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東宮之變

杜挺做了一個夢,夢見腦袋被妖魔用刀劈開。疼痛難忍,越來越痛。然後他就醒了過來,發現頭顱之上還是隱隱疼痛,用手往痛處一按,更是疼痛難忍,那地方已經腫起一個大包。

這個時候,杜挺纔算完全清醒過來,舉目四顧,發現自己已經不在寺人監,而是在另一間宮室之中。而且這宮室自己似乎曾來過幾次,有點熟悉。

猛然他發現案几旁邊的椅子上還坐着一個人,腦袋枕在椅背上,兩手攤開,似乎正在酣睡。杜挺詫異的從地上爬起來,悄然走過去仔細一看,大吃一驚。椅子上的人正是當今皇帝司馬衷。

杜挺已然看清司馬衷那仰面朝天的面容,不是在酣睡。而是口斜眼歪,舌頭都伸到嘴外,面容僵硬。杜挺一邊喊着“陛下,陛下,你這是怎麼了。”一邊伸出顫抖的手指去探司馬衷的鼻息,發現已經氣絕身亡,心中大駭。

說時遲那時快,門外已有一名黃門入得室內,看到杜挺高聲喝道:“你是誰,爲何闖到聖上書房裡來了?!”也不容杜挺多做解釋,走上一步,看見司馬衷的怪異表情,高呼兩聲聖上,再用手去探司馬衷鼻息。

這片刻幾息的時間,杜挺腦子轉了兩圈知道自己着了道了,起腳就要向室外逃去。那黃門已經開始用尖利的音調高聲叫嚷起來:“抓刺客,皇上被刺了,抓刺客啊!抓刺客…”

室外花園中的幾個宮女黃門都看到奔跑的杜挺。還沒等他逃出宮室外的殿門,呼啦啦一大波禁軍兵士一涌而入,二話不說將杜挺撂翻在地,捆的嚴嚴實實,並從他身上搜出白綾一條。

……

夜色中,一輛馬車在宮城內緩緩而行,不一會來到東宮的宮殿門前。此時,原先在馬車旁護送的騎士都不知什麼時候離開了,只有一名隨從下馬後上前,對着東宮的門衛耳語幾句。

此時,司馬遹正與許超,司馬雅商量着事情,看找個什麼機會將衛城工坊生產的一批裝備運到東宮,給那些東宮的禁軍換上。一個黃門進門稟報說:“啓稟太子殿下,故尚書令王衍家的長女王婷求見殿下。”

司馬遹先是一愣,而後心頭又是一熱,說道:“速請她進來。”司馬雅眉頭微皺,勸諫說:“殿下,這王家長女已經是皇上欽定的待入宮才女,這個時分與她見面怕是會被人抓住把柄。”

司馬遹鎮定自若的說:“無妨,我倒希望有人抓住這個把柄來發難,省得我們再等下去。”司馬雅聽了這話一時間還不解爲何意。

片刻後,王婷就已盈盈蓮步而來,兩人四目相對,心意相結,卻一時之間都沒有先行開口。王婷正耐心的等着司馬遹開口說話,卻發現在場的還有司馬雅與許超兩人,心中詫異無比的想道【他約我前來,怎麼還有另外的人在場?】,想到這,王婷對着司馬遹道個萬福,小聲問道:“太子殿下召民女前來有何事吩咐?”

聽了這話,在場另外三人俱是吃了一驚,司馬遹連忙問道:“姑娘是被人以我的名義召來東宮的?”

王婷茫然的回道:“正是,不是東宮的林侍郎去王府秘密召喚我來東宮的嗎?”

“快,去把與王姑娘同來的車駕來人都扣住”司馬遹對許超命令道。又接着對司馬雅說:“速速集結東宮禁軍兵馬,要起風了。”

許超已經一個箭步向外飛奔而去。司馬雅抱拳說道:“下官遵命”後迅速離開。室內只剩下司馬遹與王婷二人。

“怎麼?難道是有人冒充太子殿下詔我進宮嗎?他意欲爲何呢?”王婷驚詫的問道。

“當然是爲了陷害我等,過一會,我們就知道對方到底是什麼陰謀詭計了。無論他耍什麼陰謀,最終只能身敗名裂而亡!”司馬遹說這個話時,面色表情還是那麼平靜。

司馬遹說罷,喚來兩個宮婢讓她們服侍王婷到內室休息,又詔來幾名玄甲鐵衛,吩咐他們今晚無論發生什麼,都要守護在王婷的房間之外。

……

半個時辰前,太極殿前的廣場上又聚集起五千禁軍兵卒,皆皮甲持銳,排好陣列。這些兵卒都是司馬倫最爲信任的禁軍兵士。均爲司馬倫擔任車騎將軍期間,自己的本部人馬。

司馬倫以相國,孫秀以中書監的身份共同下達了洛陽城戒嚴的軍令。宮門外的大街上也到處是外營兵巡邏的身影,沒有任務的禁軍官兵,外營兵皆要呆在軍營不得外出,將校也不得與外界聯繫,違令者斬。

禁軍的三部司馬又被孫秀召集起來,這次與上次不一樣,上次廢賈后是司馬倫以車騎將軍的身份將他們誆騙而來,這次因爲孫秀對他們有管轄之權,就以軍令的形式直接將他們調集而來。

司馬倫雖然名義上能調動所有禁軍,但在此次計劃中,針對的是在朝中和禁軍中頗有威望的太子,所以他不敢動用自己並不信任的禁軍,否則對方臨陣譁變,倒戈相向如何是好?更何況,誅滅太子也用不上近三萬的禁軍。所以只要將他們禁足於軍營之中即可。

司馬倫策馬來到太極殿前廣場上,從已列陣完畢的五千禁軍面前走過。中氣十足的高叫道:“東宮太子司馬遹乃不忠不孝之人,爲了搶奪其父皇的女人,不惜殺父弒君。現在哦以大晉相國的名義,命令爾等前去東宮,誅殺反賊司馬遹,爲先帝復仇。有功者皆升三級,殺司馬遹者封關內侯。畏敵不前者,斬立決!”說罷親自帶兵向東宮而去。

……

東宮,司馬雅急匆匆的向司馬遹稟報說:“啓稟太子,東宮禁軍已經集結完畢,但是隻有千餘人的兵力。這是因爲今天早上,三部司馬發來知會,要東宮禁軍去參加操演。這一千多人也是下官以要保衛殿下安全爲由盡力留下的。”

司馬遹風輕雲淡的對司馬雅說:“沒事,這一千多人足夠了。”他邊說邊放出了手中一隻鴿子。

第六十五章 奇兵襲鎬京第五十六章 圈套中的陷阱第三十五章 曹操的怒火第三十七章 獨眼夏侯惇第九十五章 岌岌可危的洛陽城第三十一章 生擒帝辛第十九章 兵過雍樑第十六章 久別重逢第十章 陰謀第五十章 靜待時機第二十二章 砍活樁第六十六章 恐怖的營嘯第四十九章 二王伏誅第二十六章 火槍之威第二十八章 收降秦叔寶第六十七章 會寧府風雲第一百零二章 滅魏第四十九章 橫掃太行第六章 東宮復立第二十三章 戰車歸來第五十八章 皇子的對視第三十三章 回洛倉第六十章 伐周第二十三章 奇兵第三十四章 鍾繇借兵第十四章 千里突襲衡山水師第三十五章 先開口爲強第一百零七章 攻克柴桑第二十七章 願生命化做那朵蓮花第一百零八章 長江上的決戰第三十一章 掌控荊湖第十五章 錢塘伏龍第四十章 坑俘第五十二章 孔明在哪裡?第十九章 張濟入南陽第九十八章 湊熱鬧的孫權第五十章 血戰第五十九章 天下無二朝第九章 霹靂箭 vs 神臂弩第二章 兵部尚書張定邊第五十六章 圈套中的陷阱第三十六章 霸王之威第七十八章 斬張鬆第四十二章 以速克謀第六十三章 引狼入室第四十一章 初定關中第十三章 虛張聲勢第十九章 翼際山第四十一章 再下江南第一章 被開除國籍的少年第四十章 鐵馬長弓第五十八章 牧野洋洋第二十二章 洪武西征第三十九章 洛口圍城第三十八章 鶴與螳螂第五十三章 劉禪的匈奴繼承者第五十六章 金皇綠帽第二十九章 攤牌第五十八章 人間蒸發第一百章 危如累卵的曹魏第三十四章 攤牌第四十六章 攻略南鄉第四十五章 河灣血戰第五章 奪宮第二十六章 勝券在握的朱元璋第十七章 入城第一百零四章 南下荊州第六章 天興軍第十五章 雲夢大澤第二十五章 真降還是假降第七章 何爲大義第四十二章 姜子牙之謀第四十四章 霸王奪鼎第七十六章 失蹤的關羽第七十一章 漢疆闊土(本卷完)第九十四章 鐵浮屠懟虎豹騎第三十章 血色婚禮第三十三章 和談第五章 屈打成招第六十三章 引狼入室第三十九章 設幕立僚第三十九章 劉邦之死第一百零三章 收復江淮第十四章 廢物戰車第四章 自立於世第四十二章 兀朮試銃第九十章 真正的主攻方向第十七章 初會劉備第九十一章 轟滅宛城第十六章 北歸之策第二十八章 火繩機銃第五十一章 血色摘星樓第三十七章 新式火繩槍第十三章 虛張聲勢第九章 翻臉第一百零四章 南下荊州第二十二章 砍活樁第三十五章 先開口爲強第五章 漢營
第六十五章 奇兵襲鎬京第五十六章 圈套中的陷阱第三十五章 曹操的怒火第三十七章 獨眼夏侯惇第九十五章 岌岌可危的洛陽城第三十一章 生擒帝辛第十九章 兵過雍樑第十六章 久別重逢第十章 陰謀第五十章 靜待時機第二十二章 砍活樁第六十六章 恐怖的營嘯第四十九章 二王伏誅第二十六章 火槍之威第二十八章 收降秦叔寶第六十七章 會寧府風雲第一百零二章 滅魏第四十九章 橫掃太行第六章 東宮復立第二十三章 戰車歸來第五十八章 皇子的對視第三十三章 回洛倉第六十章 伐周第二十三章 奇兵第三十四章 鍾繇借兵第十四章 千里突襲衡山水師第三十五章 先開口爲強第一百零七章 攻克柴桑第二十七章 願生命化做那朵蓮花第一百零八章 長江上的決戰第三十一章 掌控荊湖第十五章 錢塘伏龍第四十章 坑俘第五十二章 孔明在哪裡?第十九章 張濟入南陽第九十八章 湊熱鬧的孫權第五十章 血戰第五十九章 天下無二朝第九章 霹靂箭 vs 神臂弩第二章 兵部尚書張定邊第五十六章 圈套中的陷阱第三十六章 霸王之威第七十八章 斬張鬆第四十二章 以速克謀第六十三章 引狼入室第四十一章 初定關中第十三章 虛張聲勢第十九章 翼際山第四十一章 再下江南第一章 被開除國籍的少年第四十章 鐵馬長弓第五十八章 牧野洋洋第二十二章 洪武西征第三十九章 洛口圍城第三十八章 鶴與螳螂第五十三章 劉禪的匈奴繼承者第五十六章 金皇綠帽第二十九章 攤牌第五十八章 人間蒸發第一百章 危如累卵的曹魏第三十四章 攤牌第四十六章 攻略南鄉第四十五章 河灣血戰第五章 奪宮第二十六章 勝券在握的朱元璋第十七章 入城第一百零四章 南下荊州第六章 天興軍第十五章 雲夢大澤第二十五章 真降還是假降第七章 何爲大義第四十二章 姜子牙之謀第四十四章 霸王奪鼎第七十六章 失蹤的關羽第七十一章 漢疆闊土(本卷完)第九十四章 鐵浮屠懟虎豹騎第三十章 血色婚禮第三十三章 和談第五章 屈打成招第六十三章 引狼入室第三十九章 設幕立僚第三十九章 劉邦之死第一百零三章 收復江淮第十四章 廢物戰車第四章 自立於世第四十二章 兀朮試銃第九十章 真正的主攻方向第十七章 初會劉備第九十一章 轟滅宛城第十六章 北歸之策第二十八章 火繩機銃第五十一章 血色摘星樓第三十七章 新式火繩槍第十三章 虛張聲勢第九章 翻臉第一百零四章 南下荊州第二十二章 砍活樁第三十五章 先開口爲強第五章 漢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