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君臣閒談

陽春二月,江南的天氣已經很暖,那片桃林也正展現着明豔嬌媚的風姿,在微風中搖動着枝椏,傳過一陣濃烈的清香,給人一種恬適和清冽的感覺。

踅過石坊,甬道兩邊各設着一座三楹小廳,這就是所謂的“議察廳”。名字雖算文雅,但所有應試考生都必須在這廳裡解衣寬帶,敞懷露腚地被檢查,以防夾帶藏私——最是叫考生們掃盡顏面的一個去處。

“沒有早交卷的嗎?”微服至此的朱永興有些心急,抿着茶水,不太確定地問道:“題出得很簡單哪,都是近些年發生過的時事啊!”

“聖上覺得簡單,是心中早有定論。考生卻要反覆思量,拿捏輕重。”陳紹愉謹慎地說道。

“拿捏輕重?”朱永興搖了搖頭,嘆息道:“難道還怕朕以言罪人?也是,朕是如何想的,他們也不敢確定。”

“或者也和考制改變有關。”張煌言說道:“時間尚短,考生多年都習八股,一朝廢棄,難免不適應。”

朱永興沉吟了一下,緩緩說道:“取士之道三代以上出於學,漢以後出於郡縣吏,魏晉以來出於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於科舉。以時文取士,已經幾百年,人人知道這東西浮華無用,既不能明道,也不能適性,腐爛抄襲,名實皆空。但不能廢除,只因誰也想不出比這個更好的取士辦法。就現在的考制而言,也不是完善之法。但能廢虛務實,朕覺得還是一次成功的嘗試。”

“萬歲所言正是。”陳紹愉表示贊同,“如今,國家百廢待興,打仗、安民又極費錢糧,確實正是需要實幹官員的時候。詩詞歌賦,詞藻浮華,現在不適用的。”

“做學問和做官其實是兩回事。”朱永興說道:“可偏偏要捆在一起,連詩仙李太白也不能免俗。你們說說,要是李詩仙仕途坦蕩,還能寫出那麼多震爍千古的詩句嗎?”

“萬歲,這個,臣不敢苟同。”張煌言猶豫了一下,開口說道:“微臣不想以事論事,可萬歲之言似乎有些太絕對了。”

“呵呵,是有些太絕對了。”朱永興也不生氣,他只是隨感而發,卻也知道要改變這樣的觀念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咱們還是說拿捏輕重的問題吧!其實朕還是喜歡真性情,不管對錯深淺,敢說就是種勇氣。”

“萬歲胸襟廣闊,令人欽佩萬分。”張煌言先恭維了一句,又侃侃而談,“耳習於所聞,則喜諛而惡直。萬歲威重望高,中外鹹服。出一言而盈庭稱頌,發一令而四海謳歌,臣民們確是出自本心。只是萬歲您耳朵裡若整日裝的都是這些頌聖的話,也就聽習慣了。只要不是稱頌,就會看作是拂逆,看作是木訥,就會覺得是笨。這樣久了,頌揚得不得體的,也就覺得是不恭了。”

“說下去。”朱永興聽出張煌言有勸諫之意,便鼓勵地點了點頭。

“天下事,見得多了便覺得不足爲奇,辦得多了便都覺得是老生常談。問人,聽不到自己的短處;反躬自省,又尋不到過失。要作的事自信都是對的;發的令,自信它必然通行無滯。時日一久,心習於所是,則喜從而惡違。”張煌言繼續說道:“目習於所見,則喜柔而惡剛。萬歲您英明睿智,於潛龍到登基,幾乎沒有錯誤。您越是智珠在握,下面越是佩服萬分。這原也是件好事,可時日久了,倘有異議,便會自己打消,認爲是觸犯了萬歲。”

…………r1152

第14章 感情是睡出來的第89章 反攻之謀,三鬼之難第73章 瘟病的擔憂第164章 廣州戰役(十)第77章 夔東十三家第202章 總攻(二)第101章 夜談第47章 大戰(一)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141章 千金之喜,開拓之初第185章 情動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109章 官員任用第115章 術業有專攻第105章 二等輔兵第90章 光復京師第97章 唯一生路第88章 截阻的佈署第145章 大包圍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113章 君臣閒談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63章 攻掠遼東第81章 臨時機變,長途行軍第35章 阻擊第35章 有喜有驚的投靠第149章 討伐安南第239章 揚帆海上,鄭經去臺第60章 歸藩之議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30章 輕取永昌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70章 開路迂迴第4章 封賞,臺灣第7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第156章 金秋之時第37章 緬局有變第87章 水西局勢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軍陸戰隊第91章 川滇呼應第36章 領悟第84章 搶灘登陸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71章 局部——大局第15章 被誤導了第276章 勸進風潮第38章 巧取龍尾關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24章 海外助力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19章 緬甸,山東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17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100章 再唔晉王第99章 定都之慮,拍賣逆產第55章 土官表忠誠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79章 最親近的密諜第31章 故國風情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100章 再唔晉王第273章 潰敗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第36章 史載之降將第31章 段氏遺族第15章 被誤導了第62章 論勢振人心第271章 阻擊第5章 破城第135章 各自的心思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88章 截阻的佈署第34章 石屏擾襲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182章 無題第21章 再見暹羅使者第179章 榮譽之爭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5章 琉球第108章 各懷心思第90章 俘虜處置第8章 依城挫敵第141章 宗室留守與假黃鋮第65章 進取廣西,三句讖語第109章 得失,海戰第13章 宗室留守第94章 相疑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8章 越猜測越神秘第5章 寨子第261章 截擊,展望
第14章 感情是睡出來的第89章 反攻之謀,三鬼之難第73章 瘟病的擔憂第164章 廣州戰役(十)第77章 夔東十三家第202章 總攻(二)第101章 夜談第47章 大戰(一)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141章 千金之喜,開拓之初第185章 情動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109章 官員任用第115章 術業有專攻第105章 二等輔兵第90章 光復京師第97章 唯一生路第88章 截阻的佈署第145章 大包圍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113章 君臣閒談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63章 攻掠遼東第81章 臨時機變,長途行軍第35章 阻擊第35章 有喜有驚的投靠第149章 討伐安南第239章 揚帆海上,鄭經去臺第60章 歸藩之議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30章 輕取永昌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70章 開路迂迴第4章 封賞,臺灣第7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第156章 金秋之時第37章 緬局有變第87章 水西局勢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軍陸戰隊第91章 川滇呼應第36章 領悟第84章 搶灘登陸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71章 局部——大局第15章 被誤導了第276章 勸進風潮第38章 巧取龍尾關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24章 海外助力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19章 緬甸,山東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17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100章 再唔晉王第99章 定都之慮,拍賣逆產第55章 土官表忠誠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79章 最親近的密諜第31章 故國風情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100章 再唔晉王第273章 潰敗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第36章 史載之降將第31章 段氏遺族第15章 被誤導了第62章 論勢振人心第271章 阻擊第5章 破城第135章 各自的心思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88章 截阻的佈署第34章 石屏擾襲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182章 無題第21章 再見暹羅使者第179章 榮譽之爭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5章 琉球第108章 各懷心思第90章 俘虜處置第8章 依城挫敵第141章 宗室留守與假黃鋮第65章 進取廣西,三句讖語第109章 得失,海戰第13章 宗室留守第94章 相疑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8章 越猜測越神秘第5章 寨子第261章 截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