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7 章

馮四走的那天,吳老爺準備了好幾大車的禮物讓他帶回去給馮家人,雖說東西只怕馮家人都不會看在眼裡,但到底是他們一家人的心意。

二姐在屋裡陪着吳馮氏,顧氏在一旁坐着。因爲她在這裡,吳馮氏只是眼圈有點紅,倒是不像之前那般一說起孃家就掉淚。見她不想說話,另外兩人自然都不敢開口。屋子裡靜靜的,馮媽守在外屋不讓丫頭們亂跑亂撞的進來,她知道這會兒太太心情不好,誰撞上來都不會有好果子吃。

吳老爺領着吳敬泰、吳敬賢和吳敬宗一直送到村外,馮四也是一再的說‘留步’‘請回’,他早就歸心似箭,狠不能趕快回到馮家好好歇兩天,住在這種不出門就能聽見雞鴨叫的地方可真是遭大罪!

段浩方雖然不姓吳,可他也跟着一起來送。一路跟在吳敬泰後頭,眼睛不停的朝着馮四腳上的皁靴和那拉車的駿馬上看。他心裡驚濤駭波的,面上卻波瀾不興。

幾人走走停停出了村有二里地,吳老爺才站住腳,對馮四說:“走吧,回去替我們給老太太帶個好。”說着叫吳敬泰三兄弟出來跪在地上磕頭。

馮四知道這個頭是磕給馮老太太的,所以也沒攔,等幾個磕完了才趕緊過來扶,重重嘆了聲,拍着最小的吳敬宗的肩說:“好孩子。”然後看着吳敬泰道,“以後好好上進,等你們想過去看看了,讓人送個信,我過來接你們!”

幾個孩子裡只有吳敬賢知道馮四想帶一個吳家孩子走,見他過來立刻縮到大哥身後,生怕讓他再給硬拉上車。

馮四再跟吳老爺告了一遍別,又跟段浩方點了點頭才上了車,等他的車跑遠了吳老爺才領着這羣人轉身回去。

吳馮氏一直在屋裡,等吳老爺進來說馮四走了,她纔像剛回過神來般道:“……哦,已經走了?”然後就起來開始幹活了,叫馮媽問午飯,讓顧氏跟着敬泰回去,讓二姐去照顧段浩方和孩子。屋裡人都走光了,吳老爺過去把她慢慢拉到懷裡,她纔在他懷裡哭了出來。

二姐回了屋坐下,知道馮四一走,吳馮氏只怕心都累了,她再帶着段浩方和昌偉三個住在這裡也是給她添麻煩,還是早點回去吧。這次出來也算是在孃家住夠本了,現在回到段家只怕天也涼了,葉子也該黃了。

她算着路上要花的時間,便讓紅花開始收拾東西。這時她才發現段浩方從剛纔就一言不發,看他臉色倒像是在想什麼嚴重的事,就過去問他道:“怎麼了?”

段浩方張嘴想問,說出口的卻是:“收拾東西吧,我看爹和娘也累了,咱們還是早點回去吧。”

二姐答應了聲就去叫紅花進來收拾衣裳箱子了,看着她忙來忙去的,他覺得那話問不問都行,不必急在這一會兒,

昌偉和昌福聽說要回去都有些沒精神,段浩方一時也沒勁去管他們。說再多段家好,好不好的孩子心裡都有一杆秤。

二姐就趕他們去收拾自己的東西。她從他們開始到吳家來時就讓他們自己收拾衣裳箱子,要帶什麼東西,要準備什麼東西都要他們自己決定。一開始這兩個孩子帶的幾個箱子裡衣物是最少的,鞋甚至都忘了帶換洗的,倒是一些亂七八糟的小玩意帶得多。二姐不但不管,還告訴跟着他們來的青蘿,讓她跟吳馮氏不要給他們另外再做新的,就是他們想要新的,也別那麼簡單的就給他們,要讓他們等,要拖。幾次以後這兩個孩子已經知道怎麼收拾出門的箱子了,連天氣的變化都會考慮進去。

她說得再多,倒不如讓他們自己明白更好。現在就算在段家,他們的東西也是自己收拾,至少能做到心中有數,日後不會丫頭婆子輕易哄了去。

又拖了兩天,段浩方讓她去跟吳馮氏告辭。她去了,吳馮氏當即就掉淚了,道:“你也要走了?”看樣子是真傷心了,還說:“幾年了才能見到你,我都怕日後等我要閉眼了,你都趕不及回來再讓我看一眼……”

二姐一聽心就碎了,她想的不是吳馮氏,而是杜氏夫妻。她離開的時候雖然對杜氏夫妻有着千般怨恨萬般不滿,可這麼多年過下來,爹孃再偏心也是親爹孃,何況她在段家經過那麼多事,知道很多事有時候不是一句兩句話能說清楚的,也沒有那麼多是非黑白。

可她那一走,這輩子算是再也見不到他們了,更別提能在牀前儘儘孝,臨走時送一把他們。

比起這個,杜氏夫妻就是再不好,她也對不起他們。何況他們也沒有那麼不好,現在想想都是些小事,甚至連那些小事她都想不起來,都是她自己小心眼。

二姐讓吳馮氏一句話引出了心思,一時走神沒聽到她接着說了什麼,回神時只聽道:“……走吧,家裡沒事,有你弟弟呢,他現在也娶了顧氏,等顧氏生下孩子,我也沒什麼心事了。”

吳馮氏長長一聲輕嘆,整個人不知道是沒精神還是消了心勁,總是有些灰心喪氣的感覺。二姐此時也說不出什麼好聽話,聞言只點點頭說:“那娘,你和爹要保重身體,有什麼事就讓人送信過來。告訴爹千萬不要動氣,酒要少喝點。娘也要注意,不要太累了。”

吳老爺嗜酒好肉,以前那副身板看着是壯,二姐卻擔心他會生病,年紀越大越害怕。吳馮氏操心太多,她也不放心。

說起來吳家和段家一來一回路上至少要二十天,這還是快的,要真是他們兩個出了什麼事,她是絕對趕不及的。

二姐從吳馮氏的屋裡出來時想,還是要想辦法搬得近一點。

在吳家住了三個半月,回到段家時已經快要入秋了。

一進院子二姐就讓紅花安排人先打掃一下屋子再收拾東西,她帶着三個孩子去見老太太,說聲回來了。

段浩方說去見老太爺,對她道:“晚上我回來吃飯。”

二姐看着他出去,紅花看了她一眼沒敢說話,臨走前就發現三爺和三奶奶好像鬧彆扭了,雖然兩人沒吵架,可是兩人都像憋着一肚子話想跟對方說,可哪個都不肯先開口。這種時候像她這樣的還是躲遠點好,省得牽扯進去遭了秧。

從老太太那裡出來,二姐讓張媽帶着三個孩子先回去,她還要再去見大太太和二太太。這一回來怎麼着幾個院子都要打聲招呼才行。

她這幾天是想跟段浩方試探一下他對段家到底是怎麼想的,老太爺是不是真有那個打算把段家交給他,真給他了那大房怎麼辦?

大老爺是絕對不會甘心的,就是那段浩守,看着也不像個好打發的。

她猜老太爺就是心裡想讓段浩方當家,也絕不會不顧大房。老人家的心思始終是想讓一家人在一起的,老太爺也是這樣,他又那麼好名聲,只怕就是死了也會留下話說不許分家的。

而大老爺是個謹慎人,段浩守雖然看着人有些陰險,可是越是這樣的人表面上看起來越好,他也不像段浩平那樣連臉都不要了,也不像段浩鳳那樣快三十了還沒長大。這人,大哥的派頭什麼時候都是擺得足足的,段浩方是他的三弟,在這上頭,他拿段浩守沒辦法。

二姐打的就是這個主意。

她想搬得離吳家屯近一點,時候還長着呢倒是不必急,她可以慢慢磨這個事。可不能像段章氏那樣,早早的搬出去了,臨到最後又搬回來了。她既然要搬出去,就要找個機會一搬出去就不會再搬回來了。

所以,段浩方和大房鬥得越狠越好,最好到最後,兩邊鬥得一邊不離開就不行的地步。爲了不分家,只好讓他們搬出去那種。

段浩方有本事也有野心,看是他先對段家死心,還是老太爺先放人。

二姐決定好好在一旁添磚加瓦。

她從大太太和二太太那邊各繞了一圈回來,大太太是讓她話裡話外擠兌的臉色發青,二太太是聽到她對大太太的不滿高興的兩隻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條縫。

二姐姿態擺得挺高,我就是出去了三個多月,我就是帶着兒子回孃家住了,怎麼的?誰不服氣?老太爺和老太太都沒吭聲呢,誰也別想給我臉色看!

連段浩方在她嘴裡也成了聽她話的耳根子軟的男人了,畢竟他說去接,一去就又多住了一個月。都擺在眼前了,誰還有話講?

當然,二姐是笑眯眯的說事情都趕巧了,剛好碰兄弟娶媳婦,她能不在那邊幫着辦完喜事再回來嗎?

大太太氣得腸子都憋青了,還要問喜事辦得怎麼樣?你看我也不知道,沒來得及送點禮賀一賀你兄弟的好事。

二姐笑道那倒是不必,我已經送過了,想着就是送信回來也來不及,所以我連大伯母的份都送了,我那兄弟還讓我帶個好給您呢。

大太太乾笑:那回頭我讓你大嫂給你送去。這禮怎麼着都是個心意。要送,要送。

第二天董芳雲就帶着大太太補送的禮物來看二姐了,她沒那麼多想法,見了二姐就問回孃家都見了誰?唉,你能回孃家多好。

她是出了門就沒回過孃家了,前幾年聽說爹已經去世了她都沒法回去看看,段家倒是送了份奠儀過去。

昌隆還是那副瘦小枯乾的蒼白模樣,看着是風吹就倒。聽說前兩天夜裡一陣風,他就又病了。董芳雲現在說起他就掉淚。

二姐拉過昌隆看看,對她說:“孩子還小,要治就趁早!我看也沒什麼大毛病,就是上回病了傷了身了,找大夫看看,好好養着吧。”

董芳云何嘗不知道這個道理?孩子一回回的病她比誰都着急。可昌隆說起來就是比一般孩子容易生病,每回又都是差不多的着涼發燒,一來二去的大太太都說也不用每回都請大夫,既然是一樣的病,就拿上回的藥方去抓藥回來吃就行了,那些大夫說的也都是一樣的話。

是大夫本事不夠?二姐覺得昌隆是要補的,慢慢的身體養得壯了,結實了就不容易生病了。庸醫誤人,要找個好大夫給昌隆看看。

她把這個事放在心裡沒跟董芳雲說,大夫能不能找到還是一回事,何苦先跟她說?萬一做不到反而麻煩。

難得她在段家還能找着一個好人,就當發一回善心吧。

在二姐看來,不過是找大夫,然後費些錢財的事。說實話她可真不缺錢,昌隆的身體要是能用錢看好,那這錢花出去也不虧。

等段浩方晚上回來,她就跟他說了想給昌隆找個好大夫的事,讓他出門的時候記着看看。

段浩方笑道:“你以爲家裡請的大夫都那麼沒用?連一個小孩子的病都看不好?”大夫都是人精,要是病人家真想把病看好,他們自然會說,要是這家人怕花錢,那他們幹嘛費事呢?反正大房只當昌隆是着涼發燒,吃兩劑藥就能好,要是大夫跟他們說孩子底子虧了,要用什麼什麼好藥來治,要養個十年八年的,大房的人會信纔怪,只怕以爲那大夫是騙錢的。

二姐愣了一下,細一想也是這個道理。搖搖頭苦笑起來,這下好,病倒是好治了,只是就怕她此時拿出錢來,大太太那邊也不會認爲她是好心,反倒辦了壞了。

她也不是那種腆着臉非要把自己的錢送給別人花的賤骨頭,那人不花她還要頂着罵聲和非難迎上去。

就是心裡有點可惜,明明很簡單的事,昌隆的身體花點心思就能養好,可扯來扯去倒複雜了,有大房在那邊站着,她是有心無處使力。

段浩方看她似乎有些放不開,想了一想道:“你別操心了,回頭我帶個大夫回來。”

二姐心裡一轉也想明白了,都說遠道的和尚會念經,外面特地請回來的大夫自然也是高人,到時不愁那大房不信大夫的話。

段浩方見她放輕鬆了,開始吃菜了,便也跟着笑了。他倒覺得這是個給大房施恩的好機會,而且這個恩施下去,他不接還不行。日後就算真跟大房鬧起來,別人能記着他一個好,大房也不會把臉撕得太難看。

不然忘恩負義這個話砸下去,就是大老爺也扛不住。

第 232 章第 146 章第 120 章第 125 章第 181 章第 128 章第 171 章第 159 章第 195 章第 54 章第 98 章第 233 章第 221 章第 159 章第 160 章第 141 章第 238 章第 79 章第 31 章第 161 章第 196 章第 98 章第 5 章第 128 章第 111 章第 142 章第 15 章第 190 章第 131 章第 224 章第 108 章第 82 章第 240 章第 205 章第 108 章第 236 章第 209 章第 13 章第 23 章第 234 章第 179 章第 69 章第 196 章第 148 章第 87 章第 88 章第 172 章第 125 章第 16 章第 160 章第 34 章第 118 章第 14 章第 191 章第 186 章第 225 章第 32 章第 213 章第 32 章第 114 章第 188 章第 40 章第 215 章第 54 章第 136 章第 178 章第 9 章第 43 章第 132 章第 82 章第 68 章第 104 章第 80 章第 72 章第 9 章第 71 章第 121 章第 34 章第 198 章第 217 章第 110 章第 166 章第 35 章第 149 章第 99 章第 144 章第 204 章第 91 章第 11 章第 206 章第 42 章第 45 章第 71 章第 54 章第 170 章第 140 章第 234 章第 122 章第 174 章第 114 章
第 232 章第 146 章第 120 章第 125 章第 181 章第 128 章第 171 章第 159 章第 195 章第 54 章第 98 章第 233 章第 221 章第 159 章第 160 章第 141 章第 238 章第 79 章第 31 章第 161 章第 196 章第 98 章第 5 章第 128 章第 111 章第 142 章第 15 章第 190 章第 131 章第 224 章第 108 章第 82 章第 240 章第 205 章第 108 章第 236 章第 209 章第 13 章第 23 章第 234 章第 179 章第 69 章第 196 章第 148 章第 87 章第 88 章第 172 章第 125 章第 16 章第 160 章第 34 章第 118 章第 14 章第 191 章第 186 章第 225 章第 32 章第 213 章第 32 章第 114 章第 188 章第 40 章第 215 章第 54 章第 136 章第 178 章第 9 章第 43 章第 132 章第 82 章第 68 章第 104 章第 80 章第 72 章第 9 章第 71 章第 121 章第 34 章第 198 章第 217 章第 110 章第 166 章第 35 章第 149 章第 99 章第 144 章第 204 章第 91 章第 11 章第 206 章第 42 章第 45 章第 71 章第 54 章第 170 章第 140 章第 234 章第 122 章第 174 章第 114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