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英雄遲暮 曹操邀約

第152章 英雄遲暮 曹操邀約

曹仁是曹操的從弟,亦是最早跟隨曹操的臣子之一。

雖然曹操一直提倡唯纔是舉,但至少在於軍權這方面,曹操最信任的依然還是他的宗親們。

而在曹姓宗親中,戰功累累又與曹操最親近的曹仁,無疑是曹軍中最負權勢的將領。

曹仁現任徵南將軍,四徵四鎮將軍在曹魏的軍制格局中,在曹操的有意提拔之下,無論是地位,還是手中的兵權,已經超越了四方將軍。

因爲曹仁在軍中的地位,所以曹操暈倒之後,曹仁便臨機應命暫時成爲了十萬魏軍實際上的統帥。

在過去曹操不能正常理事的數日之中,也正是曹仁暗中在代替曹操發號施令,維持着十萬魏軍的一切運行。

曹仁跟隨曹操三十餘年,君臣情誼深厚,而又因爲是堂兄弟的關係,所以曹仁與曹操之間的關係,是常人無法理解的親密。

曹仁看着既是他君主,又是他兄長的曹操,如今躺在牀榻上,眼見的狀態一日差過一日,他心中的滋味難受至極。

但就在曹仁爲曹操擦抹完臉龐的時候,躺在軟塌上的曹操眼皮動了動,他從口中發出一聲輕哼後,而後就慢慢醒轉過來。

在曹操醒轉過來後,他看到的第一眼便是曹仁那通紅的眼眶。

曹操的甦醒,也令軟榻旁的曹仁立馬就要呼叫醫官。

但他的這個舉動卻被曹操所阻止。

“子孝,給孤倒點水。”

當曹操乾啞的聲音傳到曹仁耳中時,他臉上浮現了大喜的神色。

過去數日之中,曹操亦有甦醒過。

只是每次甦醒,都又很快昏迷過去。

而如現在一般,能夠清楚認出自己,並且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出一句話的,還是數日來的第一次。

曹操的這個表現,令曹仁以爲曹操在慢慢好轉了。

他急忙興奮的起身倒水,卻因爲蹲伏在軟榻旁太久,導致腿腳有些發麻,差點摔倒。

但最後他還是及時穩住了身形,快速得取來了一杯水。

曹仁來到榻前,將曹操從榻上微微扶起,而後小心翼翼得伺候着曹操喝起水來。

喝完水的曹操,感覺喉嚨中的乾渴感好了很多。

而後恢復了些許精神的曹操,不禁開玩笑道,“當年與孤一起逐虎射豹,與孤一起陣斬敵將的仁弟,竟也會有腿腳不便的一日。”

“子孝,你老咯。”

面對着自家的親族,曹操一直有着別人難以得到的溫情。

而曹操所打趣的便是剛剛曹仁差點摔倒的事。

見曹操如往日一般,都有精神打趣他了,曹仁心中的歡喜之心更盛。

這一切無不在證明着,曹操的病體正在逐漸好轉。

曹操看着曹仁那兩鬢之間的白髮,他想到自己的年紀比曹仁還大,不禁唏噓道:“仁弟老了,孤也老了呦。”

曹操有些悲涼的語氣聽得曹仁心中一緊,他知道病中的人最忌心神不悅,因此他開口寬慰曹操道:

“大王乃是天命之人,怎能與臣相比。”

“大王如若不嫌棄臣,臣還想再追隨大王征戰天下十數年。”

聽到曹仁的寬慰,曹操的臉上流露出了笑容,他以手指點向曹仁的額頭,猶如少年時他教訓曹仁一般。

“你一向秉性忠直,怎的今日也學會用好話哄孤開心了。”

面對着曹操的教訓,曹仁臉上浮現不好意思的神色,一如少時。

很難想象,在外人眼中身爲天人之將,威望深重不苟言笑的曹仁,竟然還會有這一面。

隨後曹操問曹仁道,“仲康呢?”

見曹操問起許褚,曹仁便立即回答道:“吾命仲康值守在外帳,以免有宵小窺測王帳。”

曹操面對曹仁的這個安排,他點了點頭。

許褚武力非凡,又生性謹慎,曹仁的安排很恰當。

在問完許褚之後,曹操方纔問道:“孤那日昏厥之後,近來大軍一切妥當嗎?”

其實剛剛曹操從沉睡中醒來後,敏銳的他就發現他依然身處漢水大營的王帳中。

而在他昏厥之後,在如今大軍中能代替他指揮大軍的唯有曹仁。

現在曹仁卻能在他榻前侍奉,這種種一切足以表明,在他神智恍惚的這幾日來,十萬魏軍並沒有出現什麼大的危險。

正是因爲心中判斷出這點,所以他在醒來後看到曹仁眼睛通紅之後,不是第一反應詢問大軍近況,而是先以玩笑的方式來安撫曹仁的情緒。

畢竟曹操知道他的身體,短時間是無法理事的了,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中,還需要曹仁爲其執掌大軍。

而只要安撫了曹仁的情緒,那麼這十萬大軍自然也會安定下來。

現在他問曹仁近來對大軍的安排,也只是想趁着現在精神頭還在,想着爲曹仁查缺補漏而已。

在曹操發出詢問之後,曹仁便跪倒在榻前,將他這幾日所作的安排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

“那夜大王暈厥,臣便命虎豹騎封鎖高臺不準任何人離開,並且在漢水沿岸加強了防禦。”

“後來諫議大夫向吾建議,只要多加註意身處高臺之上的臣子即可,因爲他們纔是完全目睹全程的人。”

“至於高臺之下,臺階之上的臣子,他們身處臺下又因爲在黑夜中,所以不會知曉大王暈厥真相。”

“他們盡皆位分不高,乃是軍中中低層臣子。”

“若將他們全部禁錮,不得離開,一則第二日軍中士卒若不見這些臣子,難免會心中恐慌。”

“二則若少了他們,吾亦不能順利指揮全軍。”

“後來諫議大夫又建議臣,大王昏厥一事或可隱瞞,然跌倒一事卻不易隱瞞。”

“既然如此,吾不如先主動釋放出大王酒醉跌倒的流言,如此既可解釋當夜之事,又可防止更令人恐慌的流言傳出。”

“因此兩舉,數日來我軍並未出現什麼大的危機。”

當曹仁說完後,半躺在榻上的曹操臉上浮現感慨之色,他讚歎道:“堵不如疏,虛虛實實,樑道真乃當世奇才也。”

曹仁口中的諫議大夫,曹操口中的樑道,乃是賈逵。

賈逵本名賈衢,字樑道,河東襄陵人。

賈逵初爲幷州郡吏,遷澠池縣令,後拜弘農太守,現任諫議大夫。

在他入仕曹操以來,在軍政兩方面皆表現出了傑出的才幹。

在聽完曹仁的所有彙報之後,曹操終於放下了他心中的最後一絲擔憂。

他雖病倒,但大局有曹仁,謀劃有賈逵等一干文武雋才,足可無憂。

這些英傑纔是他魏國能否屹立不倒的關鍵。

在知道大軍已經漸趨穩定之後,曹操問出了他第二個最關心的問題。

“劉備是不是已經到了。”

見曹操問起此事,曹仁沉重的點了點頭。

對岸漢軍大營中漢中王王旗已經高掛,此事方纔已經有人來稟報給曹仁了。

隨着曹仁的點頭,曹操心中五味雜陳。

在劉備還沒到來之前,他一直想着等劉備這個生死大敵到來後,他該如何應對。

可是等劉備到來之日,他卻已經病倒了。

想到自己如今的病體,想到此生再難一統,完成年輕時的夙願,曹操不禁劇烈的咳嗽起來。

曹操的咳嗽令曹仁頓時大驚,他就要連忙去呼喊醫官,但曹操卻再次止住了他。

曹操將掩在口鼻處的手掌拿下,只見在他的掌心之中已經有着些許腥紅。

這一幕令曹仁愈加着急。

曹仁驚急的神色落在曹操眼中,他只是笑了笑,而後淡定的將手中的血液擦在一旁的錦帕上。

他縱有雄心壯志,他縱有驚天韜略,但歲月不饒人,英雄已經遲暮,爲之奈何?

他揮手讓曹仁上前,來到他的榻上坐下,他有話要對曹仁說。

在曹仁來到榻上後,曹操用無奈,傷感的語氣對曹仁言道:

“子孝,爲兄恐怕難以痊癒了。”

這時曹操不再以王自稱,而是將自己當成了曹仁的兄長。

曹操的這句話剛一說出口,曹仁眼神中已經充滿了驚懼,他拼命地搖頭道:

“不會的,不會的。”

“兄長我們回鄴城吧。”

“回到鄴城,弟弟爲你找尋天下最好的名醫。”

“等兄長養好身體,兄長再親自南征。”

“到時候,弟弟定爲兄長牽馬執蹬,爲兄長先鋒。”

“兄長一生中經歷了那麼多難關,此次定然也能安然無恙的。”

他的語氣中已經帶着些許哭聲。

曹仁的話,落到曹操耳中,他蒼白的嘴角不禁流露出些許笑意。

也許他不像劉備那般有着義貫金石的異性兄弟,但他亦有個對他真情實意的宗親弟弟。

一生殺人無數的他豈是畏死之輩?

只是在死之前,他要將一些事做好。

曹操看着曹仁,對其說道:“吾的身體自己清楚。”

“人固有一死,死不可怕。”

“只是爲兄有兩憂。”

“一憂是擔心無法將這十萬大軍安然帶回中原。”

“當初吾帶伱們千里跋涉南征,那如今自然也要將你們安然帶回中原。”

“現在的劉備,已經不可小覷。”

“一年之中,他連續取得漢中、公安兩場大勝,威望已著,士心已服。”

“且彼現在麾下智謀之士無數,樑道虛實之計策或可瞞他一時,但長久之下,難免有被識破的風險。”

“如今我軍是該退軍,但在退軍之前,爲了魏國將來吾還得做一件事。”

“趁我近幾日身體還有餘力,你命樑道爲吾修書一封給劉備,就說吾要在這漢水之上,與他一見。”

“只有吾出現在兩軍面前,我軍軍心才能穩固,而劉備疑心亦才能消除。”

在聽完曹操這麼說後,曹仁用擔心的目光看向曹操,他關切地問道:“可是兄長的身體?”

面對曹仁的關心,曹操言道,“不礙事。”

“吾身體雖不如以往康健,但只是簡單會面,還是並無問題的。”

見曹操如此說,曹仁立馬點頭領命。

而後曹操伸出手掌拍着曹仁的肩膀,他的語氣已經不復剛纔的淡然,變得沉重起來。

“子孝,萬一吾無法回到鄴城,你要記住吾今日所說的話。”

“當今之世,三家分疆,已與春秋戰國無異。”

“三家之中,我曹家最強,而經公安一戰後,江東孫氏已然最弱。”

“雖經漢中失利,然論地域之富,論兵力之衆,論人才之量,我曹家依然冠絕天下。”

“只是因爲連年征戰,中原元氣未復,故我曹家的國力不能全力發揮。”

“而劉備雖然佔據荊益兩郡,荊益兩州地域雖廣,但大多爲不毛之地。”

“地域雖廣劉備而不能盡其力,是以,將來子桓繼位之後,你務要提醒他,不要輕易起刀兵。”

“要先專心發展內政,休養生息,儲蓄國力。”

“子桓將來只要派遣良將,安心守住關隴、南陽、淮南三處要地,令劉備與孫權不要奪去這三處之地任何一處,那麼天下大勢依然在曹家。”

“天下富庶之地、人口稠密之地盡在北方。

只要子桓能安心發展十年國力,十年之後,南方若起兵十萬,北方或可起兵三十萬。

以北方之國力,足以正面擊潰任何敵人。”

“而在三處要地之中,務必要守住關隴所在。”

“關隴之地,多良馬,亦易出騎卒。”

“劉備與孫權戰力所缺者,便是騎軍。”

“若無騎軍,北方多平原,南方之兵在北方就無法馳騁。”

“不足爲患。”

“切記,切記!”

曹操說完後,又重重的拍了幾下曹仁的肩膀,而後最後鄭重囑咐道:“一定要守護好,吾打下的基業!”

曹操猶如遺言般的囑託,令曹仁眼中的淚珠開始不受控制的掉落下來。

他來到榻下,對着榻上的曹操不停叩首,口中鄭重承諾道:“臣謹記,臣謹記!”

見曹仁已經完全放心的記下了他的話,曹操的臉上方纔有放鬆之感。

來日之事誰也不能預料,他今日只是爲魏國的將來未雨綢繆而已。

他於榻上揮揮手對着曹仁說道:“去吧,去吧。”

曹仁領命,就要起身離去。

可就是這時曹操突然言道,“令樑道在信中言明,吾亦要見糜暘。”

聽到這句話的曹仁身形一頓,但他很快領命而去。

雖然他不知道曹操爲何想見最近那個聲名鵲起的糜暘,但只要是曹操的命令,他都會忠實的執行。

在曹仁離去後,曹操坐在榻上回憶着往昔,他嘴裡喃喃自語着:

“公無渡河,公竟渡河。”

當年他起兵時,爲的便是天下重歸一統,當初許多人以此詩句來嘲笑他的不自量力。

許多年過去了,當年嘲笑他的人,已經盡皆化作黃土。

隨着口中的不停呢喃,曹操的眼神已經漸漸堅定。

既然這一代無法一統,那就將志向傳給下一代,就看最後三家,誰會勝出吧。

第三章。

各位晚安。

(本章完)

第640章 以假亂真 驚死賈詡第447章 殘酷當世 劍鳴長空第423章 輕搖令旗 二擒孟獲第530章 隔空聯合 曹休輕敵第399章 根本之患 二龍相見第494章 狼狽撤退 褒漢可用第七百三十九章 兩將合謀 可抵糜暘第405章 人定勝天 丞相親征第391章 風雨將來 陣陣悲泣第373章 先誅一孽 再滅惡族第267章 北伐戰略 關公病情第191章 河谷練兵 笑裡藏刀第122章 再殺周泰 吳軍啼哭(4000大章!求追第503章 先取二賊 再行北伐第574章 強漢將歸 魏軍險境第七百七十章 蔣濟良謀 當斬則斬第204章 血色礁石 提刀破城第401章 長安異動 警覺頓生第648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第219章 孟達自救 夏侯動心第52章 魂斷鬱陵第207章 子午奇謀 不歡而散第322章 又愛又忌 何人鎮宛第306章 同御一馬 傳承不息第七百零九章 先發制人 陸遜破局第675章 感人遺詔 漢皇駕崩第502章 萬鈞漢水 齊灌魏營第375章 曹魏庭柱 樑可徵否第七百六十四章 豫章崩裂 江東震動第104章 呂蒙密計 天助孫氏?第269章 天子擔憂 關羽教暘第11章 關羽的欣賞與意外第76章 糜公大明 (求追讀,求票)推兩本書第495章 雨季將至 水淹南鄭第610章 血債血償 天下仰視第224章 天地赤紅 漢將挺立第571章 盪滌污穢 只爭朝夕第14章 接班人第490章 擔憂生亂 密林驚遇第511章 魏營變故 疾行捕麟第132章 忍辱負重 反客爲主第160章 士載之恨 漢水交接(求追讀,衝精品第557章 以利驅動 改天換地第266章 宗親無用 另擇大將第461章 情勢不利 別出心裁第620章 死傷甚衆 公衡驚疑第227章 訓斥諸將 緩兵之計第325章 帝王交易 所求爲何第480章 魏軍應對 逆天改命第232章 麋馬角力 勝必生驕第307章 雲長暈厥 玄德得訊第七百零六章 烹殺前奏 要戰便戰第626章 忠臣多多 楊儀咆哮第400章 劉曄獻計 備兵十萬第538章 荊州出兵 兩面夾擊第670章 齊侯新號 天策上將第350章 政治規則 魏延可用第639章 夏侯不傻 席捲天下第441章 以快打快 兩軍相遇第48章 萬事俱備,只等自投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賊尚在 薦司馬懿第434章 伐蜀檄文 路人皆知第319章 商議棄宛 宗親獻策第102章 孫權要睡不着了(再來追讀!)第168章 割地請和 奉送質子(5000字)第567章 三人密謀 請敵赴死第625章 未央宣言 驚城槐裡第61章 有部衆五千,可乎(求追讀,求月票)第386章 攻擊開始 天子離座第466章 死者層積 敵踐而散第215章 鷹揚不揚 深夜密謀第341章 張溫愕然 初爲州牧第319章 商議棄宛 宗親獻策第250章 滿堂變色 武當封拜第110章 公安未來 朗朗明日(明日上架!)第262章 卻月卻月 關公擂鼓第296章 玄色洪流 西涼鐵騎第50章 夜襲第55章 此子該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將一軍 冷汗直冒第225章 曹仁之死 順流而下第394章 漢有白鹿 魏有幼麟第298章 互相配合 局勢逆轉第188章 蜀中雙英 西城會面第584章 大才入網 孔明遺憾第592章 糧道之憂 孟達何處第443章 似若無敵 魏軍大敗第58章 一步一殺機(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635章 懸屍城門 以力勸降第508章 草擬遺詔 孫權不屑第530章 隔空聯合 曹休輕敵第295章 漢軍危機 他真的在第177章 不法則罪 昭烈之風(5000字!)第七百五十五章 伯言大笑 糜暘好毒第310章 歸宿桃園 一路北上第470章 人心扭轉 稱大將軍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456章 不顧一切 速援陽平
第640章 以假亂真 驚死賈詡第447章 殘酷當世 劍鳴長空第423章 輕搖令旗 二擒孟獲第530章 隔空聯合 曹休輕敵第399章 根本之患 二龍相見第494章 狼狽撤退 褒漢可用第七百三十九章 兩將合謀 可抵糜暘第405章 人定勝天 丞相親征第391章 風雨將來 陣陣悲泣第373章 先誅一孽 再滅惡族第267章 北伐戰略 關公病情第191章 河谷練兵 笑裡藏刀第122章 再殺周泰 吳軍啼哭(4000大章!求追第503章 先取二賊 再行北伐第574章 強漢將歸 魏軍險境第七百七十章 蔣濟良謀 當斬則斬第204章 血色礁石 提刀破城第401章 長安異動 警覺頓生第648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第219章 孟達自救 夏侯動心第52章 魂斷鬱陵第207章 子午奇謀 不歡而散第322章 又愛又忌 何人鎮宛第306章 同御一馬 傳承不息第七百零九章 先發制人 陸遜破局第675章 感人遺詔 漢皇駕崩第502章 萬鈞漢水 齊灌魏營第375章 曹魏庭柱 樑可徵否第七百六十四章 豫章崩裂 江東震動第104章 呂蒙密計 天助孫氏?第269章 天子擔憂 關羽教暘第11章 關羽的欣賞與意外第76章 糜公大明 (求追讀,求票)推兩本書第495章 雨季將至 水淹南鄭第610章 血債血償 天下仰視第224章 天地赤紅 漢將挺立第571章 盪滌污穢 只爭朝夕第14章 接班人第490章 擔憂生亂 密林驚遇第511章 魏營變故 疾行捕麟第132章 忍辱負重 反客爲主第160章 士載之恨 漢水交接(求追讀,衝精品第557章 以利驅動 改天換地第266章 宗親無用 另擇大將第461章 情勢不利 別出心裁第620章 死傷甚衆 公衡驚疑第227章 訓斥諸將 緩兵之計第325章 帝王交易 所求爲何第480章 魏軍應對 逆天改命第232章 麋馬角力 勝必生驕第307章 雲長暈厥 玄德得訊第七百零六章 烹殺前奏 要戰便戰第626章 忠臣多多 楊儀咆哮第400章 劉曄獻計 備兵十萬第538章 荊州出兵 兩面夾擊第670章 齊侯新號 天策上將第350章 政治規則 魏延可用第639章 夏侯不傻 席捲天下第441章 以快打快 兩軍相遇第48章 萬事俱備,只等自投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賊尚在 薦司馬懿第434章 伐蜀檄文 路人皆知第319章 商議棄宛 宗親獻策第102章 孫權要睡不着了(再來追讀!)第168章 割地請和 奉送質子(5000字)第567章 三人密謀 請敵赴死第625章 未央宣言 驚城槐裡第61章 有部衆五千,可乎(求追讀,求月票)第386章 攻擊開始 天子離座第466章 死者層積 敵踐而散第215章 鷹揚不揚 深夜密謀第341章 張溫愕然 初爲州牧第319章 商議棄宛 宗親獻策第250章 滿堂變色 武當封拜第110章 公安未來 朗朗明日(明日上架!)第262章 卻月卻月 關公擂鼓第296章 玄色洪流 西涼鐵騎第50章 夜襲第55章 此子該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將一軍 冷汗直冒第225章 曹仁之死 順流而下第394章 漢有白鹿 魏有幼麟第298章 互相配合 局勢逆轉第188章 蜀中雙英 西城會面第584章 大才入網 孔明遺憾第592章 糧道之憂 孟達何處第443章 似若無敵 魏軍大敗第58章 一步一殺機(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635章 懸屍城門 以力勸降第508章 草擬遺詔 孫權不屑第530章 隔空聯合 曹休輕敵第295章 漢軍危機 他真的在第177章 不法則罪 昭烈之風(5000字!)第七百五十五章 伯言大笑 糜暘好毒第310章 歸宿桃園 一路北上第470章 人心扭轉 稱大將軍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456章 不顧一切 速援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