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今日便反 爾奈我何

益州郡,滇池縣。

益州郡雖屬於南中四郡之一,經濟一向不是太過發達,但滇池縣作爲益州郡的治所,它的規模不算小。

益州郡中的大多數人口,都集中在滇池縣內外。

滇池縣亦是益州郡豪強的大本營。

而在衆多益州郡的地方豪強之中,無疑以雍闓的勢力最爲強大。

雍闓乃是西漢什邡侯雍齒的後人。

儘管雍闓先祖的什邡侯爵在傳至第三代時,便被漢孝武帝以“酬金”的罪名廢除,但雍氏一族當年卻並沒有離開益州。

至今算來,雍氏一族在益州定居已經有四百年的歷史。

如此悠久的歷史,再加上當年三世爲侯所積攢下的家底,足以讓雍氏一族發展成在益州勢力首屈一指的地方豪強。

而之前在劉備與諸葛亮的一系列打擊益州豪強的舉動中,一直未出現關於雍氏一族的記載,這並不是因爲雍氏一族的人都是善男信女,只是近百年來,他們的家族勢力主要往南中地區發展。

在這種情況下,雍氏一族才一直在明面上未與劉備的統治爆發過大的衝突。

可這並不代表,雍氏一族真心臣服於劉備在益州的統治。

恰恰相反的是,作爲雍氏當代族長的雍闓,一直在對劉備的統治有所不滿。

並且雍闓的這種不滿,在過往的時日中,不單單隱藏在心裡,還時常宣之於口不怕被旁人知道。

作爲雍齒的嫡系子孫,雍闓繼承了他祖宗的許多壞習慣。

例如驕橫跋扈便是雍闓最顯著的性格特點。

雍闓有這樣的性格特點,當然不僅僅是因爲遺傳了老祖宗雍齒的作風。

最重要的原因在於,在雍氏先祖的百年苦心經營之下,雍氏一族在南中的根基已經十分牢固。

單單就拿益州郡來說,時至今日幾乎已經成爲了雍闓的私產。

在益州郡中,劉備的詔令甚至還沒雍闓的命令管用。

有着這樣的實力基礎,才導致雍闓漸漸目中無人起來。

而今日在滇池縣的一座豪華宅院之內,一向驕橫跋扈的雍闓正在肆意的發泄着他的淫威。

雍闓在看完手中的情報之後,他氣的直接將手中的情報狠狠地拍在身前的書案上,然後口中惡狠狠地說道:

“劉備老兒真以爲益州是他做主了嗎?

我尚未出兵討伐他,他反而還主動派軍南征,真是不知死活。”

雍闓之所以會如此生氣,乃是他手中的這封情報記錄的正是諸葛亮領軍南征的消息。

南中雖然地處偏遠,但對於在益州紮根數百年的雍氏一族來說,哪怕他們的族人大多不在成都,但他們的人脈網卻能保證他們能及時收到成都中的一切風吹草動。

故而在諸葛亮剛剛領軍離開成都後,雍闓才能如此迅速的收到這個緊急軍情。

雍闓在得知這個軍情後之所以會如此憤怒,倒不是說他對諸葛亮南征有多麼害怕。

早在之前諸葛亮料理益州衆世家豪族的消息傳到他手中時,他就已經做好了起兵反叛的大漢的打算。

儘管近百年來雍氏一族的主要發展方向在於南中,但他與衆益州世家豪族的關係,乃是脣亡齒寒的。

雍闓不可能坐視劉備與諸葛亮毫無顧忌的,繼續清理他的衆多政治盟友。

在早有準備的情況下,自大的雍闓當然對漢軍南征一事不會感到害怕,特別是在聽說此番漢軍的主帥乃是諸葛亮之後。

真正讓雍闓感到憤怒的是,他覺得劉備貿然派出諸葛亮南征,乃是對他雍闓的輕視。

這對於驕橫習慣了的雍闓來說,無疑對他是一種侮辱。

在雍闓身處的這處大堂中,不是隻有雍闓一人在場,他的族人及心腹部下皆在,整個大堂中總共聚集着數十人。

當雍闓惡狠狠的話語傳入那數十人的耳中時,那數十人的臉上馬上浮現畏懼之色,他們紛紛低下頭不敢直視雍闓。

其實雍闓單單從外貌上來說,可以稱得上是一位有着名士風範的士人。

畢竟雍氏一族傳承數百年,家中藏書肯定是有着不少的,而雍闓自小也是研讀經書長大的。

可不管雍闓的外貌再如何像一位敦厚士子,相由心生,內心險惡如蛇蠍的雍闓,自然地會讓他底下的人感覺到一種畏懼的感覺。

特別是當衆人想起雍闓以往那些毒辣的手段之時,他們心中的畏懼心理就更加不可抑制。

故而哪怕雍闓剛纔說的話有多麼大逆不道,但堂內的衆人卻沒有一人敢出言勸阻雍闓。

再大逆不道的話,他們過往也曾聽雍闓聽過。

而雍闓在看到他發怒後,身前衆人噤若寒蟬的樣子,他的內心浮現出一種極大的滿足感。

這種滿足感好似讓他覺得自己,就是這南中的皇帝一般。

被滿足感填滿內心的雍闓,臉上的怒色減輕了不少,但他眉宇之間的狠厲之色,卻一分都未有所減少。

將自己當做南中皇帝的雍闓,在得知有人竟然敢不知天高地厚前來討伐他之後,那他的反應肯定想着不是退縮,而是果斷的應下這次挑戰。

想到此雍闓用冷厲的眼神掃視了一圈站在他身前的人。

今日能被他召集來大堂中的人,都是他可以信得過的。

於是很快雍闓便對着他身前的衆人,發出一道道口令。

隨着雍闓的一道道口令發出,一位位領命的人快速地離開大堂之中。

待得那些人離開之後,雍闓看着大堂中剩下的人,他伸手拿起身前案上的佩劍,然後便大步地朝着大堂外走去。

當雍闓踏出大堂之後,大堂中剩下的他的那些心腹,便自發的跟隨上他的腳步。

今日雍闓及他的一衆心腹,盡皆身穿甲冑!

而雍闓及他的一衆心腹所要前去的地方,正是縣內的郡守府所在。

雍闓的府邸距離郡守府並不遠,再加上整個滇池縣實際上本來就處於雍闓的控制之下,故而全副武裝的雍闓一行人很快就來到了郡守府之中。

目前的益州郡太守乃是正昂。

當雍闓領着一衆部下硬闖郡守府之時,正昂正在官署內處理着一些政務。

正昂乃是大漢朝廷親自委任的益州郡太守,可就是這樣的身份,讓他這個益州郡太守根本就不可能擁有多少的實權。

在過往的時日中,正昂只是雍闓的政治傀儡而已。

可正昂名義上畢竟是益州太守,在一些小事上,正昂還是有着處置的權力的。

正昂是個頗有責任心的官員,故而哪怕是在處理一些小事,但正昂依然是一副勤於公事的樣子。

不過就在正昂勤於公事的時候,他突然收到了雍闓正帶人強闖郡守府的消息。

在得知這個消息後,正昂立即就意識到大事不好。

但還未等正昂做出反應,雍闓就已經帶着一衆心腹來到了他的身前。

正昂看着雍闓帶領着數十位人氣勢洶洶的來到自己身前,並且他們手中的兵刃上都各自帶着血跡,他便已然知道了雍闓今日來此的目的。

正昂是大漢朝廷放在益州郡的大義。

只要雍闓不是下定決心反叛,那麼在過往的時日中,哪怕雍闓處處防着正昂,但在表面上雍闓也不會做得太過分。

可今日雍闓卻擺出一副兵變的態勢,那麼雍闓的目的也就不言而喻了。

而雍闓也沒打算瞞着正昂。

在看到整個郡守府已然被自己掌握在手中後,雍闓手持帶血利刃一步步靠近正昂。

在靠近正昂的過程中,雍闓將近來在益州的事情告知給了正昂。

之前爲了防備正昂與大漢朝廷相互勾結對他不利,因此在雍闓的佈置之下,之前正昂對外的一切聯絡都被他截斷。

故而正昂並不知道近來在成都發生的一些大事。

而現在雍闓便特意將這些事一五一十地告訴正昂,爲的便是看他的態度。

“劉備與諸葛亮倒行逆施,殘害忠良,如此豈是益州之福。

你也是益州之人,難道就願意看到這對暴君奸臣繼續塗炭我益州生靈嗎?

今我意欲奉天下正道,起兵討伐暴君奸臣,不知你可願加入我的王者之師中?”

當雍闓將自己的用意告訴正昂之後,正昂像是聽到了一件天大的笑話一般,臉上浮現了不可思議之色。

以臣叛君,竟還敢稱自己是王者之師,如此厚顏無恥之徒,他正昂還是平生第一次見。

不過正昂能被劉備委派來環境險惡的益州郡擔任太守,那他也不是無智之輩,他知道雍闓招攬他的用意是什麼。

他是劉備親自委任的益州太守,若他都因爲看不慣劉備的“惡行”而加入雍闓的叛軍中的話,那麼雍闓的叛軍就會變得更加師出有名。

雍闓的用意不難猜,但雍闓卻太過小看他了。

雍闓在說完招攬的話語後,便直勾勾地盯着正昂看。

他手持利刃對正昂說出招攬話語,爲的便是以性命逼迫正昂就範。

在雍闓看來天下間不怕死的人並不多,在他的這番威脅之下,正昂是很有可能會答應他的招攬的。

可是出乎雍闓意料之外的是,正昂在略微愣神之後,便手指他的鼻子對他直接厲聲呵斥起來:

“上天降下喪亂,奸雄乘勢四起,天下切齒痛恨,萬邦爲之悲悼,凡大漢臣民無論老少,莫不思竭筋力,肝腦塗地,解除國難。

你家族世代受到大漢恩惠,我本以爲你會親自招募人馬,率先行動,向上報答國恩,在下不負先人,以求功勞著於竹帛,千載史冊留名。

沒想到你竟要反叛大漢!

當年你的先祖雍侯,與漢結怨反爲漢所封爵賜土,這是何等的恩德與佳話!

爲人者不知報恩,與禽獸何異?

況你身爲雍氏子孫,卻因爲個人的私利,竟要置雍氏與漢四百年的恩義於不顧,你這樣又如何對的起你的祖宗?

忘恩負義稱爲禽獸,數典忘宗,卻是連禽獸也不如。

要殺便殺,大漢從來只有爲國捐軀的太守,沒有與禽獸不如者爲伍的太守!”

當正昂指着雍闓的鼻子呵斥完他之後,雍闓整個人都快氣炸了。

正昂的呵斥就如一把鋼刀一般插入雍闓的內心,在當世被人罵數典忘宗與忘恩負義,那簡直是與刨他的祖墳沒有差別。

最重要的是正昂的呵斥有理有據,讓雍闓半點都無法反駁。

盛怒之下的雍闓見正昂執迷不悟,他直接舉起手中長劍,一劍刺入正昂的身體之中。

鋒利的劍刃毫無阻礙的穿透了正昂的身體,正昂在感受到身上傳來一陣劇痛後,便直接癱倒在地上,嘴角中不斷流出大量的鮮血。

大量的鮮血順着正昂的嘴角,不斷地流淌在地上。

看着剛纔還義正嚴詞辱罵他的正昂,現在卻即將死亡,雍闓的內心中就浮現出不少快意。

但爲了解自己剛纔所受的屈辱,雍闓對着瀕死的正昂語出嘲諷道:

“真是愚不可及,你以爲你今日的愚忠,將來會得到劉備與諸葛亮的讚賞嗎?

待諸葛村夫領軍進入南中之後,恐怕他自身難保!”

說完這番話後,雍闓不禁大笑起來。

他對己方的優勢有着十足的信心,南中乃是他的主場所在!

可面對着雍闓的猖狂大笑,即將死去的正昂卻一點都不擔心,在臨死之前正昂用盡全身的力氣高喊道:

“縱算丞相無法將你捕殺,那冠軍侯呢!”

當正昂的這句高喊在雍闓的耳邊響起後,他的笑聲戛然而止,他的眼中第一次浮現驚疑之色。

而雍闓身後的一衆心腹在聽到這句話後,他們的臉上盡皆流露出惶恐之色。

冠軍侯!

縱算是南中再如何偏遠,但以糜暘立下的赫赫戰功,也足以將他的威名傳遍整個南中大地。

而在看到雍闓及他的一衆心腹的驚疑與惶恐之後,卻是輪到正昂的臉上流露出笑容,哪怕他感覺到自己的生命力正在快速流逝着。

糜暘雖遠在千里之外,但只要他在一日,那麼大漢就一日不會被人輕視。

有這個大漢庭柱在,正昂死的很安心。

不知何時,正昂已然死去。

但他臨死前的那句高喊卻猶如有着魔力一般,在雍闓及他的心腹耳邊不斷迴盪着。

不過雍闓也不是尋常之人,他很快驅散了腦海中的胡思亂想。

雍闓強迫讓自己鎮定下來,然後他對着部下吩咐道:“將正昂的人頭割下來,派人送去諸葛村夫的大軍中。”

吩咐完這件事後,雍闓便朝着外方走去。

當雍闓踏出房外的那一刻,一陣冷風吹過,讓雍闓不禁打了個冷戰。

相比於身體的寒冷,內心中的驚疑更讓雍闓覺得不適。

他是十分忌憚糜暘的。

可這時雍闓想起了府中那位使者對他做出的種種保證,他的內心便漸漸安定下來。

有大魏爲他撐腰,他還需要怕什麼?

想到此,雍闓內心又浮現了豪情壯志。

夕陽西下,雍闓不屑地遙望北方:

諸葛村夫,今日我便反了,爾又奈我何?

第451章 坦誠布公 青山埋骨第287章 漢魏對決 樊偃會戰第七百五十七章 敵明我暗 以奇制奇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424章 二擒二縱 世之良謀第215章 鷹揚不揚 深夜密謀第104章 呂蒙密計 天助孫氏?第316章 劉巴不滿 難民臨宛第225章 曹仁之死 順流而下第251章 董允獻策 法邈制延第333章 隨軍南下 交換日子第51章 萬歲!萬歲!(4000字,求追讀,求票第529章 伯言掛帥 智分敵勢第531章 明光熠熠 漢胡重沓第343章 雙重考驗 陛下小心第15章 糜暘的野望第651章 逃難之馬 孫問荊州第16章 幼時情誼請假一日第570章 奮力一博 生死棋局第387章 辨壓羣臣 形勢扭轉第273章 兄弟爭吵 燭影哭聲第119章 名將之殤 (十更,求首訂)第528章 凌視關中 兵起淮南第135章 季漢情誼 子龍料敵第356章 該死則死 夏日之陽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叡栽倒 田豫擡頭第433章 先定陰平 再阻劍閣第408章 今日便反 爾奈我何第157章 法正遺策 君臣同悲第105章 糜暘埋下的種子第625章 未央宣言 驚城槐裡第200章 張嶷設計 申儀炸了第323章 仲達崛起 既悼既檄第618章 先發制人 漢軍快來第511章 魏營變故 疾行捕麟第167章 糜暘北歸 子瑜求和第623章 焚柱毀城 收復長安第565章 大魏忠臣 有所防範第134章 敗機已現 荊北大營 (推書《三國之第480章 魏軍應對 逆天改命第260章 萬事俱備 糜暘疑惑第473章 三路合圍 爲師必勝第420章 局勢變化 郭淮到來第320章 良臣羣起 太守人選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630章 後發制人 出兵追擊第429章 內外交困 四面楚歌第349章 杯酒釋權 唯一主宰第119章 名將之殤 (十更,求首訂)第73章 噫興!噫興!(三更,求追讀)第472章 三方勢力 孔明孔明第68章 三千公安勇士(求追讀,求票)第603章 先行安撫 再出殺招第278章 女裝送丕 驃騎旗揚第67章 糜暘自去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481章 封之剛猛 洪之自信第41章 第三條路第48章 萬事俱備,只等自投第七百五十四章 頗有鋒芒 子瑜盜書第七百零四章 何時開戰 今日始也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將一軍 冷汗直冒第566章 動則滅國 癱軟於坐第51章 萬歲!萬歲!(4000字,求追讀,求票第485章 孫禮救場 慘不忍睹第622章 漢帝驚歎 掘其根本第643章 尚有曹休 大勢鉅變第309章 迴光返照 人力有盡第七百四十三章 蛇欲吞象 魏爺來也第176章 譙周跌坐 大亂將起第七百四十七章 夜襲公安 心跳欲停第七百零七章 六策平吳 有怨必報第131章 以守代攻 伯言已至(求訂閱,求票!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318章 真氣吐血 召會要臣第40章 第一次公安會議第501章 兩軍會師 死戰如雷第646章 防備江東 提議封王第343章 雙重考驗 陛下小心第71章 糜暘的信(三更求追讀)第503章 先取二賊 再行北伐第365章 南鄭耀武 大變之兆第128章 季漢雙壁 春天將至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貨世子 幼麟爲師第七百五十四章 頗有鋒芒 子瑜盜書第152章 英雄遲暮 曹操邀約第63章 忠義貫金石,趙子龍(追讀呀,票票呀第68章 三千公安勇士(求追讀,求票)第501章 兩軍會師 死戰如雷第29章 勾魂使者來了(求月票,求追讀)第103章 虞翻二入公安第161章 那年初見 攔馬自薦第53章 你可知五溪蠻?第311章 三英之名 亦如當年第七百七十二章 斥問呂岱 扭曲事實第634章 宛若游龍 驚爲天人第591章 威名所至 一退再退第236章 修建高樓 豪族私會第170章 兵圍夏口 孫權震怖第673章 漢皇不豫 傳召百官
第451章 坦誠布公 青山埋骨第287章 漢魏對決 樊偃會戰第七百五十七章 敵明我暗 以奇制奇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424章 二擒二縱 世之良謀第215章 鷹揚不揚 深夜密謀第104章 呂蒙密計 天助孫氏?第316章 劉巴不滿 難民臨宛第225章 曹仁之死 順流而下第251章 董允獻策 法邈制延第333章 隨軍南下 交換日子第51章 萬歲!萬歲!(4000字,求追讀,求票第529章 伯言掛帥 智分敵勢第531章 明光熠熠 漢胡重沓第343章 雙重考驗 陛下小心第15章 糜暘的野望第651章 逃難之馬 孫問荊州第16章 幼時情誼請假一日第570章 奮力一博 生死棋局第387章 辨壓羣臣 形勢扭轉第273章 兄弟爭吵 燭影哭聲第119章 名將之殤 (十更,求首訂)第528章 凌視關中 兵起淮南第135章 季漢情誼 子龍料敵第356章 該死則死 夏日之陽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叡栽倒 田豫擡頭第433章 先定陰平 再阻劍閣第408章 今日便反 爾奈我何第157章 法正遺策 君臣同悲第105章 糜暘埋下的種子第625章 未央宣言 驚城槐裡第200章 張嶷設計 申儀炸了第323章 仲達崛起 既悼既檄第618章 先發制人 漢軍快來第511章 魏營變故 疾行捕麟第167章 糜暘北歸 子瑜求和第623章 焚柱毀城 收復長安第565章 大魏忠臣 有所防範第134章 敗機已現 荊北大營 (推書《三國之第480章 魏軍應對 逆天改命第260章 萬事俱備 糜暘疑惑第473章 三路合圍 爲師必勝第420章 局勢變化 郭淮到來第320章 良臣羣起 太守人選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630章 後發制人 出兵追擊第429章 內外交困 四面楚歌第349章 杯酒釋權 唯一主宰第119章 名將之殤 (十更,求首訂)第73章 噫興!噫興!(三更,求追讀)第472章 三方勢力 孔明孔明第68章 三千公安勇士(求追讀,求票)第603章 先行安撫 再出殺招第278章 女裝送丕 驃騎旗揚第67章 糜暘自去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481章 封之剛猛 洪之自信第41章 第三條路第48章 萬事俱備,只等自投第七百五十四章 頗有鋒芒 子瑜盜書第七百零四章 何時開戰 今日始也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將一軍 冷汗直冒第566章 動則滅國 癱軟於坐第51章 萬歲!萬歲!(4000字,求追讀,求票第485章 孫禮救場 慘不忍睹第622章 漢帝驚歎 掘其根本第643章 尚有曹休 大勢鉅變第309章 迴光返照 人力有盡第七百四十三章 蛇欲吞象 魏爺來也第176章 譙周跌坐 大亂將起第七百四十七章 夜襲公安 心跳欲停第七百零七章 六策平吳 有怨必報第131章 以守代攻 伯言已至(求訂閱,求票!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318章 真氣吐血 召會要臣第40章 第一次公安會議第501章 兩軍會師 死戰如雷第646章 防備江東 提議封王第343章 雙重考驗 陛下小心第71章 糜暘的信(三更求追讀)第503章 先取二賊 再行北伐第365章 南鄭耀武 大變之兆第128章 季漢雙壁 春天將至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貨世子 幼麟爲師第七百五十四章 頗有鋒芒 子瑜盜書第152章 英雄遲暮 曹操邀約第63章 忠義貫金石,趙子龍(追讀呀,票票呀第68章 三千公安勇士(求追讀,求票)第501章 兩軍會師 死戰如雷第29章 勾魂使者來了(求月票,求追讀)第103章 虞翻二入公安第161章 那年初見 攔馬自薦第53章 你可知五溪蠻?第311章 三英之名 亦如當年第七百七十二章 斥問呂岱 扭曲事實第634章 宛若游龍 驚爲天人第591章 威名所至 一退再退第236章 修建高樓 豪族私會第170章 兵圍夏口 孫權震怖第673章 漢皇不豫 傳召百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