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亡國之恨

漢景耀六年,劍閣。

深夜中,一位滿頭白髮的矍鑠武將,手中提着當年恩師贈給他的“慎獨”劍一步步朝着劍閣內的一處走去。

這位老人,正是大漢大將軍姜維。

或者說是前大漢大將軍姜維纔是。

由於在軍中的威望深重,一路上許多士卒都認出了姜維,並紛紛向他行禮。

可士卒在向姜維行禮的同時,臉上帶着難以掩飾的悲痛與彷徨。

偶爾有幾位地位稍高的將校大着膽子來到姜維的身前,他們擡起佈滿淚痕的雙眼看向姜維,口中問出了一句令姜維差點沒忍住眼淚的話語:

“大將軍,大漢真的亡了嗎?”

這一句話將姜維從往日的回憶中拉回,讓他回到了殘酷的現實之中。

今日一道來自成都的詔令,令劍閣的數萬漢軍陷入極度的惶恐與憤怒之中。

“朕已降,諸卿從之。”

這是由當今天子劉禪親筆書寫的一道投降詔令,可就是這道詔令直接擊破了許多人心中僅存的那一點信念與堅守。

當收到這道詔令後,處於難以置信與憤怒的劍閣內諸將士,都紛紛舉起手中的兵刃揮砍着關內的石頭,以此宣泄內心中的不忿。

這一日不知道有多少兵刃與堅硬的石頭相撞分裂,猶如今日許多人的內心一般。

“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

這一日,劍閣內數萬軍士齊齊高喊這一句話。

底下的軍士尚且如此,更何況姜維這個主帥呢?

但哪怕他師從諸葛亮,但哪怕他自詡智謀不在當世任何一人之下,天子詔令已下,他又能如何呢?

不一會兒,姜維的身前就圍滿了四周趕來的將官,士卒。

姜維見他們用期盼的眼神望着自己,好似在等着自己說出那個否定的答案。

而姜維也很想說出那個否定的答案,但最後他卻什麼也沒說,只是一臉麻木的提着手中“慎獨”劍,撥開人羣一步步繼續朝着前方走去。

姜維的行爲無聲的擊碎了衆人心中的最後一絲妄想,當姜維越過人羣之後,他便聽到身後傳來一陣陣痛哭悲泣聲。

這是亡國之音。

在這一陣陣令人心碎的亡國之音的映襯下,姜維一人獨行的悲情更顯得十分落寞。

想當年他出身涼州名門,自一出道就常有百餘死士誓死相隨。

哪怕後來遭逆魏狗官陷害之時,那些死士亦不離不棄得跟隨着他。

可是數十年後的今日,當年百餘死士盡皆戰死沙場,而他最後也只剩下恩師賜給他的一把劍在時刻陪着他。

心中的悲憤讓姜維愈發步履蹣跚。

而步履蹣跚之下,姜維終於來至劍閣的一處地方。

這處地方不是往日他擂鼓聚衆的中軍大帳,亦不是那一步踏出便可得餘生自由的劍閣關門,而是隱有香火繚繞的一處廟宇。

廟宇名爲:“忠武侯廟”。

在看到廟宇牌匾上的那四個字後,姜維如喪考批的臉上勉強露出一絲笑意。

他緊緊握住手中的劍柄,眼神不由得變得敬畏、緬懷、感恩、愧疚起來。

些許言語不足以形容姜維此刻眼神的複雜,可從他那複雜的眼神可以看得出來,他對已經逝去的那位大賢,心中的情感有多深。

自那位大賢死後,蜀中各地多上書請爲他立廟,可朝堂以此違背禮制不納,於是百姓在四時的節日於道路上私祭諸葛亮。

更有甚至,有百姓乃是官員,願意冒着被治罪的風險,私下爲那位大賢立廟。

那位大賢便是諸葛亮。

更有甚者中,便有姜維。

而劉禪縱算再昏庸,對於這一明顯可以殺頭的罪行,他也一直當做視而不見。

及至在今年年初,他終於下令以天子的名義,明面上承認了這種行爲。

今年初,大漢局勢風雨飄搖,或許那位年老天子,也希望他的恩師能夠顯靈,再度幫大漢度過這一劫吧。

站在廟門外的姜維,將手中長劍收入腰間的劍鞘中,然後他猶如一位初次拜訪恩師的孩童一般,仔細而又莊重地整理了下自己的妝容。

他不想因爲自己的失禮,褻瀆了恩師的英靈。

在反覆整理完自身的妝容後,姜維深吸一口氣,一步步踏上臺階,邁入了廟宇之中。

與外界的喧囂不同,廟宇內煙火繚繞,顯得十分寂靜。

廟宇並不大,姜維剛一邁入廟宇內,便見到了他恩師的畫像。

高掛的諸葛亮畫像,乃是故尚書令呂乂所著,呂乂善於臨摹繪畫,由他親筆描繪出來的諸葛亮畫像,可謂是栩栩如生。

栩栩如生的畫像在煙霧的繚繞下越發生動,從姜維視角看去,好似畫像中的恩師似要活過來了一般。

在見到這一幕後,姜維在外人面前強制壓抑的淚水再也控制不住,他直接撲通一聲跪在他的恩師身前。

這一刻他不再是爲數十萬魏軍所忌憚的大漢大將軍,這一刻他不再是外人眼中喜怒不形於色的國之庭柱。

這一刻他好似回到了數十年,那一年的他走投無路,唯有眼前的大賢願意接納他,並在接下來的日子中,毫無藏私得將所學都教授給他。

在對自己有如此大恩的尊師面前,姜維無須再刻意隱藏自己。

“弟子無能,弟子有愧老師託付。

漢中丟了,大漢亡了呀!”

說到此,姜維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低着頭痛哭起來。

“我不是有意要放開漢中防線的,我只是想誘敵深入,我只是想像當年的恩師一般,儘可能的殺傷敵人的主力。

我沒想到司馬昭會突然集合數十萬大軍南征,當我得知這個消息時,我已經意識到大事不妙,立刻上書給陛下,讓他派兵入漢中,恢復漢中的防線。

我有盡力在補救,可是我沒想到,沒想到,陛下竟然會對我的上書視若罔聞,才致使漢中全面丟失。

弟子對不起您,對不起大漢呀!”

越說,廟宇內的哭聲越大。

很多人都將大漢亡國的責任怪在劉禪上,但姜維卻知道,這件事他也有責任。

若不是他修改了諸葛亮生前佈置的漢中防線,數十萬魏軍不會那麼快佔領漢中。

而只要陰平、陽平關、南鄭三處不丟失,鄧艾就絕無可能可以奇襲成都,甚至若是陽平關、南鄭不丟,哪怕鄧艾率軍奇襲至成都,天子亦不會那麼決然的選擇投降。

天子投降的基礎,不是在於譙周幾位逆臣的鼓動,而是漢中全面丟失的事實。

在這一點來說,他姜維難辭其咎。

姜維就像犯了錯的弟子一般,向着諸葛亮的畫像哭訴。

若在天有靈,他應該是可以看到當今的一切的。

良久之後,姜維哭訴聲漸漸停止,他擡起通紅的雙眼望向諸葛亮的畫像,一向不信鬼神的他,這一刻卻猶如鬼使神差一般問道:

“您可以派個人,救救大漢嗎?”

隨着最後一句請求說出口,姜維重重地朝着那副畫像叩頭。

或許姜維不是真相信鬼神,這句話更像是他的囈語。

畢竟他心中已經有個想法,正在慢慢成型。

可性格再如何堅強的人,都會有柔軟的一面,在自己的恩師面前,說出幾句如夢般的囈語,又算的上什麼錯呢?

但或許姜維也沒想到,在他叩頭的間隙,縈繞在諸葛亮畫像前的煙霧,似乎變得越來越多,也越發洶涌。

大漢真的會亡嗎?

漢中一定保不住嗎?

在劍閣漆黑的深空之中,突然亮起了一顆顆璀璨的明星,那是數十年來,無數爲大漢事業獻身的在天之靈們。

他們用目光注視着景耀六年七月的漢中大地。

同時亦用目光注視着章武四年七月的大地。

雷聲陣陣,漢水滔滔,決定國運的一刻,已經來臨了。

這就是我說的小驚喜,也許有人會喜歡,也有人會不喜歡。

第352章 虛報士卒 躍馬鎮場第608章 五丈原上 星星之火第631章 獵虎爲食 三方奔逐第54章 你不去,誰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七百五十二章 令人作嘔 掀案而起第336章 一勝一敗 張溫到來第612章 遷都鄴城 鳩佔鵲巢第509章 前倨後恭 慧極必傷第438章 劉禪叩頭 誰家天下第463章 空城計第312章 桃花劍舞 一眼千年第668章 五美諸葛 重啓相國第51章 萬歲!萬歲!(4000字,求追讀,求票第七百六十四章 豫章崩裂 江東震動第305章 主簿獻城 魏延抱怨第495章 雨季將至 水淹南鄭第616章 反間疑雲 你真該死第653章 當效忠武 勢壓孫權第651章 逃難之馬 孫問荊州第611章 徵集糧草 孤城長安第17章 駐守公安第67章 糜暘自去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218章 糜暘密奏 君王三觀第656章 霸王雜之 狡黠劉禪第633章 麟逆虎鬚 萬騎奔潼第314章 君臣相見 帝王囑託第458章 怒掀帥案 再渡漢水第六百八十章 首倡徙戎 劉禪求教第七百一十七章 人心初定 渡口失守第561章 火燒合肥 江東野望第148章 輔政之選 撫髯定婿第441章 以快打快 兩軍相遇第81章 先破鹿鳴,再梟羽首 (求追讀)第409章 全境皆叛 葛公定策第198章 殺伐祥瑞 今日獵狐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516章 內心煎熬 一網縛之第451章 坦誠布公 青山埋骨第530章 隔空聯合 曹休輕敵第545章 彙集精兵 廢荊入豫第353章 觸目驚心 殺意沸騰第七百一十六章 再戰糜暘 大意韓綜第473章 三路合圍 爲師必勝第396章 郝昭鎮陳 諸葛告誡第七百零七章 六策平吳 有怨必報第621章 如虎添翼 城如玻璃第147章 高臺受賞 升階封拜(5000字)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七百零三章 約法三章 整頓人心第600章 滿腔憤慨 請換青天第30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一)第166章 糜暘三問 女主終現第420章 局勢變化 郭淮到來第570章 奮力一博 生死棋局第七百三十五章 先攻州陵 半渡而擊第六百九十六章 鷹擊長空 送天將軍第251章 董允獻策 法邈制延第547章 相互探查 機變張郃第232章 麋馬角力 勝必生驕第194章 五大綱領 強軍將成第57章 江東烹鹿天團出發(求追讀,求票)第233章 人生贏家 魏帝咆哮第411章 王平爲輔 二蠻呆滯第489章 曹真咆哮 劉曄黯然第580章 福至心靈 排除正確第六百八十六章 悍然舉事 出師有名第634章 宛若游龍 驚爲天人第55章 此子該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336章 一勝一敗 張溫到來第329章 一顆種子 伯仁之恨第612章 遷都鄴城 鳩佔鵲巢第430章 獨當一面 血色征程第477章 朱褒授首 雍闓奔逃第254章 老臣文和 關羽集將第37章 魏王吐血第244章 武擔山下 山呼萬歲第406章 歷史遺憾 不必重演第143章 雙壁合兵 十萬俱滅(5000字!)第504章 營聲鼎沸 滿城皆驚第663章 以人爲本 十萬相隨第486章 諸葛回軍 心有靈犀第482章 學習糜暘 興奮姜維第233章 人生贏家 魏帝咆哮第381章 通敵賣國 成都沸騰第181章 禁軍在手 家人提點第228章 真實目的 成君死節第304章 突然襲擊 曹休棄城章推推書《三國之銀狐》第158章 江陵縞素 劉璋履約第66章 關平請命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586章 如此佳人 陳倉阻敵第486章 諸葛回軍 心有靈犀第101章 將帥失和 (再來追讀!)第328章 蔣濟送信 百年基業第499章 借場東風 贈你精兵第297章 龍駒騰凌 驃騎煊赫第108章 糜暘醉釣 欲者上鉤
第352章 虛報士卒 躍馬鎮場第608章 五丈原上 星星之火第631章 獵虎爲食 三方奔逐第54章 你不去,誰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七百五十二章 令人作嘔 掀案而起第336章 一勝一敗 張溫到來第612章 遷都鄴城 鳩佔鵲巢第509章 前倨後恭 慧極必傷第438章 劉禪叩頭 誰家天下第463章 空城計第312章 桃花劍舞 一眼千年第668章 五美諸葛 重啓相國第51章 萬歲!萬歲!(4000字,求追讀,求票第七百六十四章 豫章崩裂 江東震動第305章 主簿獻城 魏延抱怨第495章 雨季將至 水淹南鄭第616章 反間疑雲 你真該死第653章 當效忠武 勢壓孫權第651章 逃難之馬 孫問荊州第611章 徵集糧草 孤城長安第17章 駐守公安第67章 糜暘自去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218章 糜暘密奏 君王三觀第656章 霸王雜之 狡黠劉禪第633章 麟逆虎鬚 萬騎奔潼第314章 君臣相見 帝王囑託第458章 怒掀帥案 再渡漢水第六百八十章 首倡徙戎 劉禪求教第七百一十七章 人心初定 渡口失守第561章 火燒合肥 江東野望第148章 輔政之選 撫髯定婿第441章 以快打快 兩軍相遇第81章 先破鹿鳴,再梟羽首 (求追讀)第409章 全境皆叛 葛公定策第198章 殺伐祥瑞 今日獵狐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516章 內心煎熬 一網縛之第451章 坦誠布公 青山埋骨第530章 隔空聯合 曹休輕敵第545章 彙集精兵 廢荊入豫第353章 觸目驚心 殺意沸騰第七百一十六章 再戰糜暘 大意韓綜第473章 三路合圍 爲師必勝第396章 郝昭鎮陳 諸葛告誡第七百零七章 六策平吳 有怨必報第621章 如虎添翼 城如玻璃第147章 高臺受賞 升階封拜(5000字)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七百零三章 約法三章 整頓人心第600章 滿腔憤慨 請換青天第30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一)第166章 糜暘三問 女主終現第420章 局勢變化 郭淮到來第570章 奮力一博 生死棋局第七百三十五章 先攻州陵 半渡而擊第六百九十六章 鷹擊長空 送天將軍第251章 董允獻策 法邈制延第547章 相互探查 機變張郃第232章 麋馬角力 勝必生驕第194章 五大綱領 強軍將成第57章 江東烹鹿天團出發(求追讀,求票)第233章 人生贏家 魏帝咆哮第411章 王平爲輔 二蠻呆滯第489章 曹真咆哮 劉曄黯然第580章 福至心靈 排除正確第六百八十六章 悍然舉事 出師有名第634章 宛若游龍 驚爲天人第55章 此子該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336章 一勝一敗 張溫到來第329章 一顆種子 伯仁之恨第612章 遷都鄴城 鳩佔鵲巢第430章 獨當一面 血色征程第477章 朱褒授首 雍闓奔逃第254章 老臣文和 關羽集將第37章 魏王吐血第244章 武擔山下 山呼萬歲第406章 歷史遺憾 不必重演第143章 雙壁合兵 十萬俱滅(5000字!)第504章 營聲鼎沸 滿城皆驚第663章 以人爲本 十萬相隨第486章 諸葛回軍 心有靈犀第482章 學習糜暘 興奮姜維第233章 人生贏家 魏帝咆哮第381章 通敵賣國 成都沸騰第181章 禁軍在手 家人提點第228章 真實目的 成君死節第304章 突然襲擊 曹休棄城章推推書《三國之銀狐》第158章 江陵縞素 劉璋履約第66章 關平請命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586章 如此佳人 陳倉阻敵第486章 諸葛回軍 心有靈犀第101章 將帥失和 (再來追讀!)第328章 蔣濟送信 百年基業第499章 借場東風 贈你精兵第297章 龍駒騰凌 驃騎煊赫第108章 糜暘醉釣 欲者上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