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橘子洲之會

朱元璋不敢與漢軍一戰,他心裡很清楚自己的這十餘萬人與漢軍交鋒會是一觸即潰。但他又不甘心自己就這樣泯滅在歷史的長河中,他需要靜一靜,好好想一想。

於是他令全軍撤到湘江中的橘子洲上。當漢軍衝過來時,有五萬明軍來不及撤回船上,他們丟掉兵器,高舉雙手,齊跪倒在地上投降。這其中很多人是故意拖延步伐投降於漢軍的。

時間又過去兩天,漢軍水師指揮使陳榮已不耐煩了,在樓船上進行的朝議中請奏陳理道:

“陛下,我們毋須再與明軍耗下去,江西江東淮南各路州縣還等着我大軍去接收呢。只要陛下一聲令下,洲上幾萬明軍片刻間就會在炮火中化爲齏粉。”

張定邊也附議說:“是啊,陛下您已收了二十萬明軍,基本達到目的。至於剩餘這幾萬頑固不化的明兵和那朱重八,陛下已是仁至義盡。不用再對他們客氣,不要忘了,那朱重八於陛下可是有殺兄殺父之仇。按我們大漢法典,不株連他家眷也就罷了。他本人卻是要問罪。”

“他犯了法典上哪條罪?”陳理反問道。

“額…這,這我不在行,得回去查查,或問問刑訴官。”張定邊扣着腦袋說。

陳理默然片刻,說道:“等到明日拂曉時分吧。”

此時,有令兵前來稟報說:“聖上,明軍派信使來了,說願意投降,但需要聖上與朱元璋親自一敘。”

“敘什麼敘?他朱重八已是翁中的王八,有什麼資格和聖上談條件。他要麼降,要麼死…”張定邊還是恨恨的說道。

……

湘江江面上,兩條大船相互迎面靠攏。陳理端坐在其中一條船上,夏越將一把上好彈藥,擦的鋥亮的燧發手槍遞給他,讓他藏於袖中。

兩船接舷後各自拋錨,船工將船用鐵索鎖在一起。陳理擡眼看去,二十仗外,另一船的甲板上坐着朱元璋。

二十仗,是個安全距離。即使用明軍仿製於漢軍火繩槍的最新型火門槍,也要一下跳出百十個銃手出來齊射纔可能射到陳理。而他們跳出來,放銃這個時間足夠夏越將陳理掩護到安全區域。至於弓弩手,他們的箭矢肯定射不穿站立於陳理身後幾名親衛手中的大盾。他們只要一發現有人異動,就會用大盾遮擋住陳理。

……

朱元璋最先開口說話:“朕輸了,以後天下只有你一個人有資格稱朕了。朕做夢也沒想到會輸在你這樣一個娃娃手裡。這也許就是天命所歸吧。朕…我現在就是想知道你以後會如何待我家人。我予你可是有殺父弒兄之仇…”

“反元戰亂中的恩怨,朕都會一筆勾銷。待朕復國,形式大定後,會將你和你的家人都放歸田園。考慮你反元的功績,國家會獎勵你一定田財。”

朱元璋能聽懂這話意思,但總覺得有點怪。“復國,復什麼國?前宋還是八百年前的漢朝?”

“華夏之國,一直沒有具體的名字,有時以神州,中土這些名詞代指。但到朕這,就有了。”

朱元璋咧嘴一笑說:“這個我懂,你說的就是要復漢人之國。我原來也如此想過。還要老九們預備了一封北伐檄文,現在看來也用不上了。那檄文裡就有【驅逐胡虜,恢復中華】一說。但這隻能是咱們反元時說說。真得了天下,你就不可能這樣說。你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你做爲皇帝,即使那沒有實際控制佔據的土地,你也要名義上將其看成你的藩籬王臣。如此,這和【國僅僅是漢人的國】豈不矛盾?你天命所歸,你和你的陳家應該是這天下的主子,而不只是一國之主或只是漢人的主子。所以,等你問鼎天下,還是得奉元朝爲正朔…”

陳理也咧嘴笑了,說道:“你一個放牛娃出身能有如此見識,已是難得。怪不得在這亂世之中能做出如此成就。”

朱元璋尷尬的笑了幾聲:“咱原來也只是在寺廟中識得些字,讀過幾本書。平時研習的都是兵法和治人之術。這些,也是和劉伯溫,李善長這些老九談經論道多了,就略通了幾分。”

陳理此時卻收起笑容說道:“這就是我和你的不同之處。你是要用朱家取代孛兒只斤黃金家族天下之主的地位。而我,是要從孛兒只斤氏手中收回疆域,恢復華夏漢統。但這並不代表漢帝國不能包容蒙古人。”

朱元璋身旁的胡惟庸搖頭晃腦,不以爲然的說道:“何爲漢統?入我華夏者皆爲漢統!元主雄起於漠北,然君主中國,已近百年,此乃天命所歸。”頓了一下,看陳理沒開口,以爲已經將他鎮住,繼續說道:

“還有這華夏是個文化概念,能證明元主歸我華夏者有三。一是這元主自認爲中國之君主,奉前宋爲正朔,二是官制皆延續我華夏傳統官制,三是元主尊奉孔教,開科進士。如今元廷瀕亡是因其無道,而非因其夷狄。”他在說第二第三點時,故意加重語氣,意指陳理實際上纔是不繼承華夏文化者。

陳理嘴角一撇,揶揄的說道:

“元主如此尊我華夏文化。請問你們儒老九稱號是從何而來?時至今日,大都朝堂上包括歷代皇帝在內的蒙古貴族有幾人能不帶通譯的情況下與漢人交流?開科進士哪一年纔開始的?色目人,蒙古人是否用和你們一樣儒學內容的試卷?一樣的中舉比例?元朝幾乎所有主要的宗教都尊奉,包括漢藏佛教以及色目人帶來的XX教和XXX教。單拿出他尊奉孔教說事毫無意義”

“蒙古帝國分裂後,它所征服地區中的華夏傳統疆域成了忽必烈的主要統治區域。他在此稱帝不稱中國之君難道稱外國之君?不管什麼人無論如何得到的江山都是【天命所歸】,就理所當然的有了莫非王臣且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權力。丟了江山就是【被伐了無道】。你們儒家這樣的奴才世界觀。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來的征服者誰不會欣然接受?元主天命所歸了,那宋室跳海的小皇帝就是被伐了無道?還有那大大小小被蒙古帝國滅國屠族的邦國都是因爲無道?”

第四十五章 幽州邊騎第五十七章 受驚的曹阿瞞第五十章 血戰第八章 卻月城與沌口吳營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四十九章 太行之圍第二十六章 南征第八章 臨安驚變第四十章 鞠義的先登營第六十五章 決戰時刻第五十八章 皇子的對視第八十一章 和孔明講道理第四章 風雨欲來洛陽城第八章 佳人之請第三章 朝會上的爭論第十一章 兩分鐘奪一國(求推薦)第二十九章 被動的劉邦第十七章 計取江陵第十二章 家宴第四十六章 攻略南鄉第十三章 初戰曹操第二十二章 砍活樁第四十二章 東海王之死第三十五章 大敗單雄信第五十章 靜待時機第二十五章 爲何糾扯第三十一章 生擒帝辛第二十二章 大升級第四十八章 無底洞第四十八章 無底洞第四十二章 姜子牙之謀第六十九章 飛奪涪城第一章 龍困江都第二十三章 項伯投敵第十三章 湘東防線第四十三章 河北戰場第一章 戰火中的少年第一卷 甲申正月第八十五章 進佔弘農第二十六章 攻守易形第二十九章 被動的劉邦第四十八章 初戰黑山賊第三章 恐懼的劉邦第十二章 六合驚變談談三國時期武將個人勇武對軍隊和戰爭作用第十二章 天上掉下個大兗州第七十一章 漢疆闊土(本卷完)第十九章 漢軍的反擊第九十五章 岌岌可危的洛陽城第十章 陰謀第三十九章 設幕立僚第九十一章 轟滅宛城第三十六章 奇兵出擊第三十九章 洛口圍城第三十六章 老姬昌的伎倆第二章 霸王之擊第八十八章 虎癡圍洛陽第一百零四章 南下荊州第四十二章 兀朮試銃第三章 青銅盾衛第十四章 包衣啊哈第九十八章 湊熱鬧的孫權第十八章 攻擊來自地下第六十五章 大門洞開的益州第六十章 沸騰的大地第三十一章 掌控荊湖第四十三章 再破長槍第六十六章 恐怖的營嘯第五十八章 牧野洋洋第二十四章 東都巨城第七章 何爲大義第三章 築河築城第八十九章 陝縣之東第三十八章 鶴與螳螂第三十五章 淮西張浚第四章 殿斬奸臣第二十一章 破襲戰第二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五十一章 一舉潰敵第二十六章 爲妻備戰第七十一章 兵臨成嘟第四十七章 重騎衝鋒第三十一章 宰殺肥羊第二十八章 憂慮的曹操第三章 青銅盾衛第四十四章 霸王奪鼎第十八章 混戰第二十章 大漢嶽皇大誥第四十三章 擒韓信第八十九章 陝縣之東第一百零九章 一統天下第五十四章 賈詡毒計第二十七章 許昌之圍第二十九章 被動的劉邦第一百零四章 南下荊州第三十八章 愛惜糧食的程咬金第三十九章 洛水伏兵第三十一章 嗚咽的號角第四十五章 河灣血戰第四十章 軍制改革
第四十五章 幽州邊騎第五十七章 受驚的曹阿瞞第五十章 血戰第八章 卻月城與沌口吳營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四十九章 太行之圍第二十六章 南征第八章 臨安驚變第四十章 鞠義的先登營第六十五章 決戰時刻第五十八章 皇子的對視第八十一章 和孔明講道理第四章 風雨欲來洛陽城第八章 佳人之請第三章 朝會上的爭論第十一章 兩分鐘奪一國(求推薦)第二十九章 被動的劉邦第十七章 計取江陵第十二章 家宴第四十六章 攻略南鄉第十三章 初戰曹操第二十二章 砍活樁第四十二章 東海王之死第三十五章 大敗單雄信第五十章 靜待時機第二十五章 爲何糾扯第三十一章 生擒帝辛第二十二章 大升級第四十八章 無底洞第四十八章 無底洞第四十二章 姜子牙之謀第六十九章 飛奪涪城第一章 龍困江都第二十三章 項伯投敵第十三章 湘東防線第四十三章 河北戰場第一章 戰火中的少年第一卷 甲申正月第八十五章 進佔弘農第二十六章 攻守易形第二十九章 被動的劉邦第四十八章 初戰黑山賊第三章 恐懼的劉邦第十二章 六合驚變談談三國時期武將個人勇武對軍隊和戰爭作用第十二章 天上掉下個大兗州第七十一章 漢疆闊土(本卷完)第十九章 漢軍的反擊第九十五章 岌岌可危的洛陽城第十章 陰謀第三十九章 設幕立僚第九十一章 轟滅宛城第三十六章 奇兵出擊第三十九章 洛口圍城第三十六章 老姬昌的伎倆第二章 霸王之擊第八十八章 虎癡圍洛陽第一百零四章 南下荊州第四十二章 兀朮試銃第三章 青銅盾衛第十四章 包衣啊哈第九十八章 湊熱鬧的孫權第十八章 攻擊來自地下第六十五章 大門洞開的益州第六十章 沸騰的大地第三十一章 掌控荊湖第四十三章 再破長槍第六十六章 恐怖的營嘯第五十八章 牧野洋洋第二十四章 東都巨城第七章 何爲大義第三章 築河築城第八十九章 陝縣之東第三十八章 鶴與螳螂第三十五章 淮西張浚第四章 殿斬奸臣第二十一章 破襲戰第二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五十一章 一舉潰敵第二十六章 爲妻備戰第七十一章 兵臨成嘟第四十七章 重騎衝鋒第三十一章 宰殺肥羊第二十八章 憂慮的曹操第三章 青銅盾衛第四十四章 霸王奪鼎第十八章 混戰第二十章 大漢嶽皇大誥第四十三章 擒韓信第八十九章 陝縣之東第一百零九章 一統天下第五十四章 賈詡毒計第二十七章 許昌之圍第二十九章 被動的劉邦第一百零四章 南下荊州第三十八章 愛惜糧食的程咬金第三十九章 洛水伏兵第三十一章 嗚咽的號角第四十五章 河灣血戰第四十章 軍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