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公明何在 先退敵騎

第288章 公明何在 先退敵騎

當光明與陰暗在這方天地中形成鮮明的對比之時,七萬魏軍與六萬漢軍亦形成了列陣對峙的局面。

在今日,在這廣袤的樊城平原之外,漢魏大軍都在對方面前亮出了自己的獠牙。

魏軍一方:以八百破十萬吳軍的張遼爲主帥,以被譽爲曹家千里的曹休爲副帥。

至於其餘一應將領如許褚、孫禮、杜襲等人,俱是曹魏中聞名中原的名將。

漢軍一方:以威震華夏的關羽爲主帥,以令無數人膽寒的萬人敵張飛爲副帥。

再輔以近兩年來被譽爲“漢鹿”的糜暘,及其他一衆宿將作爲輔佐。

雙方這樣的陣容,在這名將日漸凋零的後三國時期,已經算得上十分豪華。

目前天下中有三強。

而這樣的陣容,單單拿出任何一方去攻打孫權,恐怕都會讓孫權感覺到亡國之禍的到來。

但就是這樣的陣容,卻僅僅是天下至強的兩方進行的一場大會戰而已。

今日雙方進行的這場大會戰,本質上是剛剛建立的漢、魏兩朝進行的第一次正式的對決。

漢魏雙方加起來十數萬的總兵力,讓這方圓數裡的土地上的氣氛一下子變得肅殺起來。

陣陣寒風在這肅殺的氣氛下,不斷地吹拂着兩方大軍嚴密的陣型。

但無論這方天地中的寒風再如何猛烈,心中抱着強烈戰意的兩軍陣型依然巋然不動。

雙方士卒的眼睛都緊緊地盯着前方的敵人,在這寒冷的天氣中,他們握着長槍的手心卻已然冒出冷汗。

兩方都是天下有名的強軍,但兩方都知道對方亦是不弱於己方的強軍。

兩方更知道一旦大戰展開,那麼他們兩方中勢必會有一方,永遠的躺在他們腳下的這片土地上,成爲來年莊稼茁壯成長的上佳肥料。

就在兩軍的戰意越來越強的時候,關羽駕馬從森嚴的軍陣中走出。

在魏軍軍陣中的張遼見狀,遲疑了一會兒後,亦從魏軍的軍陣中駕馬而出。

關羽的舉動很明顯就是想與他相見。

若是他這個主將在兩軍面前避而不見,對他身後的大軍的士氣無疑是一種打擊。

至於自身的安全問題,縱使關羽是萬人敵,他張遼亦不是尋常的猛將。

而張遼的舉動亦被他身後的曹休、許褚等人所察覺,只是他們都明白張遼爲何如此做。

關羽與張遼這對昔日中的好友,就像有默契一般駕馬朝着對方走去。

猶記得當年關羽在許都尚未立功前,因爲曹操對關羽的偏愛,曹氏諸將很多都不服關羽。

當時只有張遼與徐晃會主動交往關羽。

相比于徐晃與關羽之間更多的是同郡之情,張遼與關羽的情誼最早可追溯到當年在徐州時。

兩位當世名將在胯下良馬的帶領下,來到離雙方大軍之前的百步之外,最後來到對方的身前。

而後兩匹戰馬在各自主人的驅使下,不約而同地齊齊上前一步,馬頭相交。

這個距離本不該出現在敵對的兩人之間,但卻可以出現在互爲好友的兩人之間。

張遼看着近在咫尺的關羽,就算一會就要與他展開生死大戰了,但是張遼臉上還是浮現些許笑意對關羽言道:

“許久不見,雲長風采依舊。”

面對張遼的寒暄,關羽的臉上亦流露出笑意。

“文遠亦然。”

哪怕身前有着七萬如狼似虎的敵軍,但那卻絲毫不能擾亂關羽的心。

在寒暄之後,關羽便主動對着張遼言道:“當年我與文遠相識于軍陣之前,今日若斷交於軍陣之前,亦算是有始有終了吧。”

聽到關羽如此說,張遼的臉上流露出苦澀之意,只是這些苦澀之意很快就被他壓制下來。

縱是關係再好的故友,若心中志向不同,那麼遲早都會有分道揚鑣的一天。

若說以往張遼在爲魏公、魏王曹操效力時,張遼與關羽之間還有着轉圜的餘地的話。

當張遼成爲魏帝的衛將軍的那一刻,這對昔日的好友已然只剩下不死不休一途。

大義面前,關公從不含糊。

在將臉上的苦澀盡皆散去後,膽氣豪壯的張遼亦不會輕易向關羽示弱。

“雲長今日與我陣前相見是爲斷交,但豈不知一會雲長是否會斷頭也?”

聽到張遼的話,關羽不禁大笑起來。

他不是在笑話張遼自不量力,他在笑身爲他敵人的張遼有這種膽氣。

唯有這樣的敵人,才配得上與他關羽爲敵。

關羽在笑完後手指脖頸言道:“天下想要我項上人頭者又豈止你一人?”

“當年的公明亦是其中一人。只是公明豪言音猶在耳,人卻何在?”

關羽的話讓張遼的眼神眯了起來。

徐晃何在?

人在九泉也。

關羽是將他比作徐晃呀。

只是雖然知道關羽的意圖,但是面對關羽的舉例,張遼卻絲毫找不出反駁的理由。

因爲關羽說的是事實。

隨後關羽扯下身上的一塊布,而後他手舉斷布對着張遼言道:“你我往日情誼,就如今日這段斷布,再難重縫。”

說完這句話後,關羽將手中的斷布朝天空扔去,隨後他便撥轉馬頭朝着漢軍的軍陣中而去。

而當關羽駕馬離開的那一刻,張遼亦撥轉馬頭朝着魏軍的軍陣中而去。

在兩位昔日好友背道而馳的過程中,那張代表着關羽與張遼感情已然破裂的斷布,亦在寒風的吹拂下越飄越遠,及至消失在十數萬大軍的眼前。

很多事都回不去了。

而就在關羽回到漢軍軍陣中的時候,張遼亦回到了魏軍軍陣中。

在張遼回到魏軍軍陣中後,他馬上令人吹響了大軍中的號角。

在魏軍數萬人的軍陣中,響亮低沉的號角聲震天動地。

在這攝人心魄的號角聲之下,魏軍大將許褚率領着一支精騎從魏軍的軍陣中疾馳而出。

這支精騎憑藉着騎軍超強的機動力,倏忽之間就來到了漢軍的前軍軍陣之前不遠處。

而跟在這數千魏軍精騎之後的,正是由曹休親自統帥的兩萬魏軍步卒。

雖然之前南陽郡中的魏軍鐵騎被漢軍的卻月陣打的大敗,但那場戰役是擊潰戰,並不是殲滅戰。

所以還是有一些魏軍鐵騎存活下來,逃回宛城。

只是數量不多就是。

再加上之前從兗州、豫州調來的一部分魏軍精騎,目前在這七萬魏軍中,依然還是有着三千餘魏軍精騎。

只是因爲數量不多,所以這三千多魏軍精騎已然不能當做決勝的法寶使用。

於是張遼就命令許褚統率那三千餘魏軍精騎,作爲兩萬魏軍的掩護。

三千魏軍精騎在有着萬夫不當之勇的許褚的率領下,快速地朝着漢軍的軍陣逼近。

數千聲馬蹄聲陣陣,身披黃甲的魏軍精騎猶如一陣風快速來到漢軍的軍陣前百步之內。

當進入漢軍軍陣的百步之內後,許褚馬上下令身後的三千餘精騎散開,並且讓他們摘下身上所背的勁弓準備朝着漢軍的軍陣放箭。

許褚在曹操在世時,大多是作爲他的貼身護衛,並未具體指揮過多少大戰。

只是跟在曹操這樣的兵法大家身邊,數十年以來許褚也學到了不少東西。

就例如指揮騎軍如何作戰這一項,許褚基本的操作還是知道的。

精騎又名名騎,天下間最出名的精騎便是烏桓名騎。

與西涼鐵騎不同,烏桓名騎都是輕騎軍,他們講究的是快到極致的速度,並且殺傷敵人的手段不是硬碰硬。

他們的作戰方式是在高速的移動之中,先用箭矢來擾亂敵軍的陣型,從而找到可趁之機後再採取相應的殺敵手段。

只是具體到目前戰場中的形勢,許褚率領這三千餘魏軍精騎的目的只有一個,那便是擾亂漢軍前軍的陣型,爲後方的己方大軍創造機會。

只是這三千餘魏軍精騎的動作卻慢了一步。

當許褚率領着三千餘精騎從魏軍軍陣中出來之後,作爲前軍統帥的張飛,馬上就知道了敵軍的意圖是什麼。

張飛是幽州涿郡人士,而烏桓主要的活動範圍便是幽州。

張飛對烏桓名騎的作戰方式太過熟悉了。

於是就在許褚所率的三千魏軍精騎朝着他逼近時,張飛並沒有下令身後的漢軍士卒舉盾抵擋即將到來的流矢。

他當機立斷地下令身後的士卒,立馬開始釋放手中的箭矢。

荊楚材士,是天下最爲善射的士卒。

所以當張飛的令旗揮動發出這個命令時,他身後的兩萬漢軍中的數千弓箭手,馬上將腰間箭囊中的箭矢搭上手中的長弓。

然後就在許褚所率領的三千魏軍精騎進入百步之內後,數千支箭矢從漢軍軍陣中拔地而起,朝着前方的三千餘魏軍精騎而去。

雖然那三千餘魏軍精騎在許褚的命令之下已然散開,但是當數千支箭矢遮天蔽日的從天空中落下時,這也讓那三千魏軍精騎感受到一陣慌亂。

至少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是沒辦法安然放箭的。

張飛知道要想防止精騎的箭矢騷擾,最好的辦法不是舉盾抵擋,而是要率先放箭讓精騎無法放出箭矢。

因爲盾牌的防禦再好,但大多隻能防住身前。

而以精騎的高機動力,他們可以放箭的方向是靈活多變的。

與關羽一個北方人成爲天下擅長水戰的名將一樣,本來更熱愛騎戰的張飛,在情勢的影響下,已然變成一位擅長指揮步軍作戰的名將。

而那三千餘魏軍精騎在被數千支漢軍箭矢逼退之後,許褚本來想率領着三千魏軍精騎繞到側翼故技重施。

但可惜的是,這時的漢軍在張飛的指揮下已然形成一個方形的陣型。

在這碩大的方形陣型之外,是手持長槍的漢軍,而在那方形陣型之中則是遍佈着漢軍的弓箭手。

四面八方皆有。

況且這時糜暘亦率領着兩萬漢軍,開始不斷地朝着張飛的側翼集結。

這便是精騎的弊端了。

他們主要的攻敵手段主要是襲擾,但只要步軍有所準備,那襲擾的手段終歸只是輔助手段。

沉穩的許褚見他所率領的三千魏軍精騎,已然對身前的兩萬漢軍無法起到襲擾的作用後,他就只能帶領着這三千餘魏軍精騎退卻。

快速的來,快速的退。

而當這三千魏軍精騎撤退之後,他們後方由曹休親自率領的兩萬魏軍步卒,已經到達漢軍方陣前的不遠處。

與騎軍的作戰方式不同,步軍正經殺敵的作戰方式永遠只有一個。

那便是結陣朝着敵軍壓進,如一座永不知停歇的磨盤一般,將身前的一切敵人徹底碾碎。

曹休雖是騎軍將領出身,但是他統帥步軍作戰的能力亦是不俗。

曹休不知道張遼是否是故意的,在得知敵軍前軍主將是張飛的情況下,還派他來攻打漢軍的前軍。

只是軍令當前,這時容不得他半點遲疑。

儘管心中對張飛有着忌憚,但是曹休亦是個悍勇之輩,他心中的血氣亦不輸於當世任何一位大將。

在曹休率領着兩萬魏軍進入漢軍的百步內後,曹休指揮着身後的步軍士卒提前舉起盾牌護在身前,防止着可能到來的漢軍箭雨攻擊。

只是出乎曹休意料之外的是,張飛並沒有下令身後的士卒放箭,他只是命令漢軍軍陣中的一支兩千餘輕騎軍出擊。

本來荊州中是沒有多少騎軍的,這是地域所決定的。

只是當年水淹七軍後,荊州刺史胡修與南鄉太守傅方見關羽勢盛,便投降關羽。

而他們的投降亦讓關羽擁有了一支成建制的輕騎兵。

前軍是大軍中的重中之重,所以關羽在開戰前就將這支兩千餘人的輕騎軍交給張飛統帥。

張飛在成功遏制住許褚率領的精騎的進攻後,他便想讓胡修領着他的兩千餘輕騎軍,前去試探性的對曹休的步軍發動進攻。

若能借此尋找到曹休步軍軍陣中的破綻,那也是極好的。

胡修率領着兩千輕騎軍從漢軍的軍陣中出來之後,快速的朝着曹休的步軍方陣中而去。

當看到胡修率領着輕騎軍到來之後,剛剛撤退回來的許褚本想立即率軍出擊,但就卻曹休所阻止。

面對着領着兩千餘輕騎軍不斷逼近的胡修,曹休的嘴角露出一絲冷笑。

今天2章。

大家早點睡。

(本章完)

第87章 糜暘城頭罵虞翻 (四更求追讀!)第417章 各取所需 糧草危機第83章 雖蠻,亦有意氣(四更求追讀)第581章 心累糜暘 速召丞相第479章 漢水之誓 主動出擊第548章 張郃出手 霹靂震空第160章 士載之恨 漢水交接(求追讀,衝精品第27章 要不弒父了吧第642章 丕鵝離世 天不祚魏第458章 怒掀帥案 再渡漢水第360章 魚水對話 南中異常第456章 不顧一切 速援陽平第31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二)第642章 丕鵝離世 天不祚魏第89章 糜芳的進擊(四更求追讀)推兩本書第47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329章 一顆種子 伯仁之恨第506章 敬告太廟 北伐檄文第七百五十二章 令人作嘔 掀案而起第109章 關侯長子 公安明月(明日上架!)第49章 徐晃,來了(求追讀,求票)第200章 張嶷設計 申儀炸了第346章 梁州兵權 吳懿不願第180章 擊掌盟誓 永不相負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44章 人心在我(求追讀,求票)第247章 天子有難 臥龍出聲第127章 糜暘之信 有師西來(4000字!求票,第七百二十九章 博望爲餌 東吳爲援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孫權認慫第578章 非死不退 劍履上殿第189章 殺身以報 申儀心思第44章 人心在我(求追讀,求票)第163章 江東柱石 三氣呂蒙第650章 圍殺魏軍 車騎未退第425章 三方火拼 黃雀在後第236章 修建高樓 豪族私會第401章 長安異動 警覺頓生第585章 月下柔情 信使到來推書《三國之銀狐》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襲博望 公安調兵第205章 窮途末路 坐血拜謝第586章 如此佳人 陳倉阻敵第七百一十章 數日之差 力排衆議第191章 河谷練兵 笑裡藏刀第319章 商議棄宛 宗親獻策第373章 先誅一孽 再滅惡族第372章 麥穗飄飄 人如豬狗第249章 宴無好宴 費禕挺身第632章 遙相配合 虎入末路第335章 脫衣負荊 箭懾張郃第19章 名爲參軍,其實帥也第25章 于禁跪伏第65章 何爲主將,糜暘是也(求追讀,求票票第74章 取糜暘首級,賞千金 (求追讀)第50章 夜襲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襲博望 公安調兵第391章 風雨將來 陣陣悲泣第474章 先破一軍 君可行也第649章 遂敵所想 鄧艾斷後第118章 火燒公安 (十更,求首訂!)第665章 跪地千世 遺臭萬年第604章 設伏密林 斬斷生路第452章 泄我行蹤 一律皆斬第60章 蠻王沙摩柯(求追讀,求月票)第七百六十九章 效仿郭開 言出法隨第184章 氣若游絲 魏王薨逝第357章 法邈擔憂 梁州司聞第493章 魏軍攻城 漢軍受挫第594章 攪亂天下 先攻渭北第199章 申氏末日 關門打狗第113章 糜暘所謀(十更,求首訂!)第598章 心懷死志 壯哉楊公第133章 陸遜自薦 內亂將起第541章 乃父之風 司馬跳腳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叡栽倒 田豫擡頭番外:亡國之恨第335章 脫衣負荊 箭懾張郃第544章 賈逵到來 烏龜喘息第七百零三章 約法三章 整頓人心第48章 萬事俱備,只等自投第57章 江東烹鹿天團出發(求追讀,求票)第476章 自相殘殺 大獲全勝第352章 虛報士卒 躍馬鎮場第151章 劉封生死 曹仁之憂第373章 先誅一孽 再滅惡族第220章 斷髮認罪 曹仁親征第541章 乃父之風 司馬跳腳第638章 姜維定計 潼關告破第535章 張郃曹彰 輪番上場第426章 邛都陷落 孟獲臣服第385章 有人將死 三日已到第七百三十一章 探得機密 三問三答第564章 欲斷後路 先遣雄鷹第311章 三英之名 亦如當年第595章 場外大援 弘農楊氏第181章 禁軍在手 家人提點
第87章 糜暘城頭罵虞翻 (四更求追讀!)第417章 各取所需 糧草危機第83章 雖蠻,亦有意氣(四更求追讀)第581章 心累糜暘 速召丞相第479章 漢水之誓 主動出擊第548章 張郃出手 霹靂震空第160章 士載之恨 漢水交接(求追讀,衝精品第27章 要不弒父了吧第642章 丕鵝離世 天不祚魏第458章 怒掀帥案 再渡漢水第360章 魚水對話 南中異常第456章 不顧一切 速援陽平第31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二)第642章 丕鵝離世 天不祚魏第89章 糜芳的進擊(四更求追讀)推兩本書第47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329章 一顆種子 伯仁之恨第506章 敬告太廟 北伐檄文第七百五十二章 令人作嘔 掀案而起第109章 關侯長子 公安明月(明日上架!)第49章 徐晃,來了(求追讀,求票)第200章 張嶷設計 申儀炸了第346章 梁州兵權 吳懿不願第180章 擊掌盟誓 永不相負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44章 人心在我(求追讀,求票)第247章 天子有難 臥龍出聲第127章 糜暘之信 有師西來(4000字!求票,第七百二十九章 博望爲餌 東吳爲援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孫權認慫第578章 非死不退 劍履上殿第189章 殺身以報 申儀心思第44章 人心在我(求追讀,求票)第163章 江東柱石 三氣呂蒙第650章 圍殺魏軍 車騎未退第425章 三方火拼 黃雀在後第236章 修建高樓 豪族私會第401章 長安異動 警覺頓生第585章 月下柔情 信使到來推書《三國之銀狐》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襲博望 公安調兵第205章 窮途末路 坐血拜謝第586章 如此佳人 陳倉阻敵第七百一十章 數日之差 力排衆議第191章 河谷練兵 笑裡藏刀第319章 商議棄宛 宗親獻策第373章 先誅一孽 再滅惡族第372章 麥穗飄飄 人如豬狗第249章 宴無好宴 費禕挺身第632章 遙相配合 虎入末路第335章 脫衣負荊 箭懾張郃第19章 名爲參軍,其實帥也第25章 于禁跪伏第65章 何爲主將,糜暘是也(求追讀,求票票第74章 取糜暘首級,賞千金 (求追讀)第50章 夜襲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襲博望 公安調兵第391章 風雨將來 陣陣悲泣第474章 先破一軍 君可行也第649章 遂敵所想 鄧艾斷後第118章 火燒公安 (十更,求首訂!)第665章 跪地千世 遺臭萬年第604章 設伏密林 斬斷生路第452章 泄我行蹤 一律皆斬第60章 蠻王沙摩柯(求追讀,求月票)第七百六十九章 效仿郭開 言出法隨第184章 氣若游絲 魏王薨逝第357章 法邈擔憂 梁州司聞第493章 魏軍攻城 漢軍受挫第594章 攪亂天下 先攻渭北第199章 申氏末日 關門打狗第113章 糜暘所謀(十更,求首訂!)第598章 心懷死志 壯哉楊公第133章 陸遜自薦 內亂將起第541章 乃父之風 司馬跳腳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叡栽倒 田豫擡頭番外:亡國之恨第335章 脫衣負荊 箭懾張郃第544章 賈逵到來 烏龜喘息第七百零三章 約法三章 整頓人心第48章 萬事俱備,只等自投第57章 江東烹鹿天團出發(求追讀,求票)第476章 自相殘殺 大獲全勝第352章 虛報士卒 躍馬鎮場第151章 劉封生死 曹仁之憂第373章 先誅一孽 再滅惡族第220章 斷髮認罪 曹仁親征第541章 乃父之風 司馬跳腳第638章 姜維定計 潼關告破第535章 張郃曹彰 輪番上場第426章 邛都陷落 孟獲臣服第385章 有人將死 三日已到第七百三十一章 探得機密 三問三答第564章 欲斷後路 先遣雄鷹第311章 三英之名 亦如當年第595章 場外大援 弘農楊氏第181章 禁軍在手 家人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