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見或不見 反客爲主

第339章 見或不見 反客爲主

聽到關嫣如此分析,糜暘不禁聯想起歷史上劉曄對孫權的一番評價。

“.外盡禮事中國,使其國內皆聞之,內爲無禮以怒陛下。

陛下赫然發怒,興兵討之,乃徐告其民曰:‘我委身事中國,不愛珍貨重寶,隨時貢獻,不敢失臣禮也,無故伐我,必欲殘我國家,俘我民子女以爲僮隸僕妾。’

吳民無緣不信其言也。信其言而感怒,上下同心,戰加十倍矣。”

這是歷史上曹丕在考慮該如何處理與孫權之間的關係時,劉曄對曹丕的進言。

劉曄的這番話是說,別看孫權現在很恭敬,但他這是做給天下人看的。

劉曄料定孫權在天下人面前做出無可指摘的臣服姿態後,肯定會暗中想方設法激怒曹丕,引得曹丕主動攻打他。

一旦等到了那日,孫權便可將黑鍋都甩在曹丕的身上,從而達到讓江東上下民衆與他同心同德的效果。

劉曄的這番判斷,可以說將孫權的性格捉摸的十分清楚,而後續的發展,也盡不出劉曄所料。

而將劉曄的那番判斷用來具體分析孫權現在的行爲,便很好理解孫權的所作所爲了。

一方面孫權對劉備表現出十分臣服的姿態,讓天下人都無可指摘他的“忠心。”

另一方面孫權不派遣使者向張飛通好,原因就恰恰在於糜暘與他,與江東有着血海深仇。

在這種情況下孫權卻還遣使與糜暘通好,這是他“認錯”乃至於可以說是“卑微”的一種表現,這種行爲是可以得到世人理解並支持的。

而若是糜暘對他的遣使通好行爲表示抗拒,或者說如關羽一般辱罵拒絕的話,那麼天下人就會覺得糜暘不通情理。

同樣孫權可以藉助糜暘的這種不通情理行爲,營造出一種他無可奈何,並因此感到惶恐不安的輿論效果。

畢竟糜暘目前不是寂寂無名的漢將,他乃是大漢中位高權重的一方都督。

糜暘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着大漢官方的態度。

而只要這種效果在天下人的心間成功營造起,孫權就可以爲將來背叛大漢尋找到一個名義上的理由。

就如歷史上他背信棄義,轉而反叛曹丕一般。

要知道孫權歷史上在對曹丕這麼幹的時候,他名義上亦是魏臣。

歷史上鎮守荊州的關羽,亦被孫權這種作爲所設計過。

及至後世,還是有一部分人認爲孫權偷襲荊州是無奈之舉。

因爲關羽太過驕橫,數次辱罵吳使,正如呂蒙所說的“關羽強橫,不可爲盟友”一樣,這當然會“逼得”孫權下定決心偷襲荊州了。

表明上極盡卑微之舉引得世人同情,實際上心中打的卻是要背信棄義的準備,這便是孫權的勾踐之奇。

在關嫣的提醒下,結合歷史上孫權的種種行爲,糜暘終於明白了孫權此舉對他的利害關係。

在明白這點後,糜暘用感激的眼神看向關嫣。

要不是有着關嫣的提醒,他可能就一時不慎中了孫權的奸計了。

孫權這人真擅長給人堆火堆。

同時糜暘心中對她的這個夫人的智慧,又有了一種新的認識。

面對糜暘感激讚賞的目光,關嫣只是微微一笑。

她能看出這點並提醒糜暘,倒不是說她的智慧就比糜暘多。

一部分原因是因爲糜暘當局者迷,還有一部分原因是由於關嫣自小在關羽身邊長大。

當年孫權第一次遣使拜訪荊州,荊州諸臣商討這件事的時候,關嫣正好陪侍在側聽到了當時一位智者的分析。

那位智者,便是如今的大漢丞相諸葛亮。

孫權的心思再如何詭譎,他瞞不住劉曄,自然也瞞不住諸葛亮。

可惜的是在諸葛亮在的時候,關羽還會好好聽從諸葛亮的勸諫。

但等諸葛亮一走之後,性格高傲的關羽哪怕明知孫權的用心,但還是選擇我行我素的方式。

現在隨着局勢的發展孫權又將這番心思用在糜暘身上時,關嫣當然希望糜暘能有種更好的處理方法。

在明白孫權的險惡用心後,糜暘便知道他不能對孫權的使者避而不見了。

因爲隨着孫權使者的一路北上,想來現在天下間有許多人的目光都注視在他身上。

而他避而不見或者說怒罵來使的行爲,或許正中孫權的下懷。

既然不能不見,那麼現在糜暘就要思考他該如何見孫權的使者。

正如關嫣所說的那般,糜暘不見孫權的使者對孫權有好處,糜暘若見了孫權的使者,對孫權亦是有好處的。

雖說糜暘現在在大漢中位高權重,但他既非漢帝,又非執政,怎能單獨與孫權的使者見面?

孫權名爲漢臣,實爲一方諸侯也。

由於與江東有着血海深仇,世人也許不會誤會他有投向江東的想法。

只是若是他真的在新野城中接見來自江東的使者,甚至應下孫權給他的一系列好處。

那麼一部分世人或者說他的政敵,難免會以此爲口實來懷疑將來他對江東的立場。

哪怕是糜暘拒絕孫權給他的好處,可誰又真的知道,糜暘私底下有沒有接受孫權的什麼好處?

目前大漢內的有識之士,都知道大漢來日或許與江東必有一戰。

而若是這場仗開打了,本來無論從各方面來講,糜暘都會是大漢方面征伐江東的第一主將人選。

想來孫權怕的也正是這點,或者說糜暘來日掛帥出征江東,是江東士民最害怕的一件事。

所以孫權想的是若糜暘真接受他的通好了,那麼以他熟知的政治規則來說。

縱算劉備再如何信任糜暘,他也會顧忌到朝野之間的疑慮,從而不會選擇讓糜暘掛帥出征。

人言可畏。

畢竟糜暘是第一人選不錯,但他不是唯一人選。

而只要不是糜暘掛帥出征,那麼來日江東若真的反叛大漢了,江東的勝算亦會多上幾分。

這便是孫權的通盤用心。

糜暘見與不見對他來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無論糜暘如何做,對他,對江東都是有利的。

只是糜暘現在雖能看出孫權的通盤用心,但是糜暘倒是一時之間沒有太好的辦法來解決這件事。

糜暘自穿越以來,經歷的多是兵爭上面的事,對於這種政治上的陷阱,他並未有什麼應對的經驗。

可能劉備也正是知道這一點,所以他纔想着以此事來鍛鍊糜暘。

因爲心中的煩悶,糜暘不斷地在內室中來回踱步。

糜暘現在終於明白他當年離開成都之時,糜竺所囑咐他的那句話的含義了。

“政治上的暗箭,是比戰場上的明槍更加難以提防的。”

在不斷的踱步之下,糜暘心中在一直思考着可以找何人商量此事。

人各有長,既然他不擅長處理這些事,那麼他可以找人來爲他出謀劃策。

但是尷尬的是,糜暘左思量右思量,自覺麾下人才濟濟的他,一時之間卻無法找出一個合適的人選來爲他排憂解難。

正所謂人以類聚,糜暘乃是以顯赫戰功聞名當世的,所以聚集在他身邊的一衆賢才大多都是軍爭之才。

就拿鄧艾來說,若讓他闡述兵爭謀略那他可謂是頭頭是道。

但是讓他針對政治上的一系列利害關係來爲他出謀劃策,那可真是大大的難爲他了。

歷史上鄧艾的死亡,與他在政治上的愚鈍,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最後在左右思量之下,糜暘的心中出現了一個人選。

那人便是孟達。

孟達此人雖說有時心術不正,但他出身名門,當世凡是出身名門的人,對於政治的敏銳性一般都不會太差。

而從孟達歷史上的表現來說,他能以一降將的身份,在曹魏那裡混的風生水起的,並且深得曹丕的信任,由此可見他的政治智慧一定是不低的。

在這種想法之下,糜暘讓人快速召來了孟達。

孟達自那日被糜暘威懾之後,就一直十分安分守己的待在新野城中。

除去之前他跟隨糜暘北上之外,別說新野城他沒怎麼出去了,就連自己的房門,他也是儘量能不出就不出。

但是孟達在聽到糜暘召喚他後,他立馬就一咕隆從塌上起身,然後忙不迭地跟着糜暘的親衛離開了他的房屋之中。

孟達知道糜暘對他不算很信任,但是正因爲如此,糜暘無要事不會輕易召見他的。

現在糜暘毫無徵兆的召見他,說明糜暘一定是有要事與他商量。

心中有着這種判斷的孟達,可謂是懷抱着激動的心情來到了糜暘的身前。

他不擔心糜暘不信任他,他擔心的只是糜暘沒有用得到他的地方。

只是雖然心中再如何激動,在表面上孟達還是表現出一副恭敬的樣子來到了糜暘的面前。

糜暘是在外堂接見孟達的。

在孟達到來後,糜暘並沒有拐彎抹角,他當即將心中的憂慮對孟達言明。

而孟達在聽完糜暘心中的憂慮後,他在細細思索一番後,點出了一點糜暘之前從未注意過的問題。

“按照禮制,外臣使者拜會天子不得久留,因此張溫若想北上,必先得到陛下的允肯。

而陛下歷經世事,又豈會不知道孫權的險惡用心呢?”

當孟達指出這一點後,糜暘心中閃過恍然大悟之色。

是呀,他怎麼將這點給遺忘了。

孟達的有些話雖然沒有明說,但是糜暘知道孟達的意思。

糜暘現在面臨的處境與關羽並不同。

在孫權遣使向關羽通好的時候,劉備並不在荊州,所以很多事需要關羽自己做出決斷。

可是目前在荊州,別說劉備在荊州了,大漢官場中的一衆人精都在荊州。

他們又豈會沒有一人,看出孫權的險惡用心呢?

所以從常理推斷,張溫的北上,一定是劉備的有意爲之。

在意識到這點關鍵點後,糜暘幾乎是頃刻之間就在心中做出一個判斷:

這是劉備對他的一場考驗。

所以要想妥善解決這件事,糜暘就必須帶入劉備的視角去看待這件事。

劉備的想法一定是讓糜暘見張溫,否則他無須如此做。

這也符合一個帝王在全局上的考慮。

劉備的考驗應該是想看看,糜暘在接見張溫的前提下,以何種辦法來打消朝野之間對他的疑慮。

從而不讓孫權的奸計得逞。

而在什麼情況下,兩位手握重兵的外臣私下聯絡,不會引起朝野之間的疑慮呢?

在有了這種思路之後,糜暘的心中瞬間浮現豁然開朗之色。

而孟達看着糜暘臉上的醒悟之色,他只是默默地退到一旁等待着糜暘的命令。

糜暘是劉備的臣子,他則是糜暘的屬下。

從小受父親教導的孟達知道,這時他只需要等着糜暘的命令就好。

果然不出孟達的所料,糜暘不一會兒就看着孟達言道:

“子度,我不想張溫等人進入新野城中。”

聽到糜暘的這個命令,孟達嘴角流露出一絲笑意,他躬身答道:

“唯。”

襄陽城,劉備行宮。

剛剛見完兩位女兒的劉備,雙目通紅的躺在御座上。

從不久前的初次見面中,劉備經過多番試探,已然初步確認州泰帶來的兩位女子,正是當年他失散在亂軍中的女兒。

劉備不是無情之人,當年兩位女兒失散在亂軍之中,他事後亦派人尋找過。

但是在當時兵兇戰危的情況下,劉備又豈能順利尋找到他的這兩位女兒。

而且當時還不斷有謠言傳出,他的這兩位女兒死在了亂軍之中,所以後來劉備也漸漸放棄了尋找的打算。

只是讓劉備沒想到的是,在十數年後的今天,他竟然能與她們再度重逢。

這算是一件能夠大大緩解他心中內疚感的喜事了。

因爲內心中的愧疚,所以這段時間以來,劉備幾乎是每天召見這二位女兒,而他幾乎是見一次,哭一次。

不過在這數日來的相處中,劉備亦從這二位女兒的口中,聽聞了那日糜暘在棘陽城外的所作所爲。

從他二位女兒的語氣中,足以體現那日糜暘的所作所爲有多振奮人心,亦有多收盡人心。

就在劉備沉浸在舐犢之情的美好中想着要午睡一會的時候,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亂了他的思緒。

劉備睜開眼看到是費禕來到,他便好奇地問費禕道:

“卿有何事?”

面對着劉備的這句詢問,費禕臉上流露出一些難以言明的神色,似在強忍着笑意。

他對着劉備一拜道:“冠軍侯率軍南下了。”

末了費禕還特地加重語氣言道:

“冠軍侯避開張溫的使團,率軍南下了。”

而聽到費禕補充說明後的劉備,他臉上的睡意一下子消失。

這小子!

孝直的反客爲主,他倒是學的有模有樣的。

不好意思,昨晚太累了,睡過頭了,這是昨天的第一章。

幾個小時後,還會有第二章。

(本章完)

第212章 班底雛形 突聞噩耗第七百三十二章 儁義馳諫 驚異莫名第139章 東三動亂 援軍已到第501章 兩軍會師 死戰如雷第581章 心累糜暘 速召丞相第30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一)第七百五十二章 令人作嘔 掀案而起第264章 殘月如血 城外列屍第556章 力拒九品 首倡科舉第589章 惶恐瀰漫 雙壁相會第201章 擾亂視聽 魏延皺眉第412章 主動出擊 夜郎自大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貨世子 幼麟爲師第15章 糜暘的野望第159章 別有用心 襄城鄧艾第372章 麥穗飄飄 人如豬狗第313章 兩件大事 急召糜暘第389章 匍匐如犬 劍削頂冠第659章 兩宮之爭 山陽在否第137章 龍戰於野 敵血漫漫第217章 羣臣勸進 你我君臣第325章 帝王交易 所求爲何第378章 漢中防務 均田制出第544章 賈逵到來 烏龜喘息第383章 漢帝欣喜 越亂越好第280章 惟賢惟德 孟起拜服第579章 一國軍權 曹真沉默第640章 以假亂真 驚死賈詡第169章 孝直再現 將兵迎質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叡栽倒 田豫擡頭第390章 再圍冠帶 魑魅末日第6章 此路不通第580章 福至心靈 排除正確第六百九十六章 鷹擊長空 送天將軍第七百五十八章 暗生嫌隙 新野洞開第238章 突然襲擊 城門大開第438章 劉禪叩頭 誰家天下第52章 魂斷鬱陵第348章 精兵強將 共震異心第11章 關羽的欣賞與意外第372章 麥穗飄飄 人如豬狗第629章 何其壯哉 失魂癱坐第227章 訓斥諸將 緩兵之計第七百一十章 數日之差 力排衆議第546章 街亭守備 料敵於先第470章 人心扭轉 稱大將軍第625章 未央宣言 驚城槐裡第668章 五美諸葛 重啓相國第七百五十二章 令人作嘔 掀案而起第623章 焚柱毀城 收復長安第32章 小心有詐第55章 此子該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賊尚在 薦司馬懿第198章 殺伐祥瑞 今日獵狐第七百六十九章 效仿郭開 言出法隨第355章 深明大義 提出交易第601章 以一王血 震關中地第21章 於將軍,你好呀第355章 深明大義 提出交易作者的話,請進來觀看第六百九十八章 陸遜獻計 荊州躁動第337章 吳可徵否 世子棄子第132章 忍辱負重 反客爲主第六百八十八章 藏身廁中 反跡無疑第六百八十八章 藏身廁中 反跡無疑第100章 三江失敗,今晚休息一下第136章 親軍相爭 龍虎相對第623章 焚柱毀城 收復長安第447章 殘酷當世 劍鳴長空第185章 魏國柱石 靈前悲訴第304章 突然襲擊 曹休棄城第七百五十三章 狗腳爛吳 子晟救我第七百零六章 烹殺前奏 要戰便戰第377章 若有遠志 何必當歸第352章 虛報士卒 躍馬鎮場第651章 逃難之馬 孫問荊州第276章 益德急智 羣情激涌第201章 擾亂視聽 魏延皺眉第338章 故技重施 孫權心思第371章 身死族滅 孤即梁州第651章 逃難之馬 孫問荊州第510章 不戰取勝 孫禮寒心第607章 陽謀逼軍 魏營告破第631章 獵虎爲食 三方奔逐第9章 糜暘到了第588章 連破七寨 天大笑話第七百六十六章 疑爲賀表 實爲毒藥第七百零一章 義陽有王 氣勢洶洶第472章 三方勢力 孔明孔明第383章 漢帝欣喜 越亂越好第七百五十一章 出使請和 順水推舟第655章 定下國策 孫登妙用第333章 隨軍南下 交換日子第386章 攻擊開始 天子離座第七百二十七章 四方求援 眼前一黑第21章 於將軍,你好呀第169章 孝直再現 將兵迎質第七百三十三章 必要犧牲 誓奪宛城第373章 先誅一孽 再滅惡族第196章 派出信使 五日之後
第212章 班底雛形 突聞噩耗第七百三十二章 儁義馳諫 驚異莫名第139章 東三動亂 援軍已到第501章 兩軍會師 死戰如雷第581章 心累糜暘 速召丞相第30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一)第七百五十二章 令人作嘔 掀案而起第264章 殘月如血 城外列屍第556章 力拒九品 首倡科舉第589章 惶恐瀰漫 雙壁相會第201章 擾亂視聽 魏延皺眉第412章 主動出擊 夜郎自大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貨世子 幼麟爲師第15章 糜暘的野望第159章 別有用心 襄城鄧艾第372章 麥穗飄飄 人如豬狗第313章 兩件大事 急召糜暘第389章 匍匐如犬 劍削頂冠第659章 兩宮之爭 山陽在否第137章 龍戰於野 敵血漫漫第217章 羣臣勸進 你我君臣第325章 帝王交易 所求爲何第378章 漢中防務 均田制出第544章 賈逵到來 烏龜喘息第383章 漢帝欣喜 越亂越好第280章 惟賢惟德 孟起拜服第579章 一國軍權 曹真沉默第640章 以假亂真 驚死賈詡第169章 孝直再現 將兵迎質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叡栽倒 田豫擡頭第390章 再圍冠帶 魑魅末日第6章 此路不通第580章 福至心靈 排除正確第六百九十六章 鷹擊長空 送天將軍第七百五十八章 暗生嫌隙 新野洞開第238章 突然襲擊 城門大開第438章 劉禪叩頭 誰家天下第52章 魂斷鬱陵第348章 精兵強將 共震異心第11章 關羽的欣賞與意外第372章 麥穗飄飄 人如豬狗第629章 何其壯哉 失魂癱坐第227章 訓斥諸將 緩兵之計第七百一十章 數日之差 力排衆議第546章 街亭守備 料敵於先第470章 人心扭轉 稱大將軍第625章 未央宣言 驚城槐裡第668章 五美諸葛 重啓相國第七百五十二章 令人作嘔 掀案而起第623章 焚柱毀城 收復長安第32章 小心有詐第55章 此子該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賊尚在 薦司馬懿第198章 殺伐祥瑞 今日獵狐第七百六十九章 效仿郭開 言出法隨第355章 深明大義 提出交易第601章 以一王血 震關中地第21章 於將軍,你好呀第355章 深明大義 提出交易作者的話,請進來觀看第六百九十八章 陸遜獻計 荊州躁動第337章 吳可徵否 世子棄子第132章 忍辱負重 反客爲主第六百八十八章 藏身廁中 反跡無疑第六百八十八章 藏身廁中 反跡無疑第100章 三江失敗,今晚休息一下第136章 親軍相爭 龍虎相對第623章 焚柱毀城 收復長安第447章 殘酷當世 劍鳴長空第185章 魏國柱石 靈前悲訴第304章 突然襲擊 曹休棄城第七百五十三章 狗腳爛吳 子晟救我第七百零六章 烹殺前奏 要戰便戰第377章 若有遠志 何必當歸第352章 虛報士卒 躍馬鎮場第651章 逃難之馬 孫問荊州第276章 益德急智 羣情激涌第201章 擾亂視聽 魏延皺眉第338章 故技重施 孫權心思第371章 身死族滅 孤即梁州第651章 逃難之馬 孫問荊州第510章 不戰取勝 孫禮寒心第607章 陽謀逼軍 魏營告破第631章 獵虎爲食 三方奔逐第9章 糜暘到了第588章 連破七寨 天大笑話第七百六十六章 疑爲賀表 實爲毒藥第七百零一章 義陽有王 氣勢洶洶第472章 三方勢力 孔明孔明第383章 漢帝欣喜 越亂越好第七百五十一章 出使請和 順水推舟第655章 定下國策 孫登妙用第333章 隨軍南下 交換日子第386章 攻擊開始 天子離座第七百二十七章 四方求援 眼前一黑第21章 於將軍,你好呀第169章 孝直再現 將兵迎質第七百三十三章 必要犧牲 誓奪宛城第373章 先誅一孽 再滅惡族第196章 派出信使 五日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