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緊鑼密鼓

事情開始變得簡單並順利,大巫雖然面無表情,但卻痛快許多,一一答應下朱永興的要求,並且出言建議,使之變得更加完善。

將朱永興篡改及僞造的聖旨抄寫在很多張紙上,派人入滇散發,這應該叫傳檄吧,顯然會很高效。朱永興覺得大巫手中似乎有一股別人所不知的力量,更加感到大巫有些莫測高深。

但這個辦法確實更好,朱永興暗自警懼的同時,也慶幸自己終於得到了有力的臂助,不用再孤身奮鬥,前途渺茫了。

短短的兩三天時間,朱永興卻經歷了太多的、難以想象的事情,這對他心態的調整和改變,有着極重要的關係,也使他有了更深切的感悟。

一個人,即便是穿越而來的,即便你擁用超時代的知識,力量也是非常有限的,想獨自力挽狂瀾,那是千難萬難。只有招攬,或者利用更多的人,纔有可能讓自己頭腦中的知識迸發出力量,顯示出威力。

而虎軀一震,王八之氣側漏,便引得無數英雄豪傑爭相拜倒、甘作小弟,那更是虛幻的小說中的情節。費盡脣舌,攪盡腦汁,賭咒發誓,才使得一個猛山克族勉強投效,這便是明證,也是警醒。

儘量不要把事情想得過於簡單,儘量不要帶着穿越者的優越感去做事情,必須全力以赴,必須殫精竭慮,纔能有所成就。

……

寨子裡隨後便開始了緊鑼密鼓的準備,被蠻莫土府禁止擁有和使用的弩箭被從暗藏的地方取了出來,並且開始趕造新的弓弩;在沿河的僻靜之處,大量的竹筏開始捆紮;物資開始集中,精壯開始集隊訓練。

一切活動都被很好地隱藏起來,這得益於猛山克族的一向排外,這使得消息不會輕易泄漏。可同時也讓朱永興意識到,猛山克族人應該早有造反或遷徙的打算,否則不會如此行動有序。而正是自己的到來,加上特殊的身份,以及合乎情理的承諾,最終成了猛山克族下定決心的催化劑。

如果沒有自己,猛山克族迴歸滇省,勢必會擔心爲當地人的敵視,遭到各地土司和官府的留難,甚至攻擊。而憑藉朱永興的身份,則可以儘量避免衝突,從而保全部族。

說到底,也不過是利益的交換,以及相互的利用而已。說什麼歸治大明,說什麼興王圖霸,不過是掩飾之詞。當然,話雖難聽,但雙方卻都並無不滿。被利用,說明有被利用的價值,如果主動求上門都沒人答理,那纔是真正的悲哀。

對此,朱永興很看得開。特別是在他得到了大巫僞造的聖旨和寫好的檄文,並且大巫已經着手派人入滇散發的消息後,他知道自己已經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與猛山克族的合作是物超所值。

“弩擊之無聲,雖然射程不如弓箭,但精確度高,射時可臥可立,下雨潮溼時的影響也較小。”朱永興擺弄着一把土弩,略帶顯擺地品評着,“若列三隊或五隊,輪番發射,則可形成連綿不絕的箭雨,予敵持續殺傷。”

猛山克族趕製的土弩大多是就地取材自行製作,材料或用木頭,或用竹子,沒有添加任何金屬物品。雖然威力打了折扣,但可用“藥弩”加以彌補,即在弩箭下抹毒。人或鳥獸中箭,即中毒而死,所謂“見血封喉”。而且,苗族男子幾乎人人都善射弩箭,從男童時便用“娃娃弩”開始習射,還常常進行比試。

儘管朱永興對“見血封喉”這樣的誇張用辭有很大的懷疑,但對人家的射術卻相當佩服,當然也絕不想嘗試被射中的滋味。

央輕輕抿了下嘴角,心中似有所動,但臉上卻不露聲色,淡淡地說道:“殿下高見。五日後便是跳花場,行動在即,諸事繁雜,民女便不多陪了。”

“央寨主請自便。”朱永興客氣地作了個手勢,表示毫不在意。行動在即,也就是說自己很快便要回到祖國,很快便要一展拳腳了。對此,朱永興心中有那麼點惶恐,但更多的還是期待。

不等央的背影消失在視線以外,夢珠便端起土弩向着遠處的樹幹射出一箭,然後衝着朱永興嫣然一笑,說道:“若是時間充裕,我族中巧匠可製出更精良的弩弓。大弩可射二百步,小弩亦在百步左右。”

明朝一步大概相當於現代的一米二三左右吧,難道弩的射程能超過清軍的弓箭?朱永興表示懷疑,但臉上並沒有流露出來,因爲他並不十分確定,也不很相信後世的那些關於古代武器的數據統計。總要親眼看見,親身經歷,才最可信,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仗着點知識,不管對錯,胡亂指摘、出主意,那可真是太淺薄了。

“跳花場時,那個緬派土司會來參加吧?”朱永興岔開了這個話題,猜測着問道:“跳花場是在這個寨子,還是在別的地方?”

花山節又名“踩花山”、“跳花場”、“踩場”、“踩山”等,由於苗族住地不同,服飾有差異,花山節的日期不一致,節日的名稱也不盡相同。有的在農曆正月,有的在六月,有的在八月。

屆時,四面八方的人盛裝前來,由族長宣佈跳場開始,小夥子們吹響蘆笙,姑娘們圍着花翩翩起舞,互相競技。有時還兼舉行賽馬、射箭及續麻針比賽等活動。期間又有青年男女對歌,演奏民族樂器,鍾情者則互贈繡花手帕、腰帶等物。老年人則趁機拜訪親友,互相談心,活動一整天,甚至到深夜才結束。

夢珠知道朱永興並不熟悉猛山克族的節日和習俗,便簡單介紹了一下,接着很篤定地說道:“緬派土司好澀,每次過節都在緬兵護衛下前來,藉以挑選漂亮的姑娘。”

朱永興輕輕點了點頭,如果如此,可惜這次卻是緬派土司的死亡之期,不用再盯着美女流口水,再欺辱猛山克族的好姑娘了。

第206章 降明不降鄭,決戰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47章 大戰(一)第7章 歡歌暢飲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141章 敗局已定第125章 吏治,公學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50章 南岸殲敵,三鬼決擇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122章 改變的開始第143章 移外充內,以內實外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168章 多番的降將第29章 再提議和第76章 海外蠶食,文武相制第143章 講武會一第86章 輕視,放鬆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150章 變革大潮第38章 巧取龍尾關第4章 封賞,臺灣第145章 大包圍第104章 二破營寨第58章 明智,千秋節第138章 反撲第81章 襲擾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233章 三桂之謀,鄭家再亂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27章 攻勢與牽制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第258章 坦誠相待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7章 藩屬國的新思考第3章 絕死一擊第122章 大難臨頭幾人“忠”第6章 詭異的族長第130章 人力優勢,有女舒心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第87章 接戰(二)第39章 聖意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91章 川滇呼應第133章 立威第185章 情動第155章 無題第95章 請兵助戰第149章 再戰新會(二)第105章 二等輔兵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2章 鬥熊救美第11章 祖上榮光第205章 兵種重配置第175章 後來者的心思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36章 史載之降將第63章 求助他國第89章 進退兩難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17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206章 降明不降鄭,決戰第156章 金秋之時第146章 暗室陰謀第73章 小朝會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109章 官員任用第119章 訓誡,南征第76章 海外蠶食,文武相制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後點透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229章 內政之治,疑惑未解第6章 暹羅來使第26章 兵臨城下第22章 響應配合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198章 個個擊破的機會第100章 文化醬缸第23章 綜合實力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106章 法陣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131章 諸事繁雜第56章 張勇的決定第135章 各自的心思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38章 三師相會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滿城第51章 戰後佈局第112章 兵潰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60章 歸藩之議第36章 史載之降將第95章 請兵助戰
第206章 降明不降鄭,決戰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47章 大戰(一)第7章 歡歌暢飲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141章 敗局已定第125章 吏治,公學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50章 南岸殲敵,三鬼決擇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122章 改變的開始第143章 移外充內,以內實外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168章 多番的降將第29章 再提議和第76章 海外蠶食,文武相制第143章 講武會一第86章 輕視,放鬆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150章 變革大潮第38章 巧取龍尾關第4章 封賞,臺灣第145章 大包圍第104章 二破營寨第58章 明智,千秋節第138章 反撲第81章 襲擾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233章 三桂之謀,鄭家再亂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27章 攻勢與牽制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第258章 坦誠相待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7章 藩屬國的新思考第3章 絕死一擊第122章 大難臨頭幾人“忠”第6章 詭異的族長第130章 人力優勢,有女舒心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第87章 接戰(二)第39章 聖意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91章 川滇呼應第133章 立威第185章 情動第155章 無題第95章 請兵助戰第149章 再戰新會(二)第105章 二等輔兵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2章 鬥熊救美第11章 祖上榮光第205章 兵種重配置第175章 後來者的心思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36章 史載之降將第63章 求助他國第89章 進退兩難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17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206章 降明不降鄭,決戰第156章 金秋之時第146章 暗室陰謀第73章 小朝會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109章 官員任用第119章 訓誡,南征第76章 海外蠶食,文武相制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後點透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229章 內政之治,疑惑未解第6章 暹羅來使第26章 兵臨城下第22章 響應配合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198章 個個擊破的機會第100章 文化醬缸第23章 綜合實力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106章 法陣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131章 諸事繁雜第56章 張勇的決定第135章 各自的心思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38章 三師相會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滿城第51章 戰後佈局第112章 兵潰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60章 歸藩之議第36章 史載之降將第95章 請兵助戰