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計議

滇省清軍到底有多少人馬?在當時應該沒有人確切知道,只是言說清軍勢大難敵,多是談虎色變,悚然相對。

唯獨朱永興,心中有數,不斷計算着對峙雙方的兵力對比,調整着相應的佈署。很簡單,史有記載,清軍三路大舉進攻西南各省時總兵力約有二十萬,佔領了貴州、廣西、四川等地後,除去駐守佔領區的兵力後,入滇清軍大概就剩下了不到十一萬。

如果不是南明軍隊降者如潮,使清軍平添了十營兵丁,四萬多人馬,就憑這十一萬清軍想鞏固佔領雲南,顯然是一件並不輕鬆的事情。正因爲指揮不當,缺乏統一佈署,南明軍隊才全線失利,襯托出清軍強大難敵,卻使人們忽略了其內在的弱點和缺陷。

滿洲八旗不適應氣候和水土,又急於班師回去安逸享樂,不僅不願意深入邊荒地區作戰,且主力不久就會離開雲南。而清廷對吳三桂等人的安置未定,從歷史上來看,吳三桂也有養敵自重的心思。綜合各方面考慮,在此時挑戰清軍,清軍未必會大舉出兵,不能不說是個比較有利的時機。

直到九月份,雨季過了,李定國、白文選及各路大明殘軍也未能採取什麼軍事行動,甚至連騷擾性的都沒有,清軍纔敢大舉出動,剿滅了元江那嵩的抗清起義。

即便是大舉出動,清軍的機動兵力頂多也不過五萬多,剿滅元江那嵩是這麼多人馬,回師貴州鎮壓水西安坤起義,也差不多是這麼多人馬。起初是包括了尚未班師回朝的滿洲八旗兵,後來則是由南明的降兵降將接替。

如果加上道路及糧草的因素,綜合計算的話,朱永興認爲目前有可能對陣的清軍頂多不會超過三萬。如果真的有三萬清軍,如果清軍真的迂迴來攻騰衝,朱永興當然不會死抗硬頂。

“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朱永興心中默唸十六字真言,卻是暗自嘆了口氣。

理論和實踐總是有距離,這是個無奈的事實。就憑着幾句話,或者幾篇文字,便能使部隊具有打游擊戰的水平,顯然是異想天開。知道了是一回事,掌握其中的精髓,並且使軍隊具有這樣的能力,非需要長時間的訓練和實戰不可。

氣氛是凝重的,自打鄭氏的馬幫傳回來最新的敵情變化後,便是這個樣子。當面的清軍將不再是張勇和甘陝綠營,很快便會加上廣西提督線國安率領的漢軍。按名聲來算,這可是比甘陝綠營更加厲害的敵人。

而線國安的名頭也很響亮,與孔有德同時降清,與總兵馬雄堪稱定南王屬下最能打的兩個人。自從李定國在衡陽逼得孔有德這個大漢奸自殺後,這個傢伙爲老主子報仇心切,在與明軍作戰中十分兇狠。作爲清軍取道廣西北攻貴州的一路,線國安所部所過之處燒殺淫掠,可謂是血債累累,線國安更是個名副其實的劊子手。

線國安的先頭部隊已經與張勇的甘陝綠營會合一處,這也就是阻擊陣地前壓力不減,又多出很多清軍火槍兵的原因。但云南地方“柔藺至極,兵火殘黎,朝不保夕。糧米騰貴,買備無出”,線國安的大部分兵力只能自帶輜重糧草緩行於路,要到達前線還需時日。

但朱永興擔心的並不是線國安的主力與張勇的甘陝綠營合兵一處,而是擔心線國安見到此路艱險難攻,轉而帶主力沿怒江東岸向南行進後渡江,由松山攻龍陵,迂迴包圍踞守高黎貢山的明軍。而一旦切斷了高黎貢山明軍與騰衝的糧道,則明軍必將全軍覆沒。

“殿下,本王願率本部人馬前往松山、龍陵駐防,以抵擋清軍。”

白文選見沒人說話,知道該是自己首先進言的時候了。論官爵,自己新晉親王,比朱永興還要高一點;論實力,自己也是人馬最多的一支,若不主動請纓,顯然有施身份和威嚴。

朱永興輕輕點了點頭,微笑道:“趙王勇擔重任,不畏強敵,真可爲吾等楷模。”停頓了一下,他又緩緩說道:“只是分兵佈防,則易處於被動,一處疏漏則全盤崩潰。”

“不如趁線國安主力未至,我軍集結全力猛攻,務求將敵擊潰。”廣昌侯高文貴見爵位高的白文選發了言,朱永興似乎並不太贊同,便說出自己的想法。這位磨盤山二伏的猛將兄,說出的計劃也是生猛無比,令朱永興暗中咋舌。

“甘陝綠營,再加上上萬八旗漢軍,實力不可小覷。”懷仁侯吳子聖謹慎地說道:“張勇,線國安,又久經戰陣,與之決戰,勝負難料。”

“勝負難料那就是有取勝的希望嘍!”高文貴斜了吳子聖一眼,顯然對他的小心表示不滿。

不打無把握之仗,即便一定被逼得要作戰,也要儘量使勝算多添幾成。朱永興沉吟了一下,說道:“吾倒有一個粗陋想法,諸位都是身經百戰的名將,正好指點一下。”

“不敢。”三位大將急忙拱手以示謙虛。

朱永興也不客套,指點着沙盤說道:“我軍若逐個捨棄險要,步步後退,清軍會如何行動?大概會以爲我軍有脫身之嫌,趁勢進逼吧!既有希望從此直抵騰衝,想必他們不會捨近求遠,再考慮由松山、龍陵迂迴。吾已經再三詢問過馬幫老人及附近百姓,從山頂積雪和怒江水勢來看,雨季很快即至,我們只須再堅持幾日,清軍將舉步維艱。”

“雨季能阻擋住清軍?張勇、線國安,還有昆明的成醜和三鬼,皆久經沙場,天文地理應該知曉吧?”高文貴有些疑惑地問道。

“清軍知道雨季,卻不知道滇省雨季的厲害。他們可能會以爲在貴州經歷了艱難行軍,在這裡也同樣能破除萬難。”

朱永興說到這裡心裡也打了個突,他在一瞬間想到了歷史上遠征軍在此地雨季中苦戰的事例,摔死、跌死、餓死、病死的屍體就倒在路邊,兩天就腐爛發臭,雨水把那個蛆啊、爛肉衝到狹窄的山路上,後面的士兵還要踩着向前行進,真是殘酷悲壯得很。

第125章 吏治,公學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106章 不負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82章 調整佈署第56章 士農工兵商,短視暴斂第97章 草創的軍情司第58章 明智,千秋節第99章 軍歌第133章 滅國,破局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64章 蒼水之憂,佛朗機炮第38章 巧取龍尾關第145章 相似的攻擊路線第63章 求助他國第69章 雨季之威第21章 登陸山東第121章 西北大戰略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108章 安步當車第126章 火力致勝,英國心思第24章 烽起石屏第59章 無題第87章 潛入襲城第131章 諸事繁雜第23章 暹羅國情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210章 戰局,焦點第14章 感情是睡出來的第3章 安沛入甕第131章 良賤之分第33章 與敵一戰的想法第42章 死地反叛,土官投效第22章 中南半島形勢第41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151章 有借無還第79章 三鬼之憂,皮熊籌謀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50章 伏擊第68章 慷慨秦腔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6章 無題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45章 大反攻第27章 攻勢與牽制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91章 外交,內政第6章 詭異的族長第73章 小朝會第43章 鞏昌王的選擇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156章 廣州戰役(二)第95章 難以逾越第203章 總攻(三)第138章 大海戰第54章 再退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165章 大勝之後第55章 土官表忠誠第21章 再見暹羅使者第18章 天馬行空的設想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162章 廣州戰役(八)第93章 棄城集軍第202章 總攻(二)第50章 伏擊第233章 三桂之謀,鄭家再亂第152章 破城攻擊,向前向前第73章 人心散第12章 困頓之局,天道好還第19章 景東會師第138章 大海戰第23章 綜合實力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73章 小朝會第220章 增兵向北,鄭軍不穩第91章 軍隊建設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182章 無題第237章 京師暗戰,伐倭之意第15章 定情第26章 提點第171章 先奪潮州第77章 夔東十三家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74章 東逃,後路第111章 結果第179章 榮譽之爭第204章 勝後的思考第224章 討朔軍成,攻克福州
第125章 吏治,公學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106章 不負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82章 調整佈署第56章 士農工兵商,短視暴斂第97章 草創的軍情司第58章 明智,千秋節第99章 軍歌第133章 滅國,破局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64章 蒼水之憂,佛朗機炮第38章 巧取龍尾關第145章 相似的攻擊路線第63章 求助他國第69章 雨季之威第21章 登陸山東第121章 西北大戰略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108章 安步當車第126章 火力致勝,英國心思第24章 烽起石屏第59章 無題第87章 潛入襲城第131章 諸事繁雜第23章 暹羅國情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210章 戰局,焦點第14章 感情是睡出來的第3章 安沛入甕第131章 良賤之分第33章 與敵一戰的想法第42章 死地反叛,土官投效第22章 中南半島形勢第41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151章 有借無還第79章 三鬼之憂,皮熊籌謀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50章 伏擊第68章 慷慨秦腔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6章 無題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45章 大反攻第27章 攻勢與牽制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91章 外交,內政第6章 詭異的族長第73章 小朝會第43章 鞏昌王的選擇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156章 廣州戰役(二)第95章 難以逾越第203章 總攻(三)第138章 大海戰第54章 再退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165章 大勝之後第55章 土官表忠誠第21章 再見暹羅使者第18章 天馬行空的設想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162章 廣州戰役(八)第93章 棄城集軍第202章 總攻(二)第50章 伏擊第233章 三桂之謀,鄭家再亂第152章 破城攻擊,向前向前第73章 人心散第12章 困頓之局,天道好還第19章 景東會師第138章 大海戰第23章 綜合實力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73章 小朝會第220章 增兵向北,鄭軍不穩第91章 軍隊建設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182章 無題第237章 京師暗戰,伐倭之意第15章 定情第26章 提點第171章 先奪潮州第77章 夔東十三家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74章 東逃,後路第111章 結果第179章 榮譽之爭第204章 勝後的思考第224章 討朔軍成,攻克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