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急行

敲響的是鐘聲,走過的是歲月,留下的是故事,帶來的是希望。盼望的是美好,送來的是祝福。願我的朋友一生平安快樂,永遠幸福!祝羊年好運!

魏君重和參謀軍官們,以及水師的參與商議,選擇了在這裡進行登陸作戰,可謂是相當高明。這裡距山海關約九十里,清軍得到消息再趕來增援,至少需要一天多的時間。而在二十餘里外的官道上撤退的滿人,即便有軍隊護送,也不會是成建制前進的。也就是說,如果要增援,清軍還要傳令集結,時間上也對明軍有利。

當然,已經得到部分援兵的南海營清軍也不過三千多人,這多少有些出乎魏君重等人的意料。其實他們沒有從滿清的困難處着想,漫長的海岸線,清軍能分出多少兵力處處防守?

第二批搶灘部隊順利登陸,集結衝擊,勝利已經沒有疑問。水師的火炮將河岸上的清軍轟擊得混亂不堪,搶灘登陸的部隊從後面一個衝鋒,便打垮了清軍頑抗的意志。

這下子登陸已經無須用小船了,戴河口、洋河口嚮明軍敞開,船隻可以駛入,在港口,大批明軍士兵沿着跳板踏足陸地,然後整隊向前。

“楊兄,這裡便麻煩水師兄弟了。”馬自德雖爵位高,但年紀不大,又是襲自其父的餘蔭,向來比較低調,對只是侯爵的楊彥迪也十分客氣。“兵貴神速,某先率破朔軍趕至撫寧堵截韃虜。”

“馬指揮儘管去,我安排好這裡,便讓陸戰隊趕過去支援你們。”楊彥迪嘴上說得客氣,心中卻有些遺憾,他是艦隊總指揮。不可能輕離戰艦而深入內陸。

況且這港口的防禦需要加強,傷兵需要安置,輜重需要運輸,這裡沒人坐鎮是不可能的事情。

“那就多多勞煩楊兄了。”馬自德拱手一禮,快步奔向自己的馬匹。

現在登陸雖然成功了,但能否堵截住滿清,或者說能否儘可能多地將滿人留在北地,則要看下面的戰鬥。所謂歸師勿遏,這場堵截戰必然是血腥而殘酷的。馬自德對此也是心知肚明。但這場堵截戰能取得多大的戰果,則是直接影響到以後的戰略佈署和戰局發展。

如果滿清損失慘重,則在遼東也將佔不住腳,只能繼續北撤,退到條件更惡劣,環境更艱苦的地方。蒙古諸部也會更快更狠地翻臉,拋棄這個衰弱的盟友,甚至毫不留情地猛插上一刀。

如果滿人大部得以退回關外。則明軍的優勢還在,但掃蕩遺類的時間會延長。付出的代價也會更大。

顯然,魏君重和馬自德等人商議時便確定了這個問題,他們認爲現在即便付出很大代價,也要比以後在遼東與滿人作戰更划算。而且,滿人急於撤退,銳氣已失。既是“歸衆”,又是“疲師”,可追之阻之。

《孫子兵法》讀者甚衆,然有幾人爲名將?只知其表,不知精髓。則不是紙上談兵,便是自縛手腳。孫子說過“窮寇勿迫、歸師勿遏”,可也說過“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潰”。孫子重變,如果不明白這一點,則熟誦《孫子》而不能運用《孫子》,實乃庸將也。

“快速前進!”

王輔臣騎馬從行軍隊列旁跑過,帶着五百驃騎如風般向前奔馳。突進兵團一分爲二後,給破朔軍配備了五百驃騎,一千龍騎,以提高機動能力。這一千五百騎兵上岸後稍事整頓,便開始趕路,並很快超過了行進中的步兵。

路途上不時有哨騎從前方返回,戰鬥已經打響,破朔軍不用再隱藏行蹤,而是儘量快速地趕往目的地,爭取將滿人儘可能多地堵截在關內。而水師在協同陸軍強行登陸,並且卸下八千陸戰隊後,將分出一支艦隊並兩千陸戰隊前往老龍頭附近海域,牽制山海關的清軍。

而破朔軍的目的地——撫寧,正是由京師、通州、三河、玉田、豐潤、永平、撫寧、山海關一線中的一站。截住大道,縱然滿人能從間道而逃,或者再走遵化從漠南迂迴,亦要損失慘重。

將近三十里的路程,破朔軍士兵輕裝疾進,多數士兵只戴着頭盔,也就相當於後世的鋼盔,其他的與近代軍隊差不多,武器、彈藥、糧食袋。有限的騾馬車輛遠遠落在後面,裝載的則是佛朗機、轟天炮和彈藥,還有一支火箭部隊跟隨而行。

wωw ▲ttkan ▲c ○

速度,機動,明軍要爭取時間,要用兩條腿跑過清軍的馬匹,就不得不在某些方面作出犧牲。

就防護而言,在燧發槍改進成熟,並且火藥的原料進行提純,以及使用了最佳配比的顆粒火藥後,射程已經超過了弓箭。當然,這隻意味着弓箭對明軍的殺傷力大大降低,並不是說甲冑已全無用處。

破朔軍敢於這麼做,則意味着會多付出死傷的代價,但爲了勝利,馬自德認爲這個代價是值得的。

而就明軍的盔甲問題,在內部也有爭論。一些軍官認爲可以讓部分士兵裝備重甲,挺着刺刀在前面起擋箭牌的作用,其餘士兵則是輕甲或無甲,以減少後勤兵數量,並提高步兵的機動性;另一些軍官則認爲士兵應該裝備介於重甲和輕甲之間的甲冑,或者只在重要部位裝備甲冑,以達到機動與防護的平衡;還有一些激進的軍官認爲可以淘汰甲冑,而在步兵中多裝備類似佛朗機這樣的火炮,再結合火槍的射擊,將敵人擋在弓箭的射程之外。

朱永興是比較贊成第二種觀點的,也就是裝備半身甲,利用鍛壓機制造只防護前胸和腹部的板甲,以有效地抵禦弓箭對要害部位的傷害,並且使裝填彈藥等動作能夠不受阻滯。至於白刃交鋒,盔甲的作用則會變得更小。

但在目前的生產和經濟條件下,這個也只能是逐漸普及。所以,明軍的盔甲比較繁雜,多是在戰爭中的繳獲,修補之後再度使用的。只不過,各軍將領爲了整齊,通常會以總旗爲單位,統一裝備某種盔甲。

也就是說,魏君重和馬自德等人爲了追擊和堵截所需要的機動,命令士兵放棄甲冑,也並不是什麼獨出心裁,而是在講武堂的期刊上看過的統計和爭論。如果不是現在這樣急迫,他們也不必如此去做。(未完待續。。)

第257章 會見十三勳,明末失政第82章 調整佈署第275章 商稅,勸進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148章 元江那氏第71章 流寇戰術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102章 轟擊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236章 旗奴家丁、內政外交第141章 宗室留守與假黃鋮第57章 接駕第107章 只是一小步第276章 勸進風潮第116章 治河之才第14章 感情是睡出來的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13章 元江籌謀與少保勸諫第16章 柔情蜜意第211章 瓶頸的突破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215章 後方形勢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94章 難以抗拒,後宮瑣事第2章 高平莫氏第12章 困頓之局,天道好還第218章 江南名士?第24章 海外助力第30章 輕取永昌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92章 僞造,詭道第187章 月夜之思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66章 棄險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籌劃第147章 隱晦密信,糾結於心第90章 援助水西第105章 二等輔兵第3章 絕死一擊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第91章 軍隊建設第92章 無題第50章 南岸殲敵,三鬼決擇第47章 齊集元江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51章 渡河,渡河第84章 失敗之源第159章 廣州戰役(五)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120章 棄軍而逃第49章 烽火燎原第5章 破城第117章 困難的基礎工程第52章 血戰廝殺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殲第101章 夜談第4章 封賞,臺灣第101章 強盜的轉變第35章 有喜有驚的投靠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49章 烽火燎原第31章 故國風情第248章 下臺階,謀劃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194章 策反陰計,奏銷案第47章 初勝第80章 特殊人才第46章 火槍之威第88章 截阻的佈署第248章 下臺階,謀劃第145章 相似的攻擊路線第206章 降明不降鄭,決戰第30章 輕取永昌第43章 保寧第65章 騎兵牆浪潮第19章 緬甸,山東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105章 軍屬優待,女科第275章 商稅,勸進第218章 江南名士?第273章 潰敗第32章 慧眼識珠善攏絡第253章 雷霆之怒第31章 段氏遺族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10章 慷慨陳詞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23章 暹羅國情第35章 有喜有驚的投靠第181章 賤民奴僕,攻陷梅州第114章 赤膊狂殺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166章 無題第38章 突破方向
第257章 會見十三勳,明末失政第82章 調整佈署第275章 商稅,勸進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148章 元江那氏第71章 流寇戰術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102章 轟擊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236章 旗奴家丁、內政外交第141章 宗室留守與假黃鋮第57章 接駕第107章 只是一小步第276章 勸進風潮第116章 治河之才第14章 感情是睡出來的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13章 元江籌謀與少保勸諫第16章 柔情蜜意第211章 瓶頸的突破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215章 後方形勢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94章 難以抗拒,後宮瑣事第2章 高平莫氏第12章 困頓之局,天道好還第218章 江南名士?第24章 海外助力第30章 輕取永昌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92章 僞造,詭道第187章 月夜之思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66章 棄險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籌劃第147章 隱晦密信,糾結於心第90章 援助水西第105章 二等輔兵第3章 絕死一擊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第91章 軍隊建設第92章 無題第50章 南岸殲敵,三鬼決擇第47章 齊集元江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51章 渡河,渡河第84章 失敗之源第159章 廣州戰役(五)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120章 棄軍而逃第49章 烽火燎原第5章 破城第117章 困難的基礎工程第52章 血戰廝殺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殲第101章 夜談第4章 封賞,臺灣第101章 強盜的轉變第35章 有喜有驚的投靠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49章 烽火燎原第31章 故國風情第248章 下臺階,謀劃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194章 策反陰計,奏銷案第47章 初勝第80章 特殊人才第46章 火槍之威第88章 截阻的佈署第248章 下臺階,謀劃第145章 相似的攻擊路線第206章 降明不降鄭,決戰第30章 輕取永昌第43章 保寧第65章 騎兵牆浪潮第19章 緬甸,山東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105章 軍屬優待,女科第275章 商稅,勸進第218章 江南名士?第273章 潰敗第32章 慧眼識珠善攏絡第253章 雷霆之怒第31章 段氏遺族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10章 慷慨陳詞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23章 暹羅國情第35章 有喜有驚的投靠第181章 賤民奴僕,攻陷梅州第114章 赤膊狂殺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166章 無題第38章 突破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