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通濟渠口

李密緊張的部署着對楊廣的圍殲戰,數十萬大軍沿着通濟渠的方向佈置了幾道防線和伏兵,甚至爲了防止楊廣棄舟從陸地上迂迴。還在戰略要害之處設立了幾處堅固的營壘。最後,爲了以防萬一楊廣衝破各個防線,成功跑回東都,他還徵集民夫,在滎陽東南不遠的地方堆積泥土,準備隨時填堵通濟渠。

當他想到大隋王朝將被自己親手摧毀,隋帝楊廣將被自己親手斬殺時就會激動不已。

每日的清晨,他都會準時來到將軍府的府邸之中等着前方傳來的消息。爲了掌控楊廣的行蹤,他命令前方探馬偵騎將敵情彙總以後每日一報,以驛站接力的形式加急送往他所坐鎮的滎陽。

……

清晨的曙光照耀着波光粼粼的水面,數百計的維京船夾雜着數十艘蜈蚣艦航行在蜿蜒水道中。淮河南岸就是有數千隋軍駐紮的盱眙,北岸不遠處就是通濟渠入淮河的渠口,在淮河與通濟渠交匯處有一仗餘高夯土圍城的小城,在大隋的行政版圖上,這個小土城只是一個小鎮。

此前,土城之中駐守着百十名隋軍兵卒,但是近日一支近千人的瓦崗軍突然來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佔領了此處。

此時,數個瓦崗賊兵站在土城低矮的城牆上四處張望,觀察着河道中隋軍船隻的動向。他們驚訝的發現這些奇怪的隋軍戰船並沒如他們所料駛入通濟渠,而是繼續溯淮河而上,向西行去。

這些瓦崗賊兵此時做夢也沒想到,大隋的皇帝楊廣正上上下下的打量着他們。淮河河道正中的一支蜈蚣艦上,站立在甲板上的楊廣收起望遠鏡,指着那座土城,對身邊的將領說道:“此城我們必須克復,做爲聯通江都與東都水道上的支點之一,這條水道上我們每隔半日路程就應該有一個堅固據點,用作守護這條水道的依託。”

……

王二犬是鎮守這個土城的瓦崗軍頭目,手下人馬全在這土城之中。他這支軍隊本就是瓦崗的外圍武裝,在天下大亂之前就是一隻在泰山地區遊遊蕩蕩,靠綁票劫掠爲生的土匪。天下大亂之後,他們反而沒飯吃了,被各路雄起的反王趕的到處走。最後來到淮北,投在瓦崗軍的旗下,靠瓦崗主營接濟以及打劫一些莊屯塢堡過日子。

他不是不想佔塊郡縣城池過過諸侯的癮,只是這淮河以北的廣大地盤都被瓦崗旗下的羣雄瓜分光了,而淮南是隋軍的地盤,他也沒那個實力敢去。

所以他只能找找那些築塢結堡自據,而且沒有其他反王做靠山的豪門大戶一些晦氣。但這樣的大戶地主現在也基本沒有了。

就在他快找不到食,準備乾脆放棄“獨立自主”,帶着部隊投瓦崗本營之時。瓦崗軍統帥李密卻給他來了信箋,這把他激動的當晚都失眠了。他本以爲李密都把他和他這支部隊忘記了。

打開信箋才知道,原來是李密讓他屯駐通濟渠河口,並伺機襲擊隋軍。除此還許諾擊殺隋帝楊廣後,分一塊青徐之地讓他爲官。

看了信,他開始挺高興,可轉念一想【我草,這不是讓老子去送死嗎?楊廣要從通濟渠過,我守着通濟渠口,那楊廣不把我打死,能向北繼續走嗎?】

但是想明白也沒用,李密之命他不能違抗,若是公然違抗,以後斷無他立足之地了,甚至將自己賣給李密將部下交給李密整編,李密都會嫌他不忠了。

王二犬最終只得照着李密的軍令做,但也做好了溜之大吉的準備。反正李密只是要他守,並沒有要他戰至一兵一卒。

今天,王二犬在土城的城頭上看到隋軍的船隊並沒有駛入通濟渠,把他高興壞了,這意味着他不大可能再受到隋軍攻擊了。因爲淮河比通濟渠寬多了,他這座小城雖然也在淮河旁邊,但對隋軍的後勤部隊不大可能構成威脅。

“快,去通報驛站,就說隋軍並未進入通濟渠,而是順着淮河向西走了!”王二犬興高采烈的對親兵吩咐說。那親兵應承了一聲,就離城而去。

送信的親兵沒走多久,王二犬身邊突然傳來一聲巨響。土牆上的一個城垛被擊的粉碎,一個小粒沙土崩入王二犬的眼中。王二犬頓時淚流滿面,努力睜大另一隻眼睛四處觀察到底發生了什麼。

接二連三的石彈襲來,打在土城的城牆之上,那一排夯土泥糊的城垛被打的稀爛。土城牆在轟擊中微微顫抖。此時,王二犬的那隻獨眼纔看清,河道中,隋軍船隊尾部的兩隻蜈蚣艦對土城“投石”。

還沒等王二犬開口喊叫,他手下的兵卒就驚呼起來:“隋軍攻城了,隋軍要攻城了。”

眼見對方的石砲攻擊越來越猛烈,王二犬斷喝道:“大呼小叫個啥,只是隋軍投石而已,並不一定攻城。守城的弟兄們注意躲避飛石。”他邊說邊自己蹬蹬的先跑下了城頭,同一時刻,數百餘鐵盔鐵甲,人馬俱裝的鐵騎正向土城飛馳而來。

下了城的王二犬第一件事就是要手下將他的坐騎牽到北門來,並讓自己三百人的親衛馬隊集結在北門附近,這三百騎也是他最重要的家底。只要隋軍有攻入城中跡象,他就會打開北門逃逸而去。

數百王庭重騎已奔至城下,甩出飛爪軟索。還堅守在城頭上的幾百個賊兵高呼起來:“隋軍攻城了,隋軍真的攻城了。”邊喊邊向王庭重騎攻擊的牆段集結,有十幾名賊兵揮刀去砍飛爪後面的軟索,城下卻飛來上百支羽箭,將這些無甲無胄的賊兵當場射殺。

這個當口第一批王庭重騎已經順着軟索快速攀上低矮的城頭。同時那些賊兵也蜂擁而至,這二十餘名全身重甲的步戰重裝騎兵如同虎入羊羣一般大砍大殺,他們身邊不斷倒下賊兵的屍體。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王庭騎士攀上城頭。隨着更多的重甲騎士登上城頭,賊兵傷亡的速度更快了。

第三十一章 韓信之計第五十章 最後的任務第五十章 最後的任務第二十三章 廣濟之戰第十四章 逃亡大師第六十四章 天下,帝國與王朝第二十五章 弩炮建功第八十八章 虎癡圍洛陽第十四章 兗州之戰第三十三章 大破長槍密集方陣第五十二章 吃人魔王張方第二十四章 山海關之戰第五十四章 密約第二十八章 兵過峽江第一章 說破美人計第五十三章 劉禪的匈奴繼承者第四十二章 東都鬧市之禍第六十三章 烏爾班巨炮第十八章 攻擊來自地下第十章 雞飛狗跳第三十七章 新式火繩槍第四十一章 武卒銳士第三章 朝會上的爭論第七章 何爲大義第三十五章 先開口爲強第二十六章 雄踞宛城第十章 雞飛狗跳第十五章 錢塘伏龍第二十四章 頓兵龜山第二十五章 刺頭司馬囧第八章 佳人之請第四十章 背水之戰第六十五章 奇兵襲鎬京第二十五章 弩炮建功第五十五章 南襄兵禍第十三章 湘東防線第四十章 鐵馬長弓第十六章 黎明前刻第十章 廣陵戰灌嬰第二章 兵部尚書張定邊第十三章 崇禎的疑慮第二十一章 兵權謀家的無奈第二十五章 南下的秦瓊第三十七章 血與火的熔爐第五章 屈打成招第七章 柔福帝姬第十章 洗腦所第二章 兵部尚書張定邊第三十三章 太行山中第三十一章 生擒帝辛第四十章 絞肉機第九章 霹靂箭 vs 神臂弩第五十三章 特種作戰第五十一章 血色摘星樓第五十七章 獅子堡第十章 廣陵戰灌嬰第二十六章 攻守易形第六章 卻月陣第二十六章 勝券在握的朱元璋第九章 翻臉第三十六章 登陸山海關老龍頭第五十四章 瘋皇完顏亶第二十七章 近衛軍的首次野戰第五十章 血戰第三十八章 獵殺河洛第十四章 巧婦有米第九章 商路,從朝歌到盤龍城第三十一章 掌控荊湖第八十七章 黃關張夜襲曹營第六十三章 烏爾班巨炮第一章 賦閒的岳飛第二十七章 願生命化做那朵蓮花第三十三章 湘江決戰第三十三章 湘江決戰第十七章 北歸第三十二章 張昌之亂第四十二章 姜子牙之謀第四十六章 通信線路第二十九章 進退失據的朱元璋第三章 築河築城第六十章 伐周第八章 卻月城與沌口吳營第二章 驍果軍逃兵第六十章 巨型“囚籠”第三十六章 大戰帷幕開啓第六十七章 會寧府風雲第六章 登基第四十九章 太行之圍第四十一章 東線戰場第三十四章 提前四百年的水淹七軍第四十六章 朝歌之戰第七十九章 江州之戰第十三章 生死之戰第二十九章 反叛聯盟的瓦解第十五章 煙花與火海第五十章 靜待時機第四十二章 東都鬧市之禍第五十五章 前哨戰第三十四章 金墉城第二十七章 許昌之圍
第三十一章 韓信之計第五十章 最後的任務第五十章 最後的任務第二十三章 廣濟之戰第十四章 逃亡大師第六十四章 天下,帝國與王朝第二十五章 弩炮建功第八十八章 虎癡圍洛陽第十四章 兗州之戰第三十三章 大破長槍密集方陣第五十二章 吃人魔王張方第二十四章 山海關之戰第五十四章 密約第二十八章 兵過峽江第一章 說破美人計第五十三章 劉禪的匈奴繼承者第四十二章 東都鬧市之禍第六十三章 烏爾班巨炮第十八章 攻擊來自地下第十章 雞飛狗跳第三十七章 新式火繩槍第四十一章 武卒銳士第三章 朝會上的爭論第七章 何爲大義第三十五章 先開口爲強第二十六章 雄踞宛城第十章 雞飛狗跳第十五章 錢塘伏龍第二十四章 頓兵龜山第二十五章 刺頭司馬囧第八章 佳人之請第四十章 背水之戰第六十五章 奇兵襲鎬京第二十五章 弩炮建功第五十五章 南襄兵禍第十三章 湘東防線第四十章 鐵馬長弓第十六章 黎明前刻第十章 廣陵戰灌嬰第二章 兵部尚書張定邊第十三章 崇禎的疑慮第二十一章 兵權謀家的無奈第二十五章 南下的秦瓊第三十七章 血與火的熔爐第五章 屈打成招第七章 柔福帝姬第十章 洗腦所第二章 兵部尚書張定邊第三十三章 太行山中第三十一章 生擒帝辛第四十章 絞肉機第九章 霹靂箭 vs 神臂弩第五十三章 特種作戰第五十一章 血色摘星樓第五十七章 獅子堡第十章 廣陵戰灌嬰第二十六章 攻守易形第六章 卻月陣第二十六章 勝券在握的朱元璋第九章 翻臉第三十六章 登陸山海關老龍頭第五十四章 瘋皇完顏亶第二十七章 近衛軍的首次野戰第五十章 血戰第三十八章 獵殺河洛第十四章 巧婦有米第九章 商路,從朝歌到盤龍城第三十一章 掌控荊湖第八十七章 黃關張夜襲曹營第六十三章 烏爾班巨炮第一章 賦閒的岳飛第二十七章 願生命化做那朵蓮花第三十三章 湘江決戰第三十三章 湘江決戰第十七章 北歸第三十二章 張昌之亂第四十二章 姜子牙之謀第四十六章 通信線路第二十九章 進退失據的朱元璋第三章 築河築城第六十章 伐周第八章 卻月城與沌口吳營第二章 驍果軍逃兵第六十章 巨型“囚籠”第三十六章 大戰帷幕開啓第六十七章 會寧府風雲第六章 登基第四十九章 太行之圍第四十一章 東線戰場第三十四章 提前四百年的水淹七軍第四十六章 朝歌之戰第七十九章 江州之戰第十三章 生死之戰第二十九章 反叛聯盟的瓦解第十五章 煙花與火海第五十章 靜待時機第四十二章 東都鬧市之禍第五十五章 前哨戰第三十四章 金墉城第二十七章 許昌之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