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平英布

五萬九江軍緊緊的咬住對方,很快,前沿斥候就發現了對方的主力,而且對方主力也開始調頭逃跑。

【顯然對方知道己方兵力是他們的幾倍,所以採取避戰措施。】英布這樣想道。

“傳我王令,加速追趕。”英布下令道。

然而英布沒注意到,居於部隊兩邊的兩條水汊不知不覺中越收越緊了。開始這兩條江汊相距非常遠,有四五里,站在一條的旁邊就望不見另一條,現在收緊到只有一里地的寬度。

五萬大軍排出戰鬥隊形在這條一里寬的走廊上向前挺進。前後長達三里路程。

“大王有令,加速追趕”傳令斥候們騎着大馬逐一將命令向三里長的隊伍各部傳達出去。

遠處,號鳴鼓擂,楚軍主力不再奔逃,開始佈陣。四千長矛手排成八排,將兩條水汊之間的通道堵的死死的。後方一千弩手上弦待發,還有五百盾劍重裝步兵用於後備。

當兩軍前鋒相距不到百米時,居於中軍的英布才從對方的嚴整軍容,精良甲冑,奇特武器中發現不對勁。但此時再下令後退,對方一個衝擊就能造成己方的崩潰,那將是災難性的後果。

現在英布只能抱着【自己人多】的理由安慰自己。

號角口令聲中,楚軍如密林般的五米長矛混亂無序的落下,前五排端平,後三排還是揚於空中。

當兩軍快接兵時。兩條江汊的對岸,從楚軍後方迅速奔出兩隻部隊,向江汊的沿岸分佈而去。這兩隻隊伍由重步兵,武卒銳士,弩手構成。

英布霎那臉如死灰,他已經明白這是對方的一個陷阱。但來不及了!

楚軍的長矛手經歷的軍陣訓練雖然非常短暫,僅僅是入個皮毛。但基本捅刺,緩緩齊步而行,前方兵士倒下,後方立刻補其陣位這些最基礎最簡單的操作,還是能做的到的。

“噗,哧,哧,咔,嚓”長槍矛刃開始洞穿九江軍兵卒們的皮肉和骨頭。九江軍的普通兵卒們披甲率極低,披甲者也就是一件扎甲甲片做的馬甲,僅僅護住前後背心。對楚軍鋒利的矛刃毫無抵抗能力。

持盾者也防禦不了對方的密集捅刺,每米空間就有五個矛頭,還有三個後備的,怎麼防呢。更可怕的是,對方的弩手通過列與列的間隙穿行於方陣之中,不停的給這邊來上一發發勁矢。

偶有因楚軍矛手還不熟練而僥倖穿過槍林之人,最後還是倒在了對方箭矢或標槍之下。

那標槍是重步兵們所投擲出來,他們把短劍插到大盾的一個槽裡,騰出一隻手摘下背後一米多長的標槍,衝到陣前,向前方狠狠的投擲而去。

血液,肉末,腦漿還有雜七雜八的人體組織在九江軍陣列中四處飛濺。兵士們如同剝洋蔥片一樣,一層層倒下。陣列中一些騎兵試圖衝鋒,但前面的人已經往後潰敗,一層壓住一層,根本衝不起來。

江汊兩側的楚軍已經用強弩,標槍從兩翼對九江軍發起了攻擊。

英布在擁擠的兵卒中高聲喊道:“傳我王令,泅渡過江汊,讓隊伍展開。”一支勁矢呼嘯而來,從他鼻前掠過,射穿了他身邊一個斥候的胸膛。鮮血飛濺他一臉。

“大王有令,泅度過江汊!”

“大王有令,泅度過江汊!”….

傳令兵們竭力將命令傳達下去,事實上不用這個命令,兵士們已紛紛自行跳入江汊之中,向對岸涉水而過。

一名兵士涉入到江汊正中時,水已經到了他的胸口,他費力的慢慢向前移動着,而後一支標槍飛來,將他的頭顱前後刺穿。立刻兩腳一蹬向後仰去,雙腳漂浮起來,頭顱卻沉了下去,水底升起一團團殷紅。

有的九江軍兵士成功越過了江汊,但剛要爬上岸,一支武卒銳士的大劍就刺入了他的咽喉,或是一支強弩抵着他的腦袋射出一箭,或是被重裝步兵直接用標槍扎穿了頭顱。

此時,重步兵們都已經將短劍收入大盾,直接拿標槍做爲短戰兵器使用。

岸上潰敗的九江兵們只能繼續向後奔逃,兩岸的楚軍和兩汊之間的楚軍長槍方陣繼續追擊着他們,九江軍傷亡依舊不斷產生。江汊之中還有極少數被前軍漏掉的九江兵卒,但他們沒躲過槍陣後弓弩手的射殺。

九江兵們很快就絕望了。因爲他們發現了大股敵騎!

一個騎着烏騅馬的將領帶着數千騎兵在兩岸飛馳,他手中的兵器正是霸王所持的名號爲“霸王槍”的大戟。那不是霸王項羽,還能是誰?

楚軍精騎順着江汊奔馳到九江軍遠遠的後方,策馬渡過江汊,調頭後集結在一起,如同一股洪流般向九江軍殺來。

還未等楚軍鐵騎入陣,剩餘的九江兵們紛紛跳入江汊之中逃命。霸王的大戟,楚軍騎兵們的環首刀還有數千只鐵蹄,將那些反應較慢或離江汊較遠的九江兵們成片成片的放倒。

霸王項羽盯着九江軍的大纛和大纛下的英布,飛馬直衝過去。此時的英布就如同被定身術定住一般,目瞪口呆,動彈不得。

霸王的大戟揮出,中途戟刃突然豎了起來,本是要死於戟下的英布被拍下馬來。而後又用大戟一戳,將九江軍的大纛推倒。

“降者不殺”霸王大吼一聲。“降者不殺!”“降者不殺!”楚軍騎士們跟着呼喝其來,而後兩岸的楚軍,長槍方陣的楚軍也跟着呼喝起來。聲音響徹雲霄。

岸上的九江兵卒紛紛跪倒在地,江汊中的九江兵卒也紛紛舉起雙手。

……

五花大綁的英布被按倒在項羽面前。

“爲何要叛我?”項羽問道。

“漢王許諾我的封地多。”英布憋了半天回答道。

“傻X,那鄉痞最終會要你的命,歸附他的人都不會有好下場。他就是利用你們貪婪的本性。孤吝於承諾別人,那是因爲孤一諾千金,不像那鄉痞的承諾只是個屁。”

英布沉默不語。

“你還有何話說?”

“給我個痛快。”

“可以。”一道戟影,英布人頭落地。

第二十四章 頓兵龜山第四十六章 攻略南鄉第四十九章 李密之死第四十二章 兀朮試銃第十七章 北歸第五十二章 中原故土第六十九章 烏林達氏第二章 浮海洲第五十四章 瘋皇完顏亶第四章 鵬舉受審第二十六章 南征第十八章 教訓張飛第五十一章 血色摘星樓第二十五章 弩炮建功第七十五章 火中取栗第三十三章 太行山中第七章 龍藏浦河口的新城第四十七章 羣蠻之首第六十二章 決戰第十三章 崇禎的疑慮第二十二章 大升級第九十三章 打通商於道第二十五章 爲何糾扯第四十二章 姜子牙之謀第七十七章 進軍東川第五章 漢營第十二章 憂慮的朱元璋第二十六章 勝券在握的朱元璋第九十一章 轟滅宛城第一百零五章 赤壁不會重演第五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十一章 亂襲第三十六章 奇兵出擊第十四章 廢物戰車第二章 驍果軍逃兵第四十一章 再下江南第四章 荒野中的城邑第十二章 憂慮的朱元璋第六十四章 御馭宇內(本卷完)第二十二章 萌芽騎兵第六十一章 北進的黃河第九章 翻臉第四章 殿斬奸臣第六十二章 攻城利器第三十一章 鏖戰開始第八章 男女大防第二十章 大漢嶽皇大誥第一章 被開除國籍的少年第三十章 戰潼關第十七章 初會劉備第八十七章 黃關張夜襲曹營第四十六章 朝歌之戰第七十一章 漢疆闊土(本卷完)第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第十五章 錢塘伏龍第二十五章 宛城之變第一百章 危如累卵的曹魏第一章 廢太子第十六章 久別重逢第二十章 油筒火龍第三十五章 大敗單雄信第二十八章 春秋之戰第四十五章 幽州邊騎第三十五章 急紅了眼的多爾袞第二十一章 擊殺張濟第四十三章 姬昌屠黎第二十二章 汝州血戰之決勝第三十四章 故人相逢第二十二章 巴蜀解危第二十三章 奇兵第六十七章 會寧府風雲第四十章 坑俘第十一章 亂襲第五十章 靜待時機第六章 錢塘黑影第十四章 包衣啊哈第二十六章 汝南伏兵第十三章 生死之戰第五十一章 血色摘星樓第五十一章 血色摘星樓第三十五章 淮西張浚第十五章 算盤城第二章 九尾狐之旗第二十六章 克城第九十五章 岌岌可危的洛陽城第二十五章 進擊的步人甲第十二章 吳山腳下第二十五章 南下的秦瓊第十八章 教訓張飛第八十三章 奇兵進河洛第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第四十一章 窮寇末路第十七章 北歸第五十二章 吃人魔王張方第六十三章 大捷第二十八章 兵過峽江第二十章 援助劉表第三十三章 蠢蠢欲動第十七章 北歸第十二章 吳山腳下
第二十四章 頓兵龜山第四十六章 攻略南鄉第四十九章 李密之死第四十二章 兀朮試銃第十七章 北歸第五十二章 中原故土第六十九章 烏林達氏第二章 浮海洲第五十四章 瘋皇完顏亶第四章 鵬舉受審第二十六章 南征第十八章 教訓張飛第五十一章 血色摘星樓第二十五章 弩炮建功第七十五章 火中取栗第三十三章 太行山中第七章 龍藏浦河口的新城第四十七章 羣蠻之首第六十二章 決戰第十三章 崇禎的疑慮第二十二章 大升級第九十三章 打通商於道第二十五章 爲何糾扯第四十二章 姜子牙之謀第七十七章 進軍東川第五章 漢營第十二章 憂慮的朱元璋第二十六章 勝券在握的朱元璋第九十一章 轟滅宛城第一百零五章 赤壁不會重演第五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十一章 亂襲第三十六章 奇兵出擊第十四章 廢物戰車第二章 驍果軍逃兵第四十一章 再下江南第四章 荒野中的城邑第十二章 憂慮的朱元璋第六十四章 御馭宇內(本卷完)第二十二章 萌芽騎兵第六十一章 北進的黃河第九章 翻臉第四章 殿斬奸臣第六十二章 攻城利器第三十一章 鏖戰開始第八章 男女大防第二十章 大漢嶽皇大誥第一章 被開除國籍的少年第三十章 戰潼關第十七章 初會劉備第八十七章 黃關張夜襲曹營第四十六章 朝歌之戰第七十一章 漢疆闊土(本卷完)第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第十五章 錢塘伏龍第二十五章 宛城之變第一百章 危如累卵的曹魏第一章 廢太子第十六章 久別重逢第二十章 油筒火龍第三十五章 大敗單雄信第二十八章 春秋之戰第四十五章 幽州邊騎第三十五章 急紅了眼的多爾袞第二十一章 擊殺張濟第四十三章 姬昌屠黎第二十二章 汝州血戰之決勝第三十四章 故人相逢第二十二章 巴蜀解危第二十三章 奇兵第六十七章 會寧府風雲第四十章 坑俘第十一章 亂襲第五十章 靜待時機第六章 錢塘黑影第十四章 包衣啊哈第二十六章 汝南伏兵第十三章 生死之戰第五十一章 血色摘星樓第五十一章 血色摘星樓第三十五章 淮西張浚第十五章 算盤城第二章 九尾狐之旗第二十六章 克城第九十五章 岌岌可危的洛陽城第二十五章 進擊的步人甲第十二章 吳山腳下第二十五章 南下的秦瓊第十八章 教訓張飛第八十三章 奇兵進河洛第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第四十一章 窮寇末路第十七章 北歸第五十二章 吃人魔王張方第六十三章 大捷第二十八章 兵過峽江第二十章 援助劉表第三十三章 蠢蠢欲動第十七章 北歸第十二章 吳山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