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案子實際上並不複雜,但是被徐澤凱這麼一佈置,就變成了個無比複雜的案子。把徐澤凱爲了引出風華藥業的事情佈置的都拋開,案情就變的格外簡單了。
我之前一直沒有懷疑過陶德業親手殺人,是覺得就算曹承志給了陶德業錢他也不會爲了錢去殺人。
但是我沒想到譚娟知道的事情比我想象的多。譚娟拿到了陶德業受賄的證據。不過她顧念陶德業是老上司,所以沒有直接舉報他而是希望他能自首。
陶德業怎麼可能去自首,所以那天譚娟和她攤牌之後他就起了殺心。他之前偷偷配了譚娟家的鑰匙,本來是要給曹承志的,因爲譚娟手裡有證據。
那天晚上十一點左右,他去譚娟家裡。他用配的鑰匙打開了門,然後在臥室裡殺死了譚娟。
殺死譚娟之後他想找譚娟手裡的他受賄德證據,但是這個時候正好撞上了來找譚娟的賈波。
賈波那個時候剛知道風華藥業有問題,而且譚娟正在查這件事。賈波和譚德業一碰面,賈波就知道出事了。
譚娟那個時候已經死了,所以賈波就想去報警。陶德業怎麼會讓他報警,立刻就追了過去。然後賈波沒留神給陶德業一棍給砸暈了。
陶德業知道賈波是賈博贍的兒子,這件事不好處理,他就給曹承志打了個電話,曹承志把這件事告訴了曹慧。
曹慧巴不得他們弄死賈波,就給他們出了個主意。陶德業買了高濃度的白酒給賈波灌了一瓶,然後曹承志找了輛車把人弄進去。這個時候賈波已經迷迷糊糊德醒了,結果他一睜眼睛就看到陶德業的車從前面開過去。
賈波下意識開着車就去追。本來的計劃是陶德業把賈波引到那條路上然後曹承志安排車去撞他的車。但是沒想到賈波醉的太厲害了,自己就撞到路邊的石碑上。
後來陶德業還不放心,正好車撞的厲害油箱漏了,陶德業就把他的油箱給點了,一把火把線索給燒了個乾乾淨淨。
如果不是我在譚娟的書房裡書架中的一本書裡發現陶德業受賄德證據,我還真發現不了。
那天第一次看到譚娟家裡這個書架的時候,我就覺得譚娟會藏東西在裡面,沒想到最後真的在《刑法》中找到了陶德業受賄德證據。
按照陶德業的水準,他殺譚娟根本就是漏洞百出。可是徐澤凱的想法和我一樣,他看到譚娟被殺第一反應也認爲是風華藥業爲了隱藏那個秘密,把譚娟給滅了口。
所以他爲了不讓譚娟白死才費心思佈置了一番,讓這個案子變複雜。最後成功引出了風華藥業的案子。
他的佈置也把陶德業留下的線索都給擦的一乾二淨,這個案子纔在後期偵查的時候費了這麼大的勁。
案子查清楚了,最讓我感嘆的還是曹慧這個人。她對賈波的仇恨簡直讓人側目。賈波當年15歲,還是個孩子。他害曹慧流產並不是有意的。但是曹慧卻一次次置他於死地。
有的時候,女人的仇恨簡直讓人心驚。
釋放徐澤開那天是個難得的好天
,從我們接手這個案子開始他就一直呆在特案組,最後放人也是我們放的。
我送他出去的時候,沈墨白就在外面等着。沈墨白見到我們就把一份報紙遞給徐澤凱。徐澤開翻開報紙,最大的版面上刊登的就是風華藥業停產接受調查的消息。
徐澤凱笑笑,把報紙收了起來。沈墨白衝我微笑:“謝謝你,我帶二哥回去了,我們有時間聯繫。”
我點點頭,看着他們離開。
徐澤開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我到現在還不能確定。他有能力,夠聰明也夠……狠。不過好在現在案子已經結束了,總算是沒冤枉好人也沒放過壞人。
秘案三號楔子
這裡是大學的教室,站在講臺上的人是有名的犯罪心理學教授。他打開PPT,對下面的同學說道:“這節課,我們來分析一下世界上有名的連環殺人案的殺手們的心理。首先,我們認識一下這位殺手先生。”
他指着大屏幕,這個連環殺人叫EdwardGein。他是電影《觸目精心》的原型。
他和媽媽郊外一個非常偏僻的獨立平房。他和哥哥在成長過程中幾乎都留在這楝建築物內,沒有朋友和正常的社交圈子,更不知異性爲何物,生命中最重要的位置就一直被那位佔有慾強、憎恨女性的母親所佔據,形成了他孤僻和不知常理世情的性格。在他的兄長和母親相繼去世後,他開始顯露他潛在變歪了的性格。
他先是把母親的屍體保留在家中,好像她從未死去。接著爲了滿足對女性的慾望而去掘墓起屍,最初只是觀看她們或觸摸她們,但後來變本加厲,把屍體剝皮並縫製成人偶。
但他第一次親手把活人殺死,卻要等到1954年的12月8日,他把附近酒吧的店主MaryHogan殺死並剝皮。他的惡行要直至3年後才被發現,在警方找尋工具店店主BerniceWorden的時候,Bernice的兒子想起他在案發前曾經來買防雪劑而起疑,結果在他的家中發現了大量噁心的「人類手工製品」,包括用人皮造的燈罩、由人頭骨所造的湯碗、頭骨牀頭佈置和由乳頭造的皮帶等,死者面部的皮膚連頭髮則成爲了面具。
雖然聽起來如此令人髮指,但他也有值得可憐的地方,因爲與世隔絕令他根本連自己的行爲是錯誤的也毫不知情。據說後來他重投社會後行爲變回正常,更在精神病院內成爲一位慈祥的老者!
教授介紹完這名殺手的經歷後說道:“對於罪犯的心理分析是很重要的。這對於案件的偵破有很大的幫助。更重要的是我們要了解罪犯的心理才能預防犯罪的發生。我們要知道,預防犯罪往往比抓捕罪犯更重要。”
教授停頓了一下接着說:“我們要知道,所有的罪惡都有源頭。所謂的變態殺手他們的行爲大多由自身的經歷造成。成長時期不健康的環境和特殊的經歷都很成爲點燃炸藥的導火索……”
下面的一個男生忽然站了起來,教授看着他問道:“這位同學,你有什麼問題嗎?”
男生微微一笑,露出一
個略顯靦腆的笑容,但是他嘴裡的話卻一點也不靦腆。
“西奧多·羅伯特·邦迪被成爲最道貌岸然的殺人狂,他也叫校園殺手,教授您對這個人一定不陌生。西奧多是每個人都應曾經遇上過一個這樣的人物--他品學兼優,樣貌英俊,從來不憂心沒有約會對象,曾經是男童軍,運動方面也十分優秀,之後進入一間著名的大學,同樣以優秀的成績畢業,跟著在Gov內工作,高薪厚職且社會地位崇高。”
“TedBundy就是這樣的一個模範生,但在他心底的深處,卻住了一頭惡魔。他最喜歡潛入校園殺掉女學生,又或者以他的魅力邀請女學生出外遊玩,再加以殺害。最喜歡以「Hi!IamTed!」向獵物自我介紹的他,自1974年1月31日第一宗案件發生之後,一直沒有被警方懷疑,直至1975年的夏天他因爲違反交通規則而被拘捕,整個真相便開始成形。”
“先是一個險遭他殺害的倖存者CarolDaRonch出庭指證他,被判綁架罪成立的他,之後原本要出席科羅拉多州另一項謀殺指控的他,卻忽然逃走,之後一直以不同的身分和樣貌四處逃避追捕。在1977年2月15日他終於落網,並憑著一名被害者身上的牙印定了他的罪。這個殺人狂殺了19個人。”
他看着教授道:“教授,西奧多名沒有什麼悲慘的童年經歷,他殺人的原因僅僅是想那麼做而已。他僞裝成了一個紳士,降低了那些受害者的防備。我認爲,對於很多連環殺手,他們對於自己殺人的行爲的認知,很可能就是把它當作一個遊戲。”
“遊戲?”教授想了想說道:“你的想發很有意思,這也是一種殺人犯的心理。但是我還是覺得萬事皆有源頭,西奧多的確是個很特別的連環殺手。如果你有興趣的話我們可以在下面討論一下。”
男生聽完教授的話好像依舊沒有認同教授的理論,但是他沒有繼續說下去,而是做了來下聽教授一個個分析那些世界著名的連環殺手的心理。
明星連環殺手--EdwardGein。
不舉俄羅斯殺人狂--AndreiChikatilo。
惡魔的門徒——RichardRamirez。
殺人小丑——JohnWayneGacy。
開膛手傑克——JackTheRipper。
嗜好殺人的史上第一殺人王--HenryLeeLucas。
在絕大部分人眼裡,他們是殺人兇手,是可怕的惡魔。但是在那麼一種人眼裡,他們是神,他們隕落人間卻依舊可以主宰人們的生死。
一節課很快就結束了,這個教授的課很受人歡迎,儘管是個可以做兩百多人的大教室,依舊坐的滿滿當當。所以,誰也沒有注意在靠近門邊的座位上有個清瘦的年輕人離開了。
好學的學生們涌上去詢問問題的時候,那個年輕人站起來他帶上帽子看着PPT上一個個變態殺手的名字嘴角勾起一個弧度。
遊戲,開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