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兩勸滿寵 局勢轉變

第239章 兩勸滿寵 局勢轉變

在滿寵被延平擒住之後,武當城中魏軍的最後鬥志已經被擊碎。

他們在知道大勢已去的情況下,紛紛棄械投降來到城門之下,跪在城門的兩側等待着漢軍的發落。

但是因爲沒有主將糜暘的命令,所以張南所統領的數千堆積土丘的漢軍,並沒有貿然進入武當城中。

他們只是在張南的命令下,將武當城的北門給控制起來了而已。

目前不僅是武當城的北門是這種情況,武當城其他幾處城門的情況也是如此。

數萬漢軍都在等着糜暘的下一步指令。

糜暘帶領着親衛很快就來到了武當北門之前。

當他來到武當北門前後,他便看到在北門外被填平的護城河上,有一位老者正被身後的一位手上帶傷的男子挾持着。

那名老者的額頭有着一片殷紅,而他身後的那名男子臉上則帶着興奮之色。

糜暘一眼就認出那名被制服的老者正是滿寵。

在之前的巢車之上,魏軍降將曾爲糜暘指認過滿寵。

根據方纔收到的消息,那名制服滿寵的男子則應該是延平了。

當糜暘駕馬來到延平身前後,認識糜暘的滿寵故意別過臉不去看糜暘。

而延平看着有一位年輕的將領在衆漢軍的拱衛下來到他身前,他立馬猜出了眼前這人正是糜暘。

在猜出這一點後,延平將已經被五花大綁的滿寵交給身後子侄看管。

他自己則帶着一衆武當豪族族長恭敬地朝着糜暘一拜,口中流露出畏懼之意說道:

“愚民平拜見上將軍。”

在延平口呼糜暘爲上將軍後,他身後的一衆族長亦紛紛尊敬地稱呼糜暘爲上將軍。

上將軍並不是一個官職封號,上將軍是當世人對有大功勳在身的將軍的一種尊稱。

在這些族長當中,有些人的年紀甚至可以當糜暘的爺爺了。

但是他們在糜暘面前,卻擺出一副不敢直視糜暘的模樣。

這是因爲糜暘的威名所至。

雖然這些族長在武當城中是土皇帝,但是面對現今威震天下,又手握數萬漢軍的糜暘,他們將自己的地位擺的很低。

這便是亂世中一般豪族的謀生之道。

在延平對自己行禮之後,糜暘坐在馬上看着延平,他臉上流露出笑意道:

“來歙、岑彭之事,我今日知矣。”

說完這句話後,糜暘又對着延平言道:“你此番立下功勞,我會上奏漢中王爲你表功的。”

聽完糜暘的許諾後,延平的臉上浮現歡喜之色。

他奮不顧身擒下滿寵,一個是爲了自己的利益考慮,一個也是他進行的一種投資。

現在他的投資即將得到回報,這讓延平心中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在滿足之下,本就對糜暘敬畏的延平心中升起對他的感激之情。

相比於滿寵,實力與威望遠在滿寵之上的糜暘,果然纔是更值得他投效的人。

因爲心中對糜暘的感激,也爲了進一步討好糜暘,延平想上前爲糜暘牽馬將糜暘親自迎入城中。

但是他的這個舉動,卻被糜暘身旁的丁封所阻止。

延平現在在丁封眼中就是一個危險人物,他當然不會讓延平太靠近糜暘。

在被丁封阻止之後,延平也明白了他的舉動有些唐突了。

但是他在被阻止之後,並沒有直接退到一旁。

他猶如獻寶一般將他身後的滿寵押到糜暘的馬前,然後延平想讓滿寵在糜暘的馬前跪下。

但是性情剛正的滿寵,被延平所擒已經讓他感到奇恥大辱,又怎麼會再遂延平的願而在糜暘馬前跪下呢?

面對着延平的按壓,滿寵的蒼老的身體中展現出極大的抗拒,這讓延平一時之間竟然無法將滿寵按壓在地。

延平見滿寵這時候了還敢有所抗拒,急於在糜暘面前表現的他的臉上閃現狠色,他舉起刀鞘就要砸向滿寵的小腿。

滿寵本就是一把老骨頭,若是他被那刀鞘狠狠砸住小腿,恐怕受的傷會不輕。

就當延平手中的刀鞘要觸及滿寵的小腿之時,他的舉動被糜暘的一聲厲喝所阻止。

“住手!”

糜暘的厲喝令延平下意識的停住了手中的舉動。

雖然不明白糜暘爲何要阻止他,但是現在將寶全部壓在糜暘身上的延平,當然不敢違逆糜暘的命令。

糜暘在喝止住延平之後,他示意延平先退到一旁,而後他讓親衛解開滿寵身上的繩索。

糜暘的舉動令滿寵與延平都有些詫異,但是滿寵在詫異過後臉上卻浮現瞭然之色。

在親衛解開滿寵身上的繩索之後,糜暘跳下了戰馬在親衛的護衛下來到滿寵的身前。

被解開束縛的滿寵感覺渾身痠痛,但是他看到糜暘來到他身前,他又如剛剛一般別過頭去故意不看糜暘。

這老頭,還挺有性格。

丁封見滿寵已經是敗軍之將還如此無禮,他的臉上開始浮現怒色。

都這時候了,還擺什麼譜。

丁封正要上前呵斥滿寵,糜暘卻搶先一步,主動對着滿寵一拜道:

“滿君受苦了。”

滿寵出身北地高門士族,加上他在中原任職多年頗有政績,所以他在天下間的名聲是不低的。

知曉歷史的糜暘還知道,歷史上的滿寵最後官至太尉,封邑達到九千六百戶,可以說在一衆魏臣當中他的封邑都算翹楚。

但是他最後卻家無餘財,這足以說明滿寵的個人品德頗爲清廉。

更何況當時漢軍兵臨城下之時,滿寵完全可以棄城而逃。

縱算他回到洛陽可能會受到曹丕的處罰,但依照滿寵的聲望,他的死罪是可以免除的。

總比留下死守看不到希望強。

因爲滿寵的這個舉動,讓糜暘對滿寵更爲敬佩。

對於這樣的長者,爲敵時糜暘會感到頭痛想除之而後快。

但現在滿寵已經被他所擒拿,那麼糜暘亦不會掩飾對滿寵的敬意。

滿寵雖然沒有正眼看向糜暘,但是糜暘的話語與語氣他可是聽得清清楚的。

滿寵在天下間的威望相比於糜暘,那可是遠遠不如。

畢竟他現在還未到達淮南那塊他的戰功寶地。

所以滿寵在聽到威望遠在他之上的糜暘,竟然會主動對他行禮,並且對他致歉後,滿寵臉上陰鬱的臉色好了很多。

儘管立場不同,但滿寵亦是士人。

在這層關係之下,糜暘的知禮讓滿寵對他的印象有所改觀。

滿寵終於轉過頭來正視糜暘。

在滿寵正視自己之後,糜暘對着滿寵繼續說道:“今暘僥倖得擒滿君,滿君如若翻然改圖,唯義是從,我必上奏漢中王保君富貴,全君勳業。”

日後暘與君則可並肩作戰,分與金石等固,名與天壤俱窮。”

面對糜暘的招攬,滿寵臉上並沒有浮現詫異之色,但他的臉上也沒有浮現意動之色。

他只是用打量的眼神看向糜暘說道:“若我不從,是否就是頭足異處,身名俱滅,爲天下笑哉?”

對於滿寵的這個疑問,糜暘並沒有回答。

可是滿寵卻接着說道:“足下家有糜君高賢,又出身名師門下,應當知曉君子死節一事。”

“當初足下信中,不就寫明“願成君死節”嗎?”

“我受武帝厚恩,今行年六十又八已然知足,正是聲名俱滅時邪!”

滿寵的言語很明確的表達了他的態度。

那便是寧願死,也不會改換門庭投效劉備。

在滿寵的明言拒絕之下,糜暘並沒有放棄。

糜暘繼續對着滿寵勸說道:“我觀滿君之才,有古賢之風。故君貴審才,臣尚量主。

君用忠良,則伯王之業隆;臣奉暗後,則覆亡之禍至。存亡榮辱,常必由茲。

今操子逆賊丕篡奪漢室基業,人神共憤,其無才無德,最終唯有身死族滅一途。

烈士之於所事,慮不存己。夫諸侯之臣,義有去就。況君與逆魏無純臣之分乎?

《詩》雲:“逝將去汝,適彼樂土。”言去邦,就有道可也。滿君無須有所疑慮。”

雖然糜暘之前寫信說要成全滿寵的死節,但那是兩者對立時的糜暘攻心手段。

面對滿寵這種有才有德的賢者,若是有可能,糜暘是不會殺害滿寵的。

畢竟滿寵與曹仁不同,正如糜暘所說,滿寵原本就是漢臣。

如今天下三強鼎立,說到底本質上還是華夏子民在內戰。

糜暘並不想因爲內戰,而讓華夏民族的優秀人才損失太多。

所以糜暘的勸降是很有誠意的,不是如之前勸降曹仁一般,只是在走流程。

可是面對糜暘的第二次勸降,滿寵的臉上還是浮現決絕之色。

滿寵感謝糜暘對他的看重,所以他對着糜暘一拜道:“足下不用再白費口舌,我心意已決。”

“今日就讓我試試足下之刀是否利乎!”

糜暘與滿寵兩人之間的舉動,看的在場的有些人一愣一愣的。

他們不知道爲何本來還誓殺對方而後快的兩人,這時卻開始禮敬對方起來。

其實這是當代士人間的一種潛規則。

各爲其主時怎麼惡語相向,怎麼打生打死都可以。

但是在一方取得勝利時,那麼勝利的一方對失敗的一方也會保持着足夠的尊重。

有容乃大,乃是中國傳統士人的優秀品德。

在滿寵第二次拒絕自己的勸降之後,糜暘臉上並沒有浮現怒意。

但是他也不打算再勸第三次。

事不過三,若是他第三次還勸降不了滿寵,那麼滿寵的下場可就不好說了。

保留着第三次,給兩者之間留一些餘地,接下來的時間裡再好好思考如何勸降滿寵吧。

糜暘讓人將滿寵帶入大營中,請醫官好生醫治他額頭上的傷,並且讓軍中的一切人等不得怠慢滿寵。

在滿寵被帶下去後,糜暘看向一旁有着忐忑之色的延平。

延平之所以會忐忑,是因爲他看到糜暘對待滿寵頗爲禮敬,這讓他心中有些後悔方纔對滿寵那麼粗暴了。

糜暘看出了延平的心思,接下來他要做的事,還需要延平這些地方豪族的輔助,所以糜暘拿出手中的馬鞭,指着前方的城門出言寬撫延平道:

“今日無卿,我不得入此門也。”

其實就算沒有延平等豪族的暴動,糜暘也不一定攻陷不了武當城。

所以糜暘的這句讚譽很明顯是過譽。

但就是糜暘的這聲過譽,讓延平臉上的忐忑之色瞬間消失不見。

隨後糜暘讓延平等武當豪族族長在前帶路,他則命已經陸續趕到現場的張嶷、張苞諸將率領漢軍在後,陸續進入武當城中。

在延平擒下滿寵打開城門的那一刻,別說城中的魏軍都已經毫無抵抗之心,就算是城內的各大豪族,在這樣的事實下也只能全部歸附漢軍。

所以漢軍進城的行動,進行的很是順利。

在馮習的安排下,陸續掌握武當城各要地的漢軍,已經將整座武當城完全掌控在手中。

就在漢軍陸續拔營入城的時候,漢軍大營外遊蕩的曹泰與司馬懿很快就知道了這件事。

當他們二人知道這件事後,他們的臉上都浮現着悲痛之色。

漢軍有這種舉動,說明着武當城已經被漢軍徹底拿下了。

因爲兩千魏軍鐵騎要吸引漢軍出營大戰,所以他們大多都在漢軍北營外的平原上游蕩。

在重重營帳的阻擋下,武當城城門打開之時,他們並不知道這件事。

隨着漢軍不停地拆營入城,他們方纔後知後覺。

在知道武當城已經被糜暘拿下之後,曹泰對着司馬懿問道:

“仲達,武當已經陷落,接下來我們是否要退回宛城?”

面對着曹泰的詢問,司馬懿卻果斷的答道,“不能撤退。”

司馬懿取出一塊南陽郡的地圖,放在曹泰的身前對着他說道:

“武當城被糜暘拿下,那麼他接下來的目標,很可能是宛城。”

“而宛城雖然與武當城有着水系溝通,但是水系之旁還有許多我大魏的城池在。”

“現在陛下應該已經得知南陽郡的軍情,洛陽中軍不日就將來援,糜暘定然也知道這點。

在這種情況下,他沒有時間去一座座拔除掉我軍的城池,故而他的水軍便不能馳騁在南陽郡中。”

“若是糜暘想要進攻宛城,他只能下令賊軍從陸路北上。而武當城與宛城之間,大多爲平原地帶,並無險要所依。

只要將軍這兩千騎軍不撤,糜暘擔心糧道安危,就會心有顧忌不能派遣大軍北上。而只要宛城不丟,南陽就不會丟!”

司馬懿快速的爲曹泰分析起當今的情勢。

在司馬懿的分析之下,曹泰臉上浮現堅定之色。

之前糜暘利用有利於他的局勢,讓他的這兩千騎軍無用武之地,但局勢並不會一直都有利於糜暘。

南陽郡的地勢,接下來就是他可以利用的地方!

今天有三章,第二章22點,第三章凌晨2點。

第三章如果寫得快,會寫完就發。

(本章完)

第597章 驚人喜訊 世家鐵拳第625章 未央宣言 驚城槐裡第665章 跪地千世 遺臭萬年第七百三十七章 攻心爲上 爲時未晚第355章 深明大義 提出交易第72章 兩軍對陣(三更求追讀)第655章 定下國策 孫登妙用第50章 夜襲第163章 江東柱石 三氣呂蒙第178章 子晟三答 君王親斟第126章 孫權帥旗 不納良言第426章 邛都陷落 孟獲臣服第4章 父子對質第七百二十章 圍三缺一 巋然不動第327章 卑微上貢 私下任務第422章 多智雍闓 上元夜襲第513章 願爲卿怒 膝行赴會第462章 兵無常勢 曹洪退兵第587章 赤龍翻滾 以快打慢第519章 功高震主 北伐大會第七百一十四章 雨沒江南 天不助吳第38章 司馬懿的毒計第595章 場外大援 弘農楊氏第270章 張遼心思 三拜問安第七百二十一章 永安無憂 憂在荊州第525章 拿捏孟達 作亂扶鳳第156章 用心深遠 張飛安危第184章 氣若游絲 魏王薨逝第335章 脫衣負荊 箭懾張郃第605章 陳糧武功 渭北星落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將一軍 冷汗直冒第170章 兵圍夏口 孫權震怖第588章 連破七寨 天大笑話第七百七十四章 何故發笑 思索滅魏第121章 呂蒙吐血(十更!求首訂!)第143章 雙壁合兵 十萬俱滅(5000字!)第388章 滿殿皆驚 帝王舉劍第491章 險惡用心 臥龍大笑第608章 五丈原上 星星之火第353章 觸目驚心 殺意沸騰第342章 虛實相封 伐吳前奏第113章 糜暘所謀(十更,求首訂!)第82章 沙兄,你終於來了(四更求追讀)第668章 五美諸葛 重啓相國第六百九十二章 以此爲樂 敢爲前驅第279章 寒風如刀 驃騎憂懼第400章 劉曄獻計 備兵十萬第93章 就是出兵幹(求追讀!求票!)第658章 仲父有負 今日當解第六百八十八章 藏身廁中 反跡無疑第503章 先取二賊 再行北伐第325章 帝王交易 所求爲何第345章 千里追隨 三省雛形第511章 魏營變故 疾行捕麟第310章 歸宿桃園 一路北上第653章 當效忠武 勢壓孫權第654章 滑稽稱帝 請殺孫權第449章 呂乂提醒 武街失陷第441章 以快打快 兩軍相遇第七百一十二章 我不想死 解煩左袒第291章 第二戰場 以身爲餌第561章 火燒合肥 江東野望第48章 萬事俱備,只等自投第七百五十六章 一葉障目 不見泰山第294章 糜暘危急 雲長終動第551章 二擒滿寵 糜暘將至第七百三十六章 汝父在此 面北而死第529章 伯言掛帥 智分敵勢第96章 疲累的公安(求追讀!不要養啦!)第672章 三杯相敬 極盡暢快第517章 寧俘不降 三族將夷第507章 親征關中 二吐鮮血第101章 將帥失和 (再來追讀!)第325章 帝王交易 所求爲何第133章 陸遜自薦 內亂將起第108章 糜暘醉釣 欲者上鉤第418章 杖責馬謖 孫權資敵第126章 孫權帥旗 不納良言第280章 惟賢惟德 孟起拜服第469章 晴天霹靂 再開屠城第515章 郭淮妙計 維成棄子第477章 朱褒授首 雍闓奔逃第六百九十八章 陸遜獻計 荊州躁動第221章 丕鵝丕鵝 益北雲動第134章 敗機已現 荊北大營 (推書《三國之第129章 溫酒相會 糜暘斥孫第185章 魏國柱石 靈前悲訴第285章 桃園之約 魏軍開拔第434章 伐蜀檄文 路人皆知第104章 呂蒙密計 天助孫氏?第七百三十七章 攻心爲上 爲時未晚第546章 街亭守備 料敵於先第592章 糧道之憂 孟達何處第621章 如虎添翼 城如玻璃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襲博望 公安調兵第七百零五章 挑釁糜暘 天真孫登第311章 三英之名 亦如當年第175章 執政以公 捉拿周羣第347章 權力慾望 無人能免第七百六十七章 火燒張府 老而彌辣
第597章 驚人喜訊 世家鐵拳第625章 未央宣言 驚城槐裡第665章 跪地千世 遺臭萬年第七百三十七章 攻心爲上 爲時未晚第355章 深明大義 提出交易第72章 兩軍對陣(三更求追讀)第655章 定下國策 孫登妙用第50章 夜襲第163章 江東柱石 三氣呂蒙第178章 子晟三答 君王親斟第126章 孫權帥旗 不納良言第426章 邛都陷落 孟獲臣服第4章 父子對質第七百二十章 圍三缺一 巋然不動第327章 卑微上貢 私下任務第422章 多智雍闓 上元夜襲第513章 願爲卿怒 膝行赴會第462章 兵無常勢 曹洪退兵第587章 赤龍翻滾 以快打慢第519章 功高震主 北伐大會第七百一十四章 雨沒江南 天不助吳第38章 司馬懿的毒計第595章 場外大援 弘農楊氏第270章 張遼心思 三拜問安第七百二十一章 永安無憂 憂在荊州第525章 拿捏孟達 作亂扶鳳第156章 用心深遠 張飛安危第184章 氣若游絲 魏王薨逝第335章 脫衣負荊 箭懾張郃第605章 陳糧武功 渭北星落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將一軍 冷汗直冒第170章 兵圍夏口 孫權震怖第588章 連破七寨 天大笑話第七百七十四章 何故發笑 思索滅魏第121章 呂蒙吐血(十更!求首訂!)第143章 雙壁合兵 十萬俱滅(5000字!)第388章 滿殿皆驚 帝王舉劍第491章 險惡用心 臥龍大笑第608章 五丈原上 星星之火第353章 觸目驚心 殺意沸騰第342章 虛實相封 伐吳前奏第113章 糜暘所謀(十更,求首訂!)第82章 沙兄,你終於來了(四更求追讀)第668章 五美諸葛 重啓相國第六百九十二章 以此爲樂 敢爲前驅第279章 寒風如刀 驃騎憂懼第400章 劉曄獻計 備兵十萬第93章 就是出兵幹(求追讀!求票!)第658章 仲父有負 今日當解第六百八十八章 藏身廁中 反跡無疑第503章 先取二賊 再行北伐第325章 帝王交易 所求爲何第345章 千里追隨 三省雛形第511章 魏營變故 疾行捕麟第310章 歸宿桃園 一路北上第653章 當效忠武 勢壓孫權第654章 滑稽稱帝 請殺孫權第449章 呂乂提醒 武街失陷第441章 以快打快 兩軍相遇第七百一十二章 我不想死 解煩左袒第291章 第二戰場 以身爲餌第561章 火燒合肥 江東野望第48章 萬事俱備,只等自投第七百五十六章 一葉障目 不見泰山第294章 糜暘危急 雲長終動第551章 二擒滿寵 糜暘將至第七百三十六章 汝父在此 面北而死第529章 伯言掛帥 智分敵勢第96章 疲累的公安(求追讀!不要養啦!)第672章 三杯相敬 極盡暢快第517章 寧俘不降 三族將夷第507章 親征關中 二吐鮮血第101章 將帥失和 (再來追讀!)第325章 帝王交易 所求爲何第133章 陸遜自薦 內亂將起第108章 糜暘醉釣 欲者上鉤第418章 杖責馬謖 孫權資敵第126章 孫權帥旗 不納良言第280章 惟賢惟德 孟起拜服第469章 晴天霹靂 再開屠城第515章 郭淮妙計 維成棄子第477章 朱褒授首 雍闓奔逃第六百九十八章 陸遜獻計 荊州躁動第221章 丕鵝丕鵝 益北雲動第134章 敗機已現 荊北大營 (推書《三國之第129章 溫酒相會 糜暘斥孫第185章 魏國柱石 靈前悲訴第285章 桃園之約 魏軍開拔第434章 伐蜀檄文 路人皆知第104章 呂蒙密計 天助孫氏?第七百三十七章 攻心爲上 爲時未晚第546章 街亭守備 料敵於先第592章 糧道之憂 孟達何處第621章 如虎添翼 城如玻璃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襲博望 公安調兵第七百零五章 挑釁糜暘 天真孫登第311章 三英之名 亦如當年第175章 執政以公 捉拿周羣第347章 權力慾望 無人能免第七百六十七章 火燒張府 老而彌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