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滑稽稱帝 請殺孫權

當時間進入章武五年十二月後,天下的大勢又在悄然變化着。

而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的變化是由孫權引起的。

不知道從何時起,江東各地陸續有祥瑞出現。

先是有人彙報,在夏口發現了黃龍。

而當這個祥瑞出現後,更多的祥瑞如雨後春筍一般,突然之間冒了出來。

會稽郡:有人發現了嘉禾。

建業:有人奏報從孫權的府邸下,挖出了寶鼎。

吳郡:有人發現了一塊刻有年月日的銀板,並稱爲之是上天的詔書。

丹陽郡:原本淤塞的廣平湖突然暢通,據民間方士傳說,此湖暢通就代表着將有新天子出。

各種各樣的祥瑞,頻繁的出現江東各地。

而當不再有新祥瑞出現後,藉着之前衆多祥瑞出現而營造的輿論氛圍,開始有江東臣子上書建議孫權稱帝。

一開始時,有此上書的江東臣子人數並不多,地位也不高。

面對着這類臣子的勸進,孫權也明確表示了“拒絕”及“憤怒”!

可隨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江東臣子加入勸進的行動中來。

及至最後,就連張昭這等在天下間有名的重臣,都公開上書希望孫權稱帝。

當張昭上書之時,羣臣勸進的行動正好已經進行了三次。

三辭三讓的必備前奏,基本宣告完成。

因此對於由張昭領導的第四次勸進,孫權並未再表達出拒絕的態度。

孫權選擇下達一道公開文書來表達他的想法:

“天降喪亂,皇綱失敘,天下三分,民不聊生。

始於董卓,盛於羣逆,窮兇極惡,以覆四海。

至令九州幅裂,普天無統,民神痛怨,靡所戾止。”

“今日一統,匡定天下,非吳與魏,將復誰任?”

“宜先定名,使士民之心,各知所歸,斯其義也。”

這封文書中的內容,充滿了大義凜然的口吻。

但實際上是孫權,爲他的稱帝之舉進行的法統鋪墊。

孫權知道就算有着曹魏的支持,他稱帝的法理依據也不能說完美無缺。

因此爲了最大程度上堵住天下間的悠悠之口,孫權爲自己稱帝的舉動冠上了兩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第一個理由就是:孫權認爲大漢的法統,已然發生了轉移。

說白點就是漢失其鹿,當有能者共逐之。

第二個理由則是:孫權認爲他稱帝,是爲了解救天下的黎民百姓,是不得已卻又必須進行的舉動。

要是普通百姓看來,孫權向世人宣告的這兩個理由,也能勉強說的過去。

但在熟知禮法的人眼中,這篇孫權親自寫就的誓文完全就是偷換概念,狗屁不通。

因爲不管如何,大漢的法統世人都是承認的。

當年曹丕稱帝時爲何要搞禪讓的把戲,爲的不就是將大漢的法統平穩過渡到大魏上嗎?

可在孫權的這篇誓文中,孫權一個字都未提及,劉備建立的大漢法統該如何解釋。

就好像劉備從未建立過大漢一般。

從誓文中的內容看來,孫權是認爲大漢的法統在劉協那一朝,就已經終結了的。

亦就是說,孫權認爲劉備建立的不是大漢。

可這一點是很荒謬的。

別忘了現在孫權名義上,還掛着大漢太尉,九江侯的名號。

要是孫權否認劉備建立的大漢的合法性,那他自己之前不就是小丑嗎?

這樣明顯意欲矇混過關的行爲,只要是一個稍微懂得禮法的人,就會覺得嗤之以鼻。

但世人明顯都低估了孫權的無恥。

有着勾踐之奇的孫權,纔不會管世人怎麼看他。

他也真的不在意,成爲一個天下人心中的小丑——只要能完成心中所想。

反正孫權覺得他的誓文“沒問題”。

而在孫權的誓文傳遍東南大地時,孫權就迫不及待地在一衆江東大臣的支持下,緩步登上了合肥城外的稱帝臺。

漢章武五年十二月十二日,孫權正式宣告天下,登基稱帝,建立吳朝。

同日孫權宣佈吳朝建都建鄴,並改年號爲“黃龍”。

當建朝稱帝之舉完成後,一件更令世人震驚的事發生了。

當日參加孫權稱帝儀典的除去江東大臣外,還有着曹魏派來的使臣華歆。

而就在孫權稱帝的高臺之上,孫權正式在天下人面前,與華歆簽訂盟約。

東吳與曹魏的盟約中,有個很重要的內容,那便是二家約定中分天下。

具體如何中分的內容,並未流傳出來。

可單單這“中分天下”四個字,就足以讓世人感到震撼。

因爲這四個字代表着,從孫權稱帝的那一日起,東吳就將與曹魏正式聯手,一起對抗大漢!

正如曹叡與孫權一開始預料的那般,當兩家達成這個盟約之後,兩家內的人心果然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安定。

魏吳兩家共抗劉漢,天下最後到底屬於誰,真的還是個未知數。

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孫權稱帝並與曹魏締結盟約的消息,也以極快的速度傳到了長安城內。

糜暘是在深夜中被人叫醒的。

近來爲了處理繁瑣的政務,糜暘幾乎是夜夜睡在尚書檯內。

而叫醒他的正是蔣濟。

看着蔣濟臉色凝重的模樣,糜暘再用一把冷水讓自己恢復清醒後,便開口詢問道:

“發生何事了?”

在糜暘的詢問下,蔣濟將他剛剛得到的消息稟告給了糜暘。

乍一聽到孫權在數日前稱帝及與曹魏締結盟約的消息後,饒是糜暘也覺得有些意外。

糜暘之前提前有猜測過,孫權接下來很大可能會選擇與曹魏聯手。

只是讓糜暘沒想到的是,孫權竟然還會有着稱帝之舉。

這得多不要臉,才能做出來的事?

可一仔細想想,特別是回想了上一世孫權的所作所爲後,對於這一點糜暘倒也不是那麼意外了。

蔣濟見糜暘在聽到消息後,雖一開始臉上有着意外,但很快又恢復了冷靜,他的心中不免對糜暘佩服起來。

蔣濟之前身爲曹魏的侍中,幾乎日日陪伴在曹丕身旁。

而曹丕在遇到危急的情況時,表現是什麼樣的呢?

暴怒,責怪,懊悔,基本上都是負面情緒。

可蔣濟在糜暘的身上,卻從未看見過這樣的情緒。

從臣子的角度來說,糜暘這樣的主君無疑會更有安全感。

看着糜暘臉上的思索之色,蔣濟不由得下意識問道:

“大將軍以爲,我朝接下來該如何應對這事?”

蔣濟有此問,說明在他看來東吳與曹魏聯盟一事,對剛剛有着升龍之勢的大漢來說,的確是個不小的危機。

旁的先不說,當這個消息在大漢境內傳開後,人心肯定會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震盪。

畢竟與曹魏爲敵和與天下爲敵,到底是兩碼事。蔣濟的詢問將糜暘的思緒從思索中拉回。

只是糜暘並未馬上回應蔣濟的詢問。

糜暘先是問蔣濟道:

“這件事目前知道的人多嗎?”

糜暘的這聲詢問讓蔣濟一愣。

但蔣濟還是根據自身的判斷很快回答道:

“想來並未大範圍傳開。”

說完這句話後,蔣濟很快又補了一句。

“陛下與丞相,目前應當還不知道這件事。”

蔣濟的回答讓糜暘點了點頭。

身爲大漢的大將軍,糜暘收取情報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大漢官方派往各地的探子。

另一種就是他私人派往各地的司聞曹探子了。

而通常情況下,司聞曹探子稟報消息的速度會更及時一些。

見糜暘問完自己那句話後就不再言語,蔣濟試探着問道:

“可是要下令封鎖消息?”

可蔣濟的這個請示,卻讓糜暘擺手拒絕了。

“做不到。”

糜暘知道蔣濟爲何會有這樣的想法。

最大的原因就是,再過不久就是大漢的祭祖大典了。

這一件事對大漢來說,有着莫大的意義。

在如此的國家大事面前,最好要儘可能的保證着人心的穩定。

而糜暘之所以會拒絕蔣濟,一個原因正如他所說的那般做不到。

孫權稱帝及與曹魏結盟這樣的大事,在大漢境內廣泛流傳開,只會是個時間的問題,而且那個時間定然不會太久。

在這種必然的情況下,大漢沒必要去做掩耳盜鈴的事。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則是,糜暘認爲當下的大漢,有自信接受住這次衝擊。

“你即刻讓司聞曹的探子,在淮南與荊州兩地釋放出流言。

就說不久後,孤將親自出鎮荊州。”

思索一番後,糜暘對蔣濟下達了這道命令。

初一聽到這道命令時,蔣濟還有些不解,可很快的蔣濟就反應了過來。

孫權稱帝及與曹魏結盟一事,在一開始時對大漢的影響,便是會讓大漢的人心不穩。

而在目前的大漢數州之中,哪一州的人心最可能受到影響呢?

那定然是荊州。

因爲荊州與曹魏及孫吳皆接壤,曹魏與孫吳是隨時可以對荊州發動聯合進攻的。

而且張飛剛剛離開荊州,當下荊州並無一位令敵人畏懼且令己方百姓信任的大將。

這一點曹魏與孫吳也知道,所以很可能接下來他們兩家,很可能會藉助這一點做文章。

糜暘之所以要讓自己釋放那些流言,是料敵於先,提前防備曹魏與孫吳兩家的陰謀。

以糜暘在荊州及在天下間的威名,只要有他即將出鎮荊州的消息傳出,到時候恐怕就不是荊州的百姓人心不穩了。

理解糜暘深意的蔣濟對着糜暘一拜後,就趁夜色離開了尚書檯。

待蔣濟離開之後,糜暘起身快速穿戴好衣裳。

隨後糜暘就在一衆親衛的護衛下,朝着劉備的寢宮快速趕去。

第二日天微微亮,在長安城內的許多大漢重臣,就被劉備派來的使者傳召到皇宮內。

劉備急切的傳召,讓許多大臣感到不解。

但再不解,他們趕往皇宮的腳步也未曾慢過。

不久後,以諸葛亮與張飛爲首的一衆大臣,就紛紛來到了大殿之中。

當他們到來之後,他們才發現劉備早已經坐在大殿中等待着他們。

而與劉備一同等着他們的,還有糜暘。

看到劉備與糜暘二人皆在,許多大臣心中就隱隱猜出了,今日要議的事絕不簡單。

果不其然在衆臣入座後,糜暘就起身將他收到的消息,告知給了在座的衆臣。

當聽到孫權稱帝及與曹魏聯盟的事後,在座的許多大臣都齊齊一驚。

這件事太過突然,更直接將大漢的外部環境,推到最險惡的境地中,由不得他們保持冷靜。

就連諸葛亮的臉色,也變得凝重起來。

衆臣之中,張飛的反應最爲激烈。

張飛氣得按劍而起,大聲斥罵孫權道:

“碧眼兒真是天下第一小人!

厚顏無恥,反覆無常,認賊做父,數典忘宗”

一句句氣憤的咒罵不斷從張飛的口中吐出。

今日可能是張三爺一生中吐出成語最多的一次了。

也怪不得張飛如此氣憤,實在對於看重忠義的張飛來說,孫權的行爲純粹是在噁心他。

就拿張飛罵孫權認賊作父一欲來說,倒也不算張飛冤枉了孫權。

因爲在孫吳與曹魏簽訂的盟約中,二家相互約定好爲兄弟之國。

在這樣的約定等量代換下,那麼孫權與曹丕不就是兄弟了?

那麼再等量代換下,孫權不就是認曹操當父了?

還有孫權前腳還是大漢的臣子,後腳就與曹魏結盟背叛大漢的行爲,就更加讓張飛如蒼蠅一般噁心了。

還有

反正最後張飛是受不了了。

“如斯小人,還敢稱帝?”

“陛下,臣即日就返回荊州,定要率軍踏平江東,將孫權小人擒來長安剝皮示衆!”

說着說着,張飛就站起身來作出要朝外走去的舉動。

可張飛還未開始走呢,就被劉備的一聲清喝阻止。

“坐下。”

聽到劉備的清喝後,張飛縱使心中再如何氣憤,最後還是無奈地回到了位子上坐下。

可張飛的回座,並未讓衆臣的求戰之心停歇。

趙雲、魏延、黃權等,就算是馬良這位好脾氣的大臣,也忍不住起身向劉備進言,請求劉備發兵討伐江東。

在衆多的求戰之語中,馬良的求戰之語最爲振聾發聵:

“臣真是恥於與孫權這等小人,同立於一片青天之下。”

想起自己曾出使過江東,馬良都快哭出來了。

一生的污點呀!

孫權必須得死。

第318章 真氣吐血 召會要臣第470章 人心扭轉 稱大將軍第660章 山野忠義 歹毒用心推書《三國之銀狐》第七百四十九章 挑首罵戰 善誅人心第457章 神兵天降 兩軍合圍第378章 漢中防務 均田制出第535章 張郃曹彰 輪番上場第594章 攪亂天下 先攻渭北第547章 相互探查 機變張郃第347章 權力慾望 無人能免第七百三十七章 攻心爲上 爲時未晚第110章 公安未來 朗朗明日(明日上架!)第260章 萬事俱備 糜暘疑惑第448章 烈焰封場 變生肘腋各位書友,新春快樂第55章 此子該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六百九十八章 陸遜獻計 荊州躁動第371章 身死族滅 孤即梁州第238章 突然襲擊 城門大開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賊尚在 薦司馬懿第86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 (四更求追讀!)第七百三十五章 先攻州陵 半渡而擊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113章 糜暘所謀(十更,求首訂!)第14章 接班人第六百七十七章 蒞臨京口 孫權反擊第266章 宗親無用 另擇大將第315章 天子規格 佈告天下第481章 封之剛猛 洪之自信第122章 再殺周泰 吳軍啼哭(4000大章!求追第394章 漢有白鹿 魏有幼麟第454章 得隴望蜀 我要姜維第655章 定下國策 孫登妙用第123章 急召陸遜 孫權擔憂(4000字!求追讀第七百一十七章 人心初定 渡口失守第627章 伏擊魏軍 日月重開第490章 擔憂生亂 密林驚遇第358章 棄市震懾 馬謖阻奏第七百六十三章 沙王絕招 共食江東第236章 修建高樓 豪族私會第506章 敬告太廟 北伐檄文第116章 得償所願 (十更,求首訂)第24章 屠殺?第508章 草擬遺詔 孫權不屑第519章 功高震主 北伐大會第七百零九章 先發制人 陸遜破局第557章 以利驅動 改天換地第496章 心有牽絆 自爲猛虎第586章 如此佳人 陳倉阻敵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七百二十五章 張郃心思 博望變天第70章 如此孫桓(三更求追讀)第221章 丕鵝丕鵝 益北雲動第七百零四章 何時開戰 今日始也第22章 出獄第616章 反間疑雲 你真該死第96章 疲累的公安(求追讀!不要養啦!)第七百五十章 以祭挫敵 睥睨天下第76章 糜公大明 (求追讀,求票)第345章 千里追隨 三省雛形第344章 返回南鄭 法邈五問第4章 父子對質第657章 他似不德 張昭叩闕第328章 蔣濟送信 百年基業第七百一十七章 人心初定 渡口失守第592章 糧道之憂 孟達何處第491章 險惡用心 臥龍大笑第七百四十章 盾露崢嶸 歷史重現第108章 糜暘醉釣 欲者上鉤第647章 知我罪我 其惟春秋第七百五十九章 失手被擒 張郃蠱惑第320章 良臣羣起 太守人選第109章 關侯長子 公安明月(明日上架!)章推第471章 羣臣拜服 劉封怒視第83章 雖蠻,亦有意氣(四更求追讀)第305章 主簿獻城 魏延抱怨第247章 天子有難 臥龍出聲第290章 既分勝負 亦決生死第331章 不斷討好 嚴詞警告第394章 漢有白鹿 魏有幼麟第313章 兩件大事 急召糜暘第103章 虞翻二入公安第387章 辨壓羣臣 形勢扭轉第221章 丕鵝丕鵝 益北雲動第七百四十九章 挑首罵戰 善誅人心第164章 諸葛東來 商議婚事第496章 心有牽絆 自爲猛虎第147章 高臺受賞 升階封拜(5000字)第113章 糜暘所謀(十更,求首訂!)第581章 心累糜暘 速召丞相第370章 分化打壓 釜底抽薪第76章 糜公大明 (求追讀,求票)第24章 屠殺?第514章 積蓄騎軍 千里入冀第177章 不法則罪 昭烈之風(5000字!)第509章 前倨後恭 慧極必傷第245章 丞相孔明 大將軍羽第74章 取糜暘首級,賞千金 (求追讀)
第318章 真氣吐血 召會要臣第470章 人心扭轉 稱大將軍第660章 山野忠義 歹毒用心推書《三國之銀狐》第七百四十九章 挑首罵戰 善誅人心第457章 神兵天降 兩軍合圍第378章 漢中防務 均田制出第535章 張郃曹彰 輪番上場第594章 攪亂天下 先攻渭北第547章 相互探查 機變張郃第347章 權力慾望 無人能免第七百三十七章 攻心爲上 爲時未晚第110章 公安未來 朗朗明日(明日上架!)第260章 萬事俱備 糜暘疑惑第448章 烈焰封場 變生肘腋各位書友,新春快樂第55章 此子該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六百九十八章 陸遜獻計 荊州躁動第371章 身死族滅 孤即梁州第238章 突然襲擊 城門大開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賊尚在 薦司馬懿第86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 (四更求追讀!)第七百三十五章 先攻州陵 半渡而擊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113章 糜暘所謀(十更,求首訂!)第14章 接班人第六百七十七章 蒞臨京口 孫權反擊第266章 宗親無用 另擇大將第315章 天子規格 佈告天下第481章 封之剛猛 洪之自信第122章 再殺周泰 吳軍啼哭(4000大章!求追第394章 漢有白鹿 魏有幼麟第454章 得隴望蜀 我要姜維第655章 定下國策 孫登妙用第123章 急召陸遜 孫權擔憂(4000字!求追讀第七百一十七章 人心初定 渡口失守第627章 伏擊魏軍 日月重開第490章 擔憂生亂 密林驚遇第358章 棄市震懾 馬謖阻奏第七百六十三章 沙王絕招 共食江東第236章 修建高樓 豪族私會第506章 敬告太廟 北伐檄文第116章 得償所願 (十更,求首訂)第24章 屠殺?第508章 草擬遺詔 孫權不屑第519章 功高震主 北伐大會第七百零九章 先發制人 陸遜破局第557章 以利驅動 改天換地第496章 心有牽絆 自爲猛虎第586章 如此佳人 陳倉阻敵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七百二十五章 張郃心思 博望變天第70章 如此孫桓(三更求追讀)第221章 丕鵝丕鵝 益北雲動第七百零四章 何時開戰 今日始也第22章 出獄第616章 反間疑雲 你真該死第96章 疲累的公安(求追讀!不要養啦!)第七百五十章 以祭挫敵 睥睨天下第76章 糜公大明 (求追讀,求票)第345章 千里追隨 三省雛形第344章 返回南鄭 法邈五問第4章 父子對質第657章 他似不德 張昭叩闕第328章 蔣濟送信 百年基業第七百一十七章 人心初定 渡口失守第592章 糧道之憂 孟達何處第491章 險惡用心 臥龍大笑第七百四十章 盾露崢嶸 歷史重現第108章 糜暘醉釣 欲者上鉤第647章 知我罪我 其惟春秋第七百五十九章 失手被擒 張郃蠱惑第320章 良臣羣起 太守人選第109章 關侯長子 公安明月(明日上架!)章推第471章 羣臣拜服 劉封怒視第83章 雖蠻,亦有意氣(四更求追讀)第305章 主簿獻城 魏延抱怨第247章 天子有難 臥龍出聲第290章 既分勝負 亦決生死第331章 不斷討好 嚴詞警告第394章 漢有白鹿 魏有幼麟第313章 兩件大事 急召糜暘第103章 虞翻二入公安第387章 辨壓羣臣 形勢扭轉第221章 丕鵝丕鵝 益北雲動第七百四十九章 挑首罵戰 善誅人心第164章 諸葛東來 商議婚事第496章 心有牽絆 自爲猛虎第147章 高臺受賞 升階封拜(5000字)第113章 糜暘所謀(十更,求首訂!)第581章 心累糜暘 速召丞相第370章 分化打壓 釜底抽薪第76章 糜公大明 (求追讀,求票)第24章 屠殺?第514章 積蓄騎軍 千里入冀第177章 不法則罪 昭烈之風(5000字!)第509章 前倨後恭 慧極必傷第245章 丞相孔明 大將軍羽第74章 取糜暘首級,賞千金 (求追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