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重騎衝鋒

一名赤膊着上身的刀盾兵看到撲面而來的箭矢,下意識的用盾牌去遮擋到面前。幾支箭矢噗噗噗的射到盾牌之上時,他的肚子卻是感到一涼,而後一陣絞痛。原來一支利箭射入了他的小腹。

鋪天蓋地的箭矢之下,衆多叛軍兵卒中箭倒地。一些叛軍的弓弩手開始開弓還射,稀稀拉拉的箭矢陸續從叛軍那還未擺好的軍陣中飛出。第二輪互相攢射之後,衝在前方的柺子馬突然向兩邊散開,讓後面的王庭重裝騎兵加速衝了上來。散成兩股的柺子馬護住王庭重騎的兩翼。

衝向兩翼的柺子馬停止了正面攢射,但叛軍弓弩手卻沒有停止,此時,大多數叛軍的弓弩手都已就位,所射出的箭矢也是一輪比一輪密集。但是這些箭矢對正面的王庭重騎產生的影響微乎其微,很多王庭重騎騎兵的甲冑之上被插上了十餘支箭矢,卻幾乎毫髮無損。

牽秀吃驚不小,心想【剛纔自己還奇怪,爲什麼給馬裝有鐵甲,人反而沒有。原來他們的棉衣之下還襯有鎧甲。】牽秀猜到一點,卻還不知道這棉衣也不是普通的棉衣,而是棉甲。他伸出手臂對着敵軍一揮下令說:“騎兵出擊。”早己集結起佈置好的五千多叛軍騎兵分左右兩翼向衝來的敵軍騎陣發起了夾擊。

柺子馬直接迎了上去,擋住叛軍騎兵的衝鋒去路,用騎槍短兵相接錯馬後,再取下弓箭,還是以騎射的方式與對方進行纏鬥。這讓參與兩翼意圖夾擊的叛軍騎兵的速度爲之一頓,乘着這個時間,王庭鐵騎已經衝到距離叛軍的軍陣不到十仗處。

此時,牽秀看得真切,這些重裝騎兵的馬上掛着近四米的長槍,但他們卻沒有提在手裡,反而每個人手裡拿着一杆不到兩米的“短矛”。牽秀當然不知道,這短矛其實是標槍。

正當牽秀再一次詫異時,這些重裝騎兵已經齊齊拋出手中的“短矛”。這些密集的標槍如同滂沱大雨般向牽秀的步卒方陣砸去,頓時在寬大的方陣上“砸”出一個偌大的缺口。這樣的標槍投連續進行了兩輪。因爲有馬速的加成,標槍威力遠遠大於步卒徒步投擲的威力。被標槍擊中傷亡的叛軍兵卒不計其數。

投擲完標槍後,王庭重騎的騎槍已整齊的排成一行,如同一道刀鋒向叛軍的方陣斬去。血花飛濺,骨肉碎裂中,成片成片的叛軍被騎槍迅速戳倒。有的騎槍扎入屍體太深,無法拔出。王庭騎士們乾脆就放棄了這杆騎槍,抽出斬馬刀左右斬殺。裝有全副鐵甲的高大戰馬則是橫衝直撞,撞倒推翻無數叛軍兵卒。

兩側,柺子馬與叛軍騎兵已經殺的難解難分。柺子馬數量少,但戰術靈活,根本不與用騎槍,馬刀做戰的叛軍騎兵近距離接觸。而是用單純的騎射攻擊方式不斷射殺對方。由於人馬的密集程度太大,還是會有不少叛軍騎兵能夠接近到柺子馬。

一名柺子馬騎士對準五仗外的目標放出一箭,那箭矢頃刻沒入對方的脖頸之中,而後從另一邊冒出頭來。柺子馬滿意的看着目標滾落馬下,又從箭壺之中抽出一支箭矢,對準了下一個目標。

但他卻沒察覺到,左後的一名叛軍騎兵就要從他身邊掠過。那叛軍騎兵已經中了一箭,但有甲冑阻擋,並不致命,此時挺起了手中的騎槍向着這名柺子馬刺去。在騎槍捅入柺子馬後腰的一瞬間,一支箭矢也射入了這名叛軍騎兵的頭顱。兩人幾乎同一時間滾入馬下,頃刻間就被雜亂的馬蹄踩踏的支離破碎。

另一名叛軍騎兵將手中的斬馬刀高舉在手,,迎着對面衝來的柺子馬,準備靠近時一刀剁掉他的腦袋。但是對方已經開弓放箭,箭矢一下就插入了他的面門。吭也沒吭一聲,就從馬上栽落下來。

柺子馬與叛軍騎兵陷入苦苦纏鬥時。排成一線的王庭重裝騎兵已經如同割草機般將偌大步卒方陣推光一大片,當他們完全穿過寬厚的軍陣時,倒在他們身後血路上的是成千上萬叛軍屍體。這些王庭重裝騎兵又調過頭來開始第二輪衝擊。禁軍大營的營門也突然打開,涌出大批禁軍步卒,殺向叛軍的軍陣。

遭受巨大傷亡後,又處於兩面攻擊之下。叛軍的陣腳再也不能維持,轟然崩塌。有多年領兵經驗的牽秀知道現在大勢已去,無論用何手段都難以扭轉局勢,即使自己動用一些極端手段,也不過是延緩片刻鐘的時間而已。現在他想的是如何多保存些實力。

剩餘的兩萬多潰兵如同洪流般混亂無章的向各個方向潰去,牽秀要掌旗的兵士高舉帥旗跟着自己,而後帶着數百親兵向朝歌方向撤退。他這是要潰敗的兵卒知道自己撤退的方向。

夏越下令禁軍步卒四處追殺潰兵,而所有騎兵都緊緊的咬着牽秀的帥旗不放。牽秀一看如此形式,只好要旗手丟棄了帥旗。而後要兵士們分散而逃。

在河北平原上,一萬多禁軍將士一路追殺着兩萬多人的潰兵,只到天黑下來才陸續押着俘虜,帶着割下的首級返回大營。

返回營帳的夏越統計了一下,此戰共斬敵首萬餘,俘虜敵萬餘,其餘皆潰散一空,估計牽秀也很難再收攏潰兵。到了深夜時分,正在帳中書寫要稟呈給司馬遹戰報的夏越又接到一個好消息。

一名令兵進帳稟報說:“啓稟將軍,營外來了幾個人,自稱來自朝歌,要求見於您,說有重要事情稟告。已被營門處的哨兵扣留。”

夏越心想【朝歌?莫不是朝歌守軍方面的來人?】,於是吩咐下去:“速速帶他們來見我。”

果然不出夏越所料,來人正是朝歌縣令派來的使者,他們還帶來了一件送給夏越的禮物—牽秀的人頭。

原來這朝歌縣令已然明瞭如今天下形勢,知道朝廷大軍連續平定了江南,青徐的叛亂,並打退了關中張方的大軍。再加上此次近在眼前的牽秀大敗於夏越,於是認定最終司馬穎等人成不了事。與門客商議後決心反正。於是斬殺了逃奔至朝歌的牽秀後,派人前來與夏越聯繫。

第十章 智取歷陽第十章 雞飛狗跳第十七章 說服楊沂中第二十八章 火繩機銃第八十八章 虎癡圍洛陽第一章 賦閒的岳飛第十三章 湘東防線第五十二章 殺兄弒父第二章 驍果軍逃兵第四十六章 誰是甕中之鱉第四十一章 再下江南第六十一章 纏鬥第五十二章 吃人魔王張方第六十一章 劉備的崛起第六十二章 攻城利器第十二章 夜奪兵權第四十三章 擒韓信第九十一章 轟滅宛城第九十六章 沿黃河而進第七章 又一座小城第二十一章 原形畢露第三十七章 山海之困第五十六章 奇額城的陷阱第十一章 敗走第十七章 計取江陵第二十六章 勝券在握的朱元璋第四十二章 兀朮試銃第二十章 汝水行舟第三十一章 嗚咽的號角第三章 恐懼的劉邦第四十八章 初戰黑山賊第十五章 錢塘伏龍第三十六章 鏖戰第十一章 圍攻相府第二十章 汝水行舟第三十八章 愛惜糧食的程咬金第四十章 軍制改革第十九章 堅堡第三十一章 韓信之計第三章 恐懼的劉邦第九章 翻臉第五十六章 閬中的反擊戰第三十四章 兵至“盛京”第二章 兵部尚書張定邊第九章 平英布第十八章 教訓張飛第三十九章 劉邦之死第三章 秘密部隊第二十一章 原形畢露第一百零二章 滅魏第四章 疾風射手第十六章 黎明前刻第四十五章 千人一腦的長槍陣第五十三章 北方來客第十章 陰謀第二十八章 兵過峽江第三十三章 大破長槍密集方陣第七十章 新式投石機第三十八章 返京第十九章 張濟入南陽第五十章 曹操的援助第四十章 背水之戰第十九章 翼際山第四十三章 屍懸東都城第九章 歸義伯第十二章 吳山腳下第八十五章 進佔弘農第五十四章 兵進上黨第二十九章 鉸刀第七十七章 進軍東川第二卷 長平公主第三章 天津右衛第三十三章 湘江決戰第八十八章 虎癡圍洛陽第五十三章 北方來客第十三章 豪傑末路第二十六章 雄踞宛城第四章 夜踏敵營第二十九章 攤牌第四十一章 對決韓信第十九章 朝堂之辯第四十四章 霸王奪鼎第三十章 陣戰第二十九章 鉸刀第七十八章 斬張鬆第十七章 天下未亂蜀先亂第二十五章 弩炮建功第三十六章 老姬昌的伎倆第九十章 真正的主攻方向第二十二章 砍活樁第六十五章 奇兵襲鎬京第十四章 逃亡大師第二十九章 進退失據的朱元璋第四十章 韃盡第九章 拔除眼中釘第二十四章 兵進襄陽第十九章 漢軍的反擊第二十六章 克城第二十二章 大升級第十七章 初會劉備
第十章 智取歷陽第十章 雞飛狗跳第十七章 說服楊沂中第二十八章 火繩機銃第八十八章 虎癡圍洛陽第一章 賦閒的岳飛第十三章 湘東防線第五十二章 殺兄弒父第二章 驍果軍逃兵第四十六章 誰是甕中之鱉第四十一章 再下江南第六十一章 纏鬥第五十二章 吃人魔王張方第六十一章 劉備的崛起第六十二章 攻城利器第十二章 夜奪兵權第四十三章 擒韓信第九十一章 轟滅宛城第九十六章 沿黃河而進第七章 又一座小城第二十一章 原形畢露第三十七章 山海之困第五十六章 奇額城的陷阱第十一章 敗走第十七章 計取江陵第二十六章 勝券在握的朱元璋第四十二章 兀朮試銃第二十章 汝水行舟第三十一章 嗚咽的號角第三章 恐懼的劉邦第四十八章 初戰黑山賊第十五章 錢塘伏龍第三十六章 鏖戰第十一章 圍攻相府第二十章 汝水行舟第三十八章 愛惜糧食的程咬金第四十章 軍制改革第十九章 堅堡第三十一章 韓信之計第三章 恐懼的劉邦第九章 翻臉第五十六章 閬中的反擊戰第三十四章 兵至“盛京”第二章 兵部尚書張定邊第九章 平英布第十八章 教訓張飛第三十九章 劉邦之死第三章 秘密部隊第二十一章 原形畢露第一百零二章 滅魏第四章 疾風射手第十六章 黎明前刻第四十五章 千人一腦的長槍陣第五十三章 北方來客第十章 陰謀第二十八章 兵過峽江第三十三章 大破長槍密集方陣第七十章 新式投石機第三十八章 返京第十九章 張濟入南陽第五十章 曹操的援助第四十章 背水之戰第十九章 翼際山第四十三章 屍懸東都城第九章 歸義伯第十二章 吳山腳下第八十五章 進佔弘農第五十四章 兵進上黨第二十九章 鉸刀第七十七章 進軍東川第二卷 長平公主第三章 天津右衛第三十三章 湘江決戰第八十八章 虎癡圍洛陽第五十三章 北方來客第十三章 豪傑末路第二十六章 雄踞宛城第四章 夜踏敵營第二十九章 攤牌第四十一章 對決韓信第十九章 朝堂之辯第四十四章 霸王奪鼎第三十章 陣戰第二十九章 鉸刀第七十八章 斬張鬆第十七章 天下未亂蜀先亂第二十五章 弩炮建功第三十六章 老姬昌的伎倆第九十章 真正的主攻方向第二十二章 砍活樁第六十五章 奇兵襲鎬京第十四章 逃亡大師第二十九章 進退失據的朱元璋第四十章 韃盡第九章 拔除眼中釘第二十四章 兵進襄陽第十九章 漢軍的反擊第二十六章 克城第二十二章 大升級第十七章 初會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