太史慈已經屯兵襄陽城城南,和樊城的五千魏軍合兵一處,開始日夜攻打襄陽。但是襄陽城內有近萬守軍,曹孫聯軍這十日來除了損兵折將丟下兩三千具屍體,毫無進展。

此時呂布將主力七萬大軍向東開去,直取應城。另外一支萬人的偏師在麴義的帶領下沿着漢水南下,很快就用五具巨型投石機攻破了“紙糊的樊城”,麴義新編練的先登營率先突入了樊城,此時樊城守軍的一半正在漢水對岸圍攻襄陽。接報後,急急忙忙的和太史慈的吳軍一起渡江來救樊城,但是來不及了,他們渡過漢水時,樊城已經失陷。

麴義在樊城城門外排出軍陣與孫曹聯軍面對面的對峙起來。爲了鼓舞士氣,太史慈騎着大馬,肩扛大戟,來到陣前叫罵挑戰。就在他罵的快活時,從麴義陣中飛出一騎,正是從將顏良。

太史慈並不認得顏良,高聲喝問對方姓甚名誰。這顏良也不迴應,只管舉刀策馬來戰。太史慈本以爲是個武功平庸的無名之輩,但錯馬三四個回合之後,才知道對方不好惹。武功並不在自己之下,而且其勇武更在自己之上。連續交戰十多個回合,太史慈已是力不從心,虛晃一戟,打馬便走。顏良那肯罷休,催馬急追。

後方的麴義看的真切,知道機不可失,催動大軍進行掩殺,七八千漢軍如同潮水般向近萬孫曹聯軍衝去,此時後者已是軍心渙散,士氣低落,很快就向後敗走。

此時漢水對岸的吳軍大營也是濃煙滾滾,喊殺聲一片。原來襄陽城的守將郝萌乘着對方的主力離開,出動襄陽城的守軍攻打了只有四五千兵卒留守的吳軍營寨。又因爲這吳軍營寨是爲了攻打襄陽而設,所以並沒有什麼堅固的防禦設施,讓郝萌輕鬆就攻破了營壘,現在正到處衝殺放火。這吳軍營壘明顯是守不住了。

太史慈看到這一幕,知道對面的營壘已經失陷,如今漢軍已經來了援軍,自己又折損這麼多兵士,再說攻克襄陽已如癡人說夢。太史慈明白,當下自己最重要的任務是不能讓損失在繼續下去,畢竟這不是吳國的戰爭。此仗敗了,孫權不會怪罪自己,但如果自己將這兩萬大軍都折了,那自己的前程可就是不妙了。

想到這,太史慈拿定主意,對身邊斥候令兵下令說:“傳我軍令,全軍沿着漢水向宜城速速撤退。”太史慈的吳軍這一撤對吳國而言不要緊,留下來的曹軍卻傻了眼,如今的曹軍主將已經陣亡,兵員損失巨大,最關鍵的是失去了樊城。

吳軍撤離後不到半個時辰,曹軍就已全面崩潰。有的向東潰逃,更多的是整曲整曲的向漢軍投降。而同時,漢水對面的殘留的幾千吳軍也被解決乾淨,除了少數沿着漢水向南潰逃外,其餘大多數都被殲滅。至此,襄陽之圍已解。

麴義在樊城給郝萌留下數千守軍後,帶着剩餘的六七千步騎掃蕩了南陽郡尚未歸降的各個城縣,而後又馬不停蹄的再次折返北面的宛城,沿着商於道向武關而去。

這個時刻,曹操纔剛剛接到宛城被屠的軍情稟報。曹操看完稟報後,急的大吼一聲。如果呂布的大軍橫掃兗州東部和豫州,自己的十幾萬大軍可就全部被包在河南尹和弘農這個套子裡了。

一陣劇痛從曹操腦子裡冒了出來,他悶哼一聲,痛的昏死過去。

第四十二章 以速克謀第七章 又一座小城第二十二章 砍活樁第十二章 夜奪兵權第四十九章 太行之圍第六章 卻月陣第十七章 入城第三十七章 張方遇阻第四十六章 通信線路第三十四章 滿庭芳滿江紅第五十八章 皇子的對視第五十七章 受驚的曹阿瞞第三十九章 劉邦之死第四十八章 初戰黑山賊第九十六章 沿黃河而進第九十七章 圍殲許諸第二十五章 刺頭司馬囧第十七章 瀏陽炮第六十四章 天下,帝國與王朝第六十四章 御馭宇內(本卷完)第三十六章 大戰帷幕開啓第十四章 兗州之戰第四十八章 無底洞第八十一章 和孔明講道理第十二章 憂慮的朱元璋第三十三章 回洛倉第十四章 歸順招安第十七章 瀏陽炮第六章 登基第三十二章 進退不得第九十二章 兵鋒北向第三十六章 奇兵出擊第四十九章 橫掃太行第十章 陰謀第四十七章 北上投唐第六十一章 纏鬥第二十八章 春秋之戰第四十二章 東都鬧市之禍第十三章 夏日之劫第三十一章 韓信之計第四十章 軍制改革第二十章 當機立斷第十一章 敗走第十九章 金山銀山第五十五章 混亂的金廷第二十九章 程昱辯鄴城第五十章 曹操的援助第十九章 張濟入南陽第六十三章 引狼入室第十六章 冀州猛將第六十六章 恐怖的營嘯第二十一章 私訂終身第十六章 謀奪天津第二十八章 消失的吳三桂第四十六章 通信線路第六十一章 北進的黃河第十九章 兵過雍樑第三十九章 洛口圍城第七章 絕處逢生第三十二章 馬娘娘被俘第五十二章 吃人魔王張方第十九章 翼際山第七章 柔福帝姬第二十九章 攤牌第四章 風雨欲來洛陽城第五十三章 特種作戰第二十一章 原形畢露第二十六章 南征第一百零四章 南下荊州第三十章 紙糊的樊城第二十一章 擊殺張濟第五十四章 天下太平第十二章 血染宮院第一章 龍困江都第三十六章 大戰帷幕開啓第七章 又一座小城第九十章 真正的主攻方向第四章 殺人神器第二十八章 火繩機銃第四十章 背水之戰第二十七章 甕中之鱉第三十六章 奇兵出擊第五十章 血戰第七章 又一座小城第二十七章 願生命化做那朵蓮花第六十四章 真定城巷戰第五十三章 四足鼎立第三十三章 鐵器初級民居內的疍民第八十章 大敗諸葛亮第二十章 生擒崇伯虎第十三章 生死之戰第四十五章 幽州邊騎第二章 賈后的圈套第三十章 紙糊的樊城第六十四章 天下,帝國與王朝第二十六章 南征第四十四章 白陘口之戰第三十四章 金墉城
第四十二章 以速克謀第七章 又一座小城第二十二章 砍活樁第十二章 夜奪兵權第四十九章 太行之圍第六章 卻月陣第十七章 入城第三十七章 張方遇阻第四十六章 通信線路第三十四章 滿庭芳滿江紅第五十八章 皇子的對視第五十七章 受驚的曹阿瞞第三十九章 劉邦之死第四十八章 初戰黑山賊第九十六章 沿黃河而進第九十七章 圍殲許諸第二十五章 刺頭司馬囧第十七章 瀏陽炮第六十四章 天下,帝國與王朝第六十四章 御馭宇內(本卷完)第三十六章 大戰帷幕開啓第十四章 兗州之戰第四十八章 無底洞第八十一章 和孔明講道理第十二章 憂慮的朱元璋第三十三章 回洛倉第十四章 歸順招安第十七章 瀏陽炮第六章 登基第三十二章 進退不得第九十二章 兵鋒北向第三十六章 奇兵出擊第四十九章 橫掃太行第十章 陰謀第四十七章 北上投唐第六十一章 纏鬥第二十八章 春秋之戰第四十二章 東都鬧市之禍第十三章 夏日之劫第三十一章 韓信之計第四十章 軍制改革第二十章 當機立斷第十一章 敗走第十九章 金山銀山第五十五章 混亂的金廷第二十九章 程昱辯鄴城第五十章 曹操的援助第十九章 張濟入南陽第六十三章 引狼入室第十六章 冀州猛將第六十六章 恐怖的營嘯第二十一章 私訂終身第十六章 謀奪天津第二十八章 消失的吳三桂第四十六章 通信線路第六十一章 北進的黃河第十九章 兵過雍樑第三十九章 洛口圍城第七章 絕處逢生第三十二章 馬娘娘被俘第五十二章 吃人魔王張方第十九章 翼際山第七章 柔福帝姬第二十九章 攤牌第四章 風雨欲來洛陽城第五十三章 特種作戰第二十一章 原形畢露第二十六章 南征第一百零四章 南下荊州第三十章 紙糊的樊城第二十一章 擊殺張濟第五十四章 天下太平第十二章 血染宮院第一章 龍困江都第三十六章 大戰帷幕開啓第七章 又一座小城第九十章 真正的主攻方向第四章 殺人神器第二十八章 火繩機銃第四十章 背水之戰第二十七章 甕中之鱉第三十六章 奇兵出擊第五十章 血戰第七章 又一座小城第二十七章 願生命化做那朵蓮花第六十四章 真定城巷戰第五十三章 四足鼎立第三十三章 鐵器初級民居內的疍民第八十章 大敗諸葛亮第二十章 生擒崇伯虎第十三章 生死之戰第四十五章 幽州邊騎第二章 賈后的圈套第三十章 紙糊的樊城第六十四章 天下,帝國與王朝第二十六章 南征第四十四章 白陘口之戰第三十四章 金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