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七章 火燒張府 老而彌辣

爲了暫時不引起城內各方的恐慌,孫權的這次出宮,顯得很是低調。

不乘天子車輦,不設皇者旌旗,就連護衛亦只帶了一些。

這與孫權以往前呼後擁的出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正因爲如此當一輛普通的車駕行駛在建鄴城內的街道中時,任誰都不會想到,這輛車駕中坐的竟會是他們的帝王孫權。

身形隱於車駕之內的孫權,臉色鐵青。

特別是孫權掀開車簾,看到街道兩旁高高掛起的大紅燈籠後。

紅色,意味着喜慶。

可那一抹抹大紅色,現在落入孫權的眼中,就全然變了一副味道。

譏諷!

那一抹抹迎風飄揚的大紅色,好似代表着糜暘對他無盡的譏諷。

一想到這,孫權冷峻的話就從車駕中傳出:

“傳令給司隸校尉,讓他將城內的燈籠全部拆除。

一個不留!”

心口的疼痛現在雖減緩了不少,但孫權的口音依然沙啞。

沙啞的口音,無形間加深了幾分殺意,這聽得車外的孫超身體發顫。

孫超身爲孫權的侄子,又擔任宮內的羽林軍統領多年,他對孫權太過了解。

孫超知道當下孫權,處於隨時會暴怒殺人的邊緣。

爲了不惹怒孫權,孫超連忙應道:“臣遵旨。”

孫超迴應完孫權後,他發現車內又陷入了一片詭異的寧靜中。

靜到孫超連孫權的呼吸聲,好似都快聽不見了。

這讓孫超的內心中更加無措。

好在孫權的目的地距離皇宮並不遠,孫超擔驚受怕的時間並不久,他就驅使着孫權的車駕,來到了一座氣派的府邸外。

從這府邸氣派的外觀可以看出,居住在這座府邸內的人,身份定然不同凡響。

事實也是如此。

居住在這座府邸內的人,正是東吳第一重臣張昭。

可當孫超駕車來到張昭的府邸外後,映入他眼中的不止是高大的象徵家族底蘊的兩座閥閱,還有一座土堆。

那座土堆正好擋在張府的大門之外,阻擋着府內的人日常進出。

看到那座土堆後,孫超不自覺地想起了,不久前孫權下達的一道詔令。

那一日不知張昭因何觸怒孫權,憤怒的孫權在張昭回府後,便下令給他,讓他率軍用土將張府的大門給封起來。

孫權的這個舉動,意爲張昭以後不用再出門了,他也不想再見到張昭。

可謂是十分決絕。

而若想深一點,孫權的這個舉動,不乏有着用皇權羞辱張昭的用意。

張府家大業大,府內僕人衆多,一座土堆尋常情況下,自然擋不住張府的上百號人。

然這座土堆卻是奉孫權的皇命而來,尋常僕人豈敢私自移開?

除非張昭肯向孫權服軟。

wωw¸Tтkan¸℃O 但這不可能。

張昭性格剛直,從不會被威勢所逼,這一點孫權是十分了解的。

瞭解張昭的孫權,知道他設立的土堆,是可以成功將不屈的張昭徹底堵在府內的。

這樣一來,張昭日後還怎麼繼續插手朝政?

當然張府這麼大,除去正門外還有着後門,張府的後門外可沒有土堆。

可孫權亦知道,以張昭在世間的名望,他豈是會走後門小道之人?

要是張昭真的走了,那張昭的名望就會遭受到打擊,到那時張昭還怎麼繼續扶持孫登?

論政治手腕,孫權在當世的確是頂尖的。

他在明面上並不會去傷害張昭,他可以通過“意氣之舉”,讓張昭頓時陷入兩難的境地中。

你要自身的名望,還是要你對孫策的忠心?

這既是孫權對張昭的逼迫,亦是他對張昭的羞辱。

事實證明,張昭爲孫權所設計,成功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中。

自從孫權用土堆封住張府的大門後,無法出門的張昭,在朝野間的影響力正逐步下降着。

本來事情若按孫權設想的發展下去,他幾乎可以悄無聲息地解決掉張昭這個大麻煩。

但世事難料呀!

眼下柴桑戰事危急,建鄴城內除去張昭外,無一人可爲孫權畫策。

爲了國事,之前還放下豪言,與張昭“此生不復相見”的孫權,不得不主動來尋找張昭。

孫權知道他這一來,原本他對張昭的羞辱,就會加倍的回饋到他身上。

而他之前精心謀劃爲削弱張昭勢力做出的努力,亦會頃刻間化爲烏有。

可孫權沒得選。

當車駕停下的那一刻,孫權放下了一直捂住胸口的手。

就算是飲鴆止渴,張府的這杯酒,他今日也一定要喝!

心念至此的孫權,拋卻了一切想法,他在孫超的攙扶下走下車駕。

當孫權的目光注視在張府門外的那座土堆時,孫超立刻會意,他命令手下人主動上前將那座封堵張府數月的土堆給移開。

不久後當張府的大門前再無一物遮擋後,孫權示意孫超上前叩門。

可讓孫權沒想到的是,孫超足足叩了好一會的門,張府的大門卻遲遲未打開。

孫權不認爲張府內的人都是聾子。

孫權意識到,哪怕他願意“垂施恩德”見張昭,然張昭卻並不想見他。

知道張昭的用意後,孫權本就不好看的臉色,變得愈加雪上加霜。

氣憤的孫權,讓孫超派人爬上張府的高牆上,看一看裡面究竟是怎麼回事。

孫超很快按孫權的命令照做。

而等爬上高牆的護衛回來後,聽到護衛稟報的孫超,臉上流露出震驚之色。

孫權一眼就看到了,孫超臉上的震驚之色。

他連忙問道:“府內究竟是何種情況?”

面對孫權的詢問,孫超好好組織了一番措辭答道:

“張府的大門,大門內側,亦有着一座土堆堵住了。”

孫超說完這句話後,不敢再直視孫權。

不出孫超所料的是,當孫權聽完他說的話後,眼中幾乎快射出火來了。

孫權被氣的再一次捂住胸口。

“好個張昭,好個張昭!”

孫權這時的語氣中,已然帶上了些許殺意。

正所謂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他可以堵住張府的大門,他亦可以解禁張府的大門。

因爲他是帝王可以爲所欲爲,身爲臣子的張昭只能受着。

沒想到張昭卻全然不顧爲臣之道——不用你堵我大門,我自己就將大門堵了,伱不想見我,我更不想見你。

張昭的做法充滿了悖逆的味道,更是無形中顯露出,他打心底裡壓根不懼孫權,或者說是看不起。

這讓孫權如何能忍?

孫權一氣之下,直接下令道:

“火燒張府大門,朕今日倒要看看,他是不是真的不怕死!”

孫權的命令一出,孫超頓時嚇了個魂飛魄散。

孫權是帝王,他可以隨意拿捏張昭的生死。

但今日要是自己親手逼死張昭了,張昭在朝野上下的那些門生故吏,還不得生吃了他?

孫超顧忌張昭在朝野間的影響力,竟一時不敢動彈。

可隨後孫權的一個眼神,嚇得孫超不得不去做。

孫權的那個眼神是在告訴孫超:他不燒,死的就是他。

在孫權的眼神威逼下,孫超只能無奈命人用火把點燃了張府的大門。

木質結構的大門,在火焰的覆蓋下很快燃燒起來。

而因燃燒而產生的黑煙,更是沖天而起引起了周邊的人注意。

能與張昭做鄰居的,基本上都是當朝高官。

他們在見到張府有黑煙升起後,都第一時間來到張府外察看情形。

這一看,他們竟看見了火燒張府的人卻是孫權。

身爲人精的他們,一下子都明白了孫權的用意。

就在他們以爲,張昭會因孫權的這個舉動不得不出來時,在火焰愈加蔓延的情況下,張府的大門卻遲遲未有動靜。

這樣的情形,讓他們都以爲張昭今日要活生生被孫權燒死在府內了。

可接下來孫權的舉動,卻讓他們意外不已。

眼見火焰愈演愈烈,張昭還未曾出來,孫權氣的全身都在發抖。

孫權真的很想,就這樣一把火直接將張昭燒死。

但孫權是個合格的帝王,他的理智又告訴他絕對不能這麼做。

最後還是心中的理智佔了上風,孫權無可奈何下,又下令讓孫超帶人上前滅火。

見孫超在孫權的授意下上前滅火,周圍府邸內的各官員及家僕,亦及時加入了滅火的隊伍中。

在衆人的齊心協力下,張府外的大火很快就被撲滅。

大火撲滅後,張府外留下的是一根根燒的烏黑的木柱。

看着那一根根烏黑的木柱,孫權感覺到臉上火辣辣的疼。

他今日在衆人面前,自己打了自己兩巴掌。

怎能不疼?

而方纔的行爲也讓孫權認識到,張昭到底是個有多倔強的人。

這讓孫權立刻改變了做法。

孫權知道張昭有一個弱點,儘管利用那個弱點有些無恥,但現在孫權顧不上那麼多了。

孫權取出懷中的一道奏疏,讓孫超射入府內。

孫權知道當這封奏疏到張昭手中後,張昭是一定會出來見他的。

孫權的判斷沒有錯,在孫超將奏疏射入張府內的幾刻鐘後,張府的大門果然在衆人的注視下緩緩打開。

而許久未出現在人前的張昭,這一刻在長子張承的攙扶下,從府內一步一步走到孫權的身前。

張昭在來到孫權身前後,擡起佝僂的身軀,緊緊盯着孫權說道:

“他是你的侄子。”

孫權給張昭看的奏疏是什麼呢?

是一封彈劾孫紹不法的奏疏。

這封奏疏早在孫權登基時,有人揣測聖意後送給孫權的。

孫權一直將它留着,就是爲了有朝一日對付張昭。

奏疏的內容是真是假不重要,重要的這封奏疏給了孫權一個治罪孫紹的理由。

張昭是不可能,讓孫紹有危險的。

聽到張昭的話後,孫權冷笑說道:

“公不見,孫登乎?”

孫登是孫權的長子,曾經也得到過孫權諸多寵愛。

可現在當孫權念起這個名字時,語氣中卻滿是冰冷。

孫權的回答,讓張昭劇烈的咳嗽起來。

張昭真的沒想到,孫權竟能薄情至此。

在劇烈的咳嗽完後,爲了保護孫紹,哪怕心中有多不願,張昭還是轉身帶着孫權朝府內走去。

張昭猜出了孫權定然是遇到什麼難題了。

當張昭帶着孫權來到府內的大堂後,張昭驅散了閒雜人等,他並沒有如臣子般邀請孫權坐下。

在自顧自的坐下後,張昭淡漠地問道:

“你是爲我軍丟失州陵一事而來嗎?”

張昭這話一出,孫權的眼中頓時閃過一抹寒光。

州陵失陷的事,發生在他封堵張昭的大門之後。

沒想到都被堵住大門了,張昭竟還能對他刻意壓制的事瞭若指掌。

孫權的心中,又對張昭升起了幾分忌憚。

然現孫權有求於張昭,他只能緩和語氣將漢軍威逼柴桑的事說了出來。

聽到最新情報後,張昭一時竟驚得拿不住手中的柺杖。

“糜暘,這是要掘我朝根基!”

張昭一語道破了糜暘的目的,亦將孫權心中最深的畏懼給說了出來。

見張昭能一語中的,孫權的心中升起了幾分安慰。

老而彌辣,對張昭是最好的評價。

他今日忍受屈辱來找張昭是值得的。

在張昭震驚的時候,孫權直接將他的打算給說了出來:

“朕打算下詔給呂範、呂岱二將,讓他們二將率軍馳援柴桑。”

孫權雖不通軍略,但他是有主見的。

在來之前孫權就想好了一個應對措施,他來尋張昭,主要是想問張昭是否有更好的辦法。

孫權在說完後,就等着張昭獻出良策。

可好一會兒過去了,張昭卻遲遲不開口。

這讓孫權心急的同時,亦忍不住再度開口威脅道:

“柴桑若失,大吳根基不穩。

張公,今時不同往日。

當年赤壁若降,孫紹或尚不失侯爵之位。

可今日,身爲大吳宗親的孫紹又豈會有好下場?”

孫權一語直接道破了,當年張昭主降的真正原因。

這同時亦是孫權與張昭之間,最大的裂縫。

孫權無恥歸無恥,說的是有道理的。

聽完孫權的話後,張昭雖不忿但還是長嘆了一口氣道:

“你有沒有想過,糜暘要的就是你調動大軍馳援柴桑?”

張昭這話一出,頓時讓孫權坐立難安。

“張公的意思是,糜賊是想圍點打援?”

察覺到這一層後,孫權用懇求的目光看向張昭,希望張昭能出言解惑。

第302章 三虎一鹿 共逐樊城第142章 潛行密林 神兵天降第121章 呂蒙吐血(十更!求首訂!)第607章 陽謀逼軍 魏營告破第467章 置之死地 自有風骨第514章 積蓄騎軍 千里入冀第379章 百姓歡騰 暗流涌動第595章 場外大援 弘農楊氏第515章 郭淮妙計 維成棄子第618章 先發制人 漢軍快來第651章 逃難之馬 孫問荊州第418章 杖責馬謖 孫權資敵第190章 隱匿人口 分而化之第七百二十七章 四方求援 眼前一黑第642章 丕鵝離世 天不祚魏第七百零三章 約法三章 整頓人心章推第661章 劉曄悲喊 元旦終至第314章 君臣相見 帝王囑託第650章 圍殺魏軍 車騎未退第399章 根本之患 二龍相見第223章 火在水上 團團包圍第七百三十九章 兩將合謀 可抵糜暘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域密謀 再效班超第198章 殺伐祥瑞 今日獵狐第184章 氣若游絲 魏王薨逝第650章 圍殺魏軍 車騎未退第191章 河谷練兵 笑裡藏刀第482章 學習糜暘 興奮姜維第134章 敗機已現 荊北大營 (推書《三國之第288章 公明何在 先退敵騎第372章 麥穗飄飄 人如豬狗第七百零四章 何時開戰 今日始也第594章 攪亂天下 先攻渭北第七百五十八章 暗生嫌隙 新野洞開第469章 晴天霹靂 再開屠城第640章 以假亂真 驚死賈詡第508章 草擬遺詔 孫權不屑第七百六十五章 全琮手抖 生辰大禮第207章 子午奇謀 不歡而散第178章 子晟三答 君王親斟第529章 伯言掛帥 智分敵勢第六百八十六章 悍然舉事 出師有名第598章 心懷死志 壯哉楊公第七百七十五章 孫權猜疑 密詔殺呂第321章 有才州泰 儁義心驚第518章 憤而降漢 大敵隱現第186章 曹丕壯志 建言稱帝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648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第221章 丕鵝丕鵝 益北雲動第七百四十一章 前方後方 吳軍一敗第246章 左將軍暘 夜論孫權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51章 萬歲!萬歲!(4000字,求追讀,求票第635章 懸屍城門 以力勸降第623章 焚柱毀城 收復長安第448章 烈焰封場 變生肘腋第34章 武力爆表的關平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雨如晦 你我同行第80章 呂蒙失棋 (求追讀)第615章 洞悉人心 引火燒身第56章 呂蒙之謀(求追讀,求票)第304章 突然襲擊 曹休棄城第265章 曹休期望 曹丕質問第七百六十三章 沙王絕招 共食江東第175章 執政以公 捉拿周羣第181章 禁軍在手 家人提點第16章 幼時情誼第257章 曹家千里 萬餘鐵騎第611章 徵集糧草 孤城長安第82章 沙兄,你終於來了(四更求追讀)第132章 忍辱負重 反客爲主第208章 車騎感嘆 曹丕親臨第120章 江東援軍(十更,求首訂!)第207章 子午奇謀 不歡而散第642章 丕鵝離世 天不祚魏第105章 糜暘埋下的種子第七百四十一章 前方後方 吳軍一敗第231章 皮開肉綻 真實情報第459章 萬事俱備 東風自來第413章 鬥將之請 南中龍吟第326章 州泰獻策 孫權惶恐第31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二)第505章 萬人空巷 赤腳尋報第608章 五丈原上 星星之火第七百二十三章 糜暘枷鎖 避實擊虛第537章 誰造謠言 意外驚喜第239章 兩勸滿寵 局勢轉變第304章 突然襲擊 曹休棄城第368章 以制掘根 羣情激涌第587章 赤龍翻滾 以快打慢第435章 山河爲榻 坐守國門第234章 無翅雄鷹 御駕親征第328章 蔣濟送信 百年基業第429章 內外交困 四面楚歌第429章 內外交困 四面楚歌第269章 天子擔憂 關羽教暘第七百六十一章 繞道長沙 直取柴桑第333章 隨軍南下 交換日子
第302章 三虎一鹿 共逐樊城第142章 潛行密林 神兵天降第121章 呂蒙吐血(十更!求首訂!)第607章 陽謀逼軍 魏營告破第467章 置之死地 自有風骨第514章 積蓄騎軍 千里入冀第379章 百姓歡騰 暗流涌動第595章 場外大援 弘農楊氏第515章 郭淮妙計 維成棄子第618章 先發制人 漢軍快來第651章 逃難之馬 孫問荊州第418章 杖責馬謖 孫權資敵第190章 隱匿人口 分而化之第七百二十七章 四方求援 眼前一黑第642章 丕鵝離世 天不祚魏第七百零三章 約法三章 整頓人心章推第661章 劉曄悲喊 元旦終至第314章 君臣相見 帝王囑託第650章 圍殺魏軍 車騎未退第399章 根本之患 二龍相見第223章 火在水上 團團包圍第七百三十九章 兩將合謀 可抵糜暘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域密謀 再效班超第198章 殺伐祥瑞 今日獵狐第184章 氣若游絲 魏王薨逝第650章 圍殺魏軍 車騎未退第191章 河谷練兵 笑裡藏刀第482章 學習糜暘 興奮姜維第134章 敗機已現 荊北大營 (推書《三國之第288章 公明何在 先退敵騎第372章 麥穗飄飄 人如豬狗第七百零四章 何時開戰 今日始也第594章 攪亂天下 先攻渭北第七百五十八章 暗生嫌隙 新野洞開第469章 晴天霹靂 再開屠城第640章 以假亂真 驚死賈詡第508章 草擬遺詔 孫權不屑第七百六十五章 全琮手抖 生辰大禮第207章 子午奇謀 不歡而散第178章 子晟三答 君王親斟第529章 伯言掛帥 智分敵勢第六百八十六章 悍然舉事 出師有名第598章 心懷死志 壯哉楊公第七百七十五章 孫權猜疑 密詔殺呂第321章 有才州泰 儁義心驚第518章 憤而降漢 大敵隱現第186章 曹丕壯志 建言稱帝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648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第221章 丕鵝丕鵝 益北雲動第七百四十一章 前方後方 吳軍一敗第246章 左將軍暘 夜論孫權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51章 萬歲!萬歲!(4000字,求追讀,求票第635章 懸屍城門 以力勸降第623章 焚柱毀城 收復長安第448章 烈焰封場 變生肘腋第34章 武力爆表的關平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雨如晦 你我同行第80章 呂蒙失棋 (求追讀)第615章 洞悉人心 引火燒身第56章 呂蒙之謀(求追讀,求票)第304章 突然襲擊 曹休棄城第265章 曹休期望 曹丕質問第七百六十三章 沙王絕招 共食江東第175章 執政以公 捉拿周羣第181章 禁軍在手 家人提點第16章 幼時情誼第257章 曹家千里 萬餘鐵騎第611章 徵集糧草 孤城長安第82章 沙兄,你終於來了(四更求追讀)第132章 忍辱負重 反客爲主第208章 車騎感嘆 曹丕親臨第120章 江東援軍(十更,求首訂!)第207章 子午奇謀 不歡而散第642章 丕鵝離世 天不祚魏第105章 糜暘埋下的種子第七百四十一章 前方後方 吳軍一敗第231章 皮開肉綻 真實情報第459章 萬事俱備 東風自來第413章 鬥將之請 南中龍吟第326章 州泰獻策 孫權惶恐第31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二)第505章 萬人空巷 赤腳尋報第608章 五丈原上 星星之火第七百二十三章 糜暘枷鎖 避實擊虛第537章 誰造謠言 意外驚喜第239章 兩勸滿寵 局勢轉變第304章 突然襲擊 曹休棄城第368章 以制掘根 羣情激涌第587章 赤龍翻滾 以快打慢第435章 山河爲榻 坐守國門第234章 無翅雄鷹 御駕親征第328章 蔣濟送信 百年基業第429章 內外交困 四面楚歌第429章 內外交困 四面楚歌第269章 天子擔憂 關羽教暘第七百六十一章 繞道長沙 直取柴桑第333章 隨軍南下 交換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