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結果

雖然攻擊廣南阮氏水師的計劃並未提前告訴安南鄭氏,但南阮水師被擊敗的消息還是很快被鄭氏得知。鄭柞一面派人與明軍聯絡,一面命令在南方的宗室鄭根整頓兵馬,準備趁機進攻南阮,從而一舉結束南北割據的局面。

明軍日益強大,儘管在安南佔領區所留的兵將不多,但鄭氏主力亦不敢輕易撤出南方軍隊。因爲鄭柞也想得清楚,既便偷偷調兵能夠打駐防安南的明軍一個冷不防,收復些失地,也很快便會被朱永興調來的大軍所擊敗。有南阮在旁窺視,與明軍打個兩敗俱傷,或者是一敗塗地,對北鄭來說都將是一場滅頂之災。

正因爲如此,北鄭纔沒有與明軍徹底決戰的勇氣,無論是勝是敗,都是不合算的事情。南阮也是一樣,水師雖被重創,但明軍想要攻城掠地,卻還力有未逮,偏偏明軍並不需如此。

在北鄭和南阮保持的對峙中,明軍便如同一顆舉足輕重的砝碼,並不需多大的分量,便能改變這種平衡。特別是重創南阮水師後,明軍的傾向和分量更加重要,偏向哪一邊,都足以使另一方獲得優勢或者勝利。

而南阮的形勢倒是更危急一些。因爲不僅北鄭磨刀霍霍,連佔城國也有蠢蠢欲動的跡象,可謂是狗仗人勢。

五年前,占城曾出兵攻擊富安府,反爲南阮軍擊敗,南阮順勢開闢了泰寧府。由於明軍開闢湄公河三角洲的西貢地區,並採取支持占城,遏制南阮的政策,占城國的腰桿又漸漸硬了起來,竟有了收復失地的心思。

安南半島的亂局在朱永興的籌劃佈置下更加微妙,但得利的卻是明軍。四兩拔千斤。不需出多大的力,便能左右逢源,從中漁利。

顯然,南阮在水師被重創之後,便看清了目前的形勢。他們搶先派出了求和請罪的使者,在明軍與北鄭真正聯手之前。只是做了些許的爭取,便搶先答應了明軍的條件。而此時,日麗壘在聯軍水師的狂轟下已經損壞嚴重,北鄭軍隊由鄭根率領,開始向南挺進。

“南阮倒也乾脆。”朱永興接到談判成功的消息後,也不禁佩服南阮的決斷,北鄭也加大了價碼,但卻有些拖泥帶水,而且有些晚了。

繼續維持南北對峙的局面。對明軍是最有利的選擇。雖然萬一南阮不服貼,朱永興也有與北鄭合擊的計劃,但能取得最理想的結果,當然是最好的。

“阮氏若還死撐,只怕要亡國滅種了。”易成譏誚地冷笑道:“殘餘水師被壓在峴港,我軍若不收手,再助北鄭一臂之力,阮氏如何阻止北鄭軍隊的兩棲突擊?那兩道堡壘防線豈不等同虛設?”

是賠款割地;還是寧爲玉碎。不爲瓦全;是暫且隱忍,還是壯烈赴死?朱永興很慶幸不是自己做出選擇。畢竟這種兩難的事情只看最終的結果,而不是憑的一時痛快。

“南阮水師還有些戰船,不知能否抵擋住北鄭的進攻?嗯,這已經不關咱們的事情了。”朱永興心中盤算着,卻自失的一笑,鄭阮戰爭的結果已經不是重要的事情了。

南阮再次抵擋住北鄭的進攻。由對峙將持續下去;北鄭突破了南阮的防禦線,短時間內也難以徹底解決南阮政權,並安定地方。不管是對峙,還是北鄭的兵力更加深陷於南部。對明軍來說,不過是一個最有利。一個是相對有利,影響並不是很大。

“殿下——”易成猶豫了一下,還是開口說道:“那西夷法人,您真的要將佔婆島中的一個讓與他們?”

朱永興點了點頭,說道:“法人是西夷中威脅最小的,我們現在不必懼怕,日後也不必擔憂。佔婆島中兩個最大的小島,我們得一便可。讓與法人一個,還可助我軍威懾南阮。畢竟南海艦隊還是要以廣東的清軍水師爲主要敵人,不能久駐北部灣的。”

佔婆島是安南中部的一個羣島,位於峴港東南,由七個小島嶼組成,其中只有兩個面積最大的小島上有漁村。佔據這裡,一來可以監視南阮,控制峴港;二來可以使其成爲由海防、下龍至西貢航線的一箇中轉站,增加航行的安全性。

將其中一個小島讓與法國人,或者說是賣給法國人,是朱永興拉攏盟友的一個手段。南阮與葡萄牙人關係較密切,北鄭也開始接觸荷蘭人,朱永興也不得不防備他們藉助外力窮鼠噬貓。在主要敵人依然是滿清的情況下,拉上法國人助陣,應該是一個比較好的策略。

在西方殖民者中,法國既是後來者,實力也不及其他老牌國家,與明朝的聯合便是雙方都滿意的事情。而象葡萄牙,西班牙,荷蘭,對逐漸崛起的明軍勢力,心存警惕,合作便不真誠。比如鉅艦,這些國家便不賣給明軍,顯然令朱永興不滿。

朱永興既然作出了決定,易成也就不再多說,對於這種大戰略,並涉及到萬里之外的西夷國家的情況,他知之甚少。

“延平王要率軍返回了,把繳獲算清楚,吾明日便與他再會晤。”朱永興心中嘆了口氣,深感遺憾,兩家終於還是沒有就聯合攻擊清軍水師的行動達成任何確定的協議,以後只能靠南海艦隊獨力完成這個任務,這便必然要耗費更多的時間,更多的金錢。

“一百萬兩銀子,還有不少繳獲的戰船火炮,延平王此次還真是不虛此行。”易成有些不忿,他是向朱永興提過建議,借用朝廷的名義少給鄭成功一些,但卻被朱永興否決了。

雖然是打勝了,但鄭家水師和南海艦隊也不是沒有損失,只不過是得大於失。既然雙方之前有過協議,朱永興又是抱着平等合作的態度,也便不想因爲一些戰利品的分派而與鄭成功產生過深的隔閡。

東南商路,還是需要鄭家水師照應的。而目前最大宗的硝石進口,還着落在倭國,日後或許是臺灣。不管是哪家,與鄭家交惡都不是明智的選擇。而作出一個重言守諾的樣子,對於日後鄭家分裂,吸引那些脫離鄭家的艦船和將領,也是很有作用的。(未完待續。。)

第21章 柔情蜜意第159章 廣州戰役(五)第99章 定都之慮,拍賣逆產第7章 藩屬國的新思考第160章 大結局第109章 百無禁忌第152章 爲皇除“奸”第260章 追擊第27章 攻城第22章 中南半島形勢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滿城第275章 商稅,勸進第136章 夢珠的憧憬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125章 吏治,公學第1章 陌生之地第235章 鄭軍投靠,清廷退縮第229章 內政之治,疑惑未解第242章 莽女衝撞,憲政之思第203章 總攻(三)第24章 隻手欲擎天第22章 響應配合第198章 個個擊破的機會第83章 北望第181章 賤民奴僕,攻陷梅州第20章 急躁,伏擊第36章 領悟第97章 草創的軍情司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巔峰第56章 士農工兵商,短視暴斂第80章 特殊人才第83章 棄城之議第133章 立威第71章 局部——大局第63章 攻掠遼東第10章 調整戰略,老友重逢第264章 山東,江西第5章 寨子第88章 毒蘑第56章 士農工兵商,短視暴斂第122章 大難臨頭幾人“忠”第164章 廣州戰役(十)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120章 大勢,決擇第75章 水西之謀,海外拓土第149章 再戰新會(二)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237章 京師暗戰,伐倭之意第47章 大戰(一)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207章 勝利,鄭家內亂第139章 不妙的前景第99章 軍歌第128章 拉英第104章 二破營寨第73章 瘟病的擔憂第52章 縴夫,規矩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14章 感情是睡出來的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巔峰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71章 流寇戰術第91章 川滇呼應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第57章 接駕第50章 伏擊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88章 魯王移驊,三桂調兵第58章 新晉郡王第128章 拉英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31章 段氏遺族第126章 火力致勝,英國心思第75章 水西之謀,海外拓土第31章 故國風情第122章 大難臨頭幾人“忠”第39章 兵臨大理第126章 火力致勝,英國心思第64章 計議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17章 元江宣慰第150章 變革大潮第41章 自我否決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120章 晉爵賜馬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48章 大戰(二)第122章 大難臨頭幾人“忠”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139章 龍多旱,人多亂第44章 率軍南下,元江臨戰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5章 寨子第108章 各懷心思第62章 論勢振人心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
第21章 柔情蜜意第159章 廣州戰役(五)第99章 定都之慮,拍賣逆產第7章 藩屬國的新思考第160章 大結局第109章 百無禁忌第152章 爲皇除“奸”第260章 追擊第27章 攻城第22章 中南半島形勢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滿城第275章 商稅,勸進第136章 夢珠的憧憬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125章 吏治,公學第1章 陌生之地第235章 鄭軍投靠,清廷退縮第229章 內政之治,疑惑未解第242章 莽女衝撞,憲政之思第203章 總攻(三)第24章 隻手欲擎天第22章 響應配合第198章 個個擊破的機會第83章 北望第181章 賤民奴僕,攻陷梅州第20章 急躁,伏擊第36章 領悟第97章 草創的軍情司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巔峰第56章 士農工兵商,短視暴斂第80章 特殊人才第83章 棄城之議第133章 立威第71章 局部——大局第63章 攻掠遼東第10章 調整戰略,老友重逢第264章 山東,江西第5章 寨子第88章 毒蘑第56章 士農工兵商,短視暴斂第122章 大難臨頭幾人“忠”第164章 廣州戰役(十)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120章 大勢,決擇第75章 水西之謀,海外拓土第149章 再戰新會(二)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237章 京師暗戰,伐倭之意第47章 大戰(一)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207章 勝利,鄭家內亂第139章 不妙的前景第99章 軍歌第128章 拉英第104章 二破營寨第73章 瘟病的擔憂第52章 縴夫,規矩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14章 感情是睡出來的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巔峰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71章 流寇戰術第91章 川滇呼應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第57章 接駕第50章 伏擊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88章 魯王移驊,三桂調兵第58章 新晉郡王第128章 拉英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31章 段氏遺族第126章 火力致勝,英國心思第75章 水西之謀,海外拓土第31章 故國風情第122章 大難臨頭幾人“忠”第39章 兵臨大理第126章 火力致勝,英國心思第64章 計議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17章 元江宣慰第150章 變革大潮第41章 自我否決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120章 晉爵賜馬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48章 大戰(二)第122章 大難臨頭幾人“忠”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139章 龍多旱,人多亂第44章 率軍南下,元江臨戰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5章 寨子第108章 各懷心思第62章 論勢振人心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