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龍戰於野 敵血漫漫

第137章 龍戰於野 敵血漫漫

數千支弩箭蔽空而來。

在所有虎豹騎之前的張遼,早在看到白毦兵在將弩箭放在弩機時,就已經在時刻關注他們。

當他看到白毦兵要釋放弩箭之時,他立馬提前一步揮舞着手中的麾節,示意他身後的虎豹騎向左右散開。

《魏武軍令》:“麾前則前,麾後則後,麾左則左,麾右則右。不聞令而擅前後左右者斬”

兩千餘虎豹騎在看到張遼的指揮之後,因爲懾於魏軍中嚴厲的軍法,他們立刻就按照張遼的指揮去做。

而雖然如今兩千餘虎豹騎正在奔馳的過程中,但他們人人俱是從北地軍中選拔出來的騎術精湛的百人將。

他們人人憑藉着高超的騎術,紛紛及時完成了張遼的指揮。

數千支弩箭由空中朝着地面急速落下,急速飛馳的弩箭帶着哧哧聲朝着下方的虎豹騎射去。

但由於張遼的指揮有度,這數千支弩箭在來到地面上時,帶着巨大威力的弩箭,卻並沒有帶走多少虎豹騎的生命。

在一輪帶着巨大殺傷力的數千弩箭攻擊之下,虎豹騎僅僅損失了近百餘人而已。

這點傷害在平時也許不算少,但對於在即將衝到白毦兵面前的虎豹騎來說,他們用這不足百人的損失,換到了來到白毦兵身前的機會。

而在這麼短的距離與時間內,白毦兵已經沒有機會再放出第二輪弩箭。

張遼看着眼前盡在咫尺的長槍,張遼可以清晰的看到那冰冷的槍頭之上,有着被冷卻的水珠。

曹魏名將衆多,旁人遇到這情況也許會遲疑,但膽氣豪壯,向來知前不知退的張遼,這時心中卻無半點懼色。

當年他面對孫權的十萬大軍,都不曾畏懼,何況如今區區三千漢軍!

出身幷州的張遼,騎術在一衆曹魏諸將中,都屬翹楚。

在他來到河道之前,在趙雲指揮着白毦兵向其刺出長槍時,張遼拉起繮繩,駕馭着他胯下的馬匹高高躍起。

當他身前的白毦兵舉着長槍朝其刺來時,張遼揮舞着手中的大刀,向下一掃,瞬間他馬蹄之下的數名白毦兵盡皆被其封喉而殺。

雖然白毦兵身披重甲,但他們的喉嚨部位卻沒有防護。

在擊殺了這數名白毦兵之後,張遼身前出現了一個難得的白毦兵的防線空檔。

善於把握時機的張遼,立即駕馬從這難得的空檔中直越入白毦兵的戰列之中。

在當先一人越入白毦兵的軍陣之中後,張遼丟棄了他手中的大刀,從背後取下了他一直揹負的長戟。

這是一種古老的中國武器,它既有直刃又有橫刃。

它因爲使用不便而逐漸被長槍代替,但其實若近戰長武器的殺傷力,戟的殺傷力纔是最強。

在十數年前,也有一人以擅長使戟而聞名天下,那人差一點就殺的曹操陷入滅亡中。

張遼在先登越入敵陣後,他一邊大聲呼喊着自己的名號,一邊在白毦兵的陣型中靠着自身的勇武不斷衝殺。

張遼想如當年一般,靠着自己的勇武,爲身後的虎豹騎撕裂開一道白毦兵的防線。

而在張遼身後不遠的虎豹騎,見張遼先登殺敵,勇猛非常,紛紛士氣大振。

兩千虎豹騎皆口呼着張遼的徵東將軍名號,朝着白毦兵的前列殺來。

當年,張遼正是憑藉這一招擊潰了十萬江東大軍的防線。

但他卻忘了一件事,如今的漢軍人數是不如當初江東大軍多。

但漢軍的主將也不是那畏敵如虎的孫權。

就在張遼揮舞着長戟在擊殺着白毦士卒時,這時一支帶着寒光的長槍朝着他的面門刺來。

那長槍來勢極快,在這充滿殺機的長槍前,張遼內心中瞬間響起了警覺。

他反應極快的以手中的長戟,格擋開了這刺來的一槍。

他雖然躲過了這致命一擊,但他的身軀卻因爲長槍上的巨力而後仰,要不是他騎術高超,可能就會被這一擊給直接擊下馬。

張遼的慣用戰法是憑藉着自身的勇武,爲身後的騎兵將前面敵人的防線先撕開一個小口子。

而後在他的先登勇武之下,士氣大振的魏軍就可以跟隨在他的身後,從他撕開的小口子中涌入。

繼而憑藉着騎兵居高臨下,無匹的衝殺優勢將這口子越撕越大,直至最後正面擊潰敵人。

這一招張遼屢試不爽,但他卻忽略了一點,他這次面對的是趙雲。

是一身是膽,是雖然位分不尊,卻一直被劉備倚爲心腹大將的趙雲。

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荊州。

爲了斬草除根,曹操親自率領五千虎豹騎追擊劉備。

虎豹騎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追到當陽境內的長阪。

混亂之中劉備身邊只剩下數十人,他的妻子俱皆遺落在敵軍中。

當時是趙雲孤身而往,深入敵陣中,尋找劉備的妻子。

五千虎豹騎,那是虎豹騎最巔峰的時候,在殺機重重的敵軍中,史書並沒有記載具體發生了什麼。

但最後趙雲手中懷抱劉備幼子劉禪,身帶劉備夫人甘氏回到了劉備身前。

只記得那時回來的趙雲,一身戰袍爲敵人鮮血所染,而他卻終究沒有稚童婦人受到一絲傷害。

在數千鐵騎呼嘯的洪流中,尋常猛將保住自己已是極難。

而趙雲卻不僅保住了自己,還於亂軍之中帶回了劉備的妻子,這便是趙雲。

死在趙雲的槍下的虎豹騎,那時不知凡幾。

趙雲面色如水般平靜,哪怕面對敵軍大將張遼已經殺入己方陣型中危急情況。

哪怕面對着敵軍虎豹騎,正在朝着張遼撕開的口子匯聚而來的情況,他的臉上從始至終也沒出現過一絲擔憂。

衝進來,打出去就好了。

趙雲沒有給張遼反應的時間,他駕馬挺槍朝着張遼繼續殺去。

不動則已,一動則如龍。

趙雲的銀槍如游龍般朝着張遼搠去,面對那帶着殺機的長槍,張遼絲毫不敢大意。

類似的殺機,他一生中只在寥寥幾人身上感受過。

在白毦兵軍陣中的張遼,連忙揮舞着手中的長戟朝着趙雲刺去。

戟作爲殺傷力巨大的長武器,使用這武器的人都是勢大力沉之輩,而張遼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但當張遼手中的長戟與趙雲手中的長槍碰撞發出一聲爭鳴聲時,卻是張遼的掌心感到微微發麻。

這一幕,讓張遼對眼前的這人起了莫大的重視。

這是不下於雲長的猛將。

隨後他看着趙雲的的外貌,身長八尺,姿貌雄偉,白馬銀槍,他腦中瞬間回想起了,當初流傳在軍中的一個傳說。

那個饒是他這種猛將,都覺得荒謬的傳說。

但是現在,張遼內心中有些信了。

趙雲纔不管張遼在想什麼,他一擊不中,便極快的發出了第二擊。

而在這第二擊刺出之後,在面對着眼前名震天下的張遼時,趙雲心中一絲忌憚都沒。

他現在心目中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將張遼打出去。

趙雲邊舉槍刺向張遼,邊指揮着身邊的白毦兵繼續固守陣型。

他命令着白毦兵舉槍刺向,已經衝到陣前的虎豹騎的胯下駿馬的馬腿。

趙雲出身白馬義從,他太過了解騎兵的優勢與缺點是什麼。

似虎豹騎這種以攻堅,襲殺爲主要手段的精騎,更多的時候是藉助馬匹高機動力帶來的衝擊力來撕裂敵陣。

而且騎兵大多借着自己身居馬匹之上,居高臨下的優勢,對步卒進行殺傷。

就如如今場中的這般。

虎豹騎在衝到白毦兵的陣前後,他們一部分在外遊走釋放箭矢攻擊白毦兵。

剩下的大部分則是憑藉着馬匹的衝擊力,與自身在馬上的優勢,揮舞着手中的大刀收割着白毦兵士卒的性命。

已經有不少白毦兵死在他們的大刀之下。

既然虎豹騎藉助馬匹令他們取得優勢,那趙雲就讓他們沒馬。

本來在張遼悍勇無匹的攻勢之下,不僅虎豹騎的士氣高漲,還接連着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白毦兵的士氣。

但如今那被視作無雙猛將,敵軍箭頭的張遼,正在趙雲的攻勢下,有節節退卻之感。

這一幕落在場中兩軍眼中,不禁讓虎豹騎的士氣一滯,更令白毦兵的士氣在節節攀升着。

許多白毦兵的新兵,這時他們心中的緊張畏懼情緒已經逐漸在降低,而相應的他們心中的膽氣在迅速上漲着。

兩軍陣中漸漸響起“翊軍”的口號,這是不怎麼尊貴,卻讓人很是心安的口號。

隨着“翊軍”的口號在乾涸的大地之上越發響亮,白毦兵的士氣也逐漸達到了巔峰。

他們遵循着趙雲的指令,往日中嚴格的訓練,已經養成了他們的一些本能。

在士氣高漲之下,他們的本能已經被徹底激發了下來。

白毦兵士卒上刺敵軍,下砍馬腿,許多虎豹騎騎兵在馬腿被砍之後,最終落下馬來。

而當虎豹騎失去了賴以生存的戰馬,他們還是那支威震天下的強軍嗎?

虎豹騎的士卒在落馬之後,雖然很快憑藉着自身的身體素質,從地上迅速起身。

但這時同爲步兵,他們在有着重甲保護的白毦兵面前,無疑是處於劣勢的。

無奈之下,落下戰馬的虎豹騎士卒只能向後。

而當遠處的虎豹騎,正要蓄力朝着白毦兵衝殺來時,那些落馬的虎豹騎的下場,就成爲了他們的警戒,令他們一時之間不知所措起來。

在狹長的河道之中,騎兵的優勢並不能完全展開。

可供他們攻擊的地點,也就守在河道之上的綿綿白毦兵軍陣。

張遼想通過自身的勇武,虎豹騎的勇猛,復刻一場正面潰敵的騎兵攻殺戰。

但他沒想到的是,如今作爲虎豹騎箭頭的他,卻並沒有成功撕開敵軍的防線。

張遼在看到這一幕後,一邊抵抗着趙雲攻勢的他,一邊指揮着虎豹騎朝着他這處聚集而來。

他現在在的這處,是如今唯一能通過內外配合撕開敵軍防線的地方了。

張遼的指揮被趙雲看在眼裡,通曉各種騎兵戰法的他,很快就意識到了張遼的目的是什麼。

想到此,他一方面命令身後的士卒朝着張遼圍殺而來,一方面他更是加大了對張遼的攻勢。

張遼在白毦兵的防線內側,四處駕馬衝殺。

他的騎術很高超,那些朝其刺來的長槍,那些砍向他馬腿的大刀,都被他駕馭着駿馬躲過。

他也很勇猛,在他的衝殺之下,他身邊甚至出現了一場小範圍的真空場地。

但很可惜,此刻白毦軍陣中有個穩重如山,從不言退的趙子龍。

趙雲駕馬上前,他將手中的長槍化作無數朵槍花朝着張遼刺去。

他的槍尖在他的速度及巨力下,發出聲聲破空聲。

張遼的勇武遠在陳到之上,所以面對張遼,趙雲也拿出了自己所有的實力。

趙雲的攻勢不如張遼勇猛,但他的攻勢卻極爲綿密。

面對着趙雲綿密充滿殺機的攻勢,張遼亦只能打起十二分精神應對。

在如此的狀況之下,張遼根本就不能去順利繼續撕開白毦兵的防線。

而有些虎豹騎順着張遼打開的缺口,順利衝入白毦兵的陣中。

但他們還沒有往前衝多遠,就紛紛被趙雲的長槍刺落馬下。

隨着張遼被牽制,越來越多的白毦兵漸漸在朝着張遼圍來。

面對這一情勢,張遼陷入了被圍攻之下。

有些人的軍陣不是隨便可以亂衝的。

在陷入圍攻之後,張遼在趙雲愈發凌厲的攻勢下,不斷駕駛着駿馬朝着後方退去。

也就是騎術高超及勇武非常的張遼,尋常戰將在這種情勢下,早被趙雲挑落馬下。

這時在河道對岸,曹操已經親率步軍來到。

當他來到河道對岸後,就看到了張遼及虎豹騎已經陷入下風的一幕。

在看到那道熟悉的白馬銀槍身形之後,曹操問身後諸將道,“可知那將是何人否?”

趙雲在一衆劉備麾下諸將中,聲名不顯,曹操身後的諸將中有識其者寥寥。

見無人相識趙雲,曹操卻感慨道,“昔日當陽救主英雄尚在邪!”

別人不認識,但當年親自指揮五千虎豹騎追擊劉備的他,會不認識從他眼皮子底下救走劉禪的人嗎?

這時騎坐在馬上的曹操,看到不遠處有一部數千漢軍正在朝此處趕來。

他見張遼率領的虎豹騎一時之間也無法得功,所以無奈之下,他言道:“鳴金吧。”

當魏軍的鳴金聲響起,張遼知道今日他無法突破這處了,心中懊惱的他也只能奮力衝殺而出。

因張遼的勇猛,趙雲一時之間也攔他不下。

在衝出白毦兵的敵陣之後,收攏虎豹騎的張遼不禁轉身問向那個今日令其失利的漢將:

“汝乃何人,可報上姓名。”

趙雲聞言後橫槍立馬,他的槍尖直指地面,上面還在滴落着虎豹騎的鮮血。

他慨然答道:“吾乃常山趙子龍是也!”

趙雲身姿雄壯的挺立在這灰暗的天地之間,辭色壯烈地報出了他的名號。

張遼在腦海中深深記下這道英武的身影,而後他撥轉馬頭領着剩餘的虎豹騎回了對岸。

今日,卻是他退了。

龍戰於野在歷史上有很多種解釋,甚至牽涉到周易。

但這裡用這四個字,僅僅就是字面意思,是一種化用,沒有其他任何引申含義,特此說明,免得有人說我亂用。

這是昨天的第三章,答應大家的,不算入今天的更新中。

一會還有一章,也是昨晚答應大家的加更,也不算入今日的更新中。

定了鬧鐘,硬生生起來寫的。

很累,但純粹就是不想食言。

(本章完)

第590章 上下同誓 所向無前第七百零六章 烹殺前奏 要戰便戰第57章 江東烹鹿天團出發(求追讀,求票)第289章 擋車騎者 人馬俱裂第644章 南北聯合 不懼強漢第600章 滿腔憤慨 請換青天第292章 正奇變幻 魏延奮命第300章 火德不滅 遼之人頭第518章 憤而降漢 大敵隱現第368章 以制掘根 羣情激涌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貨世子 幼麟爲師第666章 威風海量 視而不見第六百八十七章 敲打劉封 誓殺吳狗第六百八十八章 藏身廁中 反跡無疑第491章 險惡用心 臥龍大笑第274章 三英再會 益德妙用第581章 心累糜暘 速召丞相第230章 止步城下 司馬軍旗第117章 請君入甕 (十更,求首訂!)第144章 百騎逐虎 割須棄袍第492章 懸釜而炊 漢人自強第328章 蔣濟送信 百年基業第168章 割地請和 奉送質子(5000字)第196章 派出信使 五日之後第265章 曹休期望 曹丕質問第七百三十二章 儁義馳諫 驚異莫名第328章 蔣濟送信 百年基業第651章 逃難之馬 孫問荊州第389章 匍匐如犬 劍削頂冠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584章 大才入網 孔明遺憾第20章 糜暘的隱患第675章 感人遺詔 漢皇駕崩第479章 漢水之誓 主動出擊第253章 優勢明顯 夏侯請戰第356章 該死則死 夏日之陽第234章 無翅雄鷹 御駕親征第70章 如此孫桓(三更求追讀)第570章 奮力一博 生死棋局第623章 焚柱毀城 收復長安第9章 糜暘到了第510章 不戰取勝 孫禮寒心第11章 關羽的欣賞與意外第477章 朱褒授首 雍闓奔逃第401章 長安異動 警覺頓生第96章 疲累的公安(求追讀!不要養啦!)第36章 麋鹿破槽第212章 班底雛形 突聞噩耗第404章 筆爲雷霆 北方有變第342章 虛實相封 伐吳前奏第340章 大庭廣衆 贈劍贈女第112章 刀兵圍府 (十更,求首訂!)第557章 以利驅動 改天換地第450章 謀攻祁山 吳懿憤慨第12章 徐晃在,不可退第417章 各取所需 糧草危機第638章 姜維定計 潼關告破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七百三十六章 汝父在此 面北而死第608章 五丈原上 星星之火第334章 你方先來 以牙還牙第645章 賞封齊侯 天水羌亂第491章 險惡用心 臥龍大笑第144章 百騎逐虎 割須棄袍第349章 杯酒釋權 唯一主宰第337章 吳可徵否 世子棄子第21章 於將軍,你好呀第91章 劉備大怒(四更求追讀!)第288章 公明何在 先退敵騎第611章 徵集糧草 孤城長安第401章 長安異動 警覺頓生第493章 魏軍攻城 漢軍受挫第27章 要不弒父了吧第260章 萬事俱備 糜暘疑惑第七百三十二章 儁義馳諫 驚異莫名第536章 兩大安排 艾維相隨第313章 兩件大事 急召糜暘第七百二十七章 四方求援 眼前一黑第109章 關侯長子 公安明月(明日上架!)第167章 糜暘北歸 子瑜求和第337章 吳可徵否 世子棄子第618章 先發制人 漢軍快來第70章 如此孫桓(三更求追讀)第七百六十六章 疑爲賀表 實爲毒藥第115章 糜暘設計 (十更,求首訂)第403章 法邈驚慌 上書成都第368章 以制掘根 羣情激涌第433章 先定陰平 再阻劍閣第481章 封之剛猛 洪之自信第664章 長陵罵賊 劉曄吐血第581章 心累糜暘 速召丞相第405章 人定勝天 丞相親征第112章 刀兵圍府 (十更,求首訂!)第150章 三英重聚 魏軍流言第114章 父子俱入(十更,求首訂!)第七百五十八章 暗生嫌隙 新野洞開第511章 魏營變故 疾行捕麟第165章 懸首招兵 丁奉心思第612章 遷都鄴城 鳩佔鵲巢第321章 有才州泰 儁義心驚
第590章 上下同誓 所向無前第七百零六章 烹殺前奏 要戰便戰第57章 江東烹鹿天團出發(求追讀,求票)第289章 擋車騎者 人馬俱裂第644章 南北聯合 不懼強漢第600章 滿腔憤慨 請換青天第292章 正奇變幻 魏延奮命第300章 火德不滅 遼之人頭第518章 憤而降漢 大敵隱現第368章 以制掘根 羣情激涌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貨世子 幼麟爲師第666章 威風海量 視而不見第六百八十七章 敲打劉封 誓殺吳狗第六百八十八章 藏身廁中 反跡無疑第491章 險惡用心 臥龍大笑第274章 三英再會 益德妙用第581章 心累糜暘 速召丞相第230章 止步城下 司馬軍旗第117章 請君入甕 (十更,求首訂!)第144章 百騎逐虎 割須棄袍第492章 懸釜而炊 漢人自強第328章 蔣濟送信 百年基業第168章 割地請和 奉送質子(5000字)第196章 派出信使 五日之後第265章 曹休期望 曹丕質問第七百三十二章 儁義馳諫 驚異莫名第328章 蔣濟送信 百年基業第651章 逃難之馬 孫問荊州第389章 匍匐如犬 劍削頂冠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584章 大才入網 孔明遺憾第20章 糜暘的隱患第675章 感人遺詔 漢皇駕崩第479章 漢水之誓 主動出擊第253章 優勢明顯 夏侯請戰第356章 該死則死 夏日之陽第234章 無翅雄鷹 御駕親征第70章 如此孫桓(三更求追讀)第570章 奮力一博 生死棋局第623章 焚柱毀城 收復長安第9章 糜暘到了第510章 不戰取勝 孫禮寒心第11章 關羽的欣賞與意外第477章 朱褒授首 雍闓奔逃第401章 長安異動 警覺頓生第96章 疲累的公安(求追讀!不要養啦!)第36章 麋鹿破槽第212章 班底雛形 突聞噩耗第404章 筆爲雷霆 北方有變第342章 虛實相封 伐吳前奏第340章 大庭廣衆 贈劍贈女第112章 刀兵圍府 (十更,求首訂!)第557章 以利驅動 改天換地第450章 謀攻祁山 吳懿憤慨第12章 徐晃在,不可退第417章 各取所需 糧草危機第638章 姜維定計 潼關告破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七百三十六章 汝父在此 面北而死第608章 五丈原上 星星之火第334章 你方先來 以牙還牙第645章 賞封齊侯 天水羌亂第491章 險惡用心 臥龍大笑第144章 百騎逐虎 割須棄袍第349章 杯酒釋權 唯一主宰第337章 吳可徵否 世子棄子第21章 於將軍,你好呀第91章 劉備大怒(四更求追讀!)第288章 公明何在 先退敵騎第611章 徵集糧草 孤城長安第401章 長安異動 警覺頓生第493章 魏軍攻城 漢軍受挫第27章 要不弒父了吧第260章 萬事俱備 糜暘疑惑第七百三十二章 儁義馳諫 驚異莫名第536章 兩大安排 艾維相隨第313章 兩件大事 急召糜暘第七百二十七章 四方求援 眼前一黑第109章 關侯長子 公安明月(明日上架!)第167章 糜暘北歸 子瑜求和第337章 吳可徵否 世子棄子第618章 先發制人 漢軍快來第70章 如此孫桓(三更求追讀)第七百六十六章 疑爲賀表 實爲毒藥第115章 糜暘設計 (十更,求首訂)第403章 法邈驚慌 上書成都第368章 以制掘根 羣情激涌第433章 先定陰平 再阻劍閣第481章 封之剛猛 洪之自信第664章 長陵罵賊 劉曄吐血第581章 心累糜暘 速召丞相第405章 人定勝天 丞相親征第112章 刀兵圍府 (十更,求首訂!)第150章 三英重聚 魏軍流言第114章 父子俱入(十更,求首訂!)第七百五十八章 暗生嫌隙 新野洞開第511章 魏營變故 疾行捕麟第165章 懸首招兵 丁奉心思第612章 遷都鄴城 鳩佔鵲巢第321章 有才州泰 儁義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