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二擒二縱 世之良謀

由於內心中充滿了驚慌,雍闓奔逃的速度十分之快。

不久之後雍闓及他的幾名親隨便躍過了幽深密林,來到了一處廣袤的空地之上。

在這處空地上,正停留着數千枕戈待旦的精兵。

這數千精兵正是雍闓的嫡系部隊,而雍闓之所以將嫡系部隊放置在此處,爲的本來是在漢軍大營產生營嘯後,他好趁機率軍將漢軍大營一舉拿下。

可原本在雍闓看來天衣無縫的計劃,現在在得知漢軍早有準備之後,一切都變得是那麼可笑。

見雍闓的身影顯現,率領這數千叛軍的雍闓族人馬上迎了上來。

雍闓族人本來還以爲雍闓是親自來向他下達進攻命令的,只是他的詢問話語還未說出口,便得到了雍闓嚴厲的眼神。

在嚴厲眼神的震懾下,雍闓族人自然不敢再擅自詢問。

而在回到己方大軍的陣列中後,雍闓動盪不安的內心稍微平復了一些。

雍闓並未對他的族人解釋些什麼,他馬上發出撤軍的命令。

孟獲已經沒救了,現在雍闓想的是要如何保全他在當世的安身立命之本。

誰知道那個未卜先知的諸葛亮,會不會乘勝追擊他。

在高掛當空的明月的照耀下,只見有數千叛軍在一位將領的帶領下,如他一般慌不擇路地朝着後方不斷退卻。

那狼狽無序的模樣,直引得人發笑。

這便是那瞧不起諸葛亮的雍大將軍呢。

在雍闓率領着己方叛軍返回大營的時候,被五花大綁的孟獲正被漢軍押着跪倒在諸葛亮的身前。

這一幕,讓諸葛亮周圍的漢將感覺有種似曾相識之感。

諸葛亮看着跪在他身前的孟獲,一時之間並未有所話語。

而在諸葛亮沉默的時候,孟獲更是不敢發出一點聲響——他知道現在自己的小命,就在諸葛亮的手中拿捏着。

可是長久的沉默,讓孟獲心中的忐忑情緒愈發濃厚。

最後養氣功夫不行的他實在忍耐不住,他微微擡起頭看向高坐身前的諸葛亮,口中甕聲甕氣的試探道:

“獲今爲友人所害,不幸被丞相所擒,要殺要剮,任憑丞相決斷。

只是獲有一所求,希望丞相能放過我那三千兒郎。”

聽到孟獲的話語後,在列的一衆漢將覺得頗爲好笑。

孟獲第一次被擒時,說是爲了親情。

今次被擒後,又說是被友人所誤。

反正無論怎麼樣,他被擒都不是因爲他技不如人咯。

不過孟獲的話也體現了他愛護士卒的性格特徵。

而孟獲展現出的這點性格特徵,也讓在列的一些漢將對他這個蠻王改觀了不少。

相比於諸位漢將心中的各有想法,諸葛亮在聽完孟獲的話後,心中已經有了一個決斷。

諸葛亮開口朗聲對孟獲問道:“從你的話語中,你貌似對吾的二次擒拿並不服氣?”

見諸葛亮詢問起這點,孟獲直接點頭承認。

“獲今夜失手被擒,非戰之罪。”

孟獲說這句話時那一副理所當然的神色,又讓一衆漢將覺得十分可笑。

可諸葛亮並未發笑,他只是緊盯着孟獲,對着他接着問道:“若吾再將你放歸,你當如何?”

當諸葛亮的這句話說出來後,不止孟獲詫異的瞪大了他銅鈴般的雙眼,就是一衆漢將臉上也紛紛浮現不解之色。

有好幾位漢將已經想着出身勸阻諸葛亮。

可是他們的舉動,卻被諸葛亮輕輕擺手所阻止。

在阻止諸將想要勸阻的舉動後,諸葛亮淡淡看着孟獲,想着從他的口中得到他的回答。

在諸葛亮的注視之下,性情豪爽的孟獲在巨大的驚詫之後,很快就給出了他的回答:“當整兵與丞相再戰。”

以孟獲的智慧,他真的很難明白諸葛亮爲何再次想放過他。

不過以他的性格,他也不會想着刻意去欺瞞諸葛亮。

孟獲不知道的是,儘管他兩次被諸葛亮所擒,但在他的心中已漸漸對諸葛亮產生敬意。

聽到孟獲情理之中的回答,諸葛亮的臉上方纔流露出笑容。

“你倒實誠。”

在說完這句話後,諸葛亮揮手示意一旁的士卒爲孟獲解綁。

從他的這副舉動可以看出,他說要再次釋放孟獲,絕不是信口開河。

當漢軍爲孟獲解綁之後,諸位漢將眼中的不解之色幾乎要溢出眼眶,而孟獲也沒好到哪裡去。

在身體重新獲得自由後,他整個人的腦袋都是懵懵的。

二擒二縱,這樣的仗別說他沒打過,聽都沒聽過。

在讓士卒爲孟獲解綁之後,諸葛亮似乎覺得這還不足以展現他的仁義,於是他便對着一旁的楊儀下令道:

“待送孟獲出營後,也將他的三千兒郎放離吧。”

諸葛亮的這個命令,更讓楊儀及一衆漢將心中的勸阻之心大盛。

就算諸葛亮釋放孟獲有着深層不爲人知的考量,但他現在釋放那三千彝軍又是何用意?

一個孟獲或許不足爲懼,但三千彝軍可是一股足夠令漢軍感到頭疼的軍事力量呀。

在心中的濃厚不解之下,諸將紛紛將目光看向趙雲。

目前在南征大軍中,趙雲是除諸葛亮、于禁之外地位最高的大將。

而於禁地位雖高,身份卻頗爲敏感,所以這時候只有趙雲有可能勸的動諸葛亮。

可面對諸將投來的求請目光,年逾五十的趙雲好似沒看到一般。

這倒不是趙雲老眼昏花了,只是趙雲本能的不想搭理那些目光。

諸將想勸阻諸葛亮,無非是看不明白諸葛亮的舉動,說實話趙雲也看不懂。

可趙雲與諸將不同的是,作爲劉備元從大將的他,可是很早以前就見過諸葛亮的神奇之處。

就例如現在爲世人所知的《隆中對》。

當年當諸葛亮第一次向劉備闡述《隆中對》的戰略構想時,除了劉備,幾乎所有人都以爲諸葛亮是在癡心妄想,誇誇其談。

但後面劉備的發展,卻讓一衆當年嘲諷諸葛亮的人,臉上齊齊捱了一巴掌。

有着這種經歷的趙雲懂得一個道理,那便是他不需要看的懂諸葛亮的佈置,只需要聽從就好。

畢竟年紀越大,臉面越重要,他可不想再被打臉了。

而在趙雲不出身勸阻的情況下,饒是有許多漢將心中十分不解諸葛亮二放孟獲的打算,但面對着已經在漢軍中建立起威望的諸葛亮,諸位漢將還是沒有一人膽敢出來勸阻。

諸葛亮在對楊儀下達完命令之後,又對着孟獲言道:“事不過三,今我對你二擒二縱已經是仁至義盡。

若你下次再被我擒拿還是不降的話,你斷然再難以活着離開我軍大營。”

諸葛亮的話語中透露出慎重的語氣。

孟獲在聽到諸葛亮的這番話後,臉上浮現不服氣的神色。

這丞相品德猶如山嶽般沉重,可是也太過小瞧他了。

二擒二縱已經是奇恥大辱,哪能再被他擒第三次?

若自己真能被諸葛亮再擒第三次,不用諸葛亮說,他自己就會對諸葛亮叩頭臣服,絕不再叛。

由於感覺自己被諸葛亮看輕了,心中有些不平的孟獲在對着諸葛亮拱手後,口中並未說什麼感謝的話語,便大步邁出了大帳之外。

待孟獲離開大帳之後,諸葛亮看着帳內一衆不解他深意的將領,大笑着問道:

“諸卿可是以爲我太過託大?”

在諸葛亮的這句問話出來後,並沒有將領回答諸葛亮。

只是有時沉默,已然是一種最好的回答。

面對着諸將的不解,諸葛亮不再隱瞞他心中的謀劃,開口對着諸將說道:

“在我軍南征之前,我曾寫信詢問過樑州牧,他有何計略可敗南中叛軍。

梁州牧對我獻上了“分而化之”的計策。

剛纔在我軍擒獲三千彝軍後,我已尋一二彝軍詢問今夜彼等夜襲的大致由來。

從那些彝軍的口中可知,今夜夜襲之策乃是由雍闓所獻,然如今諸將可見雍闓此人在何方?

既獻夜襲之策,卻在友軍陷入重圍之時,果斷臨陣脫逃,由此足可見叛軍諸部並非是一條心。

我料那雍闓在逃離之時,心中斷定孟獲必無活路。

當此時,若我將孟獲放歸爲敵營,雍闓與高定將會如何看待孟獲?

他們是會認爲我愚不可及縱虎歸山,還是會認爲孟獲已經變節,成爲我軍內應了呢?”

當諸葛亮的這兩句問話落入在場漢將的耳中後,在場漢將的臉上皆浮現了思索之色。

有些反應快的漢將,臉上則是出現了喜色。

那兩句看似是有兩個可能的疑問句,但實際上卻是陳述句。

陳述着一個只要是常人,都會認爲的事實。

二擒二縱,古往今來從未有過。

更何況從常理上來說,諸葛亮是平叛的漢軍主帥,而孟獲是在地方上造反的叛軍首領。

從身份上來說,諸葛亮與孟獲是天然對立,甚至於應該是不死不休的。

可就是在這樣不可調和的身份之間,卻發現了二擒二縱這令人匪夷所思的事,高定與雍闓又怎麼不會對孟獲起疑呢?

要知道他們之間本就是以利益結合在一起的盟友關係,這種關係根本就不穩固。

而既然是身爲叛軍一方,那肯定是小心謹慎的。

只要高定與雍闓一旦對孟獲起疑,那麼他們勢必會對孟獲做出相應的防備舉動。

甚至他們之間直接有可能發生火拼。

而一旦敵軍之間發生規模大的火拼,那麼漢軍的機會不就來了嗎?

現在諸將才明白,爲何諸葛亮也要將孟獲的三千彝軍放回。

既然諸葛亮是抱着讓敵軍火拼的打算,那麼當然要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孟獲的軍事力量。

不然要是將孟獲孤身一人放回邛都縣,高定與雍闓輕易就可除去孟獲,那樣還怎麼讓敵軍發生火拼呢?

二擒二縱,乃是一個陽謀。

雍闓與高定不難看出這可能是諸葛亮的離間之計,但就算他們看出來了,他們敢去冒這個險嗎?

最重要的是,從表面上看二擒二縱都是諸葛亮仁義無雙的表現,也是大漢身爲華夏正朔展現在世人眼前的一種氣度。

我想對敵人施行仁義,可敵人自己要火拼,關我天朝正兵什麼事?

從始至終,我大漢天兵都是代表正義的一方。

世人常言實利與虛名,二者不可兼得,例如當年的曹操便是不幕虛名只取實利的代表人物。

可在諸葛亮這裡,好似這一點常識卻不再是常識。

實利與虛名,諸葛亮都可以用他的智慧得到。

在明白諸葛亮的全盤謀劃後,諸將心中紛紛對諸葛亮浮現佩服至極的想法。

諸將在楊儀的帶領下,盡皆臉露佩服的對着諸葛亮一拜,口中臣服地讚歎道:“丞相英明。”

而面對諸將的拜服,諸葛亮臉上卻沒有浮現自得之色,他對着帳內的諸將言道:

“諸卿下去好好整訓士卒,不出三日,越嶲叛亂可定也。”

諸葛亮的話語中,透露出強大的自信。

諸葛亮沒有食言,當孟獲走出漢軍大營後不久,他便見到他的三千兒郎,正在從漢軍大營中被陸續放出。

漢軍不僅沒有傷害三千彝軍的性命,甚至連他們的武器都未收繳。

這倒是讓孟獲心中對諸葛亮又高看了一層。

不過作爲被二擒二縱的一方,孟獲心中卻有着難以掩飾的失落與羞恥感。

不止他有這種感受,就是他的三千兒郎在被放出漢軍大營之後,也一個個垂頭喪氣的。

昨夜他們的情緒有多高漲,他們現在心中的失落與羞恥感就有多強。

這叫打的什麼仗呀!

見自己的三千兒郎情緒都不高,孟獲一時之間也沒什麼好的辦法。

他只想着先帶這三千彝軍返回邛都城內再做下一步的打算。

歸心似箭的孟獲很快就帶着三千彝軍回到了邛都城的不遠處。

而孟獲及他的三千兒郎逃出生天的情報,也很快被送到了雍闓與高定手中。

當得知這個情報的時候,雍闓還在與高定正在爭論着。

他們是爲昨夜的戰敗爭論,可雍闓與高定本就語言不通,所以他們的爭論縱使持續很久也未得出一個定論。

可就在這時,雍闓與高定得知了孟獲平安歸來的消息。

在得知這個消息後,雍闓與高定的心中齊齊浮現一種荒謬至極的感覺。

特別是在知道孟獲的大軍毫髮無傷後,這種感覺就更加強烈。

諸葛亮是在將他們二人,當做傻子嗎?

第127章 糜暘之信 有師西來(4000字!求票,第七百六十九章 效仿郭開 言出法隨第202章 文長心思 無畏丁奉第395章 伐謀伐交 以點破面第七百三十五章 先攻州陵 半渡而擊第118章 火燒公安 (十更,求首訂!)第461章 情勢不利 別出心裁第七百一十九章 草木皆兵 土崩瓦解第644章 南北聯合 不懼強漢第622章 漢帝驚歎 掘其根本第342章 虛實相封 伐吳前奏第332章 賢妻在內 鄴城鐵販第232章 麋馬角力 勝必生驕第七百二十九章 博望爲餌 東吳爲援第165章 懸首招兵 丁奉心思第456章 不顧一切 速援陽平第115章 糜暘設計 (十更,求首訂)第七百四十二章 改變計劃 討個公道第285章 桃園之約 魏軍開拔第120章 江東援軍(十更,求首訂!)第211章 隱患滋生 伯仁野望第1章 江陵城中第547章 相互探查 機變張郃第338章 故技重施 孫權心思第203章 慈不掌兵 申儀出城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賊尚在 薦司馬懿第277章 魏有良臣 三爺點名第七百七十三章 一步之錯 傷心糜暘第七百六十七章 火燒張府 老而彌辣第134章 敗機已現 荊北大營 (推書《三國之第447章 殘酷當世 劍鳴長空第644章 南北聯合 不懼強漢第198章 殺伐祥瑞 今日獵狐第181章 禁軍在手 家人提點第224章 天地赤紅 漢將挺立第168章 割地請和 奉送質子(5000字)第45章 以人爲本(求追讀,求票)第448章 烈焰封場 變生肘腋第638章 姜維定計 潼關告破第207章 子午奇謀 不歡而散第374章 火燒塢壁 梁州大變第321章 有才州泰 儁義心驚第403章 法邈驚慌 上書成都第629章 何其壯哉 失魂癱坐第240章 曹魏國力 長安異動第28章 公安,我去(求月票,求追讀)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342章 虛實相封 伐吳前奏第37章 魏王吐血第614章 貌合神離 止步數裡第250章 滿堂變色 武當封拜第七百一十七章 人心初定 渡口失守第七百一十八章 疑兵之計 無名之輩第566章 動則滅國 癱軟於坐第526章 各有選擇 長安震恐第664章 長陵罵賊 劉曄吐血第561章 火燒合肥 江東野望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雨如晦 你我同行第666章 威風海量 視而不見第600章 滿腔憤慨 請換青天第547章 相互探查 機變張郃第477章 朱褒授首 雍闓奔逃第418章 杖責馬謖 孫權資敵第328章 蔣濟送信 百年基業第334章 你方先來 以牙還牙第七百五十二章 令人作嘔 掀案而起第536章 兩大安排 艾維相隨第371章 身死族滅 孤即梁州第194章 五大綱領 強軍將成第93章 就是出兵幹(求追讀!求票!)第60章 蠻王沙摩柯(求追讀,求月票)第432章 姜維去處 兵分三路第23章 誅心第56章 呂蒙之謀(求追讀,求票)第七百二十章 圍三缺一 巋然不動第六百九十七章 以威諡之 忠臣周魴第107章 益州公子 今夜復國第564章 欲斷後路 先遣雄鷹第636章 夏侯黯然 朱靈登場第492章 懸釜而炊 漢人自強第491章 險惡用心 臥龍大笑第267章 北伐戰略 關公病情第540章 迷霧重重 司馬終動第441章 以快打快 兩軍相遇第90章 太子四友(四更求追讀!)第231章 皮開肉綻 真實情報第499章 借場東風 贈你精兵第508章 草擬遺詔 孫權不屑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貨世子 幼麟爲師第448章 烈焰封場 變生肘腋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賊尚在 薦司馬懿第447章 殘酷當世 劍鳴長空番外:亡國之恨第417章 各取所需 糧草危機第七百四十二章 改變計劃 討個公道第514章 積蓄騎軍 千里入冀第306章 同御一馬 傳承不息第484章 雪中短兵 血中斷兵第280章 惟賢惟德 孟起拜服第484章 雪中短兵 血中斷兵
第127章 糜暘之信 有師西來(4000字!求票,第七百六十九章 效仿郭開 言出法隨第202章 文長心思 無畏丁奉第395章 伐謀伐交 以點破面第七百三十五章 先攻州陵 半渡而擊第118章 火燒公安 (十更,求首訂!)第461章 情勢不利 別出心裁第七百一十九章 草木皆兵 土崩瓦解第644章 南北聯合 不懼強漢第622章 漢帝驚歎 掘其根本第342章 虛實相封 伐吳前奏第332章 賢妻在內 鄴城鐵販第232章 麋馬角力 勝必生驕第七百二十九章 博望爲餌 東吳爲援第165章 懸首招兵 丁奉心思第456章 不顧一切 速援陽平第115章 糜暘設計 (十更,求首訂)第七百四十二章 改變計劃 討個公道第285章 桃園之約 魏軍開拔第120章 江東援軍(十更,求首訂!)第211章 隱患滋生 伯仁野望第1章 江陵城中第547章 相互探查 機變張郃第338章 故技重施 孫權心思第203章 慈不掌兵 申儀出城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賊尚在 薦司馬懿第277章 魏有良臣 三爺點名第七百七十三章 一步之錯 傷心糜暘第七百六十七章 火燒張府 老而彌辣第134章 敗機已現 荊北大營 (推書《三國之第447章 殘酷當世 劍鳴長空第644章 南北聯合 不懼強漢第198章 殺伐祥瑞 今日獵狐第181章 禁軍在手 家人提點第224章 天地赤紅 漢將挺立第168章 割地請和 奉送質子(5000字)第45章 以人爲本(求追讀,求票)第448章 烈焰封場 變生肘腋第638章 姜維定計 潼關告破第207章 子午奇謀 不歡而散第374章 火燒塢壁 梁州大變第321章 有才州泰 儁義心驚第403章 法邈驚慌 上書成都第629章 何其壯哉 失魂癱坐第240章 曹魏國力 長安異動第28章 公安,我去(求月票,求追讀)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342章 虛實相封 伐吳前奏第37章 魏王吐血第614章 貌合神離 止步數裡第250章 滿堂變色 武當封拜第七百一十七章 人心初定 渡口失守第七百一十八章 疑兵之計 無名之輩第566章 動則滅國 癱軟於坐第526章 各有選擇 長安震恐第664章 長陵罵賊 劉曄吐血第561章 火燒合肥 江東野望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雨如晦 你我同行第666章 威風海量 視而不見第600章 滿腔憤慨 請換青天第547章 相互探查 機變張郃第477章 朱褒授首 雍闓奔逃第418章 杖責馬謖 孫權資敵第328章 蔣濟送信 百年基業第334章 你方先來 以牙還牙第七百五十二章 令人作嘔 掀案而起第536章 兩大安排 艾維相隨第371章 身死族滅 孤即梁州第194章 五大綱領 強軍將成第93章 就是出兵幹(求追讀!求票!)第60章 蠻王沙摩柯(求追讀,求月票)第432章 姜維去處 兵分三路第23章 誅心第56章 呂蒙之謀(求追讀,求票)第七百二十章 圍三缺一 巋然不動第六百九十七章 以威諡之 忠臣周魴第107章 益州公子 今夜復國第564章 欲斷後路 先遣雄鷹第636章 夏侯黯然 朱靈登場第492章 懸釜而炊 漢人自強第491章 險惡用心 臥龍大笑第267章 北伐戰略 關公病情第540章 迷霧重重 司馬終動第441章 以快打快 兩軍相遇第90章 太子四友(四更求追讀!)第231章 皮開肉綻 真實情報第499章 借場東風 贈你精兵第508章 草擬遺詔 孫權不屑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貨世子 幼麟爲師第448章 烈焰封場 變生肘腋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賊尚在 薦司馬懿第447章 殘酷當世 劍鳴長空番外:亡國之恨第417章 各取所需 糧草危機第七百四十二章 改變計劃 討個公道第514章 積蓄騎軍 千里入冀第306章 同御一馬 傳承不息第484章 雪中短兵 血中斷兵第280章 惟賢惟德 孟起拜服第484章 雪中短兵 血中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